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ccclAs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对“火神”热的看法以及由此而引出的感受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6-4-18 06:46:3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火神”热的看法以及由此而引出的感受

to 老山羊:
我的觀點在前面已經說過了,
鄭欽安只是對傷寒論少陰篇的內容有所發揮,
所以應屬傷寒一派的內容。
而沒有特別大的理論發展,所我認為火神派不應作為一個派別。
22
发表于 2006-4-18 06:52:2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火神”热的看法以及由此而引出的感受

to ccclAsa:
鄭氏從陰陽作為辨證綱領的理論,確實是很高明的,
比方證相對高明多了,
方證相對是只要證合了,就可以把方直接使用,
甚至有可能連方義都不理解。
這跟內科有什麼區別呢?
證是症的綜合,即是症全了就可以得到證,有證就直接出方,
這樣做的臨床醫生很多連加減都不會,只會死記硬套,
這樣算是高水平嗎?一般大學生只要看過內科的都可以做得到吧!
愚見!
23
 楼主| 发表于 2006-4-18 12:29:1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火神”热的看法以及由此而引出的感受

to  Frankie918
     从神农至今,本草学药物有增无减,本人认为这是一种倒退,方证相对的好处在于从前人所总结的一部分药物组方配合,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以及培养大夫鉴别主证的能力,大家看刘渡舟的医案还有胡希恕,宋孝志,皆为本校经方元老,往往让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果再配合郑钦安的阴阳辩证,可得全壁(我的意思并非说上述三老不讲究阴阳,之势郑氏的更为适用)。另外我个人的观点是阴阳的下一个阶段方是方证相对,请指正
24
发表于 2006-4-18 21:49:0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火神”热的看法以及由此而引出的感受

下面引用由Frankie9182006/04/18 06:46am 发表的内容:
to 老山羊:
我的觀點在前面已經說過了,
鄭欽安只是對傷寒論少陰篇的內容有所發揮,
所以應屬傷寒一派的內容。
...
说得好!谢谢!
25
发表于 2006-4-18 22:15:5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火神”热的看法以及由此而引出的感受

“连续几个月乃至一年坚持服用大剂四逆汤而不辍,或者在关元气海等穴灸出碗大的伤痕,或者因为服用四逆汤忘记用炙甘草而导致昏厥,或者感冒长期不愈仍在服用附子理中,麻辛附之”---
此类说词是否实在,有无夸大?窃以为在当今抗生素滥用的时代,附子一药的意义己大于其本身之药用价值。前几天我才发现,曲医师在治疗虹膜炎的方子中竟然频频使用了附子,而取效之捷实出乎我等之想象。如果不是有人指点我可能穷一生之脑力也不能相通这个办法。
笔者即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就是在临床上仍有所欠缺的,还是不要过于的相当然才是。
26
发表于 2006-4-18 22:41:0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火神”热的看法以及由此而引出的感受

下面引用由老山羊2006/04/16 10:11pm 发表的内容:

“热则气化”,个人认为应从多方面来理解。
如果就阴阳来说,和山羊同志的“热则气化”来说,没有附子的正确运用,那是不可想象的!
27
发表于 2006-4-18 22:47:2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火神”热的看法以及由此而引出的感受

下面引用由ccclAsa2006/04/17 03:52pm 发表的内容:
可能有人认为火神派的层次已经很高,但是我认为,方证相对兼有气化学说才是中医修养的至高境界
方证相对兼有气化学说才是中医修养的至高境界000000
不敢苟同!
28
发表于 2006-4-18 22:51: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火神”热的看法以及由此而引出的感受

下面引用由老山羊2006/04/17 05:07pm 发表的内容:



热则气化,
如同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烧开水”,
加热到100度水就变成汽。
《素问》:寒者温之。
温者热也,个人认为有内热法与外热法之分,
姜附桂、羊肉之类为内热法,
灸法、热 ...
依我看外热法实际上就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不当,不当。
29
发表于 2006-4-18 22:54:2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火神”热的看法以及由此而引出的感受

下面引用由frankie9182006/04/18 06:52am 发表的内容:
to ccclAsa:
鄭氏從陰陽作為辨證綱領的理論,確實是很高明的,
比方證相對高明多了,
方證相對是只要證合了,就可以把方直接使用,
甚至有可能連方義都不理解。
這跟內科有什麼區別呢?
證是 ...
同意。
30
发表于 2006-4-19 00:28: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火神”热的看法以及由此而引出的感受

to ccclAsa:
小弟為香港中醫學生,今也來湊一湊熱鬧。
開門見山,閣下大部份的意見小弟都同意,
唯一句「方証相對為至高境界」則不敢苟同。
正如 frankie918 兄言,
所謂「方証相對」與內科書所提倡之按圖索驥何異?
這種配對式學中醫,是我對今日中醫教育其中一個最失望的地方。
劉老的書是好書,但我認為水平始終有限。胡老的書更是不堪一讀。
眾所週知,胡老主張「傷寒從湯液不從內經」,主張所謂「方証相對」。
然深入一看,即知其書所言不過「廢醫存方」罷了,醫理何在?
其大部份的用方,不過是根據「症」,甚至是西醫的「病」來用藥,
有何醫理可言?有五行有六氣嗎?只談陰陽不談五行可以乎?
更何況陰陽難道只是指寒指熱?胡老有應用過陰陽這「總綱」嗎?
胡老書中的推論不過順己之意、穿鑿附會,連少少的陰陽五行六氣都談不上。
「形而上者為是道」,就算劉老亦不過是從足六經去談三陰三陽病,值得欣賞的是劉老都總算有一篇<<傷寒的氣化學說>>。胡老又如何呢?如果說「方証相對」是中醫的至高境界,那八綱辨証、臟腑辨証則足夠配對了。還要仲景的三陰三陽辨証法幹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08:30 , Processed in 0.05889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