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istrato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交流小柴胡汤的诊断、用法--一个非中医专业来领头发帖,汗呐……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3-10-31 02:05:08 | 只看该作者
该方是各家学说中“伤寒论”其中著名的常用方之一,由柴胡(北胡)、制半夏(法夏)、人参(红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等简单七味药组成。
经文: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或烦而不呕,小柴胡汤主之。
本方主治范围较广,主要是治疗伤寒所致的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外寒里热,邪气与正气相争,互为进退,邪胜则恶寒,正胜则发热,(太阳病之邪传于少阳或本经受邪)。方解:君药为“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臣药为“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佐药“人参、甘草”益气扶正,法夏降逆和中。使药生姜助法夏和胃止呕,大枣助人参、甘草益气,姜和枣合用,调和营卫。诸药合用则有和解少阳之功。

点评

欢迎来这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发表于 2013-10-31 16:28
22
发表于 2013-10-31 13:00:33 | 只看该作者
胡不群 发表于 2013-10-30 22:49
我喜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大量的病证,90年代曾在《湖南中医学院学报》发表《小柴胡汤在妇科临床的运用》一文 ...

了解刘绍武、学习三部六病的重要参考,谢谢!
23
发表于 2013-10-31 20:05:34 | 只看该作者
胡不群 发表于 2013-10-30 22:49
  我喜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大量的病证,90年代曾在《湖南中医学院学报》发表《小柴胡汤在妇科临床的运用》 ...

难得一见的不群先生,幸会呀
24
发表于 2013-10-31 20:11:53 | 只看该作者
胡不群 发表于 2013-10-30 22:49
  我喜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大量的病证,90年代曾在《湖南中医学院学报》发表《小柴胡汤在妇科临床的运用》 ...

不群先生的贴  发的不错,治疗面交代的也很开阔,可惜,所讲的道理,太难懂,能否浅出点。

比如,治疗肾结石,我的临床告诉我,不是一个方。比如,气虚,患者要有什么样的指症才能确定是气虚。
25
发表于 2013-11-2 15:27:38 | 只看该作者
比如,治疗肾结石,我的临床告诉我,不是一个方。比如,气虚,患者要有什么样的指症才能确定是气虚。这已经超出小柴胡汤的范畴了。当另写专文才妥。
26
发表于 2013-11-2 17:54:18 | 只看该作者
校草 发表于 2013-10-30 18:03
谁能了能“小柴胡汤证”首先要弄懂经文

所言极是!
27
发表于 2013-11-8 14:20:55 | 只看该作者
11月4日,全国首届国医大师、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郭子光受邀到深圳市中医院为深圳市第三期“中医经典与临床高级研修班”暨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理论课程培训班授课。

  郭子光做了题为《小柴胡汤定证、定则与应用的再探讨》的专题学术讲座。紧密结合自己临床经验、精彩案例,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讲解、阐述事例等多种形式,对《伤寒论》中的名方之一——小柴胡汤的定证、定则与应用进行了精辟生动的讲解。深圳市中医院医技楼阶梯教室座无虚席,该市近200名中医人聆听了精彩授课。
28
发表于 2013-11-9 10:06:40 | 只看该作者
小柴胡汤:由柴胡(北胡)、制半夏(法夏)、人参(红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等简单七味药组成。

首先要定位:

1,太阳伤寒: 其病位背部太阳经循行区;2,正传入里通常成阳明经症:病位身体前侧,阳明经起于承泣终于厉兑; 3,半里半表少阳证:少阳经循行于身体侧面;

通过对中药的归经分析,你多数情况下很难看到归“胆经的药物”,大部分归肝经。 半里半表少阳证,寒则太阳证仍然有,热则入阳明;二者往来,说明是介于太阳阳明之间的病。那么究竟有没有少阳证的病位呢, 唐容川,张锡纯认为,是网膜病,即所谓脏腑外表的系膜,同时此膜在两胁下包缠较多, 此系膜在四肢上则体现在皮下,脂肪与肌肉之间(有懂西医的可以不吝赐教这个解剖位置)。 

从少阳病的条文来看: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1往来寒热:半里半表
2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主淤滞枢机不利,相当于肝气郁结于中焦,肝气郁积中焦,则胃气不降,则喜呕不欲饮食,胆汁不下则上逆而口苦, 中焦郁滞i则郁火炎上而心烦,咽干。邪气淤滞于胆经上饶于目则目眩。 

方解:

柴胡:疏膜解表,解少阳风寒外邪;有人说降胆汁,我不同意这样观点,因为胆汁不降是因为,少阳邪郁,导致胃气不降而来的口苦,所以这个口苦是综合性而来的,要一方面向上疏肝解少阳邪气,一方面降胃气,可以解决口苦; 如果没有少阳证,胆道自身病,用川楝子,则比柴胡作用强。
黄芩:清少阳郁热(膜原郁积生热,上行--故不用黄连,黄柏)
半夏,生姜:降胃气,同时半夏在生姜作用下化痰效果很好,生姜略有解太阳表,防止入太阴脾的作用 
人参,枣,生姜:三者和,则有补益脾气作用,防止邪入里,又有助柴胡向上梳理解少阳作用。 

柴胡药为上行药,比如补中益气汤,柴胡,升麻; 升陷汤; 等,都是用它的升的作用。 
29
发表于 2013-11-9 16:32:10 | 只看该作者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3-11-9 10:06
小柴胡汤:由柴胡(北胡)、制半夏(法夏)、人参(红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等简单七味药组成。

首先要 ...

先生说【因为胆汁不降是因为,少阳邪郁】请教少阳邪郁是指什么?再问【胃气不降而来的口苦,】怎么会口苦?
30
发表于 2013-11-11 14:51:59 | 只看该作者
肝脾胃胆构成了协调的升降运动; 脾气升清,即升水谷之清气;肝气条达向上有规律的升气,对脾气的升清作用有辅助作用;胃气下行,胆气下行; 这样构成了有规律的升降作用。今少阳郁-外邪入里至半里半表,导致胆气不降,则肝气郁结,上行不足,干扰了中焦的升降气机运动,自然该升不升,该降不降;胆腑胆汁应从胃气而降,今胃气不降,则喜呕,胆汁倒流则口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 07:11 , Processed in 0.05504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