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夏红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学习《伤寒杂病论》注意要点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5-6-26 14:34:02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学习《伤寒杂病论》注意要点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5/06/26 01:20pm 发表的内容:
引用wuboqin先生:“问题是你自己掌握了多少?”
在我的回帖中写的很清楚、那些都是我的认识观点。你去找找里面就有正确规律知识。 能不能找到就看你的造化了!
很不客气地说,你的所谓规律,大多数人也能来一段。
22
发表于 2005-6-26 20:33:14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学习《伤寒杂病论》注意要点

"能来一段。"那就太少了!规律性的学问是可以用无数的.
23
发表于 2005-6-26 20:45:59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学习《伤寒杂病论》注意要点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5/06/26 08:33pm 发表的内容:
"能来一段。"那就太少了!规律性的学问是可以用无数的.
无数的规律你永远找不到!
24
匿名  发表于 2005-6-26 20:48:15

浅谈学习《伤寒杂病论》注意要点

下面引用由歧黄有米2005/06/26 02:14pm 发表的内容:
易是研究中医规律的必然工具 用米去测量太阳系对不对?
难说 不过费劲是肯定的了
江湖高手 预测 梅花易数 都是用的 抓米
25
发表于 2005-6-26 22:17:03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学习《伤寒杂病论》注意要点

学好中医的秘决是
记住一千的个典型方剂,并能灵活运用。
26
发表于 2005-6-27 07:51:07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学习《伤寒杂病论》注意要点

是的无数的规律我永远找不完。任何人也没法找完,所以要先掌握学得完的“哲源”。
   
  “无数的规律”虽然与“哲源”一步之隔,虽然“哲源”来自于“无数的规律”,但它们内在的性质、功能还是不同的。(这就有点象“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问题。因马氏的这一理论还不够完善,但如今绝大多数的学者是学这门的。所以先用它说明一下)
   
  如果直接追寻“无数的规律”,从本质上还是以“特殊性”、“点”入手,还是以“有限的去追逐无限”,如果没有转向“哲源”上,就永远无法运用“总规律”的性质与功能。所以其效果必然不好。现实就是如此:一本《内经》就让后人读不完,原因就在于此。
  因为“无数的规律”就不是“哲源”;就不是“易理”的一部份;就不是“总规律”;就不是“智慧之门”。
  
  只要抓住“哲源”,就能分清思维逻辑概念上的错误。所以它能使人拥有“系统化”的逻辑思维:“既能整体全面,又能深入细致”,这就是“智慧之门”。望有志学子能拥有这种高级的思维工具来为百性服务。
  为了医学、中医学健康迅速的发展,为了使有志学子少走弯路指明一个方向。
  
27
发表于 2005-6-27 11:12:49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学习《伤寒杂病论》注意要点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5/06/27 07:51am 发表的内容:
是的无数的规律我永远找不完。任何人也没法找完,所以要先掌握学得完的“哲源”。
   
  “无数的规律”虽然与“哲源”一步之隔,虽然“哲源”来自于“无数的规律”,但它们内在的性质、功能还是不同的。(这就 ...
掉进河里不会游泳的哲人一样完蛋。一个好的医生必是一个好的哲人,一个好的哲人,却不是一个好的医生。所以 ,您还是把自己的哲学学好了也不迟。
28
发表于 2005-6-27 12:52:08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学习《伤寒杂病论》注意要点

探讨学习《伤寒杂病论》注意要点。到这可以是个完满的结局。
我也是以学习《伤寒杂病论》注意要点入手,引发学习中医学,乃至所有学习的方法注意要点。从点到面,从常到律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个事例。
  谢谢 wuboqin   先生的跟帖! 
29
发表于 2005-6-27 16:48:56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学习《伤寒杂病论》注意要点

下面引用由sijinmin2005/06/26 10:17pm 发表的内容:
学好中医的秘决是
记住一千的个典型方剂,并能灵活运用。
不然,不然,那很多明医也许没有能够记住1000个方呢,关键还是理解、活用。据说蒲辅周一生也未用上1000个方呢。张仲景一部伤寒论也才113方。
30
 楼主| 发表于 2005-6-29 15:08:21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学习《伤寒杂病论》注意要点

怎能找到学习《伤寒杂病论》以及中医的规律?是每一个中医人都必须面临的最大问题。因为学习方法好,可以做到事倍功半。我学习中医的方法有三点,供大家参考:
1,要有很强中医的职业敏感性。俗语说是天赋,能快速捕捉所学问题的实质,并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会把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撑握其实质和精华,并能灵活运用。
3,学会临床与理论相结合,在理论指导下去实践,在临床运用中提高,理论与临床互相验证,互相提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5 17:18 , Processed in 0.05098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