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孙曼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细脉溯源——兼答三七生、五积散二位先生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7-6-22 08:03:11 | 只看该作者

细脉溯源——兼答三七生、五积散二位先生

回复#12五积散:
     “脉微细”是一个复合脉象,只是表明阳虚病症而已,不宜拆开了讲。在《伤寒论》中,凡是这一类情况,如果要分开表明某一种意义时,通常都是在两种脉象之间加上一个“而”字,如第134条:“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即是这种情况。而第98条:“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这里的“脉浮迟弱”便只能作为一个复合形态的脉象来理解,而不宜拆开作为三个脉象来分析,余类推。
     呵呵,确实累了,试看谁能跑到最后?——加油,哈!
22
发表于 2007-6-22 16:26:54 | 只看该作者

细脉溯源——兼答三七生、五积散二位先生

两下子就累了,知易子才开始跑呢.
孙先生上贴说出一个情况,复合!
多少还没背离仲景原意,对伤寒论理解还是有一定境界的.
复合是个笼统概念,如何复合?怎样复合?怎样断复合中的阴阳?
不能分别脏腑阴阳就来开方执药,搞得原来好好的脏腑克伐太过,病情益甚,医之罪也.
所谓复合者,多维经络立体生命模型也.复合是十二经络 五脏六腑的整体考虑.
才是真正的复合,否则,必失偏颇.制造罪孽.
23
发表于 2007-6-22 18:30:50 | 只看该作者

细脉溯源——兼答三七生、五积散二位先生

我注意到,在孙老师的认识里,张景岳错了,柯韵伯错了,南京中医学院的集体编篡人员也错了,刘渡州也错了。
孙老师见解真可谓“一家之言”
事关中医学术之根本,此事不明,怕后学者疑惑陡增,故五积散不得不辨,还望孙老师谅解。
24
发表于 2007-6-22 22:14:17 | 只看该作者

细脉溯源——兼答三七生、五积散二位先生

为什么张景岳就不能错?教材就不能错?首先不明确判断真理的标准是什么,你就难免走错路!
25
发表于 2007-6-23 11:30:15 | 只看该作者

细脉溯源——兼答三七生、五积散二位先生

孙老师见解有理.
我仔细读过他的医案,脉诊是其所长.
26
发表于 2007-6-24 07:39:57 | 只看该作者

细脉溯源——兼答三七生、五积散二位先生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知易子注:脉微细,少阴肾应冬而脉沉,不会细,细者,元阳被风寒阴邪收束而细也,销蚀元阳肾精,既而微,人体其他脏腑失元阳卫固和推动,必然不想活动,但欲寐也。这里丝毫没有阳虚的意思。阴盛束阳而已。)
既然自己说细是被风寒阴邪收束,销蚀元阳,又说不是阳虚。从这里看,您的逻辑能力有问题,这么短一小短字就自相矛盾,反问您一句,如果阳不虚,寒邪能收束的了吗?什么叫“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呢?什么叫“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呢?还有我真挺佩服您的发明的,不想动,所以想睡觉。但欲寐,您推敲下意思,是想睡但睡不着!您的想法到是挺想当然的啊,还吹自己什么专家,就这个水平啊!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饮水自救;(知易子注:少阴病,阴盛束缚元阳,肾水必然不升,心阳不得肾水滋润,必发虚火,固烦,但欲寐。其他脏腑失肾水滋养,必感觉渴)
阴主静,阳主动。寒邪入里,结于心下而为痰阴,所以欲吐不吐;心阳不震,所以阳不入阴,而虚火上炎,所以心烦不得眠;阳不入阴,则水寒不升,所以自利而渴。关于这一条,你参看五苓散,真武汤还有太阴篇的相关章节,好好推敲下。别在乱说话的,真的很丢人的。
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知易子注:失去肾元阳滋养后,卫固之阳断其源头,平衡状态被打破,元阴气收而束之,病人脉阴阳俱紧也,反汗出者,亡阳也;抗拒收束的元阳精气随汗而出,必亡阳 咽痛也。胃失元阳,必不受纳,则吐,肠失元阳,吸收水分上升功能必失,必下利也)
紧为邪实,汗出者,正不胜邪,而邪逼正出,所以是亡阳的征候。心阳不藏,虚火上炎,所以上入喉则为咽痛,下焦无阳,所以下利,水邪上犯,所以为呕为吐。知易子老兄,您看看自己,老在那里闹笑话啊。您的心理承受能力,我觉得是一流的,这点我佩服的很。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知易子注:肾阴阳不虚少阴病人,元阳抵抗驱除中肾风寒邪气,脉必暴微,阳气失也,手足温,脉紧反去,风寒邪已除也。由此可见,那来少阴病:脉细本为阴虚,标为寒热.之说???)
手足反温,为太阴也。太阴篇有: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参看这一条,你就不会那么说了。
总体我觉得知易子是不读伤寒论的,一个人在那里瞎叫喝,孙老师实在不想理你,本来老师说过不让出来惹事,但是实在看你不过去,谁叫你这么菜都这么嚣张呢!
27
发表于 2007-6-24 09:30:37 | 只看该作者

细脉溯源——兼答三七生、五积散二位先生

楼上仁兄读伤寒论半通不通,被其万千头绪所迷.进而不能出也.知易子论述清楚,条理分明立体化,此人马上身在庐山矣.
****************************************
下焦无阳,所以下利,水邪上犯,所以为呕为吐。------下焦既然无阳,拿什么来使水邪上犯???真是自相矛盾也.
28
发表于 2007-6-24 09:37:37 | 只看该作者

细脉溯源——兼答三七生、五积散二位先生

手足反温,为太阴也。太阴篇有: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
**************************
真是个无可救药之人!
只有太阴病有?阳明不能有?阳明还会发高热呢,何止自温?其他经络脏腑阳气被逼外脱,都会有发热自温现象.
29
发表于 2007-6-24 09:40:38 | 只看该作者

细脉溯源——兼答三七生、五积散二位先生

阴主静,阳主动。寒邪入里,结于心下而为痰阴,所以欲吐不吐;心阳不震,所以阳不入阴,而虚火上炎,所以心烦不得眠;阳不入阴,则水寒不升,所以自利而渴。关于这一条,你参看五苓散,真武汤还有太阴篇的相关章节,好好推敲下。别在乱说话的,真的很丢人的。
********************************
只知有汤证,不知有经络,这样叫做读懂伤寒论???
30
发表于 2007-6-24 09:48:27 | 只看该作者

细脉溯源——兼答三七生、五积散二位先生

既然自己说细是被风寒阴邪收束,销蚀元阳,又说不是阳虚。从这里看,您的逻辑能力有问题,这么短一小短字就自相矛盾,反问您一句,如果阳不虚,寒邪能收束的了吗?什么叫“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呢?什么叫“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呢?还有我真挺佩服您的发明的,不想动,所以想睡觉。但欲寐,您推敲下意思,是想睡但睡不着!您的想法到是挺想当然的啊,还吹自己什么专家,就这个水平啊!
***********************************
此人不知时空先后,还没中少阴,本来好好的,中了以后只有销蚀肾阳,才会得病.如果肾阳强劲,会驱除风寒邪,不得病.这个有什么矛盾呢,你还没结婚,说你是处男.如果说你已经不是处男了,那不是在骂你吗?
这点道理不懂,还来谈逻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8 10:25 , Processed in 0.38183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