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黄小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点看法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4-11-22 23:23:22 | 只看该作者

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点看法

谓阴或阳有余不足,是言其病非言其健,或曰其变非曰其常。是由医家与临床对象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这要受地域、人群、体质、时代等因素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其见解不一自是必然。
22
发表于 2005-6-22 17:43:16 | 只看该作者

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点看法

朱丹溪是浙江人,师从杭州人,所以他说的这句话应针对的是“南方人”。南方人应该常补内阴以生阳气,达到体表与炎热环境的协调统一。北方人应该正好相反,但还要因人制宜。现代和古时环境不一样了,人的个体流动太快太广。
认识很浅薄,希望高手多多拍砖!头破血流在所不辞!
23
发表于 2005-6-22 18:14:45 | 只看该作者

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点看法

张介宾师从北京名医金英(梦石),蒲辅周后期在京工作20载,著说肯定偏于北方。
和行医在江浙的朱丹溪环境不一样,对阴阳的说法有异也是理所当然的,对象不一样嘛!
24
匿名  发表于 2005-6-22 23:27:18

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点看法

将阴阳看作物质,难怪出此结论,西西
25
发表于 2005-6-29 19:03:30 | 只看该作者

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点看法

阴常不足之“阴”为何解,阳常有余之“阳”又作何解。
入伤寒论文中阴阳之义便有多重,执一而辨,岂能不偏?
26
发表于 2005-12-11 05:43:30 | 只看该作者

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点看法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3>医学哲学</a>转移过来的!
27
发表于 2006-1-7 22:38:28 | 只看该作者

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点看法

先继承再发展
28
发表于 2006-1-11 17:25:02 | 只看该作者

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点看法

下面引用由lcfmghlhr2005/06/22 05:43pm 发表的内容:
朱丹溪是浙江人,师从杭州人,所以他说的这句话应针对的是“南方人”。南方人应该常补内阴以生阳气,达到体表与炎热环境的协调统一。北方人应该正好相反,但还要因人制宜。现代和古时环境不一样了,人的个体流动 ...
    先生是高手,立足高远,一语中的。评论阴阳者,能不参入地理阴阳哉!以地理言之,方知丹溪之高明。所误者,乃除吴越地以外之人矣!
    故论医者,先须明自身地理之气机。
29
发表于 2006-1-11 20:46:29 | 只看该作者

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点看法

" 阳化气,阴成形。人死气散形仍在,不足有余此中看。"后学还望三七生前辈明示真谛!
30
发表于 2006-1-11 23:47:22 | 只看该作者

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点看法

出生入死。出生阳,产妇多血虚。入死阴,形骸仍在。对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8 17:39 , Processed in 0.10199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