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轩辕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15:14:0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孔丘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闻孔丘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则烦恼之情增。”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15:15:5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可惜可惜阿
周的典籍难道都灰飞烟灭了吗?????????????????????
不幸啊
+++++++++++++++++++++++++++++++++++++++++++++++++++++++++++
周都,典籍如海,贤士如云,天下之圣地也,非入其内而难以成大器。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15:16:5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聪颖少年
老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龙,请一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一日,商容教授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老聃问道:“天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聃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老聃又问。“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生道:“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仰头观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为何物,彻夜不能寐。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有人伦,故尊卑长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长短坚脆可别也。”老聃问道:“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之?”先生道:“皆神所为也。”老聃问道。“神何以可为也?”先生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为也。”老聃问:“神之能何由而来?神之功何时而备?”先生道:“先师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视物而思,触物而类,三日不知饭味。
又一日,商先生教授道:“君者,代天理世者也;民者,君之所御者也。君不行天意则废,民不顺君牧则罪,此乃治国之道也。”老聃问道:“民生非为君也,不顺君牧则其理可解。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理?”先生道:“神遣君代天理世。君生则如将在外也;将在外则君命有所不受。君出世则天意有所不领。”老聃问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何以不造听命之君乎?”先生道:“先圣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求教相邑之士,踏遍相邑之土,遇雨不知湿,迎风不觉吹。
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天下之事,和为贵。失和则交兵,交兵则相残,相残则两伤,两伤则有害而无益。故与人利则利己,与人祸则祸己。”老聃问道:“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先生道:“民争,乃失小和也;失小和则得小祸,然而君可以治也。国争,乃失大和也;失大和则得大祸,大祸者,君之过也,何以自治?”老聃问:“君不可自治,神何以不治?”先生道:“先哲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遍访相邑之士,遍读相邑之书,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15:21:08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老子生于公元前 570年左右,约比孔子大二十岁,是他的老师。老聃是王族,《左传·定公四年》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为大宰,康叔为司寇,聃季为司空,五叔无官。”家族世袭周朝司空之职。《史记·管蔡世家》说:“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封季载于冉。”冉即聃,因此季载又君称聃季——聃国的君主,老聃就是这一事实的继承人,因此又官称老君。聃季是成王的叔氏族,因此也是昭公十二年甘悼公要去除的成王叔氏聃季族人的老阳子。老是对文王老儿子聃季族的族称,老子本名老阳子,字来,学称阳子,爵称伯阳,师称老子(子学家),官称老聃或老君,随王子朝携典籍奔楚国曲仁里时字称老莱子。因封地在南之沛泽——聃国彭地(开封一带),后人又称他地主名老彭和彭祖。“李耳”是汉武帝反黄老之道时,对“聃季”两字各去一半的贬义反称,无先汉依据。老子曾任周景王司空,“单氏取周”后离周去秦问祖归宗,死于泰国。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15:26:2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人民网强国论坛上搜到这样一句话.  孔子烧书断史????????????????
怪哉
++++++++++++++++++++++++++++++++++++++++++++++
为了掩盖罪行,孔子烧书断史,编造“天下归仁”理由!
[ 王振今 ] 于2007-11-09 17:45:34 上帖 [ 发短信 ]

为了掩盖罪行,孔子烧书断史,编造“天下归仁”理由!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15:29:3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找到一个历史书 《洛阳历史事件》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BlogThread.aspx?EntryID=27295
目录
  《洛阳历史事件》序
  写在前面
  一、河图洛书开天地
  二、大禹治水劈伊阙
  三、夏启征伐有扈氏
  四、太康失国少康兴
  五、夏桀无道商革命
  六、商汤灭夏都西亳
  七、伊尹桐宫放太甲
  八、夷齐名垂首阳山
  九、八百诸侯会盟津
  十、武王迁鼎郏鄏陌
  十一、周公营雒制《周礼》
  十二、成王定鼎宅天中
  十三、厉王亲征保成周
  十四、平王弃镐居雒邑
  十五、侵王畿周郑交恶
  十六、楚庄王雒南问鼎
  十七、争王位庶孽内讧
  十八、秦袭郑崤山中伏
  十九、孔仲尼入周问礼
  二十、云梦山鬼谷授徒
  二十一、苏秦合纵相六国
  二十二、秦军东进夺宜阳
  二十三、秦武王举鼎丧命
  二十四、吕不韦就国河南
  二十五、秦末群雄逐河洛
  二十六、楚汉相峙成皋关
  二十七、刘邦南宫论三杰
  二十八、田横义死尸乡驿
  二十九、攻心战智取洛中
  三十、布天罗伏降赤眉
  三十一、光武帝抑强制贵
  三十二、汉明帝弘儒求佛
  三十三、蔡伦改进造纸术
  三十四、张衡创制天地仪
  三十五、平黄巾帝国动摇
  三十六、诛宦官外戚同尽
  三十七、窍国贼祸乱京师
  三十八、讨董卓关东举兵
  三十九、曹丕废汉践魏祚
  四十、曹植东渡咏洛神
  四十一、平陵政变奠晋基
  四十二、嵇康死绝《广陵散》
  四十三、西晋代魏诞新主
  四十四、蜀吴后主葬洛土
  四十五、陈寿独著《三国志》
  四十六、洛阳纸贵《三都赋》
  四十七、杜元凯文经武纬
  四十八、贾氏姐妹竟风流
  四十九、保社稷武帝酿祸
  五十、醉金谷石崇受诛
  五十一、八王之乱帝京虚
  五十二、刘汉铁骑踏晋都
  五十三、巧迁都魏主南征
  五十四、行汉化孝文强令
  五十五、竞奢侈元魏腐朽
  五十六、乘魏乱梁师深入
  五十七、恃武力军阀割据
  五十八、灭尔朱枭雄崛起
  五十九、伐高欢孝武亡命
  六十、   东西魏频繁争战
  六十一、灭北齐周克金墉
  六十二、兴帝国大建新京
  六十三、隋炀帝盛会四夷
  六十四、杨玄感大战洛中
  六十五、瓦岗军围困东都
  六十六、李世民悉定河洛
  六十七、唐玄奘天竺取经
  六十八、宋之问龙门夺袍
  六十九、武皇诞生洛阳城
  七十、    武则天废唐建周
  七十一、张柬之政变复唐
  七十二、常山舌尽忠天桥
  七十三、安禄山作践梨园
  七十四、唐军破贼复东京
  七十五、"元白"永怀洛阳情
  七十六、黄巢挥师下东都
  七十七、藩镇乱兵践帝京
  七十八、张全义开发中州
  七十九、唐昭宗东迁蒙难
  八十、   梁太祖淫乱祸身
  八十一、唐庄宗自取灭亡
  八十二、儿皇帝卖国求荣
  八十三、议迁都二帝相争
  八十四、一代文人聚西京
  八十五、司马修史独乐园
  八十六、三翟浴血抗金兵
  八十七、强伸抗蒙殉中京
  八十八、明军西取河南府
  八十九、闯王攻克洛阳城
  九十、    福王罪死迎恩寺
  九十一、太子销迹老君山
  九十二、太平军征战河洛
  九十三、革命党反清起义
  九十四、陇海铁路大罢工
  九十五、胡憨角逐战洛阳
  九十六、吴佩孚虎踞中州
  九十七、国民党迁建行都
  九十八、红三军借道伏牛
  九十九、孙殿英发迹伊川
  一○○、洛阳抗日大会战
  一○一、八路军豫西抗日
  一○二、陈谢部鏖战中州
  一○三、解放军两克洛阳
  一○四、洛阳程门立雪人
  《洛阳历史事件》附录洛阳大事记
  《洛阳历史事件》参考书目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15:32:4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洛阳纸贵,看来我们得去洛阳的地下找点东西!!!!!!!!!!!!!!!!!!!!!!!
+++++++++++++++++++++++++++++++++++++++++++++++++++++++++
  洛阳为"天下之中"。东有虎牢之险,西有崤函之固,南有伊阙之关,北有黄河天堑。伊洛瀍涧四水纵横,气候温和,土质肥沃。交通上,洛阳素有"十省通衢"之称。早在西周,并至唐宋,洛阳就是世界交通网的中心。她西通西亚诸国,南达越南,东达朝鲜半岛。尤其是隋唐大运河,全长四千多公里,连接中国五大水系,洛阳是中心枢纽。险要的地势,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使洛阳自古就成为帝王择都的"首善之区"。
  通观中国历史,正常的年代,都城均在洛阳。除西周、西汉、隋朝、唐朝在西安,东晋在南京,北宋在开封,南宋在杭州,元明清在北京之外,其余时间大都在洛阳。即使以上这些朝代,洛阳的地位有时也不次于首都。可以说,北宋以前,洛阳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或副中心。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15:35:5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一、河图洛书开天地
  《易·系辞》上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传说太昊伏羲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今洛宁县洛河岸边的西长水村旁有“洛出书处”古碑两通,相传这里就是当年“神龟贡书”的地方。而太昊伏羲据河图洛书,“画八卦,造书契”。古代儒家认为《周易》和《尚书·洪范》即来源于河图洛书。因此,河图洛书也是传说中比“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更古老的中华民族最早的文献。这些诗书中的传说。充分说明中州是中华文化的摇篮。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15:36:4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相传,距今七八千年的仪羲时代,有个马头龙身的神物从黄河里跃出,它身上的旋毛变成一块玉版献给伏羲,玉版上的数字“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这就是河图。仪羲依照河图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而画出八卦。今孟津老城西北位于黄河岸边的负图寺(亦名伏羲庙),据说就是当年龙马负图的地方。到大禹治水时,有个神龟从洛河爬出。背上的数字排列成“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内”的图形,这就是洛书。大禹依照洛书制定出治理天下的九章大法,后成为《尚书》中的《洪范篇》。
30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15:38:4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称赞《周易》是“涵蕴万有的概念之库”,“差不多任何自然现象都可以指归于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 00:13 , Processed in 0.13777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