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杏李园主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抗生素*寒凉药*当代火神派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4-11 21:15:0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抗生素*寒凉药*当代火神派

中医走到了今天,很是可悲!
全中国人有义务发扬中医,求同存异,为中医的正名而努力!
火神也好,寒凉也好,只要有效就有价值.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2:17:1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抗生素*寒凉药*当代火神派

呵呵,前提是不要抬高自己而贬低其他学说,妄想一家独大
23
发表于 2009-4-13 12:21:1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抗生素*寒凉药*当代火神派

本人觉得不宜以一句"人种差异、地域差异”而一概否定西医药中已经被证明的疗效。更不能始终抱着“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心态。我有幸具备与几百名老年人接触的机会,我曾搞过调查,这些老年人社会经验丰富,有的年青时西医尚不成气候,可是今天呢,明确表示不相信中医的有近30%,生病选择西医药的占90%。这些老年人级别上从工人到正厅都有,学识上从文盲到正高都有,难道他们都“傻”、都“愚”吗?我虽然爱好中医,但我不想从主观上排斥西医药,各有所长而已。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2:25:3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抗生素*寒凉药*当代火神派

下面引用由庭前月2009/04/13 00:21pm 发表的内容:
本人觉得不宜以一句"人种差异、地域差异”而一概否定西医药中已经被证明的疗效。更不能始终抱着“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心态。我有幸具备与几百名老年人接触的机会,我曾搞过调查,这些老年人社会经验丰富, ...
客观公允之论
25
发表于 2009-4-13 18:18:4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抗生素*寒凉药*当代火神派

  中医队伍衰落源于中医西化
                                        ——读关于《中医急诊发展》有感
                              
引用以上文章几句话:中医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易经》、《内径》等经典,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四诊八纲等为基础理论。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余云岫等人“取消中医”案以及近一时期的“取消中医” 的喧嚣,中西医结合专业不设在西医院校而设在中医院校,中医专业必修外语、西医课,而《内径》等经典列为选修课都是“西化观”。正是这些西化中医的思路和做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挂着“中医”招牌的西医,形成“占位性”病变,是中医队伍日渐萎缩的主要原因,自然也是阻碍中医发展的原因。-------今天精通中医药能运用中医药治病救人的真正中医越来越少,百里难挑一,从而使广大百姓对中医失去了信心.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21:57:3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抗生素*寒凉药*当代火神派

先生误会了,
我此文的目的不是为抗生素正名的,对于中医西化的现象我也深恶痛绝,并有专文批评:
当今中医界之怪现象 之十
当今中医界之怪现象之十怪,在于行业整体西化。此怪最为可怕,君若有疑,请听吾细细言之。
       1.    中医院校改四部经典为选修课,中西课时比例由最初的8:2沦落至5:5  。当局者却不考虑, 根基不牢,中医思维何从建立?
      2.    授课教师张口三理,闭口一剖,全无中医特征。       吾今夏满怀憧憬参加一中医提高班,内含省市级名医若干,岂料从教员到学员皆本此类,教员大谈激素的用法,学员纷纷忙于记录;偶讲一方 ,学员更如获至宝,其间并无四诊八法、理法方药;更尴尬者,某教员竟连阴阳尚不能分辨,吾数次与其商榷,其终不能自圆其说,令人感慨良多、唏嘘不已。
      3.    各类各级杂志所选登之文章,亦必符合何种规格、何种形式、何种方法; 多少有效率、有无可比性、是否合乎循证医学等等西医之要求悉数套于中医头上,最具中医特色的医案医话医论已难觅踪迹。  削足适履追求表面形式。 岂不知数据做的漂亮不一定有效率高,文章写得精彩不一定精于临床。 当今中医整体疗效不高,不知与此纸上谈兵是否有关?
       4.      临床之中医又有多少在中药西用, 数典忘祖、自甘从属?且看高血压即投平肝潜阳,益气降压法已成虚设;糖尿病即滋阴润燥,温阳固本法无人问津;其他如炎症即清热解毒,冠心病即活血化瘀,腰痛皆用六味丸,头晕即滴清开灵,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此现象若在西医尚有情可原,而在中医,则必声讨之,否则,毁我中医者,必此中医之败类也。
       5.    若不幸发生医疗事故,鉴定者多取西医之标准,皆不思中医西医岂可混为一谈?龙胆泻肝丸事件归咎于关木通,关木通有口难言、百口莫辩,枉成千古冤案。虽有众多名家愤而为之呼吁,奈何手中无权,掌权者又有眼无珠,不看青霉素过敏死人事件从未停止,却何时归罪于青霉素?   于中医中药何苦相煎太急???
       6.    药物用量越来越小。举马前子为例,建国后几部药典已从0.9克每日渐降到0.3克每日,美其名曰从安全角度出发,吾不知此后是否会继续降低,亦不知所谓法定药量是否尚可愈重症。   当权者不知博采众名家之长,由经验上升为理论,却在西医思潮影响下畏首畏尾,不求有功,先求无过,本末倒置,丧失了中医代言人的职责。
       7.      众多中医院迫于生计,化验B超等检查详于望闻问切四诊,手术量高于中药。姓仍“中”的中医院少之又少矣。但以己之短攻人之长,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总也竞争不过综合性医院。
       综上所述,中医行业自上而下莫不存在西化之倾向,且承愈演愈烈之势。 不得不谈谈中西医结合的过程及功过。
       自清末民初西风东渐以来,中西汇通派虽全力致力于中西医融会贯通,苦于时代所限以及学科之间的巨大差异,成效不大。    1962年朱良春先生以战略家的眼光提出了“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观点,备受推崇,至今日已成共识。但其间出现了太多的中医西化、中药西化的现象,离朱老初衷远矣。有鉴于此,朱老不得不再次指出:“不少人把传统中医的灵活辩证,改造成了辩证型,人为地把患者分成几个证型,每一个证型对应一个处方、、、、不许随证变化药味。为追求统计学意义,削足适履,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坚持中医的特色,把中医的辨证论治治病活法庸俗化、机械化,变成了僵死的教条,背离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势必会失去中医的特色于优势,造成学术萎缩。因此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防止把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引入歧途。”(【朱良春医集】
         诚如朱老所言,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其中辩证是绝对的,辨病是相对的。   以吾之见,辩证与辨病相结合,仍以中为主,西为辅,诊断治疗皆是。庸者不明朱老学术之精髓,误用为西化,师徒相授,误人不浅。
          最后,以章此公先生的名言于诸同道共勉:   欲求中西医结合,必先求我之卓然自立!!!

                                                                             杏李园主人。2008.10.25

但是,中医西化不是西医的错,更不是抗生素的错。错在于学习中医的人的自我迷失。
解决的办法在于中医的自强。
这就引出了最根本的话题:什么是中医的自强?
我个人以为,中医的自强不是妄自尊大,不是盲目排外,不是夜郎自大。
中医的自强在于中医人“全面”而准确的继承前人已有的经验,而不是死于一家之言。
中医发展到现在,整体学术肯定是高于前人了,但为什么出不了象张仲景、孙思邈那样的大医呢?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太狭隘了,不能全面的继承,我也曾批评过:
当今中医界之怪现象颇多,吾再谈之。         
              二怪在于流派林立。古之伤寒,温病,补土,滋阴之争虽废,新的流派又生。国立名老中医之名号,原为承其学而不至失传,但其徒子徒孙承其学而泥其学,受困于名老中医之名,正如仲景所言:“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 并无几个能破茧成蝶,青蓝之胜。故一医即一派,一派即泥一法而不自知。所以,治病有获奇效时,亦有毫无响应时,皆源于此泥一法而无圆通之意,罪不在法而在于人,在于流派之观念也。古云“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之说,失之久矣。                 
              惟何绍奇先生独有超人之智,其师承朱良春先生,又学蒲辅舟,岳美中,任应秋诸家之长,仍能不泥,立言临证每能自发机抒,创获屡屡,人谓其“中医界散打之王”,诚非过誉。若能假以时日,必成中医新一代领军人物,惜   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叹   现今名医之传人,无人能及其心思之机巧。  吾虽愚鲁,尚能体会何君之苦心,业医十年,不敢持先入为主之定见,亦不敢持成方成法以待病,临证必舍似存真,处方必优中选精,故偶愈大证亦非意外。
                                                                                                    杏李园主人。2008.10.6
“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又怎么能出现真正的大医呢?
先生熟思。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22:03:0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抗生素*寒凉药*当代火神派

我之所以批火神,就是因为他们说的太偏,太绝对了。在当代某几位火神口中,似乎除了火神方法,中医的其他方法都是没用的,寒凉派更是中医没落的罪魁祸首了。
这样排斥异己、极力贬低不同流派观点的做法危害是巨大的,
  吾对此几类人最深恶痛绝,其不思经旨、妄谈奢论,满纸空话并无一句实用,却打着维护中医的大幌子,不知迷惑了多少青年学子的眼目。
        我们渴望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此类“纸上谈兵有机巧、临证用药无真功”的投机之辈,只会破坏国人对中医的印象,因其言之愈高、效之愈低,反差之大,恐国人误会全体中医皆属此类也。
28
发表于 2009-4-13 23:49:1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抗生素*寒凉药*当代火神派

先生说的甚是,现在很多人学习中医常常迷失方向,偏左偏右.
我相信中医今天的弱势,对于漫漫历史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低谷.
今天的中医应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发挥治疗内科病的优势,从而慢慢恢复民众对中医的信心,才是当务之急!
其余言论都是空话.
29
发表于 2009-4-14 09:34:2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抗生素*寒凉药*当代火神派

先生所言完全符合现实,完全正确.敬佩!敬佩!
30
发表于 2009-4-14 10:07:4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抗生素*寒凉药*当代火神派

老师所言甚善!我也曾思考为什么如今不出大医,不论仲景,如李东垣、黄元御者皆无。一是时势所然,潜心向学者寡。稍有成绩,必有大量应酬,如黄师独卧孤榻四年如一日者有几?二是人才凋零,院校中选择中医专业者,或调剂而来,或无力谋更高者不得已而来,颖慧之士何处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1 13:17 , Processed in 0.17148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