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论《伤寒论》中“经”与“病”的关系[/b]
[这个贴子最后由仁海中西医在 2009/02/11 01:16am 第 1 次编辑]
《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病,是《内经》中所讲的“六经”吗?请看:
太阳经,手太阳为小肠,足太阳膀胱。然而伤寒论中的太阳病篇中,并没涉及到手太阳小肠经,而是涉及到了手太阴肺(麻黄汤、大小青龙汤证等的喘咳)。这就说明仲景的太阳病不是指太阳经病。
太阴经,手太阴为肺,足太阴为脾。然而伤寒论中的太阴病篇中。也没涉及到手太阴肺经,而涉及到了手阳明大肠、以及手太阳小肠(分清泌浊功能)。——这也足以说明,仲景所用的三阴三阳的名字尽管与<内经>的十二经脉相同,但其含义已大相径庭。
厥阴经,手厥阴为心包经,足厥阴为肝。然而伤寒论中的厥阴病篇中,并没涉及到手厥阴心包经,而涉及到了足少阳胆与足少阴肾(胆病之消渴、气上冲心,胸中痛热、饥而不欲食与肾阳虚衰之下利)。
……
——这能以《内经》之经络来解释《伤寒论》的三阴三阳之六病吗?
结论:
《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被认为是等同于《内经》中的“六经”,从而将《伤寒论》三阴三阳病称之为“六经”病,随之将“六病辨证”称之为“六经辨证”,这种错误已经延续了若干朝代,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的就是这些人们死读书,在这些人士看来,《内经》就是绝无瑕疵经典,就如同当代搞什么“两个凡是”一样的盲目崇拜。由于《内经》思想的先入为主,故而就无论如何也跳不出“如来佛”(《内经》)的掌心了。
从仲景的实际行动看来,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内经》中经络学说,如同五行学说一样,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很多教条与牵强附会的成份,,,
其实,一部《伤寒论》中所用的三阴三阳,明着是遵《内经》,而事实上,则是对《内经》进行了有批判的吸收,绝不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以至留给后人历代的无休无止的论争。悲夫,中医界!哀乎,中医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