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仁海中西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 . 4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9-23 10:32:31 | 只看该作者
                                                        参与辩论交流说明:

       1、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辩论交流,即无论中医、西医、非医务人员、暨欲取消中医之人士均可。
       2、由于参与人士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加之本人才疏学浅,不得不求教于有关老师与同仁、或需查寻相关资料时,回复的时间一定会延迟,届时尚请各位鉴谅。
       3、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好的学习机会,希望师长同仁们不吝赐教,以期碰撞出灿烂的中医思想火花。如此,中医幸甚,于殿生幸甚。
       谢谢大家!
22
发表于 2015-9-23 12:49: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中正 于 2015-9-23 12:51 编辑

中西医在五脏的定义上就不一致。西医是指器官,而中医的定义比较复杂,更像指五个子系统,在这每个子系统中,对应的器官可能起主导作用。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9-23 13:23:49 | 只看该作者
黄中正 发表于 2015-9-23 08:49
中西医在五脏的定义上就不一致。西医是指器官,而中医的定义比较复杂,更像指五个子系统,在这每个子系统中 ...

       谢谢先生参与讨论!
       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之后,该是哪个脏器的功能,就归谁,不再用五个系统进行人为的扭曲脏腑生理功能。
24
发表于 2015-9-23 13:58:44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9-23 13:23
谢谢先生参与讨论!
       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之后,该是哪个脏器的功能,就归谁,不再用 ...

中医的科学性就在此,中医看人体与西医的角度不同,不是与西医一致就是科学,我不是医生,但坚信传统中医的价值。
25
发表于 2015-9-23 16:48: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9-23 08:53 编辑

          1、心主神明问题
    脱离五行学说后,心主神明的功能自然消失。因为神明中有关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及精神状态的内容,是由全身多脏器组织共同参与作用的结果,而意识、思维等是大脑的功能范畴,而心、肺、肝、肾诸脏只能起到间接作用。
2、有关“热入心包”的问题
    是外感热病入脑后所发生的病理反映。 “痰浊蒙蔽心包” 是由痰浊型外感热病入脑后所产生的病理变化。二者均与心脏无关,故不在心脏生理功能范围之内陈述。
3、心包络
    通过废除五行学说后,其功能不再在心脏中描述。

===========================================
=============================================

回复:
      【1、心主神明问题 脱离五行学说后,心主神明的功能自然消失。】。 那么“神明”就归于西医的大脑。请说明理由!中医不认可,西医嗤之以鼻!只有你自己沾沾自喜。
      【2、有关“热入心包”的问题】
    【是外感热病入脑后所发生的病理反映。 “痰浊蒙蔽心包” 是由痰浊型外感热病入脑后所产生的病理变化。】
请问先生:中医的“外感热病”是什么概念?这些病怎么样进入西医的“大脑”中的?!
【痰浊型外感热病】是什么意思?出之那一部经典著作?他怎么样侵入西医的脑?产生了哪些病理变化,请出示证据,例如:病理切片!
      【3、心包络 通过废除五行学说后,其功能不再在心脏中描述】请问先生,你把中医的“心包络”,归类到西医的哪里去?不能把他扔到垃圾筐里吧?!

点评

有关心主神明的问题容后专题讨论。  发表于 2015-9-24 08:11
26
发表于 2015-9-23 16:49:41 | 只看该作者
      
     一、心的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是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血就是血液。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相连于脉管,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不停地搏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
    心主血脉的生理作用: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心脏通过舒缩运动以推动血液在脉内循环运行,血液运载着营养物质以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乃至整个身体都获得充分的营养,藉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活动。
    心脏功能正常,则心脏搏动如常,脉象和缓有力,节律调匀。若心脏发生病变,则会通过心脏搏动、脉搏等方面反映出来。如心脏泵血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则血液运行不畅;或血脉空虚,而脉象细弱无力等;甚则发生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促、涩等。
         ==========================================

      回复:
1        偷换概念:把中医的心偷换成西医的心脏;把心主血脉偷换成西医的血液循环。
2        概念误读,概念混乱不清:
【如心脏泵血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则血液运行不畅】,心脏泵血不足是西医概念。“血液空虚”、“脉道不利”、“血液运行不畅”是中医概念还是西医概念,他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3  逻辑混乱:
【如心脏泵血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之间没有逻辑关系?三者之间是因果关系,还是平列关系?
为什么【则血液运行不畅】?

点评

谢谢老先生,我表述错误的地方,咱立即改正。  发表于 2015-9-24 08:12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9-23 16:50:4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9-23 12:48
1、心主神明问题
    脱离五行学说后,心主神明的功能自然消失。因为神明中有关生命活动的外在 ...

请发到这里来,会给您回复的: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508&extra=page%3D1
28
发表于 2015-9-23 17:02:26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9-23 16:50
请发到这里来,会给您回复的: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508&extra=page%3D1

如果反方需要,轮到正方发言时,正方粘贴给你。
29
发表于 2015-9-23 17:46: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9-23 09:50 编辑

         
                                                                 A--心脏

一、心的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血就是血液。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相连于脉管,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不停地搏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
    心主血脉的生理作用: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心脏通过舒缩运动以推动血液在脉内循环运行,血液运载着营养物质以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乃至整个身体都获得充分的营养,藉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活动。
    心脏功能正常,则心脏搏动如常,脉象和缓有力,节律调匀。若心脏发生病变,则会通过心脏搏动、脉搏等方面反映出来。如心脏泵血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则血液运行不畅;或血脉空虚,而脉象细弱无力等;甚则发生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促、涩等。
======================================
==================================

回复:以上是原文,以下是质疑!

    【心的生理功能】是指中医的心?还是西医的心脏?
【心主血脉】是不是西医的血液循环?!有什么证据?有没有科学实验证据?!
【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中医学理论中的“经脉”内运行的是气血!而不是西医的血液!中医学理论中,“血”的运行动力是“气”而不是西医理论中的心脏!
【血就是血液。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中医的“血”不是西医学中的“血液”。中医学中的“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不是西医学中的“血管”,也不是西医学“血液”运行的通道。
【心脏相连于脉管,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这是偷换西医学的血液循环理论!【心脏相连于脉管】,这是西医学的理论,中医学理论中的“心”与西医学中的“脉管”没有任何关系;中医学中的“心”与经络中的“心经”相连!
【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中医理论中根本不存在!
【心脏不停地搏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这完全是西医学理论!
【甚则发生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促、涩等。】中医的准确表述应该是“气滞血瘀”!【血脉受阻】是什么意思?是西医概念还是中医概念?是全身的血脉,还是哪个部分的血脉?!【血脉受阻】为什么会引起【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促、涩等。】请先生运用中医理论解释一下,再运用西医理论解释一下,看看能不能通顺?!
     余类推,不一一列举!  
30
发表于 2015-9-23 18:53:10 | 只看该作者
    仁海先生,你的通篇大作,是中西医概念直接对接的典范!西医无法接受,中医没有办法应用!你的感觉如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30 14:07 , Processed in 0.0547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