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孙曼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经方求真先生的一封信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8-7-24 20:58:04 | 只看该作者

给经方求真先生的一封信

    其他观点同意,但对于方证相对的问题,我有一定的看法.看认为方证相对也是辩证论治的一种.中医讲理法方药切合,才能效如桴鼓,方证相对用于临床疾病,效果显著,怎么就没有辩证论治在内呢.不过他将繁杂的辩证过程简化用特守的证候郡加一统一而已..伤寒,头痛,汗出,恶风,脉缓者,桂枝汤主之.你能说里面没有辩证论治的过程吗.头痛,汗出,恶风,脉缓此四个症状就构成辩证为营卫不和的四个证候要素.
    方证相对,我认为从深层次上讲,是存在辩证论治过程的.现代经方家,虽讲方证相对,但大多是方证相对辩证与其他辩证方法综合应用的.
    在<张仲景研究集成>这本书中,有详细论证,方证相对与辩证论治的关系的文章.有时各位老大可以看看.
22
发表于 2008-7-25 08:59:31 | 只看该作者

给经方求真先生的一封信

      西医希望正确使用中药,特别是复方.这就给中医提出一个要求,把辨证论治的方法用西医可以接受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们不能老大自居,你想学习我的,你自己学!现代社会是竞争社会,推销自己,获取利益.西方为了推销自己的文化,不惜使用坚船利炮,发动侵略战争,而中医始终不能把自己的理论使用现代语言解读出来,把自己推销出去,反而把自己孤立起来,搞什么纯中医,反对中西医结合,把一切没有使用辨证论治的一切医生放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这样作并不能阻挡中医的前进.广大的西医按照自己的经验广泛使用中药,以治疗感冒为例,西医除了输液,抗菌素之外,口服的感冒药占统治地位!他们使用的正确吗?!不一定!中医对于感冒的辨证论治规律是什么?中医人应当拿出一套办法,而且能够拿出来,可是没有!为什么?中医人应当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如何用现代语言教导西医学会正确使用中药,正确辨证论治!应当在这方面下工夫!
      中医应当改变自己的看法,许多西医希望能够使用中药治病,但是,辨证论治是比较难掌握的,甚至于有些中医一生努力尚难得其精髓,人生有限,让一个西医再学习,掌握辨证论治,不可能,只好用中药治西医的病,长期经验下来,不辨证论治,也能够使用一些方剂.中医要征服全世界,首先征服中国的西医,你们应当把辨证论治发展,你们的"证"不仅是四诊得到的资料,而且应当包含西医的化验及其他各种检查结果资料,我们西医希望"证"能够使用西医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西医就能够大胆使用中药而不出错误.或者说使用西医的语言辨证论治!大家知道这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才出现了西医开中药,中医开西药的混杂局面,我认为这是好事,我们应当共同寻求沟通的办法,而不是指责,反对,压制,应当鼓励总结,一是理论方面的探讨,一是临床实践的融合.一个证一个证,一个病一个病的扎扎实实的进行下去,一定会有成果!
23
发表于 2008-7-25 09:21:34 | 只看该作者

给经方求真先生的一封信

      中医没有衰落而是大发展!
      中药制剂有了突破,注射剂,颗粒剂,软胶囊,鼻饲法等,生产线大规模生产中成药,等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历史上没有过!
      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培养的学生比哪个时代都要多得多.尽管他们不是纯中医,但是他们仍然受过中医教育,具有中医基础,哪个时代有这么多人接受过中医教育?如果未来中西医的壁垒一旦冲破,中西医理论一旦融合,首先接受融合理论的就是这一批人,他们就是中西医融合的基础,或者基本群众!我相信在这些人中一定能够产生出理论家,实践家,播下种子不会没有结果,一定回开花结果!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12:52:49 | 只看该作者

给经方求真先生的一封信

感谢各位先生参与讨论,尤其要感谢中西医融合观先生多次发表意见与看法!
25
发表于 2008-7-25 16:13:12 | 只看该作者

给经方求真先生的一封信

中西医融合观先生说得好极了!赞叹不已!
26
发表于 2008-7-25 17:18:17 | 只看该作者

给经方求真先生的一封信

    老百姓的利益是医学发展的目标与动力。
   老百姓为医学发展作出了最大牺牲,他们付出了生命,痛苦,鲜血与钱财,换取了医生掌握的医学知识.老百姓治病的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是医学发展的动力。
    中医现代化,科学化,量化,气本质理论,中医发展,保护中医,中西医之争,证本质研究等等,其目的是否为了老百姓?老百姓得到利益了没有?
   老百姓治病的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需求对中医,西医,什么医都是平等的,满足需求的能力就不一样了。谁满足需求的能力大,谁就大发展,没有满足需求的能力,就不能发展。
   主张取消中医的人对中医的非难是他本人不懂中医,但是中医没有把中医的概念,术语,理论用现代语言正确地表达出来,中医是有责任的.不仅科学家不认识中医,同行的西医也听不懂中医的术语,概念,理论,许多西医想使用中药治病,苦于不懂中医,只好放弃.而且学习中医并非易事,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精通中西医.更不要说老百姓了,他们为了生活,更没有时间学习中医,根本听不懂中医的语言.科学家不懂,同行西医不懂,老百姓不懂,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更不懂,没有办法交流,怎么使用中药,怎么知道疗效,怎么认同中医?不要把责任推给温家宝,国务院,科学院,什么投入少,不重视,没有教育,我们不可能强迫老百姓学习阴阳五行,太阳表证,肾阳虚,热实结胸,膀胱蓄血等.把这些术语,概念使用现代语言解读出来中医界责无旁贷,我们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与何祚庥等人的辩论上,把时间与资金用在"中医要说得清,让老百姓听得懂"上,才是中医发展的真理.只有这样谣言不攻自破.
    首先,要让中国西医明白中医的概念术语,然后中药才能普及.或者中医把中医概念术语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中药自然就普及了.老百姓听懂了道理,用了中药效果好,中医自然就发达了.如果老百姓以及西医听不懂中医的理论,就不敢大胆使用中药,中医就萎缩.我们必须在"说得清,听得懂"上下工夫.老百姓不接受或者难以接受,怎么为老百姓服务?老百姓才是中医的救星.什么现代化,基因组,高科技,科学化,宣传,教育,发展,花大把的钱,什么精都成了,科学家发财了,老百姓有什么好处?老百姓只认"听得懂,有效果",有些科学家专家的话是不可信的,他们也有主观性,片面性,千万不能迷信他们.要指导专家,科学家深入老百姓当中去,不要坐在科学院里出馊主意.中医语言现代化才是硬道理.
27
发表于 2008-7-25 17:55:05 | 只看该作者

给经方求真先生的一封信

     中医的精髓究竟是什么?
     首先声明,这个问题我谈不好.
     比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的源头在三江源.河南省大旱用黄河水灌溉田地,只要黄河有水就行了,解决了大问题!这就是母亲河!究竟用的水是从天上下来的,还是从三江源下来的,有必要搞清楚吗?
     所以,我认为中医能够治疗疾病的方法与理论就是精髓!
     现在论坛上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把中医理论说得玄之又玄,以为,大家越不懂,他就越深奥,好象越正确;二是把中医理论与现代西方时髦说法跨越几个时代,几个理论体系毫无根据的进行理论嫁接.我不反对理论探索,我希望真正有志于对医学有贡献的人在中医能够治疗疾病的方法与理论上下工夫,把这些方法与理论向老百姓与西医普及,这是当务之急.也希望中医的各个派别,不同阶层团结起来,求同存异,为共同"征服西医"作贡献!
28
发表于 2008-7-25 18:21:09 | 只看该作者

给经方求真先生的一封信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8/07/25 06:34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8/07/25 05:55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的精髓究竟是什么?
中医治疗病症,以病人的症状为导向,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作出病位病性的大致判断,哪些地方出了问题,出了怎样的问题,然后对应相应的方药或针灸穴位,予以治疗调整。学习继承中医,重要的是承认并继承病人的病症与特定方药或穴位的对应关系,至于其间的具体机理,传统的中医解释并不一定完全合理正确,可以借助于现有的医学知识、医学理论来研究探讨之。
29
发表于 2008-7-25 18:26:26 | 只看该作者

给经方求真先生的一封信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8/07/25 06:34pm 第 1 次编辑]


现实中,有一部分人完全忽视或无视病人的病症与特定方药或穴位存在着对应治疗关系,中医是能够确切的治疗改善病人病症的,只是斤斤计较于中医的理论解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以致于走向完全否定中医的立场。
而同时,部分的中医人士在确切的利用中医中药治疗改善病人病症的同时,却不能够与时代同进步,完全拒绝吸收借鉴现代的医学知识与理论,去进一步解释阐述中医中药治疗病症的机理,而走上了复古、保守的道路。
30
发表于 2008-7-25 19:02:55 | 只看该作者

给经方求真先生的一封信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8/07/25 07:08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8/07/22 00:20am 发表的内容:
应该明白,辨证论治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所有疾病锁的万能钥匙,是中医学有别于西医治疗方法的根本特征。
中医的辨证论治,有着其特定的优势,一些西医无法诊治的病症,中医却可以通过辨证论治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这就证明了其的优越性,及在现时代条件下的不可替代性。
但同时,中医的辨证论治也不是万能的,有着其天生的局限性。对于疟疾、结核,很显然用抗疟药、抗结核药来得更为有效方便些(整体上),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穿孔、张力性气胸等,还是手术治疗为主(治本),中药的作用相对小一些,辨证论治在这里所起的作用相对小一些。
究其实质,中医辨证论治,证更多的体现的是机体病理生理学的改变,而不是病理解剖学与现代病因学的属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 10:17 , Processed in 0.13778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