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五积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夏虫不可语冰-------少阴提纲之浅见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8 15:32: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夏虫不可语冰-------少阴提纲之浅见

伤寒误汗误下误吐或者直中,都可以导致四逆汤证的产生,平人自然也有,平素阳虚阴盛之人,阳气虚到一定的程度,四逆汤证也就产生了,但这里有个量变的过程,西医抢救病人也是如此,就南开医院的急腹症而言,可能病人在抢救初期是大柴胡证,如果治疗得当,邪气自当上下分晓,顺利治愈,如果治疗不当,很可能就变成四逆汤证,或许昨天是大柴胡证,今天就是四逆汤证,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当然,也有本是大柴胡证,用大柴胡之后,患者体力不支,也能转变成四逆汤证的,随着时间,空间,和患者体质的变化,中医的证也在不断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学习伤寒论的主要目的,不同的阶段和病情以及患者体质不断的变化,证情自然在不断的变化,处方自然也要随证而变.
换言之,中医看病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
22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8 15:35:5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夏虫不可语冰-------少阴提纲之浅见

四逆汤可以建国,但不能治国.
治国者,建中辈是也.
"治内伤如相,治外感如将"道理正是如此.
23
发表于 2005-11-18 19:08:5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夏虫不可语冰-------少阴提纲之浅见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5/11/18 03:32pm 发表的内容:
伤寒误汗误下误吐或者直中,都可以导致四逆汤证的产生,平人自然也有,平素阳虚阴盛之人,阳气虚到一定的程度,四逆汤证也就产生了,但这里有个量变的过程,西医抢救病人也是如此,就南开医院的急腹症而言,可能病人在抢 ...

所谓的‘伤寒误汗误下误吐’导致四逆汤证的产生的观点,纯系想当然。
仲景是没有这个观点的。

24
发表于 2005-11-18 19:26: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夏虫不可语冰-------少阴提纲之浅见

护阴之药多,为何用白术?黑黑。
25
发表于 2005-11-18 19:29:1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夏虫不可语冰-------少阴提纲之浅见

白芍。
26
发表于 2005-11-19 13:28:5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夏虫不可语冰-------少阴提纲之浅见

<伤寒论>字字如珠,提纲乃本篇之大旨,奈何庸医只看脉微,就大剂姜附猛浪于处方之中,完全不解脉细之理,或脉微细混为一道

细者,阴血虚也!!!
阴血虚,这句提法也有问提
[诊家枢要]:细脉盖血冷气虚,不足以充故也,为内外俱冷,痿弱洞泄,为忧劳过度,为伤湿,为积,为痛,在内及下.
张路玉曰:胃虚少食,冷涎泛逆,便泄腹痛,湿痹脚软,自汗失精,皆有细脉
[濒湖脉学]:尺逢定是丹田冷
[诊家正眼]:右尺若细,下元冷惫
[古今医统]:细为少气不足之候
[脉决汇辨]:细主气衰,诸虚劳损。

细脉若断为阴血虚,这给后人诊断,号脉上带来困难
特指出

27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9 14:01: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夏虫不可语冰-------少阴提纲之浅见

下面引用由薄涛2005/11/19 01:28pm 发表的内容:
细脉若断为阴血虚
单指本提纲而言,脉细,你认为该怎么断?
28
发表于 2005-11-19 19:10:0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夏虫不可语冰-------少阴提纲之浅见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本为一句话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285
这里脉细沉数,你认为是阳虚还是阴虚?
脉经开篇:
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而。
微脉,极细而软或欲绝,若有若无。
29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0 11:27:1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夏虫不可语冰-------少阴提纲之浅见

下面引用由薄涛2005/11/19 07:10pm 发表的内容: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本为一句话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285
这里脉细沉数,你认为是阳虚还是阴虚?
脉经开篇:
...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注】
少阴病但欲寐,若脉细沉微,是邪从寒化也。今脉细沉数,乃邪从热化也,即有发热
,亦是将转属阳明,非若前所言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不数,宜麻黄附子细辛
汤发汗者可比也。故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
【集注】
程知曰:言热邪在里,有发汗之禁也。少阴之脉微细,其常也。乃沉而加之以数,正
为热邪在里之征。发汗则动经而增燥热,有夺血之变矣。
郑重光曰:脉细沉而数,里有伏阳矣,故曰病为在里。乃热邪传里之证,断不可发汗
,发汗则动经气,而有亡血之变。少阴发热脉沉,是病为在表,以无里证,故可发汗
。若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是迟为无阳,病为在里,又不得以浮为在表而
发汗也。要知阴中有阳沉亦可汗,阳中有阴浮亦当温。此条脉细沉数,数则为热,沉
为在里,此阳邪入里,故以发汗而示戒也。

你说是阳虚阴虚?
30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0 11:31:5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夏虫不可语冰-------少阴提纲之浅见

细者,脉管细也,阴血衰少不能充于脉也,所以脉细
微者,阳气惫矣,阳气惫于内,故不能鼓脉于上,所以脉微。
故经曰营虚则发热,卫虚则恶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8 13:11 , Processed in 0.12378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