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阜新汪海升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比类取象是科学研究上广为使用的思维方式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8-8-1 08:33:13 | 只看该作者

比类取象是科学研究上广为使用的思维方式

写本文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告诫反对中医者不要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将“比类取象”这种思维方式,当成愚昧落后的文化中的糟粕。二是中医界人士不要故步自封满足于这种“比类取象”
我看这两个目的一个也不能达到,其结果只会是相反。反中医者只要找出“比类取象”思维方式中更多的是带来牵强附会(事实也确实如此),那么反中医者将一如既往地反下去。第二,中医人士不仅固步自封于比类取象,连你的这篇大作本身也是固步自封的发扬。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将中医学流于肤浅。
22
发表于 2008-8-1 12:16:49 | 只看该作者

比类取象是科学研究上广为使用的思维方式

下面引用由阜新汪海升2008/07/31 09:59pm 发表的内容:
答太白侠问
“比类取象”一词出于何处我的确没有考证,但是绝非海升所造,太白侠只要到网上搜索一下便知。
比类取象在中医中的应用有三种情况
1、固定在阴阳五行学说框架之内的。如肝属木,心属火,天为阳,地为 ...
第七十五回合 汪海升只唯上 太白侠不唯书
话说华山论剑,华山之巅上的太白侠,收到阜新汪海升先生对七十四回合的回复:
答太白侠问
“比类取象”一词出于何处我的确没有考证,但是绝非海升所造,太白侠只要到网上搜索一下便知。
比类取象在中医中的应用有三种情况
1、固定在阴阳五行学说框架之内的。如肝属木,心属火,天为阳,地为阴等等等等
2、相对固定但不是在阴阳五行学说框架之内的,比用认为石头很重,就认为石类的药材具有“沉”特性,认为花在植物之上就认为有“浮”的药性。
3、灵活的比类取象,随机取象相比,如叶天士治疗难产的著名病例,叶天士认为秋季梧桐叶落,母子分离,取此之意在方中加梧桐叶三片,产妇服药后而顺利产子。再有观察到核桃果肉似人脑,就认为有补脑作用,凡此种种不再多举。想必太白侠如果经常读古代中医文献,这样的例子看的不会少吧。
西方学问体系中寻找影子我在文章开头就说明了。
……写本文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告诫反对中医者不要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将“比类取象”这种思维方式,当成愚昧落后的文化中的糟粕。二是中医界人士不要故步自封满足于这种“比类取象”
太白侠再与之商榷:
一、“比类取象”一词不符合逻辑
就按着汪先生的意思,取象比类就是类比研究方法。取,为选择;象,为特征;比类,为类比。类比研究方法只能是先选择两个事物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后进行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而不可能漫无边际地先有了两个事物在其他性质上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推断,后选取出两个事物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二、不能用今意来读古文
速,今人只认为是速度含义上的速,这就无法解释不速之客这个成语了。语言学家研究表明,词意,西语每三十年一变,汉语每五十年一变,尤其古代通假字比较普遍。阅读古代文献,要充分注意这一点,不然,先入为主不可能正解古意。
取象比类的古意是,取,选择;象,像也,相同或相似的特征;比,从也,并列;类,种类相似,惟犬最甚,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征相似的事物并列起来,在中医学上只应用于藏象学说。藏象学说,认为所有事物都是运动的,只要有运动就有周期,有周期就可以人为地分割阶段,分成四个阶段就是四象,分成五个阶段就是五行。
这些具有周期性活动的事物其功能(或特征),并不是在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表现得一样强,否则就不成其为周期。它在哪个阶段表现得最强,它就属于哪种“气质”。借用西医模式的红血球来说明一下,把红血球120天的生命周期按五行分五个阶段。它是在将要开始消退的时候细胞核消失,才有了携氧功能,其“气质”属于第四个阶段(或称相位),即五行的“金”行。所以,“气之本”、“司呼吸”的“肺”属“金”。
三、取象比类与类比有本质的不同
取象比类是把两个以上已知的事物按着周期表现出来的“气质”加以归类;类比是把两个特征(任何意义上的)相同或相似的事物(通常是数学公式形式相同)进行比较,由已知直接得到未知。汪先生所有举例除了灵感联想外属于类比,而非取象比类。类比具有或然性,取象比类并非如此。人参补气,补气克肝,若是克伐太过,则出现失眠、激动、头晕、心悸、痞满、呼吸麻痹、骨骼肌麻痹等等肝不足症状,这个理论是经得起百分百验证的。
四、类比不能盲目地联想
因为,用类比方法进行研究其结果具有或然性,那么,为了提高类比法使用可靠性,就有人提出了三个原则:一是所根据的相似属性要尽可能多;二是所根据的相似属性之间的联系要尽可能紧密;三是所根据的相似“数学”模型要尽可能精确;最后,其方法正确与否还得经得起逻辑论证与实践证明,所以说,灵感、联想、类比这一过程仅仅是科学研究的手段,不意味着结论尤其是真理性的结论。
科学如此,中医亦如此,由《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理论就是这样研究出来的。至于,有些中医人士采用这种方法,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是不能称其为中医理论的。中医理论,不是把历史上所有中医人说的话都得纳入进来,一家之言只属于一家,公认的理论是要经得起逻辑论证与实践证明的。尽管,今天的主流中医界违背了这个原则,但是,绝不能说整个历史上的中医都违背了这个原则。
五、人云亦云不是好的治学态度
关于对取象比类的解释,无论是中医界还是科学界都有不同的说法,不管是张其成博导为代表的中医界的观点,还是以朱清时院士为代表的科学界的观点,至今没有经得起逻辑推敲的,不能放到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中自洽、流易。这些人都是因为不能正确解读中医固有理论,才把五行学说(教材)的概念泛指到整个框架理论当中,更有甚者,把取象比类误写成“比类取象”。
阜新汪海升先生告诫同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我们何不同勉?
23
发表于 2008-8-4 09:27:32 | 只看该作者

比类取象是科学研究上广为使用的思维方式

    因为鸟有翅膀会飞,人类使用科学方法制造一个机器,安上翅膀,也能够飞,叫什么名字呢?开始叫机器鸟,后来,叫能够飞的机器,这就是飞机!是取象比类,还是比类取象,还是类比!好象都可以.总之,是由已知的概念推导出未知的概念,而且这两个概念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大家都能够很快接受,形成共同认识.
    计算机原来非常笨重,速度慢,后来进步了,叫微机,再进步,叫电脑!由已知的概念推导出未知的概念.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与国家的结构与功能之间能不能类比,并由此揭示二者的未知功能与结构呢?例如,汉朝董仲舒创造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样的哲学体系(所谓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哲学体系)!甚至于解决中医藏象与经略的本质问题?大家有兴趣吗?!
24
发表于 2008-8-4 15:14:29 | 只看该作者

比类取象是科学研究上广为使用的思维方式

现代人可以对某个字词约定俗成,但不能要求古人得遵守这个约定。这就像“娘”字,你怎么约定俗成、怎么形成共同认识都可以,但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必须理解此“娘”为少女,否则,要贻笑大方的。
25
发表于 2008-8-4 17:44:26 | 只看该作者

比类取象是科学研究上广为使用的思维方式

    现代人可以对某个字词约定俗成,但不能要求古人得遵守这个约定。这就像“娘”字,你怎么约定俗成、怎么形成共同认识都可以,但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必须理解此“娘”为少女,否则,要贻笑大方的。
--------------------------------------------------------------------------
    这种认真对待学问的精神值得学习.
    谢谢!
26
发表于 2008-8-5 00:14:38 | 只看该作者

比类取象是科学研究上广为使用的思维方式

关于取象比类思维我想提一下;中医一般都是把人与禽类相比,如人禽均用两足走路,两手(禽为两翅膀),所以中一医做实验一定不选中小白鼠,大家说呢?








27
发表于 2008-8-5 01:24:49 | 只看该作者

比类取象是科学研究上广为使用的思维方式

使用“不唯书-”-----有几种情况:
  书所载欠完备,或错讹。
  书所载不合己义,借以略过。
28
发表于 2008-8-5 09:23:01 | 只看该作者

比类取象是科学研究上广为使用的思维方式

“取象比类”是科学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吗?
“取象比类”仅仅属于中医学的藏象学说,类似地在西方学问体系中寻找影子,只有数学范畴的“五色定理”与控制论的“同构对应性原则”,并没有被科学研究广为使用。
---------------------------------------------------------------------------
     “取象比类”是研究学问普遍采用的方法:
     1  取象比类的推理方法恐怕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达到了极致, 汉朝董仲舒创造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样的哲学体系就是“取象比类”的结果.
     2  西医的动物实验设计,首先按照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取象比类”,在相应的动物身上进行,得出类似于人体的病理结论,再应用于临床.只是把“取象比类”忽略了,因为“取象比类”是动物实验之前的准备工作.
    3   楼主所举的例子是近现代的科学发展实例,只是把“取象比类”忽略了.
    4   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飞机,宇航船,电脑,仿生学,医学中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炎症介质网络,病理状态,照相机,机器人等.
29
发表于 2008-8-5 10:18:36 | 只看该作者

比类取象是科学研究上广为使用的思维方式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8/08/04 09:27am 发表的内容:
因为鸟有翅膀会飞,人类使用科学方法制造一个机器,安上翅膀,也能够飞,叫什么名字呢?开始叫机器鸟,后来,叫能够飞的机器,这就是飞机!是取象比类,还是比类取象,还是类比!好象都可以.总之,是由已知的概念推导出未知的 ...
哈哈,是一样的,只不过人体更复杂。
30
发表于 2008-8-5 10:21:21 | 只看该作者

比类取象是科学研究上广为使用的思维方式

取象比类 和 比类取象的 是含义相反的!!
一个是象生义,另外一个是义生象,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两大流派。

-=-=-=-=- 以下内容由 lijhvc2008年08月05日 10:22am 时添加 -=-=-=-=-
类似于唯心和唯物之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6 12:35 , Processed in 0.18057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