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boxi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5-12-18 06:08:16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三七生2005/12/17 09:31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一番苦心,竟成自言自语,可叹!
并且是一番苦心,竟成自言自语,末了还来一句——可叹!

-=-=-=-=- 以下内容由 南京陈斌2005年12月18日 07:34am 时添加 -=-=-=-=-
三七先生是否再补充几句,如“以阶段斗争为纲!”、“时刻不要忘了阶段斗争!”?这样旗帜可以更加鲜明,语言和行动更加具有自觉性——纲举可以目张嘛。
2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8 09:48:07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三七生2005/12/17 09:31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一番苦心,竟成自言自语,可叹!
谢谢三七生的理解与支持。
23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8 09:51:27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王亚当2005/12/17 07:52pm 发表的内容:
请教boxing先生,六经和手足三阳经,手足三阴经是什么关系?
仲景之六经与内经之六经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是一回事。举个例子吧,大地与江河湖海是什么关系?这个例子并不十分恰当,但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但我人在旅途,写东西不太方便,只能权且这么回答,待有时间再细述。
2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8 10:03:41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5/12/17 06:42pm 发表的内容:

boxing先生的这一系列的问非常之好,有力度,有气势,有水平!探讨中医就应当探讨这些,以这样的方式探讨。提出一个有价值问题有时比解决这个问题还重要,还有有水平。
您的一系列的提问,在下一时还不及 ...
其实,上述所提问题,我在以前所发的帖子及跟帖中,皆有所论及,只是看有缘与否,你留心翻翻,会明白的。这毕竟是论坛,我实在不想比较系统的讲这个问题,因为一来认真的讲这个东西,其中确有很多为当代科学难于解释、易被理解为糟粕 的东西;二来论坛上人员太杂,有少数居心不良之人,我宁愿它灭绝,不愿传与非人。我现在在旅途中,写东西也不太方便。等我回家后,我可以原则性的、比较有系统的就事论事的谈谈相关问题。但我要说的一句话是,中国文化搏大精深,其内蕴正在为当代前沿科学所重视,不要轻言放弃。你应当看到我发的另一个用前沿科学解释五行的东西,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在我个人所获的的六个国家级奖项中,至少有四个与此思路有关。
25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8 10:13:10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quote]下面引用由Frankie9182005/12/18 02:35am 发表的内容:


現在臨床很多人都愛說自己是經方家,
結果一看方子,經方是有,但是郤加了一大堆沒用的廢葯,
一個三十味葯的方裡面,有了四逆湯又如何呢?但体現四逆湯的回陽救急作用嗎?
以為是散彈槍打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8 10:22:07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夏红光2005/12/17 03:53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建见独特.妙.
用经方的高低关键在于各人对经方的理解.简单的说,就是怎样认识经方的证,证中的主症.如小柴胡汤方的症状太多,其实主症只有两条:"胸胁苦满"和"寒热往来".有此证必有此方. ...
谢谢先生建见。
但仲景之学好比珠峰,有志之士,不以达到泰山为喜乐,必欲至珠峰之顶而后快。先生可看我给陈版主所提问题,阐发见解,这样,或许于你攀登珠峰有一定的益处。
一已私见,不必认真。
27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8 11:55:05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5/12/17 07:02pm 发表的内容:

这句话是对在下的观点的极大的误解与歪曲。
在下在诊治病症时,首先将病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发热为主的病症,相当于中医之伤寒病(广义),一类是以不发热的病症为主,相当于中医之内伤杂病。对于前者 ...
陈版主:
我做学问,从手段上是极端的保守,但这并不能说是我在观念上有任何的守旧。问题在于,这是一种方法论的问题。胡适先生在做学问上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影响到以下几代人,而且实践证明,以这种态度做学问,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但假设与求证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古人囿于权威,今人滥于自大。当深思。
天地人的关系,中国人理性的探索至少有几千年了。且不要说它解决了问题,退一步讲,就说它的经验积累,又是何等的可观?
提出一个样品,在既定的环境下,请注意,是在既定的环境下,进行模拟观察,是定量研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这种研究,往往取决于实验数据的积累。这种数据的积累,往往限于时间,而使得数据的广泛性与代表性成为遗憾。好,那么再加上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呢?线性变化我们当代的数学可以有效的解决,非线性的呢?多层面换言之多维的变化呢?怎么办?
你如果是在创新一种全新的办法,我没有什么看法。但如果是发展中医,面对无比丰富的资源,弃而不用,是不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
你真的以为以发热与不发热区分病,代表着中医的疾病观吗?1+1=2,固然没有错,但它真的能代表数学吗?何况1+1并不一定就等于2呢。
中医看问题,是以一种系统的、全面的、互相制约的观念看问题。偶然性来源于必然性。这样一种观念,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论,反应于中医这样一种具体学科,你可能认为我讲问题老是不透彻,但是,舍弃了数学,怎么能有效的表达一座桥梁的设计问题呢?也就是说,如果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足够的了解,我再说,你怎么能了解呢?你要知,在我们交流关于平的问题时,有多少人已经明白了我在那篇又臭又长的东西中核心内容要讲的是什么,而交流了更多的东西呢?但是,你觉得我没给你说透,这真的是没有办法的事
今天早上起来后,我翻了翻自己咋天写的东西,说的东西,是有点过分了.但我认为良药苦口利于病,我是一个负责的人,为了说明问题,我在以我多年认为最行之有效的说话办事习惯为之。你要是介意的话,可以提醒我,我会马上止步的。不好意思。
28
发表于 2005-12-18 12:16:11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boxing2005/12/18 11:55am 发表的内容:
你真的以为以发热与不发热区分病,代表着中医的疾病观吗?1+1=2,固然没有错,但它真的能代表数学吗?何况1+1并不一定就等于2呢。
先生如何看待“伤寒”(广义)与内伤杂病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区别所在?
29
发表于 2005-12-18 12:46:47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boxing2005/12/18 11:55am 发表的内容:
今天早上起来后,我翻了翻自己咋天写的东西,说的东西,是有点过分了.但我认为良药苦口利于病,我是一个负责的人,为了说明问题,我在以我多年认为最行之有效的说话办事习惯为之。你要是介意的话,可以提醒我,我会马上止步的。不好意思。
没关系,只要是禀着探讨学术、认真负责的态度,都是本版区所热烈欢迎的。
在下的水平亦有限,只是禀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之学必好问”的古训,而和大家在此激烈辩论,探讨学术,以求有所得。诚如古人云:贤于已者,问焉以释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30
发表于 2005-12-18 17:04:19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引用boxing先生:“ 仲景之学,由于其理论完备、方法实用,为历代医家所景仰。习《伤寒》、《金匮》者,代不乏人,遂形成经方派。
经方派主要代表人物由于其法简效宏,在中国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历代真正善于运用经方者,却又风毛麟角。因此,经方派在中医发展长河中,特别在近代,并不占据中医主流。
近现代在中医与西医的生死相搏中,由于经方派在疗效上的出色成就,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仲景之学,由于其理论完备、方法实用,为历代医家所景仰。习《伤寒》、《金匮》者,代不乏人,遂形成经方派。”——通俗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深究就不切确。
    仲景之学——是“理由实出,法顺具变,合神而一,发而无穷”。然笔墨有限,故略要以偶理。学人自应明理而运奇法。然近两千之秋,无一尽明。器成者唯持一技,而扬其名也。时由技发叶盛者。终一支之流。各持一技,莫言“识经方”。故言深究不确也。近代所谓经方之派,离真甚远矣!
    仲景六经与内经六经一耳,其不为仲景、内经之言定也。六经十二脉然人身固有之基,同天道共存,而成显于纲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7 17:37 , Processed in 0.11290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