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杏林观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论秋冬不宜温阳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5-2-15 15:36:2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秋冬不宜温阳

下面引用由三七生2005/02/06 06:02pm 发表的内容:
不然,冬季阳气归藏于内,是以经云“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阳在内不能御外之故也。阳若在外,则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奉生者少,春为痿厥矣。尚何收藏可言哉!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阴阳应象大论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阴阳离合论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
"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
皆论生理之阴阳为----阳在外,阴在内----冬日阴阳俱藏,然所藏之阴阳当不离其位是也!
"无泄皮肤",泄在外之阳也!阳气泄则阴失其制而"肾气独沉"也!
然温阳则"阳化气"而阴不能藏也!
22
发表于 2005-2-15 16:41:0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秋冬不宜温阳


     阳在外,主入;阴在内,主出。阳入阴出,阴平阳秘;阴阳相贯,如环无端。三阳之离合也,搏而勿浮,言阳之当入也;三阴之离合也,搏而勿沉,言阴之当出也。无泄皮肤,使阳气入也。阳气不入,则“肾气独沉”,不能藏精起亟矣!阳不极于外,则不能反入于内,故助阳即是助其入也。阴生于外,而非生于内,阴内盛则格阳于外,而不能入。故当破内之阴,助阳之入;助外之阴,敛阳内归。此辅行诀之以麦味四逆为大补脾汤助太阴开,使阳气得入之本意也。
23
 楼主| 发表于 2005-2-15 17:02:5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秋冬不宜温阳

下面引用由三七生2005/02/15 04:41pm 发表的内容:
阳在外,主入;阴在内,主出。阳入阴出,阴平阳秘;阴阳相贯,如环无端。三阳之离合也,搏而勿浮,言阳之当入也;三阴之离合也,搏而勿沉,言阴之当出也。无泄皮肤,使阳气入也。阳气不入,则“肾气独沉”,不能 ...

是了!!
阴在内,非阴独在;阳在外,非阳独在;
阴在内,得温而化;阳在外,因寒而折.得温而化者,阴不得藏;因寒而折者,阳泄于外.
阴成形,阳化气---冬日万物得阴之令而藏,而化精---而君温之是何意??---如是冬日将阴鼓之于外以起亟,化精不足,春何以奉生??
24
发表于 2005-2-15 18:44:5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秋冬不宜温阳

下面引用由杏林观秋2005/02/15 05:02pm 发表的内容:
是了!!
阴在内,非阴独在;阳在外,非阳独在;
阴在内,得温而化;阳在外,因寒而折.得温而化者,阴不得藏;因寒而折者,阳泄于外.
阴成形,阳化气---冬日万物得阴之令而藏,而化精---而君温之是何意??---如 ...
请问,先生冬天吃不吃饭?冬眠的动物是不吃饭的,所以不需要温之。如果吃饭,用什么来运化呢?用阴还是用阳?而且吃饭之外是否活动呢?
25
 楼主| 发表于 2005-2-15 18:55:3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秋冬不宜温阳

下面引用由三七生2005/02/15 06:44pm 发表的内容:
请问,先生冬天吃不吃饭?冬眠的动物是不吃饭的,所以不需要温之。如果吃饭,用什么来运化呢?用阴还是用阳?而且吃饭之外是否活动呢?
君之所言,是正常人之生理是也!如果正常生理都不得,则是病了!当治疗!
阳气藏,非为不用!
26
发表于 2005-2-15 19:05:5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秋冬不宜温阳

下面引用由杏林观秋2005/02/15 06:55pm 发表的内容:
君之所言,是正常人之生理是也!如果正常生理都不得,则是病了!当治疗!
阳气藏,非为不用!
补阳即是助阳之用,也即助阳之藏,有何不可?
27
发表于 2005-2-15 19:19:4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秋冬不宜温阳

下面引用由求真2005/02/07 01:20pm 发表的内容:
  阳虚之人 秋冬亦需温阳
  阴虚之人 秋冬亦需养阴
总之应握定阴阳实据  若正常人附子 人参亦是毒
     对。
     前提都不明确,争论毫无意义。
     这个人是什么体质,生活在什么环境,有何饮食习惯,都须具体分析。怎么可能一概而论。南极的人跟赤道的人在秋冬养生也一样吗?某人生在赤道,但在冰库工作,又怎么论养生?这样泛泛而论,毫无意义。
     那么假如这个人是生在不南不北/工作生活环境亦无特殊/体质亦无偏颇,那就又何必用药物去破坏它的平衡呢。粗工汹汹,以为可攻乎?要知道,无论秋冬阴阳在内在外,都是人体顺应自然做出的调节。是动态中的平衡。何必人为破坏。
28
 楼主| 发表于 2005-2-15 21:21:3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秋冬不宜温阳

下面引用由三七生2005/02/15 07:05pm 发表的内容:
补阳即是助阳之用,也即助阳之藏,有何不可?
是了!
是助阳之用---而非补阳!因阳而化谷,谷入而养阴.是助后天之阳之用,不可温先天之阳,化先天之精!
冬日养阴是---阴者藏精是也----春日养阳是---阴者起亟是也!
29
 楼主| 发表于 2005-2-16 20:21:2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秋冬不宜温阳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脏。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

冬刺经脉,气血皆脱,令人目不明;冬刺络脉,内气外泄,留为大痹,冬刺肌肉,阳气竭绝,令人善忘。

冬之温阳---则经络满,而寒盛于外,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
----------是故,冬日不可温之,当藏其精血于内,以免受天寒而凝!
30
发表于 2005-2-17 13:19:1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秋冬不宜温阳

如今秋冬不宜温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5 15:35 , Processed in 0.05625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