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红杉树在 2009/01/27 00:18pm 第 2 次编辑]
(原文)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圣的繁体字,从耳从口从王,上下结构.其上,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其下,为王字底.即善用耳,听取他人意见,又会用口表述自己意愿及教育治下黎民者.。以王为底者,以其能当圣之名者,必在某些方面,非他人能及,大 有王者之风也,.
教者,《说文解字》曰:“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学,教育都是后起的意思..观而今之中医教育,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也.老师教授们自己都不明白,如何"施",学生如何"效"?
皆者,全部,全都,总是之意.,谓者告诉,告诫.之,指代治下众百姓.
虚者与实相对.邪与正相对.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非凑于虚,则不能为病,故不能名之邪也..
贼者,从贝从戎,贝者钱财也,戎者从戈从十,戈者,武器也,十者,铠甲也.所以贼指的是穿着全副铠甲,手拿兵器强抢别人钱财的歹徒..则贼风指意,并非指风偷偷摸摸袭于人.而是大摇大摆,强迫于人.其势非小也.
避者,从辵从辟,辵者,走也.。《说文》辟者,法也。“卩”,音jié,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辛”,甲骨文象古代酷刑用的一种刀具。本义:法律,法度.从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也。口,用法者也。
恬者从心从舌,舌者言语也.自己用话语安慰自己的心者曰恬.恬不知耻由此而来,非是安静之意也.淡者与浓相对,,淡泊,淡然也.不刻意追求之谓也.虚者与实相对,这里指虚空之意.无者与有相对,老子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以上是道家修真循序而进的四个境界.
精神见前文.内者,甲骨文字形,从冂从入。冂(jiōng)表示蒙盖,入表示进入之物,合而表示事物被蒙盖在里面。本义:入,自外面进入里面。守者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
真者,这里特指先天之气,气者,从气从米,五谷所化后天气也.从者,二人相偕而走为从,不相逆也..
病者,疾加也。――《说文》从疒从丙。形声字.上古时本义,:指重病..疾病外内皆埽。――《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疾者,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从疒从矢,疒者,人腋下中矢之状也,人之内外皆中于矢,故为病,形象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本义:受兵伤。泛指疾病.
安者,“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这里作哪里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