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李国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读《伤寒论》辨气的实质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06:08:1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伤寒论》辨气的实质

111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
读《伤寒论》,我的体会是:四逆汤证一般是由过汗、过下而致的脉微细而四逆。因为血汗同源,“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脉微是阳竭,脉细是阴竭,附子温三焦之阳,干姜温胃阳,甘草益阴。若阴气严重亏竭者,加小量人参益血气以佐甘草,不可大量加参,更不可加生地、麦冬之属。若阴气不竭,则不加甘草,如干姜附子汤证。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阳竭阴不竭,是“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若阴阳俱竭,当为昼夜烦躁。干姜附子汤消阴气即是复阳气。
欢迎老师继续点评!
22
发表于 2009-9-22 07:42:4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伤寒论》辨气的实质

你用四逆汤治疗过急症吗?从理论上来说,对如此急症,当专药回阳,故而不能加用滋阴之药,以防拖后腿。19楼老师说,人参酒有滋阴作用,可以这么说,因为人参补气滋阴,不过四逆汤里没有人参,如果加用,则为四逆加人参汤,焦树德老师《方剂十讲》里很明白。
单纯性的理论没有什么号谈的,结合临床来谈,还能聊到一起。
反正我在临床上没有治疗过此类急症,只是仿四逆汤法经常治疗阳虚功能下降的一类疾病。附子无姜不热,要么配干姜,要么配生姜,其他的姜用的不多。
再说一点,临床上,四逆汤用的很广,不只是你说的过汗,过下,脉微等。只要是阳虚功能下降,就可以用附子,结合病情选用姜,甘草减除附子毒性,常一起用,更经辨证用其他药。死读书,不如无书。中医要学的进去,更要学的出来。
唉,怎么又偏题了,而且偏的很厉害,不过,虽然没有谈那个阴阳津液血液问题,谈这个问题同样对临床有启示。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3:41:1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伤寒论》辨气的实质

《素问》云:“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此条说明血液与气,是异名同类,夺血液者无津液,夺津液者无血液。《灵枢》云:“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此条说明,卫气行于脉外,营气行于脉内。卫气与营气的关系,就是阴与阳的关系。
津血同源、营气卫气一阴一阳是经典之义,不是谁的发明。
“张维波认为,气就是组织液(液晶状)。认为毛细血管动脉端与静脉端存在压力差,这种压力差是内压驱动力,根据流体力学的达西定律,组织液在内压驱动力的作用下,会自发地在组织间质中流动,”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18&topic=11799&start=0&show=0
既然您没有用过四逆汤治疗急症,怎么就那么执意反对别人的看法呢?中医治疗危重证,有西医不可比拟的优势。四逆汤治疗急证还用争论吗?
甘草减除附子毒性,那干姜附子汤没有甘草,附子毒性就不需要减除了么?附子汤没有姜,就不热了吗?过汗过下是导致虚证的原因,病久体衰或年迈体衰者,与过汗过下而引起体衰不是一个道理么?但不论什么原因导致体衰,脉微细而厥逆,是运用四逆汤的指征。因为过汗过下或其它原因而致体弱,不一定都出现四逆汤证。慢性功能下降若没有脉微细而厥逆恶寒的证候,就不是四逆汤的适应证,若用四逆汤,会伤人津血。理论上不弄清楚,结合临床也难免盲目性。
24
发表于 2009-9-23 07:11:5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伤寒论》辨气的实质

唉,真的补想再说什么了,看了上面的话,有点哭笑不得。
不知道楼主在临床上遇到过因过汗过下而出现的四逆汤证吗?还谈“脉微细而厥逆,是运用四逆汤的指征。”难道没有“脉微细而厥逆”就不能运用四逆汤了吗?如果四逆汤的适应症如此狭窄,我觉得先生也许这一辈子都很难用过一次,也许到现在你根本就没有在临床上有过四逆汤,按你的说法,要用四逆汤必须一:有过汗过下的病因;二有有厥逆的症状;三:有脉微细的体征。即使你呆的医院里时时都是危重病人,但有几个病人能符合这三个条件那?
唉,
你知道“附子无姜不热”这句话吗?你知道干姜附子汤在临床上的应用吗?
只知道谈理论,你知道你谈的正确吗?没有结合临床,只空谈,你觉得有用吗?
你看看四逆汤中三味药,它们各自的功效,相互的配伍。弄明白这些,才能真正知道四逆汤的应用,死背书,唉。
更有,伤寒论中四逆汤中附子是生用,你在临床上敢用吗?我坦诚的说,我没有用四逆汤治疗过急症,不等于说中医治疗急症不行。但你坦诚吗?你用过四逆汤吗?说说看。
我在临床上常用这四逆汤加用他药治疗更多范围的病症,不但疗效好,而且没有你说的伤津液,伤血液。你不会配伍吗?死脑袋。
唉。吾无言矣。
本想结识一些真正中医上的朋友,唉。
25
发表于 2009-9-23 08:24:3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伤寒论》辨气的实质

告诉你一本书《中医火神派探讨》,打开翻看137--142页论四逆汤的(一)和(二),好好看看四逆汤的临床应用吧。要成气候,就要广读,广思,广悟。
虽然现在谈的问题和你的主题有些许差异,但也不时为一个好话题。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9-23 13:45:5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伤寒论》辨气的实质

冷风、暖气一起开,或开着冷风盖棉被的活脑袋我见过多次。成不成气候是天的问题,按不按规律办事是人的问题。实不想与人争,因为不管是谈理论还是谈临床,永远争不出结果。谢谢您的点评,谢谢您的关注,谢谢您告诉的书。愿您多“结识一些真正中医上的朋友”,少一些唉叹,多一些愉快!
27
发表于 2009-9-24 17:30:0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伤寒论》辨气的实质

“阳气重,是指津液郁滞重。”阳气是气,津液是液,不可混为一谈;
“气为阳,津液和血为阴”,是以“火为阳,水为阴”寓意,分阴阳,
“血液为阴,津液为阳,”是以“里为阴,外为阳”寓意,分阴阳,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9-24 19:59:4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伤寒论》辨气的实质

“气为阳,是以火为阳,津液和血为阴,是以水为阴”。白虎加人参汤证,火灼伤津,渴欲饮水,是缺阳火么?为什么要加补气药人参呢?加人参补气助阳火,能止渴么?
29
发表于 2009-9-26 14:44:0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伤寒论》辨气的实质

[这个贴子最后由zhengyou在 2009/09/26 03:09pm 第 2 次编辑]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证。
白虎汤: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桂枝汤之中 桂枝、生姜、甘草均温热之品,热气大盛,故“脉洪大”,不可收地外出为汗,故机体热而不得津液,少津液则渴;热无阴无以附,骚动故烦,
白虎汤不独清热,从“知母”可见是镇气回收,保“气立”之根;经言:“根于外者,命曰气立”;
“人参补气助阳火”:人参补气不同于党参、黄芪,有加强生气之用,也就是先生说的“助阳火”
人参还有固脱生津、安神之功用,,那么,“助阳火”与“固脱生津、安神”并非是二种功用,而是合二为一,说得直白点,有点土,就像,灶膛里有碳火旺,加稻草,盖住旺火,又能慢火保持生气不息,汤液慢耗,
白虎汤加人参,使生气长而藏。
这是个人的体会。


-=-=-=-=- 以下内容由 zhengyou2009年09月26日 03:31pm 时添加 -=-=-=-=-
[“气为阳,津液和血为阴”,是以“火为阳,水为阴”寓意,分阴阳,
“血液为阴,津液为阳,”是以“里为阴,外为阳”寓意,分阴阳,]
是这两种寓意之下的阴阳属性。不必混淆对比;也就是不能因为一个阳字,把“津液”等同“阳气”。
经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比如“地气上为云,云出天气”,地气比之地面之水,地气为阳;
“天为阳,地为阴”,地气上天为云,成为阳中之阴,
“云出天气”又成为阳中之阳气,
比之天上还有个太阳,太阳似火,阳中之阳气与太阳似火相对,“云出天气”又偏属于阴。
人体上下、里外、气血、君火、相火,也就这么个相对比较。
人参在阳位督脉补阴,
30
发表于 2009-9-26 23:26:0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伤寒论》辨气的实质

气血异名同类,不错!但一动一静,不能画=号,老虎和猫也异名同类,但老虎不=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09:11 , Processed in 0.05818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