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李国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伤寒论》六病名的病时概念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0-1-1 18:49:2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六病名的病时概念

下面引用由李国栋2009/12/31 09:14pm 发表的内容:
向马老师学习了。
没有明白五更泻的欲解时。五更泻别的时间就不泻,那还存在“欲解时”的问题吗?“六病”病愈时与病发时确定都是同一时段吗?
“桂枝汤证在太阴时段出现,《伤寒论》叫做‘太阴中风’,欲解时也 ...
如果桂枝汤证就一种表现,《伤寒论》就不需要列出诸多条文了,同样是太阳病的桂枝汤证表现都不一样,三部六病叫做“证的多样性”。不同时段的同一方证表现差异性就更多、更大,比如同样是吴茱萸汤证,在阳明、少阴、厥阴的表现是天地之差,如果没有“病时”的概念,临床是很难把握的。如果承认“病发时”(显现、加重时),就必然伴随一个“欲解时”,病人在厥阴时段头痛,那么服用吴茱萸汤后,厥阴时段就不疼了,就是欲解。没有一个厥阴头痛人,用吴茱萸汤后好了,高兴的跑来告诉医生,“谢谢了,我中午头不疼了!”痛与不痛是不同病程中的同一个时间段。实在是费劲,不知说没说清。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20:28:4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六病名的病时概念

桂枝证、柴胡证、吴茱萸汤证…等,病症表现都不是一种。证的多样性,更准确地说,应是症的多样性吧?症状再多,反映的病理机制都是一种吧?吴茱萸汤证的头痛表现只是在厥阴时段头痛吗?我见过的吴茱萸汤证患者,其头痛是持续性的,病邪不去,头痛不止,头痛愈剧,呕吐愈烈。桂枝证与柴胡证也是,病邪不去,病症不消,并没有明显的时段差异,多年没有清楚看到欲解时,所以才对东来师兄的“六时”见解,一读到就立感明亮。多谢马老师指教,给您增添麻烦,实感抱歉!若不是您评论师兄的见解:“不可强解释为‘了解、弄清楚、弄明白’”,我也不会在论坛与您争论问题。比如“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等条,用任何辨证方法都不能解释清楚,而用六时的认识来解,就清晰明白,能说这样是“强解”吗?在没有认真了解一个观点时,用主观武断的语言来评论,难免有失公平。“实在是费劲”就休息、放松下吧,祝您新年愉快!

-=-=-=-=- 以下内容由 李国栋2010年01月01日 08:44pm 时添加 -=-=-=-=-
“病发时”和“欲解时”不是“承认”与“不承认”的问题,客观事实的东西,承认也存在,不承认还是存在。不是客观事实的东西,承认也不存在,不承认还是不存在。
23
发表于 2010-1-2 18:18:5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六病名的病时概念

“吴茱萸汤证的头痛表现只是在厥阴时段头痛吗?”你说呢?
没有发病时间,还讨论什么呢?病时不是你支持的吗?如果厥阴头痛不是“病发厥阴”,《伤寒论》把它放在厥阴病篇干吗?臧东来兄提出“六时”还有意义吗?我和臧东来兄讨论这个问题应该有十年以上了吧,难道我不知道他说的“病发时”是说第一天中的六个时段吗?如果我的理解有错误的话,你认为是什么呢?实际上我们讨论的是“一个问题”,“六病”是一个与“发病时间”相关的概念,“六病时”就是“欲解时”。不同点是要不要非要把“欲解时”说成是“弄清楚弄明白”。正如尤在泾所言:“申酉戍时,日晡时也。阳明潮热,发于日晡;阳明病解,亦于日晡。则申酉戍为阳明之时,其病者,邪气于是发;其解者,正气于是复也。”因此,某某病就是在六时的某一时段发病、显现、病痛加重以及欲解,就称某某病。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19:35:0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六病名的病时概念

“病人在厥阴时段头痛,那么服用吴茱萸汤后,厥阴时段就不疼了,就是欲解。没有一个厥阴头痛人,用吴茱萸汤后好了,高兴的跑来告诉医生,‘谢谢了,我中午头不疼了!’”。
我所理解的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吴茱萸汤证的头痛,只在厥阴时段头痛,其他时段头不痛,才提出了“吴茱萸汤证的头痛表现只是在厥阴时段头痛吗?”这样的问话。这跟病发于厥阴时,根本就是两个问题。不知道是您没有明白我的问话的意思呢?还是别的什么?因为我已经说明了,我见过的吴茱萸汤证的病人,其头痛是持续性的,病邪不去,头痛不止,头痛愈剧,呕吐愈烈,不只是厥阴时段头痛,其他时段也头痛。
您可以坚持己见,我也没有说您是“强解”。只是有自己的看法而已。比如您说“吴茱萸汤证,在阳明、少阴、厥阴的表现是天地之差”,我不这么认为。阳明欲呕,少阴吐利,厥阴吐涎沫,共同的表现都是突出一个“呕”,阳明食谷欲呕,少阴吐利、厥阴干呕,三病症状共同反映了“中焦虚寒、水气上冲”的病机,“食谷欲呕,属阳明也”,讲的是病位,并不是阳明时食谷欲呕,太阴时食谷不欲呕。“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同时也能具有烦躁欲死的症状,不是只有少阴病有烦躁欲死。三条是互补,而不是割裂,不是少阴烦躁绝对不头痛,厥阴头痛绝对不烦躁。应该三条合并来读,就如柴胡证,是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意思。把吴茱萸汤证读作“天地之差”,那所有的病证都可以看作“天地之差”了。太阳中风桂枝汤证只能在太阳时段“欲解”,从桂枝汤证服法中读不出来,从临床也没有明证,临床上太阳中风证在每一个时段都可以痊愈。
“六病”是一个与“发病时间”相关的概念,“六病时”就是“欲解时”。不同点是要不要非要把“欲解时”说成是“弄清楚弄明白”。
您这句话才是问题的焦点。我以为东来师兄是这么认为的,我也同意师兄的观点。您认为“六病时”不需要弄清楚,那是因为您是高人,我相信大多数没有读过“六时”的同仁,会和我没有读过时一样,不一定清楚“六病时”的完整含义是怎么回事。
25
发表于 2010-1-2 23:18:5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六病名的病时概念

一个病证在什么时间都可以发,在什么时间都可以愈,“六时”失去其特殊性,辨“六时”就没有任何意义。张仲景搞这么个东西出来无聊,臧东来师兄就更是吃饱撑的。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1-3 01:16:2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六病名的病时概念

马老师您消消气,是我吃饱撑的,与东来师兄无关,与仲景更无关。
您认为没有意义那就是没有意义,您认为无聊那就是无聊,不知道与您讨论,会是这样的局面,可能是您教学生教惯了,没有遇到过像我这样不给您面子的吧?不过也请您回看一下,您有没有几处用语适当的地方?我的态度一直是,人敬我一寸,我敬人一尺,人逼我一尺,我回敬八分,尽量留有余地。虽然我学习“三部六病”比您晚的多,拜师也比您晚的多,技术职称更比您低的多,但是我不认为我们之间在身份上有高下之分。若果我比您年轻,我会控制自己的言语,如果我什么也不懂,我会全听您的。可事实是,我不比您年轻,没有控制的必要,我也不是什么也不懂,有看法当然要说。您也知道,我本来是想拜东来师兄为师的,因为东来师兄不仅学问深厚,而且为人谦逊,给我的来信都是用“您”字相称。
“国栋友:您好!来函拜读,深感您敬业乐学之精神,亦为佩服。仁者爱人,医者乐医。愿与您为友,共同研学、探讨仲景前贤之医理,为临床服务,为病者服务。今寄论文原件一份,望不吝指教。
致礼!臧东来
辛巳年仲夏”
“国栋友:
您好!来函收到,…我非常佩服您的求学敬业精神,已向刘老推荐您入门,刘老很高兴,接收您为弟子。这样我俩既是朋友,又有师兄弟的关系,我们可以共同切磋医技并肩前进,…望您在学习中提出见议,我能予以回答的当尽心回答,回答不了的咱们共同请教刘老。…
祝君全家安康
东来  2001.11.23.”
我知道我只是刘老名义上的弟子,与师傅没有见过一次面。但我有东来师兄为镜子,相信刘老对弟子会是一视同仁。
我为我们之间出现这样的局面感到不安,这一定是刘老不愿意看到的。
27
发表于 2010-1-3 09:40:5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六病名的病时概念

[这个贴子最后由mawenhui3366在 2010/01/03 09:52am 第 1 次编辑]

我没有要求谁来听我的,只是参与讨论而已!你把你的观点作为“定理”,而又拿不出直接的“证据”,只能说是“假说”。东来兄我是很敬重的,他的许多观点都很大胆和新颖,并且不断的进行否定再否定,修正再修正。他的两篇文章:“试论六病时位是伤寒论的证治程序”是我和东来兄讨论多时并鼓励他发表出来,他写了个初稿,我和白玉金帮忙修改后,在《中医药研究》上发表,白师弟当时做杂志的副主编。可能你看到的文章就是它,大概是98年的事吧。“再论六病时位是伤寒论的证治程序”是东来兄添加些内容,今年初我帮着在《山西中医学院学报》发表。这次在“三部六病论坛”上交流的文章就是它。
我的看法是不要搞个人崇拜,不要搞同伙,三部六病是一个大家庭,只要在“三部六病”大旗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论论,这样学说才能发展。这是刘绍武老师一贯倡导的。
“六时”的观点是东来兄首先提出了的,并得到刘老的首肯和鼓励,我对此做了一些文献和临床的研究工作,只是个开端。看到你做了大量工作,作为三部六病的同仁从内心感到高兴和自豪!我从来没有把你作为“师弟”来看,你的年龄较为大些,我在短信中一直称你为“师兄”的,至于用不用“您”字,是我个人的习惯,做学问一定要“平等”,不要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个人认为:三阴三阳本身就具备“时间”特性,不一定非要找一个大家不是十分认可的,证据有不是十分充分的。但是可以作为其中一个“旁证”。
本来不想在“大庭广众”之下讨论这些东西,可以私下交流的!看到你“气势汹汹”的样子,也只好说道说道。
28
发表于 2010-1-3 09:49:1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六病名的病时概念

[这个贴子最后由mawenhui3366在 2010/01/03 09:57am 第 1 次编辑]

三阴三阳的时、位、性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马文辉
三阴三阳的哲学基础是“一分为三”和“一分为二”的有机结合。“一分为三”是古人的宇宙观,是对时间和空间的划分。“一分为二”则是方法论,是事物的属性。在《周易》中“一分为三”被称作“三极(才)之道”,“一分为二”称作“一阴一阳之为道”。三阴三阳是“兼三才而两之”的结果,——“六爻之动”。
一、六时三阴三阳的内涵
三阴三阳是古天文历法的内容,六爻历把一天分为三阴三阳六时,三阳主昼,三阴主夜,太阳为初始之阳,生于日出,少阳为最盛之阳,应于日中,阳明为末了之阳,终于日入;太阴为初始之阴,生于合夜,少阴为最盛之阴,应于夜半,厥阴为末了之阴,终于平旦。把一年分为三阴三阳六节,则太阳始于春分,少阳应于夏至,阳明止于秋分;太阴始于秋分,少阴应于冬至,厥阴止于春分。
二、三阴三阳与八卦的关系
阳  卦格阳        太阳        少阳        阳明
        乾           艮        坎        震
阴  卦关阴        太阴        少阴        厥阴
        坤           兑        离        巽
三阴三阳与八卦的这种关系,是构成五运六气司天在泉的哲学基础。
三、关于“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的解读
“是故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也;夏至之后,一阳气下,一阴气上也”。冬至为离,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则变为巽,由少阴转化为厥阴;夏至为坎,夏至之后一阳气下,一阴气上则变为震,由少阳进入阳明。所以说:“斯则冬夏二至,阴阳合也,春秋二分,阴阳离也,阴阳交易,人变病也”。《周易•系辞》说:“时不离象,象不离时”,“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把“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解作少阳、厥阴开始于《素问•六微旨大论》。其排序为: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太阴,变太少为大小,完全歪曲了三阴三阳的始、中、末的原始含义。
四、三阴三阳的开合枢
《素问•阴阳离合论》说:“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开为开始,合为终了,枢为过渡,太阳为三阳之始,阳明为三阳之终,太阴为三阴之初,厥阴为三阴之末。厥阴、太阳阴阳相交,阳明、太阴阴阳相易,以应春秋二分;少阳、少阴各主阴阳之枢,以应冬夏二至。
五、《伤寒论》三阴三阳时位
1、三阴三阳与三部。太阳主表,多血少气,阳明主里,多气多血,少阳主半表半里,少血多气;太阴主里,多血多气,厥阴主表,多血少气,少阴主半表半里,少血多气。
三阴三阳气血的多少依据《素问•血气形志》篇的论述,其中厥阴的多气少血据《灵枢•十二经水》改为多血少气,这样三阴三阳在三部中的关系如图所示:
太阳——多血少气——厥阴    表
少阳——少血多气——少阴    半表半里(枢)
阳明——多血多气——太阴    里
2、三阴三阳与六时。太阳为开,主阳病之始,阳明为合,主阳病之终,少阳为枢,主阳病之变;太阴为开,主阴病之始,厥阴为合,主阴病之末,少阴为枢,主阴病之化。
3、六病欲解时。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9——14),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戍上(15——20),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3——8),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21——2),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3——4),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1——6)。仲景的六病欲解时是在四时阴阳基础上改造而成,仍然留有太少阴阳的遗迹,三阳占去六时的四分之三,并且三阴还相互重叠。
三阴三阳六时从理论上要重新排序的话,应修订为:
阴阳        六病        六时        三部  
三阳    太阳病        6——9        表
        少阳病        10——13      半表半里
        阳明病        14——17      里
三阴    太阴病        18——21      表
        少阴病        22——1       半表半里
        厥阴病        2——5        里

很不成熟,还只是个框架,献丑了。
29
发表于 2010-1-3 10:24:1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六病名的病时概念

    “欲解时”绝不是必解!其解者应在该经经王之时。此为大道也,并不唯此。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1-3 11:06:2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六病名的病时概念

您的论文只要是在论坛发出的,我都一一读过,认为您年轻有为,代表了“三部六病”的明天,在您的个人专栏里发了几个贴子,也是出于我对于您、对于“三部六病”、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厚望。既然我们都不能以冷静的态度进行交流,那就打住吧,越说离题越远了,怎么“个人崇拜、同伙”都出来了,谁与谁是同伙呢?您在哪句话里看到我把我的观点作为定理了呢?“永远坚持以正确修正错误”,才是应该遵循的“定理”,帽子满天飞,“老子天下第一”、“气势汹汹”的样子还能说道吗?我都眼看要奔六的人了,还知道惹不起躲得起的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02:19 , Processed in 0.18548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