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张仲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一答王不留行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5-3-3 19:43:5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一答王不留行

这篇文章终于快发表了······
22
发表于 2006-2-15 10:30: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一答王不留行

张仲景 :
我曾经对你说过:对系统论的理解,不客气地说,我一点并不比你差,我也曾经是“中医系统论”的忠实信徒,但随着我研究深度的增加,越来越觉得用它来研究中医,发展中医,是行不通的,才更弦易辙,转而从中医理论自身寻找“归扑返真”之路的。
张先生的省悟很好。
中医更主要的是“归扑返真”,是对客观存在的古代文化层面的写真。中医更主要的是他是什么,而不是他需要什么。
23
发表于 2006-2-26 00:07:5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一答王不留行

各位真是高才啊,向大家学习啊。
24
发表于 2006-2-26 12:43:1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一答王不留行

系统论在中医的体现不就是中医整体观吗?中医一直在用着系统论的思想,但若把现代系统论的一套语言整到中医里头,却没有必要。中医的阴阳五行就是系统论运用到中医的一个说理符号,为什么还要另创其他的东西呢。如何学习现代医学的技术方法却是个紧迫的问题。
25
发表于 2007-7-22 09:30:3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一答王不留行

值得探讨
26
发表于 2008-6-6 19:49:5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一答王不留行

重读很有感悟,大约有些东西是需要回味咀嚼的
27
发表于 2008-6-6 21:29:0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一答王不留行

哲学或系统什么的理解中医都是片面的.五行的朴素是谁在那个年代说的?
28
发表于 2008-6-6 22:24:4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一答王不留行

在系统论的探索中温故而知新者,均有开天辟地的成果!
29
发表于 2008-6-7 09:08:3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一答王不留行

系统论的术语替换代替一下中医固有术语,就可以指导中医临床了,多转个弯就是了,增加些难度就是了。。。。
30
发表于 2008-6-7 19:30: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一答王不留行

我也基本支持王先生的观点,张先生说:[[我对中医系统论一知半解,我的理解是:《导论》的作者认为中暑、感冒、内热、上火的发病机制(即中医所说的病机)是“热熵积滞”,治法是“清泻积熵”,可自古至今哪一本“本草”、“方书”有“清泻积熵”的中药、方剂的记载呢?“王”可能会说:这不成为问题,我们系统论工作者有办法搞清楚哪些中药、方剂具有“清泻积熵”之功的!可我“杞人忧天”的是:究竟以何标准从自《本草经》以来的“本草书”中筛选呢?又怎么能够将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中药、方剂,按照系统论的原理,将其作用、功效一一“改正”呢?]],我们是完全可以有办法搞清楚哪些中药、方剂具有“清泻积熵”之功的。如中药的丹皮,生石膏和,玄参,知母,大黄,黄连等都是清热泄火的中药。那么,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我在临床上有这样的结论,丹皮和生石膏,清的是肺火,我说的肺,就是指现代解剖概念下的肺,为什么我找到了这么两味中药,因为丹皮和生石膏味辛而凉,辛味是入肺的,我在这个性味归经的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了应用,事实是正确的,但我不敢肯定所有的中医的性味归经都是正确的,但有了这个理论,我就不需要把每味药都检验了,而玄参,知母的清热是针对中医概念下的脾,而这个脾的现代解剖下的位置,应该是小肠。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发热的情况下,如果还有大便溏泄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丹皮和生石膏去清热,而决不可以用玄参,知母来清热,而大黄清的是小肠和肺火,黄连清的是肝和肺火,也是教材上说的实火。所以,我认为,中医必须把现代器官明确下来,用阴阳五行理论来指导,把现代解剖概念下的脏腑间的正确的阴阳五行关系搞清楚,把中药的归经也归到现代解剖概念下的脏腹中来,才有说服力,而决不是把金木水火土的关系,生搬到脏腑关系中来,没有无器官的功能,也没有没功能的器官,中医的模糊不清不是中医的优点,而是中医的缺点。我想,我理解的王先生所说的系统论,也是在讨论脏腑间的相互作用吧,也就是现代解剖概念下的脏腑间的正确的阴阳五行关系吧,叫法不同,我理解王先生的系统论,就是现代改版的正确的阴阳五行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10 17:21 , Processed in 0.15740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