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二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不可量化还是未进行量化?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6-3-1 18:10:1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不可量化还是未进行量化?

下面引用由 czphx 2006/03/01 04:54pm 发表的内容:
"量化"?在中医里,我认为很困难,中医把握的是整体的,动态的

呵呵,实话实说,懂中医的都会有这个感觉的。


22
发表于 2006-3-1 18:48:4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不可量化还是未进行量化?

对于中医的量化,现在搞的多的还是指诊断的量化,应该说中医的量化有它特殊性。既要肯定它必须量化,同时要防止走绝对量化的路子。矛盾的相对性和特殊性是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因而中医的诊断及其量化也是必须符合这个规律。同时还要注意中医的诊断指标是跟西医的不一样。如果想以西医的诊断指标去量化中医必然会行不通。只有把西医的诊断指标转化为中医的符号,赋予它阴阳五行寒热虚实的属性,才能纳入中医中进行量化。
23
发表于 2006-3-2 11:33:4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不可量化还是未进行量化?

中医证候诊断的标准化、量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具有极重要的临床与理论价值。个人认为,既然中医的证候反映、概括的是机体整体、功能层面的病理状态,其在诊断的标准与依据上,就应当偏重于症状的、病史的依据,就象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胃肠神经官能症、忧郁症、癔症等一样。而不是过多的在分子、基因水平上寻找诊断依据。
24
发表于 2006-3-2 16:20:1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不可量化还是未进行量化?

如果中医处方只管药,不管量,将影响中医方剂 的疗效.
25
发表于 2006-3-2 23:38:5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不可量化还是未进行量化?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3/02 11:33am 发表的内容:
中医证候诊断的标准化、量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具有极重要的临床与理论价值。

这是一种反科学的思维。

标准化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科学的基础,对于非科学范畴的事物实行标准化,其后果只能破坏这个事物,因此是反科学的。这是不具备科学头脑的表现。
26
发表于 2006-3-3 06:51:4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不可量化还是未进行量化?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3/02 11:38pm 发表的内容:
这是一种反科学的思维。
标准化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科学的基础,对于非科学范畴的事物实行标准化,其后果只能破坏这个事物,因此是反科学的。这是不具备科学头脑的表现。
按星河君的意思,中医对病症的诊断,不需要一定的标准与依据?想怎样诊断就怎样诊断?
27
发表于 2006-3-3 08:17:2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不可量化还是未进行量化?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3/03 06:51am 发表的内容:
按星河君的意思,中医对病症的诊断,不需要一定的标准与依据?想怎样诊断就怎样诊断?

先来看这个例子:
==========================================================
《胃脘痛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1.1诊断依据
11.1.1胃脘部疼痛,常伴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
11.1.2发病常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
11.1.3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纤维胃镜及组织病理活检等,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
11.1.4大便或呕吐物隐血试验强阳性者,提示并发消化道出血。
11.1.5 B超、肝功能、胆道X线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
11.2证候分类
11.2,1肝胃气滞:胃脘痞胀疼痛或攻窜胁背,嗳气频作。苔薄白,脉弦。
11.2.2寒邪犯胃:胃脘冷痛暴作,呕吐清水痰涎,畏寒喜暖,口不渴。苔白,脉弦紧。
11.2,3胃热炽盛:胃痛急迫或痞满胀痛,嘈杂吐酸,心烦,口苦或粘。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数。
11.2.4食滞胃肠:胃脘胀痛,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缓。苔厚腻,脉滑或实。
11.2.5瘀阻胃络:胃痛较剧,痛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拒按,或大便色黑。舌质紫暗,脉涩。
11.2.6胃阴亏虚:胃痛隐作,灼热不适,嘈杂似饥,食少口干,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11.2.7脾胃虚寒: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热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温,大便多溏。舌质淡,脉沉细。
11.3疗效评定
11.3.1治愈:胃脘痛及其它症状消失,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正常。
11.3.2好转: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有好转。
11.3.3未愈:症状无改善,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无变化。
=============================================================

陈斌先生是否认为不按照这个标准诊断就不能确定是“胃脘痛”呢?

不在这些证候范围内的胃脘痛,是否也不是“胃脘痛”呢?

28
发表于 2006-3-3 11:48:3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不可量化还是未进行量化?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3/03 11:56am 第 2 次编辑]


星河君究竟是认为中医的诊断需要标准呢,还是不需要标准?(至于如何选择与确定标准,是以临床症状、体征、病史为主还是以实验室、理化、影像检查为主这一问题可放一放再讨论)
29
发表于 2006-3-3 12:13:2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不可量化还是未进行量化?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 2006/03/03 11:48am 发表的内容:
星河君究竟是认为中医的诊断需要标准呢,还是不需要标准?(至于如何选择与确定标准,是以临床症状、体征、病史为主还是以实验室、理化、影像检查为主这一问题可放一放再讨论)

标准与标准化,是意义不同的两码事。
各个人或者各个行业各个单位都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制订一些标准,作为各项工作的一个参考,这在某些技术领域是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
但标准化就不同了,它具有法律规范的作用。
假如你不是按照这个《胃脘痛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进行诊断治疗的话,那么你的诊断就是违法的。
但是客观的现实是,你按这个东西恰巧不能诊断的病症反而被不按这个东西的方法诊断了。因而证明这个东西是违背真理的,陈斌先生认为这种违背真理的行径需要法律确认吗?
30
发表于 2006-3-3 12:56:5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不可量化还是未进行量化?

将标准与标准化区分开来,还是有必要的,这是在下的言语表达不够严谨。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玩弄文字游戏,请问星河君对中医证候诊断的标准是怎样的看法呢?是需要,还是不需要?如何进一步去选择、确定中医证候诊断的标准?如何看待现行的主流科研方式,试图用分子、基因水平的异常改变去做为中医证候诊断的依据与“金”标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5 22:03 , Processed in 0.05311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