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男     年龄:26    出生:1981 年9月24日时   职业:金融     婚否:否    身高 : 1.74 米  体重 :65公斤    肤色 :黄   体形:正常      腰围: 2尺3    当地最近一段时间温度、天气情况:很好    籍贯:辽宁 
病史: 
发病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持续性头晕,昏沉,耳鸣。刚开始得这病的时候坐立不安,心烦的受不了,头胀的厉害,每时每刻都在胀。现在心烦好了,就是持续性头晕头昏,乏力,有时后突然间心烦。现在晚上睡觉感觉心动过速、头胀。平时手脚很容易发麻。 
头胀.  晚上越安静耳鸣越感严重, 整天疲劳感没精神,记忆力下降,检查脑部核磁,颈椎核磁,心脏彩超,心电图,脑彩超,(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等常规检查,均正常没有器质性病变存在。 
现在主要症状是持续性头昏胀,时轻时重,但是持续性的 请帮帮我 . 
这是我在百度上找的,包括我和几位病友的求医描述: 
3年开始持续头昏头晕伴有头沉,闷胀感,症状加重时开始头痛,痛的感觉是胀痛,钝痛,这些症状感沉在后枕部比较明显,头晕是每时每刻持续性的有时轻有时重没有间断过,头痛是发作性的,在头昏头晕加重之后,平时感觉周围的物体有不真实感, 
 
好像都是假的,从高往低处看东西有上下浮动感,脑枕部像塞了什么东西,整个人有点醉酒的感沉,正常人在夏天往头上泊一盘凉水,人感沉很清爽,但我现在感觉是哪怕是冬天泊一盘凉水,头还是闷的像塞把东西一样,这种症状哪怕是有充足的睡眠也不能缓解, 而且人反应比以前迟缓,后枕骨长了一个包,医生诊断枕骨粗隆,CT检查正常.胸口痛中间有段时间好过,曾做过X光片检查,正常 
以前做电脑工作,曾长时间使用电脑眼睛感觉难受眼睛有血丝,我也曾想过可能与使用电脑有关,就没有使用,只是偶尔使用。 
 
 有无不良嗜好:抽烟,喝酒, 
 现在主要症状:  持续性头晕,昏沉,持续的耳鸣 
 主症特点 :晨起半小时减轻,过后头就很重很昏。像木的一样。人熬夜后头昏就好些 
          面色:正常 
          眼象:昏花 
         舌象、舌质 颜色:紫 
         舌体:胖,舌边有轻微齿痕 
         舌苔:薄 
         脉象 
         头:晕,胀,麻,木,昏,沉重,两太阳穴紧绷感,头顶头皮麻,指甲用力捏头顶头皮也不是很痛 
         颈:痛,酸 
          
         耳:鸣,左,右 
         鼻:鼻中隔偏曲(已手术矫正) 
         口唇:深红 
          
         呕吐:有,酸水 
         心:烦,悸,睡觉时自己感觉跳快 
         肩(痛,凝,酸,麻,胀,凉,热,部位?左,右):酸,痛 
         背:痛,酸 
         腿:软 
         足:麻,左,右(感觉不是特别明显) 
         足跟:麻,左,右(感觉不是特别明显) 
         饮:,喜咸 
         食:喜热 
         睡眠:多,平时易困倦,失眠,失眠为不易入睡 
         大便:一天一次,偶尔溏泻 
         小便:通畅 
 4、请回答身体是否有如下这些症状——:怕冷,心烦,乏力倦怠 
    
 5、七情何者为重——思虑 
眩晕:眩晕者,目花黑暗旋倒也。其状头眩目闭,身转耳聋,如立舟车上,惕惕然不能镇定之象。 
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故仲淳以眩晕责之肝血少,兼肾水虚所致。 
丹溪云∶无痰不作眩,痰在上,火在下,火炎上而动其痰,故作眩晕。然致眩之因亦不一,有外感六淫之邪而眩晕者,宜各从本门以施治。 
如因血少阴虚者,补其肝肾;因火炎痰动者,治其痰火,有因气虚眩晕者,宜用异功、补中益气之属;因失血过多〔或上或下皆是。〕眩晕者,选用保阴、集灵、归脾之属;有肾中阳衰,浊阴上逆眩晕者,最恶之候,急用人参、沉、砂、八味之属,直达阳气归原为主。 
有产妇眩晕,不省人事,谓之血晕,亦最恶之候,治在本门。大抵人肥白而作眩者,多宜消痰降火,或兼补气之药,人黑瘦而作眩者,治宜滋阴补肾,而兼养肝之剂,此治眩晕之大旨也。  
 
耳为肾,之外候,以肾开窍于耳也。经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又曰∶液脱者,脑髓消,胫酸耳数鸣。 
又曰∶...... 有因气逆而耳聋者,如恼怒则气上逆,肝胆之火,客于耳也。宜平肝降气清火。有痰火上升,郁于耳而为鸣,甚则闭塞者,多缘饮酒浓味所致,宜消痰降火。有因气虚、因血虚而聋者,以补气补血为主,各加降火之品。 
......赵氏云∶耳鸣以手按之而不鸣,或少减者虚也。手按之而愈鸣者实也,不可不察。 
又嘉言云∶人当五十以外,肾水渐衰,真火易露,故肾中之气,易出难收,况有肝木之子,疏泄母气,而散于外,是为谋虑郁怒之火一动,肾气从之上逆,耳窍室塞不清,较之聋病天渊。聋病因窍中另有一膜,遮蔽外气,不得内入,故以菖蒲、麝香等药开窍为治。 
不知肾气至上窍亦隔一膜,不能越出窍外,止于窍中,汨汨有声,如蛙鼓蚊锣,鼓吹不己。故外入之声,为其内声所混,听之不清,若气不上逆,则听清矣。故余悟此理,凡治高年逆上之气,屡有奇效。立方施治,大意全以磁石为主,以其黑色入肾,重能达下,又能制肝木,复以地黄、龟胶群阴之药补之,更用五味、山萸之酸以收之,令肾气归元,听自清矣。夫收摄肾气,乃为治老人之先务,不可不知。又有耳疮、耳肿、耳痛、耳痒。薛氏云∶皆属肝经风热,血虚火盛,或肾经虚火等因,宜审施治。  
丁,肾开窍於耳,心亦寄窍於耳,心肾两亏,肝阳亢逆,故阴精走泄,阳不内依,以耳鸣时闭,但病在心肾,其原实由於郁,郁则肝阳独亢,令胆火上炎,清晨服丸药以补心肾,午服汤药以清少阳,以胆经亦络於耳也,(郁伤心肾胆火上炎)。 
 
紫舌者。酒后伤寒也。或大醉露卧当风。或已病而仍饮酒。或感冒不服药。而用葱姜热酒发汗。汗虽出而酒热留于心胞。冲行经络。故舌见紫色。而又有微白苔也。苔结舌之根尖。长短浓薄。涎滑干焦。种种不同。当参其源而治之。 
《医学启源》:耳鸣  注云∶有声非妄闻也。耳为肾窍,交会〔手〕太阳、少阴、足厥阴、少阴、少阳之经,若水虚火实,而热气上甚,客其 
经络,冲于耳中,则鼓其听〔户〕,随其脉气微甚而作音声也。故经曰∶阳气为物,上甚而跃,故耳鸣也。然音在耳中,故微亦闻之也。  
 
综合本病,似是酒后当风,或肩背扭伤,邪气束于太阳、手少阴、足阳明 足厥阴、少阴、少阳经交会之处,清气郁于上,迁绵日久,络脉痰瘀互结,而为本病病机。 
葛根10  麻黄6  白芍10  炙甘草10  桂枝6  桑枝10  桃仁10  枳实6  赤芍10  五味子5  香附6  生姜3片  川芎6  菊花6  大枣3枚  水煎服 
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