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赵红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两地书(第19条—20条)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7-1-21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伤寒两地书(第19条—20条)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7/01/20 04:34pm 发表的内容:
       quote][  我在前面所提出的《伤寒论》第118、211条为什么原书不去救阴而去救阳,各位能够回答吗?
         
呵呵,不速之客来啦!只是提一条思路,请各位思考,我那个题目也请各位帮助思考,有预感,将来会殊途同归。
孙先生请看这样解释可以吗:关键是一个阳“字”怎么解释,《伤寒论》自序说撰用素问九卷……,在《素问》是以气机生化为核心,有关的如脏腑、经脉气血、温度、乃至药物方法等等,凡产生相对效应的,分别归属于阴或阳,单说阴或阳,就是水、火,“水火者,阴阳之征兆”,如果说“阳气”,就是掺和水分的,阴阳不是固定物体,只是一种相对概念,如“六经”,问:“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歧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就是说气中的水分有多少,也分阴阳。
《伤寒论》第一百十八条:“火 逆下之,因烧针烦燥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烧针是火气,用方调脉血,生血气和之;桂枝汤温阳解表,习惯概念中,凡有桂枝皆视为扶阳,其实桂枝汤只在“表为阳,里为阴”这一对里充实阳气,追究实质,阳中养阴,“第二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汗出,血虚;芍药养血柔肝,敛阴止汗,药理有解痉作用,降压作用,说明芍药充实脉中血,和强阳,减气,桂姜维护气化。龙骨牡蛎主要成分是钙质成分,潜阳,除留热在关节荣卫,全方在“心主脉”,相当“心主脉与心胞主气(少阳相火与之表里)这一对里救火,只是相火是里因,烧针是外因。
22
发表于 2007-1-22 07:16:14 | 只看该作者

伤寒两地书(第19条—20条)

补充:桂枝温经通脉,有“用桂枝是重发其汗”之说,甘草和中缓,润肺,解毒、调和诸药。摘一段药理。中、西医有着惊人的吻合,产生去氧皮质酮样作用,使实验动物尿量及钠的排出减少,钾排出增加,血钠上升,血钙降低,但甘草不能维持切除两侧肾上腺的大白鼠的电界质平衡。
仲景方用龙骨、牡蛎含钙补充甘草产生血钙降底,甘草通过肾上腺作用,即“肾主先天、冬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在《阴阳应象大轮》六精字句“精”作细胞、解释,肾主命门的位置也就清楚,肾上腺是命门,

-=-=-=-=- 以下内容由 zhengYOU2007年01月22日 08:07am 时添加 -=-=-=-=-
甘草通过“肾藏气先天,修复损伤细胞,钾好象代表着形气的状态,钠代表着病气的状态,,西医提取药物成分单独试验,脱离五行支持,不能借以检验中医,《内经》说“临深决水不用功力”,延续此句——无水决堤空作劲,
另外试验必用适龄健壮的动物,损伤一个点,其它部位气血能迅速呼应,而病人年老、劳伤亏损,气血不足无法应对药物召唤,所以试验效果极好,到临床就不理想。
23
发表于 2007-1-22 08:16:48 | 只看该作者

伤寒两地书(第19条—20条)

   
      我们为什么对于《伤寒论》崇阳抑阴的观点无法理解呢?
      这是因为我们都是“吃统编教材的奶水长大的孩子”。说一个真实的笑话,民间中医曾经对于我的《必须历史的研究伤寒论》大加挞伐,他们以为医圣的观点自然是阴阳平衡的,决不会是崇阳抑阴的,而完全忘记了他们通常以大剂量姜附扶阳为医圣真传自居。他们如果不承认医圣是崇阳抑阴的,那么大剂量使用姜附不是完全错了吗?可见三七生之流也不能脱离统编教材的影响——他们也同样是吃统编教材奶水长大的孩子!
24
发表于 2007-1-22 08:44:14 | 只看该作者

伤寒两地书(第19条—20条)

有时候,有些东西并不要非说服别人,试想这么多人都说服不了你,你又怎能说服了别人呢?孙先生非要以118、211两条给张仲景扣上一定“崇阳抑阴”的帽子,这样恐怕不厚道,那两条条文有没有衍文或脱落也难说,并且这两条在伤寒论中的地位并不那么重要。
   先生张口别人吃这奶长大的,吃这奶长大的,难道先生不是吃奶长大的不成?先生也吃这奶长大,却发出了另外一种气味,不觉的有点……吗?已故伤寒名家刘渡舟教授应该不包括在你说的吃什么什么奶长大的之列吧,刘老对伤寒还有点造诣吧?在下读刘老之书,没有读出先生所说的味道来。当然,前人没有发现的,后人不一定就发现不了,也不是说先生就不能逾越刘老、不能逾越叶天士、徐大春等名家,只是觉的先生的水平还不到,还不到众人皆醉而君独醒的境界,目前充其量是“对影成三人”而已。
    看先生的两地书,如饮白开水,偶尔有些味道,却有些异样,这样的品读不如不品,或自己对酒独饮,自娱自赏,意境更佳。
     不当之言,先生海涵
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00:25:40 | 只看该作者

伤寒两地书(第19条—20条)

孙老师对于治学是很严肃和认真的,对于伤寒论更是如此。楼上先生之所以这样说话,还是对孙老师缺乏了解呀!如果你多读一些孙老师的文章,看看孙老师在实际中是怎样诊断处理病人的,你就不会这样说话了。对于门庭若市的病人,孙老师诊治一个病人,从头到尾,号脉,记录病例,处方,大概就在二十分钟左右,他要得是疗效,不是数量,这在当今浮躁的医界,是难能可贵的,诚为我等后辈之楷模。
对于伤寒论的研究,孙老师有较多著述,只是有于年龄和精力的原因,好些还没有发到网上来。在两年前北京中医药大学召开的国际仲景学术研讨会上,他的《伤寒论厥阴病研究》,获得了众多专家教授的好评,我有机会发上来。孙老师年届六旬,白天诊病,晚上写作,是去年在我的鼓动下才开始学习电脑和上网的。
孙老师历来主张以历史的观点学习和研究伤寒论,强调孤证不立,反对空谈,有关成果,将陆续发表。是有真才实学,还是浪的虚名,日久便知,还请楼上朋友稍安勿躁。
26
发表于 2007-1-23 09:03:53 | 只看该作者

伤寒两地书(第19条—20条)

    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水平跟严谨和努力有关,但是不成正比,在下不能因为某某努力或做事严谨就同意其不恰当或错误的观点,这不是对其努力的认可,而是对其勤劳的同情和怜悯。在下以为一个真正的中医人是不需要这样的怜悯的。
    我不否认(当然也不肯定)孙老先生看病认真,对病人认真负责,对《伤寒》研究呕心沥血,对真理苦苦追求,但是努力和辛勤不能成为论证其观点正确与否的证论据。
   既然孙老对《伤寒论》的研究“历来主张以历 史的观点学习和研究伤寒论,强调孤证不立”怎么会仅仅就根据两个条文就断然认定张仲景是“崇阳抑阴”的呢?这就是孙老先生强调的“孤证不立”吗?这是不是空谈呢?
27
发表于 2007-1-23 17:53:37 | 只看该作者

伤寒两地书(第19条—20条)

回复24楼:
      欢迎先生参加关于《伤寒论》的崇阳抑阴问题的讨论!
      1、“这两条在伤寒论中的地位并不那么重要。”
    《伤寒论》中那些条文重要?那些条文不重要?重要与不重要是怎样划分?尚请先生明示。
     2、“ 先生张口别人吃这奶长大的,吃这奶长大的,难道先生不是吃奶长大的不成?”
     我的原话是“我们都是吃统编教材奶水长大的孩子”,因此,这里面是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先生的说法显然不符合事实。
     3、讨论《伤寒论》无法脱离具体条文来进行,因此,仍请先生就这两条原文提出自己的看法。
28
发表于 2007-1-24 10:16:40 | 只看该作者

伤寒两地书(第19条—20条)

回复孙先生:
1、关于“崇阳抑阴”这个问题,在下觉得没有什么好讨论的,再怎么说你也不会放弃这个观点,又何必浪费口舌呢。就当见仁见智吧。
2、听先生的意思,《伤寒论》的条文是无主次之分,统统一样重要。还要我给你讲如何区别,先生自称以历史的观点研究伤寒论,总不会连一点辩证法的观点都没有吧。我还是同意老子的观点:大善即大恶,大公即大私,全都重要即全不重要。
3、“难道先生不是吃奶长大的不成?”这句话少打了个“这”字,应该为“难道先生不是吃这奶长大的不成?”就是先生那个意思,别无他意,先生勿怪。
4、我同意先生“讨论《伤寒论》无法脱离具体条文来进行”的观点,如果先生有兴趣,讨论一下也未尝不可。
29
发表于 2007-1-24 13:13:26 | 只看该作者

伤寒两地书(第19条—20条)

回复28楼:“我还是同意老子的观点:大善即大恶,大公即大私,全都重要即全不重要。”
      先生的答复恐怕还是太抽象了吧!因此,我还是希望能够得到先生的指教:
       《伤寒论》中究竟有那一些条文重要而又有那一些条文不重要?
        第118条与第211条因为什么原因而不重要?
        这里区分重要与不重要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希望得到先生的指教,请不要回避。
30
发表于 2007-1-24 14:41:43 | 只看该作者

伤寒两地书(第19条—20条)

回复孙先生:
   1、在下以为:那些条文重要,那些不重要,是相对而言的。既然是相对,那也就对人,就是说不同的人看《伤寒论》(其它同)有不同的侧重点,这才有伤寒的千家之注,而各有所归。
    如果太阳病篇和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治篇比较,在下以为太阳病篇重要。如果"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与“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相比在下以为第1条重要,如果“112、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主之。”与“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在下以为第12条重要。
    不知道孙老先生是不是把《伤寒论》的所有条文都背诵下来呢?如果没有,那就是背下来的重要,没有背下的不重要,如果全背下来了,那么脱口而出的重要,需要思考才能背出的不重要。如果老先生全部能脱口而出,那么对临床上应用多,对临证指导意义大的条文重要,如果老先生说所有的条文对你的临床指导作用一样大,那我认为……
2、看来孙老先生对这两条条文一定是有独得之密,在下请教先生,你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了多少病例,辩证要点又是那些呢?
   在下以为本方治疗的是心阳虚,虚阳上扰,心神不敛,同桂枝甘草汤治疗的性质相同,只是程度较桂枝甘草汤证为重。桂枝甘草汤的主症为“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本方的阳虚的程度又甚一重,出现了烦躁,并以烦躁为主症,病人有没有心下悸的症状,仲景没有讲,在下以为应该是有的。此两条同为心阳虚衰,本方证出现烦躁,故在桂枝甘草汤的基础上,又加上了重镇潜阳,安定心神的龙骨、牡蛎。在下在临床上遇有精神神志改变的患者,辨为心阳虚者多加用次方,如心阳虚不明显则加龙骨、牡蛎,效果还说的过去。
   至于本条中的“火逆下之,因烧针”描述,在下以为处理与64的“发汗过多”同例,是仲景记述的当时的误治方法,时下已很难出现,不必拘泥。
   浅陋之见,粗略之言,恐伤先生法眼,请斧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7 08:02 , Processed in 0.05149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