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安骥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济堂论中医——挑战刘力红、李可等“中医名家”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11-3 12:48:49 | 只看该作者

安济堂论中医——挑战刘力红、李可等“中医名家”

有话大声说出来,没问题的。
中医不会灭亡,那是因为西医也没那么厉害。
民间土医不会消失,那是因为正统名医也好不到哪里去,很多病是土医能治而名医只会磨久久的。
22
发表于 2009-11-3 13:00:30 | 只看该作者

安济堂论中医——挑战刘力红、李可等“中医名家”

下面引用由晓宇2009/11/02 10:48pm 发表的内容:
致炎黄子孙先生,你认为这几十年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都是中医的掘墓人,这你就大错特错了,我是年青的中医学院的学生,我承认最近毕业的很差,但是90年代以前毕业的都是英才,中医还是靠他们来支撑。你要动不动就 ...


我说,中医学院的学生,学得很少,
毕业后根本就看不了病,
你认为呢,说说自己的经历吧,也好让我们民间中医,多了解一些官家培养中医的情况!
23
发表于 2009-11-3 14:11:35 | 只看该作者

安济堂论中医——挑战刘力红、李可等“中医名家”

若执一法,法则成障,以微显著,若能入道,则万法皆备于我,为我所用,若不知其然,则易被法所缚,岂是医道所归。
24
发表于 2009-11-3 19:30:33 | 只看该作者

安济堂论中医——挑战刘力红、李可等“中医名家”

管方也好,民间也罢,
不管红猫黑猫,逮得着老鼠的就是好猫!
管方也有优点,各取所长,共同发展,岂不快哉!
上面的几位大师,感觉真是老子天下第一大了。真是如此厉害,为何不为中医真名呢。
患者就是最好的广告。小的在当地,有的中医师,其实并不扎的,黑,但就是治疗好
了,一些很普通的病,当地的治愈的患者,就能把他吹上天,给他介绍比较多的人去
看病。如果第二次,去的基本上都治愈了,想一想,你每天的病人,你能看过来吗!
真有如此本事,为中医正一正名吧。多教一教,这些为中医痴迷的中医迷吧。
25
发表于 2009-11-5 08:02:14 | 只看该作者

安济堂论中医——挑战刘力红、李可等“中医名家”

下面引用由wonghaishui12009/11/03 07:30pm 发表的内容:
管方也好,民间也罢,
不管红猫黑猫,逮得着老鼠的就是好猫!
管方也有优点,各取所长,共同发展,岂不快哉!
上面的几位大师,感觉真是老子天下第一大了。真是如此厉害,为何不为中医真名呢。
...


人怕出名猪怕壮,
治疗一些重病难病,是需要相当长时间的,才能预后观察跟踪疗效,
一个几年,几个需要多少年?
容易吗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23:48:37 | 只看该作者

安济堂论中医——挑战刘力红、李可等“中医名家”

近日诊务繁忙,加之外出参加会议,故较长时间未上网。前时发表激愤之言,源于偶读及今世种种畅销之中医书籍,深感愤慨,岂能容其糟蹋、侮辱、诬蔑我中华之医,亡我中华之医。现缘前之回帖,简述几语:古医书绝不可妄裁几句,妄自编排,应通意思识,全文贯通,今世不古,识一二方、得一二理者,即医即专家称,惜乎悲哉!中医一途至微至精,立法立方探得阴阳,盈虚消长,水火血气,何敢乖张,诊症施治,必审阴阳,阴阳无谬,医道之纲,医道虽繁,一言以蔽曰:阴阳而已。始开世渡世不朽之功,诚非易事,碌碌愚庸何敢言医!中国自50年代后逐步的把中医丢弃,现在已很少有真正的中医传人,所活着的教授、专家等也都是50年代的产品,他们所学的中医知识,乃50年代根据毛泽东的发展中医不必保守的指导,中西医结合的东西,根本上失去了中医的道理,另外历代中医名家各有其长短,书中之方剂不实之处甚多,有道是,写书者不医,医着无书,而医者书之多乃他人所为,故错误百出,有的是字上,有的是理论上,各大名家你一出,他一路的,也把后人搞乱了,现在就出了《是药三分毒》的"刘太医”的旷世绝骗,《思考中医》《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的刘等人,其书中没有一点中医之道理,中医不象西医一样的以病寻药。按中医所讲,只求本末,重视阴阳,按科学讲西医是先进的,分析具体到细胞,按医理讲中医是先进的,几千年已经明了。中医一般不见其人,不切其脉难以立方,针对一个中医而言,临床方剂只是对某一种疾病及具体的患者而组成,不是对一类疾病的全部使用,以某种疾患去寻求某类疾病的方剂,或以某类疾病的方剂去寻求某种疾患,皆是愚庸之举。另外立方寻求阴阳赢虚,不明阴阳者 何以立方,不懂阴阳者何敢言医,中医之根本必尊古求真,现之中医者大多是以中药投以散、 汤、丸中,按西医之理组合而成,如腹痛就用腹痛之药木香、白芷之类,头痛就用防风、荆芥、川芎之属等等,如此以来,早已失去中医之理。
    对于有人所提我安济堂对糖尿病治疗之事,吾将另立帖,详以述之。
   再至“炎黄子孙”朋友:
   你亦多说是前述之识一二方、得一二理者,莫猖狂,西医本无错,现在是中医痹症有三:医多不能诊病;方多不能治疾;理多不能立方。现我安济堂对现世之中医诊断为病由己生,所患阴胜之疾,邪入于胜,起极是必然的,欲愈中医之疾,必按旨行之,引而起之。若能明此,随时恭候朋友来访,亦可去你处立法立方,以愈中医之疾!
    另记:我安济堂发表之中医论述乃安济堂之传承,现将渐发表公开,其皆为原创,转载不得修改,并请注明原文出处地址,未经安济堂允许,不得改名盗用发表,违者必究。安济堂传承之理法方药等将渐详录于博客之中:http://wushihouyi.blog.sohu.com/
27
发表于 2009-11-14 00:54:31 | 只看该作者

安济堂论中医——挑战刘力红、李可等“中医名家”

看了楼主之论,本人还是云里雾里,本人认为医者论道,关键是讲疗效,无论什么医学经典传人,疗效最佳的才是最经典天之使者,其它都是空话......
28
发表于 2009-11-14 05:45:12 | 只看该作者

安济堂论中医——挑战刘力红、李可等“中医名家”

再至“炎黄子孙”朋友:
  你亦多说是前述之识一二方、得一二理者,莫猖狂,西医本无错,现在是中医痹症有三:医多不能诊病;方多不能治疾;理多不能立方。现我安济堂对现世之中医诊断为病由己生,所患阴胜之疾,邪入于胜,起极是必然的,欲愈中医之疾,必按旨行之,引而起之。若能明此,随时恭候朋友来访,亦可去你处立法立方,以愈中医之疾!

1,你亦多说是前述之识一二方、得一二理者,
回:安济堂朋友,这你是说对了,本人的确只是识一二方,治一二病。
但在这个世界上,也仅仅只有三大杀手病,
1,心血管病
2,肝病
怎么了,仅仅只要二个药方,就可以把危害人类之三害,除去二害,难道还不可以吗?
2,莫猖狂,西医本无错,
回:安济堂朋友,这个你就错了,而且不是小错中错,而是大错特错了!
西医本无错,谁说这话?
西医的确是本无错,但几乎所有西药,都仅仅只是止痛止急的,治标不治本。虽然说是止痛止急止了,但是,给人类留下的药物副作用,留下的后遗症,是非常触目惊心,是非常令人心痛,是非常可怕的医学灾难!
多少无辜的青少年女子,成了千手观音?在美丽的舞台扮演下,掩盖着多少深恶痛绝的泪水?
多少人盼着给自己换新肝脏,能给自己带来再一次的新人生?
但你知道吗,有多少人,已经真正得到了成功?
你可别忘了,世界上并没有人肝市场,如果说是人人都要等着换肝,那么又能上那儿去采购这么多的肝?
你说,这是正宗的医学之路吗?

3,现在是中医痹症有三:医多不能诊病;方多不能治疾;理多不能立方。现我安济堂对现世之中医诊断为病由己生,所患阴胜之疾,邪入于胜,起极是必然的,欲愈中医之疾,必按旨行之,引而起之。若能明此,
回:说你个头,谁说中医不能诊病?那么我中华民族在世界上屹立8000多年,竟然是从来就没有一个人,有生过病吗,
你给讲个清楚!
如有生病之患者,难道就没有一个被中医治好过吗?
什么叫作理多不能立方?
你到底懂还是不懂,从一方药汤进手人体,需要一些高级摄影设备,才能把药汤怎么样经过胃的消化,又怎么样经过肝脏的生化,再又怎么样经过心脏、心血管系统的传送,然后才是怎么把药成份送到了患处,或病灶吧,
然后又是怎么样的治疗,怎么样的一个过程,所有这些,都已超过了中医的范围,你还要中医怎么做?
特别是民间中医?
你安济堂,如有100个肝癌、肝硬化患者,只要是早期的,一般不超过一年以上的,100个治好50个,
如有100个心脏病患者,治疗几个疗程,保证在10年之内,91%的患者,绝对不会发生心肌梗塞与脑梗塞,
要怎么公证,怎么预后,你看着办吧。
29
发表于 2009-11-14 15:31:57 | 只看该作者

安济堂论中医——挑战刘力红、李可等“中医名家”

致楼主:君既到论坛,当知论坛事。莫学古曹魏,相煎何太急。 请认清审明各学术观点,探探水有多深 如何?
  安济堂的学术非独家所有。如:“中医一途,至微至精,立法立方,探得阴阳盈虚消长。水火血气 ,何敢乖张。诊症施治,必审阴阳。阴阳无谬,医道之纲。医道虽繁,一言以敝之:阴阳而已。”
  郑钦安医书云:“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证。亦不难于识证,而难于识阴阳。”亦云:“以病参究,一病有一病之虚实,一病有一病之阴阳,如此始明仲景之六经还是一经,人身之五气还是一气,三焦还是一焦,万病总是在阴阳之中。”又云:“医学一途,至微至精,古人立法立方,皆原探得阴阳盈虚消长,生机化机至理,始开渡世之法门,立不朽之功业,诚非易易事也。”
  以此看来,安济堂之学术源于钦安、源于《伤寒》。挑战刘、李,岂非同门相残。
30
发表于 2009-11-14 16:43:19 | 只看该作者

安济堂论中医——挑战刘力红、李可等“中医名家”

    刘力红的“思考中医”的特点是咬文嚼字,但是咬得有点道理,有点趣味,但是,与中医治疗疾病意义不大。
    李可与刘力红相反,他的医案很实在,一看便知是亲身经验,很有借鉴价值。姜附用量超群是其医术特点,是对中医用药量的一大贡献。当然,我不是说要照搬。
楼主说:“脉诊定病,处方治疗,”这不是正统中医的语言,中医是四诊和参,“脉诊定病,处方治疗,”迟早会出偏差的,你太轻视中医了。真正的中医不会有你那么大的口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03:55 , Processed in 0.07640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