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引用由杏林奇葩在 2006/08/07 08:43pm 发表的内容:
从以上药理可知“桂附同用”不仅可复“表阳(卫阳)”,亦可复“里阳(元阳或说肾脾心阳)”,
故“桂枝加附子汤”可表里阳虚通治,所以因阳虚不能固摄而漏汗、漏血者,均可应用
由于“桂枝加附子汤”通治表里阳虚,临床也可用于寒湿痹痛,寒疝等 如果桂枝加附子汤通治表里阳虚,那理中汤,四逆汤就没法解释了。盖病脏腑和病经络一定要分清。其中还有经络病波及到脏腑(桂枝加附子汤)脏腑病波及到经络(桂枝人参汤)孰轻孰重,其中比例之关系,还当分清。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阳虚生外寒,阴盛生内寒,阴虚生内热,阳盛生外热。
因为外寒,所以用生姜,散而扬之,故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真武汤,皆用生姜散外寒,此为经络病。阴盛阴必逆,阴盛生内寒,干姜守而不走。阳本制阴,阴盛,则阴乘阳,经曰:阴病治阳,干姜是也!
推而言之:桂枝汤为太阳太阴经络病(故用生姜,桂枝汤可与桂枝备芍药加大黄汤(太阴篇)和参,须知太阴太阳本一气相贯),理中汤为太阴脏病(故用干姜)。真武汤为少阴经病,故用生姜,四逆汤为少阴脏病(偏阴盛),故用干姜。阳虚生外寒,阴盛生内寒,阴虚生内热,阳盛生外热。
此四条为中医之最关键之处,学者需反复揣摩,方能明解其中之义。需要特别指出:阳虚不等于阴盛!
还请先生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