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ongtug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与中医的渊源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5-1-17 06:09:46 | 只看该作者

我与中医的渊源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5/01/17 06:46am 第 1 次编辑]

22
 楼主| 发表于 2005-1-18 09:02:07 | 只看该作者

我与中医的渊源

我的主页www.longtuge.com,欢迎有志于中医成就的朋友联系webmaster@longtuge.com
23
发表于 2005-1-18 20:09:03 | 只看该作者

我与中医的渊源

[这个贴子最后由黄岐建中汤在 2005/01/18 08:15pm 第 4 次编辑]

谢谢先生的友好往来!
先生的主页http://www.longtuge.com/,确实好得很。先生于《周易》、《老子》独具只眼,长见识极多,请受小弟一拜。
24
 楼主| 发表于 2005-1-19 08:35:22 | 只看该作者

我与中医的渊源

大医精诚社区儒释道的回应(几个帖子一起)

楼主语句不够平实,修德不够,能成大气
易医 不是那么好当的
至于您的曾祖父
不是我诋毁他老人家,所谓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张纸,您的曾祖既然能够写成那么厉害的手稿?结果呢?付之一炬,死无对证。
不知道是你假传还是你曾祖假传?
还有你为母亲治病的事情  你居然说【我回来见此光景气坏了,把父亲、弟弟都赶开,我自己作主,这是明显中寒,赶快进姜附汤回阳】
结果还是用药治好了,你却说你不会中医,只是看看经典医书而已,加上你的家传,才有神效。
你又说 你看的书籍  是《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呵呵 到处找 集成  大家 名家 神传 祖传 假托先贤 矫柔造作
如此种种,可见你文风不踏实,医德不高尚
如此德行修为,真正的好僧医、好易医  都是不会传你的
你弟弟有肝炎?
你怎么一边算卦一边就搞出一个  《慢性肝炎论治》?
慢性肝炎 是西医病名,一个纯正的中医是不会用西医的名称的
一个纯正的易医更是不会用西医的病名的
你说【那就是六气与八卦的对应】
我倒想请问六经六气,如何对应八卦,请您来点实际的
您讲龙雷之火,讲卦像,我告诉你:卦像只有64,而病无穷,关键在于其变化,在于【动】,你到是把卦像贴出来,给我看看呀,说大话谁不会?
【震卦对相火等却无依据】——这话是你说的?
先贤早有明言,为什么八卦六子对应六气?为什么震卦对应相火?我告诉你:君火相火,为【体用】关系
【打个比方,中医就象佛教,易医就如同教外别传的禅宗,有宗有教,必取大乘】
这个比方实在不敢苟同
禅宗什么时候成为【教外别传】了?净土天台算什么呢?

可见你学的是 死易经,而非活易经,你还没学成呢,早了早了
【给了吕炳奎非典医疗小组一份,寄希望能用。但是吕老自己都没能获得一个病人(这里面有大隐情,我不讲)。吕老因为这事受了刺激,以至郁郁而终。】
扯淡要注意分寸,本坛有吕老嫡传弟子!!!

别自欺欺人了!
假托先贤之名,乃是小道平生最恨之人
学校里边的四大经典偷梁换柱 去本经,充温病,还什么四大四小经典,全都是仗着古人压今人,其实离经叛道的就是那些常常叫嚣 继承继承 的人自己
呵呵
不是我不客气,实在是你的文章漏洞太多。
唉!
知道楼主是一个喜欢中医的人,知道您渴望中医的 中兴  但是在没有学到真本事之前,最好不要卖弄,民间中医,高手如云,网络中医,潜龙无数
你的卖弄,在此就算打住了吧,你的网站我看了,都是皮毛功夫,就好像你看黄帝教训雷公一样,你只是看到一种第一层,关系
还有一种关系   就是【不传为之传】
先贤的伟大岂是你能够随便拿来卖弄的?
好好回家看看 景岳的书吧
看类经  比看 什么 易医通说 易医会通 异易汇通 要有用得多
你在卖弄,吕老不会放过你的
基本上 楼主的文章都看了
还是不够实际
海啸源于地震  这个谁都知道 你的水平不过如此
一叶障目可不好玩
既然楼主谈到《皇极经世》,我倒想请问楼主对于 《山海经》有什么总的看法么?
可以随便谈谈
还有 我想请问楼主关于推背图所说的  黑兔走入青龙穴  是什么意思?
糖糖可以看看 我批他的帖子,特别是 中医渊源  那个帖子
糖糖菩萨心肠,总是关心 中医大器——也就是大医之才
可惜楼主学艺未精,假借先贤卖弄人前,非是大医之所为也。
  
楼主的《周易启蒙》的帖子我看了
更加显示您是一个片子——没有技术的骗子
呵呵 和刘牧一个德行
最讨厌你这样的 不学无术的 骗子
留你在世上一天 就是中医的祸害 易医的祸害
陈抟怎么会容忍你欺世盗名?
唉!
回家乖乖学《黄帝阴符经》去吧
会楼上的
易医的学习过程基本如比
楼主有心造就大批易医,只是他自己尚未入门
从《我与中医的渊源》一文可见   楼主是一个不敢走江湖的片子
  
我想请问楼主  你对本经 只有性味 没有归经 这个问题是怎么看待的?
差不多是第十个帖子了
连续十贴都给你了
希望你能够明白
你应该走正道
先修德
别吹牛
别欺世盗名
然后重学四大经典
希望你在一年后能够明白什么是  伤寒

我的答复
很荣幸儒释道先生说了这么多肺腑之言,平时我总这么说别人。我不与你争辩。你的话有些是对的。我看到了你的我慢,那在遮蔽你。有很多学过许多古代学问的人都是如此,但是往往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为何?不能与圣贤同心故。即使你满腹经纶,犹要畏圣人之言,孔子大成,犹言自己学而知之,下也。佛告诉我们不敢轻初学。你都不能从文章中见人心,又何足以知我所言?退尔妄志,再读几遍那些文章,或许会发现点什么。
25
发表于 2005-1-19 15:53:31 | 只看该作者

我与中医的渊源

下面引用由longtuge2005/01/16 11:09am 发表的内容:
黄岐建中汤先生,我不喜欢谈论有关中医的一些基本认识问题。那只能是对大众的科普讲座,可以摆布摆布门外汉。大辩不辩,是个中医才器这些自然就知道了,哪里还有闲暇以这些内容去博得喝彩,要关心的是怎么从大经 ...
我出了一个题目,论肝病即将流行,希望您能召集一些朋友讨论,每个人提交一篇自己的文章。

看来这位先贤真的有点想与吕祖师比比高低了?
还是那句话,科学是不能计划的。
关于“龙胆泻肝丸”是否出了问题,本人是有作了一些研究,但只是若与有关专家比起来,还能称得上一名小学生么!
《常用中成药新用途手册》[075条]第63页。
[组成]龙胆200g        栀子{姜制}100g        黄芩100g    泽泻200g    木通100g
车前子{盐制}100g    柴胡200g        当归100g    地黄100g    甘草100g
[规格]   50粒重3g,   每袋装9g。
[功能与主治]  有清泻肝经湿热、实火之功效,用于肝热头晕,耳痛耳鸣,胁痛口苦,小便短赤。
[新用途]
一、内科
1,急性黄疸型肝炎:龙胆泻肝丸成人每次6 g,每日2次,小儿酌减;配合西药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肝泰乐治疗。
2,丝虫病:龙胆泻肝丸每晚9g ,连服10日。
3,Mondor氏病:口服 龙胆泻肝丸,每日3次,每次9 g,疗程1---2周。
4,多发性大动脉炎:属热毒闭阻者,口服龙胆泻肝丸[片],丸剂每次6g,片剂每次5片,每日2次,疗程2---3个月。
此外,亦可用于偏头痛、高血压、慢性肝炎、萎缩性胃炎、肾孟肾炎、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柯兴氏综合症等。
二、皮肤科
---------
三、五官科
---------
四、其他
龙胆泻肝丸还可用于胆囊炎、胆囊炎术后泄泻、膀胱炎、尿道炎、睾丸炎、腹股沟淋巴腺炎,以及妇女盆腔附件炎等病症。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等剌激性食物。
2,久服量伤脾胃,应中病即止。
3,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
我想,应该在这里指出的是,龙胆泻肝丸在本人的观点看来,是有很多缺陷的,暂且不说“木通”或“关木通”之间的差异,仅配方的问题,就是根本缺少系统性!
先讲“慢性肝炎”,现在可能有较多的人知道,慢性肝炎是有分好多种的,例:甲、乙、丙、丁等。
当然,在中医学的范畴里,可能并没有这么多的肝炎类别之分,但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何种何类肝炎,唯一的原因,就都因为是肝脏发炎!
所以,龙胆泻肝丸既然是注明可以治肝炎的,那么就应该来论证一下,此方,即:龙胆泻肝丸的配方主治范围。
肝炎,就是肝脏发炎,有急性的,也有慢性的!此症应该怎么治?用龙胆泻肝丸来治肝炎有没有效果,可以达到什么程度的效果?
首先看一下配方:
龙胆200g    栀子{姜制}100g        黄芩100g    泽泻200g    木通100g   
车前子{盐制}100g    柴胡200g    当归100g    地黄100g    甘草100g
问题1,龙胆200g,龙胆就是龙胆草或草龙胆。
《雷公炮制药性解》[1]第57 页,
草龙胆,味苦涩,性寒,无毒,入肝、胆、肾、膀胱四经。退肝经之邪热,除下焦之湿肿,明目定惊,治疸止痢,能杀疳虫。小豆、贯众为使,恶防葵、地黄。
从这里,应该是可以看出一点问题的,“草龙胆”是恶“地黄”的,可是,就在这个历代应用的世传祖方,却偏偏就用了,而且是一代用了又一代。[一]

从这个配方中,可以看出,“草龙胆”是恶“地黄”的,可是,就这个龙胆泻肝丸,却是一代又一代地世传沿用,甚至直到21世纪,到了中医中药即将走进现代化的时代,却为什么还是没有能够引起一个有关专家的重视?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草龙胆”与“地黄”的两味中药之间,并无畏、恶之嫌?
请问:到底是《雷公炮制药性解》的解释错了,还是人们在历史的时间长河中,实践错了?
还有,如果说把龙胆泻肝丸中的关木通,严格改正为正规“木通”,那么,此丸是不是就不会产生副作用?
应该问谁?
本人虽并非是世传中医,但既然已经进了中医的门,那么对于一些可以发现的问题,也许是可以提一提,只是不知究竟这是在多管闲事帮倒忙,还是在负有某种责任感?
问题2,车前子100g《雷公炮制药性解》第69页,
车前子,味甘,性寒,无毒,入肝、膀胱、小肠三经。主淋沥癃闭、阴茎肿痛、湿疮泄泻、赤白带浊、血闭产难。炒细研用。常山为使。根、叶主金疮,功用同子。
按:车前子利水,宜入足太阳;行血,宜入足厥阴。然逐水之利,多损于目,《本草》云明目者以其清肝,如釜底抽薪,非因泄水之功也。
从这里,应该也是可以看出一点问题的,车前子的主要功能是利水,那么对于治疗肝炎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
既然车前子的主要功能是利水,那么就不能算为是主药了,而且,在治疗肝炎方面,有一味药则是非用不可的,那就是“茵陈”。
《雷公炮制药性解》第102页,
茵陈蒿,味苦,性微寒,无毒,入膀胱经。主伤寒大热、黄疸便赤,治眼目,行滞气,能发汗,去风湿。去根用,犯火无功。
按:茵陈专理溲便,本为膀胱之剂,又何以治疸?盖疸为病,脾受伤也,而脾之所恶,湿乘土也,得茵陈以利水,则湿去土安,而疸自愈矣。疸分阴寒阳热二种,阳疸热多,有湿有燥,同栀子、橘皮治燥疸。阴疸寒多,只有一症,同附子治之。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点的是,如果应用茵陈治黄疸型肝炎,则比车前子的功能好得多,而且若是二味同用,更是有效得多!
所以,或许可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
例如:改车前子100g,为75 g,加茵陈50g,那么,其功效就有可能加倍![二]

现代医学,由于西医学在科学技术上的迅速进展,在诊断学上,已经从透视、B超、TC等发展到了以PCR仪来观测细胞基因内在生物质运动的微观世界,也许,生命运动之谜在人类的微观洞察能力之下,已经充分暴露无遗了?
没错,西医学在肝炎及各种病毒等的诊断,是科学的,是高水平的。但是医学科学的总目的,最终还是必须以疗效的成效为-------结论!
所以,尽管在各类的肝炎中,特别是乙肝的分类诊断中,西医的确是比中医超出了许多,
例如:乙型肝炎病毒,英文名称为hepatitis  B  virus,是一种小型包膜病毒,结构十分简单,由2层壁和一种遗传物质组成。2层壁的外层称为包膜,由3种形式的HBsAg组成。遗传物质是部份呈双链的环状DNA[脱氧核糖核酸],载有病毒的所有遗传信息,乙肝病毒靠它才可以复制、增死者繁衍后代。遗传物质含4个基因:S、C、P和X基因,其中S基因合成HBsAg[包膜],C基因 合成HBcAg[核衣壳]和HBeAg,P基因合成HBV  DNA聚 合酶。
在所有DNA病毒中,乙肝病毒最特别,有一个逆转录过程,在复制过程中需要借助RNA[核糖核酸]作为中间媒介,由HBV  DNA聚 合酶把RNA逆转录成RBV  DNA。
还有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打孔”等。[注:1]
那么,中医又是怎样诊断肝炎诸症的呢?
本病是由病毒、药物或其它因素而致之肝脏慢性炎症,其病程超过6个月以上。临床一般分为慢性迁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
临床表现
迁延性肝炎:经常反复出现乏力、肝区胀痛、腹胀、食欲不振等;肝脏肿大,伴有压痛或叩痛;偶有黄疸;肝功能检查结果不正常。
活动性肝炎:病程超过1年,经常或反复出现。食欲减退,乏力,关节痛,时有发热,体力下降,并有下列四项中的一项或多项:①肝脏明显肿大,压痛显著或硬度改变。可爱蜘蛛痣,肝病容。②无其它原因可心解释的肝脾逐渐肿大。③出现黄疸。④肝功能检查有明显阳性结果,如絮状试验阳性,血小板减少,白蛋白减少,丙种球蛋白增加等。
中医一般把本病分为:
1. 湿热未清:口苦口臭,恶心厌油,纳呆腹胀,右胁胀痛,大便粘滞,苔黄腻,脉弦。
2. 肝胃不和:胸胁胀满,暖气吞酸,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舌苔白、脉沉弦。
3. 脾虚湿滞:身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肠鸣,便溏,苔白腻,舌质淡有齿痕,脉沉缓。
4. 气血两虚:面白无华,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肢冷纳呆,经少不调,舌淡,脉细弱。
5. 脾肾两虚:腰膝酸软,肢冷便溏,神倦腿肿,带下清稀,舌淡,脉沉无力。
6. 肝肾阴虚:头晕耳鸣,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心烦失眠,右胁隐痛,劳后尤甚,腰酸腿软,舌红少津,苔少,脉沉弱或细数。
7. 瘀血痞积:面色晦暗,胁痛,朱砂掌明显,右腹痞硬,舌暗红有瘀斑,脉沉弱细涩。[注:2]
乙肝就病机而言,系劳损;属于中医“内伤”病的范畴,其症状与中医所称“萎黄”相似。乙肝的病因大致可分为:(一)体力劳动过度,肝为罢极之本,过劳所伤。(二)脑力劳动过度,肝主谋虑。(三)妇女生育过多,失血过多,肝为藏血之脏。(四)长期营养不良。(五)长时间心理失衡,如忧郁、愤怒、恐惧等。(六)先天因素(父母系乙肝患者,胎中感染)。
    由于乙肝较难治,易恶变,往往形成谈乙肝色变的情况。其实,不必过分紧张,只要自身免疫力强,还是不易感染的,经常见到一个家庭中某一成员患乙肝多年,仍与家人同吃住,家人却并未感染,就是极有说服力的证据。《黄帝内经》中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是高度的概括。
    乙肝大致可分为气虚、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等型,兼症则有气虚挟湿、湿郁化热、痰瘀互阻等虚实兼见的症型,但乙肝病的“本”属虚,其“标”则为实。千万不可将标本混淆。如果仅有表抗阳性,而无自觉症状,此类患者最轻;如果既有表抗阳性,而又自觉身倦乏力、消化力减退、头昏、失眠这一类症状者,病情又较重一些;有大三阳,又有肝功能损坏者,这一类患者就比较严重了。如果兼有极度乏力、气短、心悸怔忡、五心烦热、胁痛腹胀、自汗盗汗、遗精、腰痛、月经减少、面色黧黑,此类患者即属阴阳气血皆伤,最难速愈。
    乙肝既属本虚标实,因此在治疗上应以补为主,兼顾其它。气虚者可选用四君子、六君子;挟湿者可选香砂六君子之类;气阴两虚可选人参养营、天王补心;阴虚挟热者可选用一贯煎等;气血两虚可选八珍汤加味、当归补血汤等;阴阳两伤、精血虚损者可选补天大造丸、龟鹿二仙胶等。如标实突出,所谓标实,指以湿热、气滞、痰瘀互阻等病机突出时,可选藿朴夏芩、柴胡疏肝、龙胆泻肝、通瘀煎之类。应注意此病的标实仅是兼夹,切不可作为主导,不然就会犯攻伐太过的错误,应是攻攻补补,不可拘泥一法。[注:3]
本人想说一句的是,无论什么病,第一要素则是应该查出其病真正根源,否则,摸着石子过河,有得摸!
用最简单的结论就是,肝炎就是肝脏发生了炎症。
所以,再一个最简单的结论就是:对于肝炎,也无论是那一种类的炎症,第一要素则是:消炎!
那么现在再来看一下,这个已经流传了不知多少世纪的“龙胆泻肝丸”,在它的处方配伍中,到底 有那一味药是属于具有“消炎”性质的?
龙胆200g    栀子{姜制}100g        黄芩100g    泽泻200g    木通100g   
车前子{盐制}100g    柴胡200g    当归100g    地黄100g    甘草100g
这里一共是用了10味中药,而在这个列为可以“治疗慢性肝炎”的泻肝丸,竟然其中根本就没有任何一味药,是属于可以起到具有“消炎”作用的药性![三]

也许有人会说,怎么,研究中医支持中医的人,居然怎么会弄到专揭“名中药”的短?
不能这样说的,“龙胆泻肝丸”在中华医学历史上的重大贡献,还是功不可没的。这也与人类在历史上产生制造出第一张质量最差的纸一样。
蔡伦,世界上造纸的第一发明人。或许也可以这么说,在人类历史上,一张质量最差的纸,肯定是出自蔡伦之手!
所以,无论现代人们对于“龙胆泻肝丸”的疗效质量,有什么不同的评价,但龙胆泻肝丸曾经作为在历史潮流中一个名中药支柱的地位,却是不容置疑与不可推翻的。
中医学中的中药消炎药种类,是比较多的,只要懂得用到恰如其分,那么不仅不会有副作用,而且还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
乳香辛苦,疗诸恶疮,生肌止痛,心腹尤良。
没药温平,治疮止痛,跌打损伤,破血通用。
仅举两例,但这只是一个说明,而并非是说,治疗肝炎,非要用乳香、没药不可。
然而,有意思的是,中医学与西医学的辩证论治之间,其层次差异是显然不同的。
例如,有人脚痛或伤口发炎,西医一般都是先用药水擦洗伤口,然后再贴药布。
那么中医怎么治呢,对于一些比较难以消炎的伤口,以前有些中医并不使用药贴,而只是用什么树叶贴一贴,然后服些中药丸,再用一些药物用纸卷起来弄成药筒,经点火后,其药气从鼻孔吸入。
这样,一两个星期后,伤口居然也会消炎好起来。
本人现在讲这些,并非是说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治疗肝炎。而是说,炎症的治疗方法至少有两种,一种是叫作外消,如西医治法;一种是叫作内消,如中医治法。[当然,西医对于治疗伤口,同样也是有以服药或打针作为内消,来协助消炎。]
那么,中医治肝炎应该怎么治,应该怎么使用药物来消肝炎的炎?当然,最好的治疗方式则应该是外消、内消合用。
中医治肝炎,一般并非是把肝脏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器官,而是把肝脏看成是生命运动的一个组成部份。也就是所谓的整体生命科学!
所以,可以说如果使用“龙胆泻肝丸”来治疗肝炎,确确实实是欠缺了一组能够起到具有消炎性质的系统性药物![四]

那么,即使说在“龙胆泻肝丸”的处方配伍中,加入了一组能够起到具有消炎性质的系统性药物,那么,是否就可以算是完整了呢?
或许可以算是吧,但如果说是以彻底根治,或是以比效根治的标准来定义的话,那则是还差得远了!
其实,就生命生物质运动规律而言,无论是治疗心血管病症,糖尿病或是治疗肝炎诸症,如果只是以药物来以毒攻毒,或是以药治病,则都不是最好的治疗方式。
为什么?
因为,心血管病、糖尿病、肝炎等,在原始人类初期,所有这些病都只是属于衰老病。但因为随着历史的进程,这些病就慢慢地转化为遗传性质了。也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这些衰老病又因居住环境或生活条件的关系,于是又出现了某些衰老病年青化的趋向。
对于任何一种疾病的认识,若能做到知已知彼的话,那么或许就有可能作到使刃游动。
心血管病、糖尿病、肝炎等,在一个很大的程度上,都是属于生命生物质运动的整体病因,而并非是某个器官单一的疾病。
所以,就治疗肝炎而言,并非只是把肝炎治疗到炎症消失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思路的治疗法,并不能算是好医生!
总之,对于心血管病、糖尿病、肝炎等的医治,都必须建立在生命生物质运动整体生命科学的基点上,对于疾患,不但要对症下药,而且一定还要争取作到对整个衰老进程,作全方位的治疗。也只有这样,那么,所谓的彻底 根治或比较根治才能得以真正的实现!
所以,治疗肝炎,最好不要以“龙胆泻肝丸”这样很粗浅的一个丸剂配伍,甚至作为一个附带“助疗”方式都不可用,若用了,就有可能贻误疗机。
肝炎是有病毒的,所以,还必须配有“攻毒”的药物。但是,特别需要提醒的是,有一些肝炎患者或乙肝患者,有资料表明,1/3以上的慢性乙肝可以不治自愈。
这样,或许可以比较明确一点的就是,肝炎是有病毒根源的,但这种病毒有些只是属于“微毒”或“顽毒”,所以,在治疗中则最好是不要采用“大药”来以毒攻毒,而尽可能要采用“微毒”或“小毒”来攻毒!
在本人所配制的系列药物中,一般都是很少配有“有毒”的药,即使是象“当归”等这样的良药,同样在一次服用[2。5g]中,其用量很少有超过0。1g左右。[五]

据说,有不少西方国家正在兴起回归自然的热潮,那么在生命科学或医学科学领域,这回归自然又代表了什么?
也有相当一部份的书籍,是介绍以自然疗法来恢复健康的,这的确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
但是,无论是心血管病、糖尿病或肝炎等,则只恐怕是较难能够以自然疗法来实现彻底根治或比较根治。
就治疗慢性病而言,以毒攻毒是下策,以药治病是中策,只有以类似食疗的药物作用,才是属于上策,其效果才能得以彻底的根治可能!
因此,在本人所研制的心血管病、糖尿病、肝炎等的系列药物中,一般都是尽可能不用有毒的药,即使是“微毒与小毒”的,能不用的尽量不用。但在组方配伍中,却一定是要有整体系统层次性的,因为也只有在整体系统层次性的各层次医理作用下,其药物的效力,才能得以有效的发挥!
例如治疗肝炎的系统性药物:
1,攻毒系统
2,清毒系统[如龙胆、黄芩、泽泻、木通、车前子、柴胡、或茵陈等]
3,消炎系统[内消、外消]
4,养肝、护肝系统[即提升肝脏抗体]系统
5,消化系统[应配有药物自已分解溶化]
6,养心、护心系统[即提升生命力]
7,排毒系统
当然,这些系统性的药物,第一个最重要的基点就是:尽可能不产生“任何”的副作用!
这样的药物,才可以说是等于帮助生命力在生物质运动中起着护助式发挥的作用,实际上的作用就是减轻生命力[抗体的负荷量],因此,在此等药物的帮助下,生命力就有可能得以喘息,得以自我修复,得以增强提升抗体的免疫能力!
若用西方国家的话来说,那么,这或许也就可以等于是“回归自然”了?[六]
[待续]


[這篇文章最後由newcoperny在 2005/01/09 08:21:15 編輯]

------------------------------------------------------------------------------------
炎黄子孙
  

26
匿名  发表于 2005-1-19 22:53:50

我与中医的渊源

[这个贴子最后由馨香在 2005/01/20 11:03pm 第 1 次编辑]

    「差不多是第十个帖子了,连续十贴都给你了」老实说,别人都没有,像您这样的特殊待遇! 如果他的批评楼主是正确,盼您:迷途知返!
27
 楼主| 发表于 2005-1-20 19:43:53 | 只看该作者

我与中医的渊源

谢谢好意。
28
匿名  发表于 2005-1-27 00:09:44

我与中医的渊源

我是业余爱好者,对中医不太懂,感觉这位哥哥(或姐姐)不去写小说,太浪费人材了。
29
匿名  发表于 2005-1-27 13:18:17

我与中医的渊源

高手还是有啊
30
发表于 2005-2-13 14:35:07 | 只看该作者

我与中医的渊源

下面引用由longtuge2005/01/15 09:46am 发表的内容:
我与中医的渊源
我的曾祖父是老武汉大学国学院毕业,抗战时期任教于西南大学,因是地下党员1948年被软禁于重庆南温泉一座庙里,老和尚倒前法师时已103岁,曾祖父作为关门弟子得以受传其针灸秘芨。这个和尚不同寻 ...
说得的确有些道理,只是需要多说话,方得“病不自治”的内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16:28 , Processed in 0.20722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