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9-23 09:50 编辑
A--心脏
一、心的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是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血就是血液。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相连于脉管,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不停地搏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
心主血脉的生理作用: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心脏通过舒缩运动以推动血液在脉内循环运行,血液运载着营养物质以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乃至整个身体都获得充分的营养,藉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活动。
心脏功能正常,则心脏搏动如常,脉象和缓有力,节律调匀。若心脏发生病变,则会通过心脏搏动、脉搏等方面反映出来。如心脏泵血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则血液运行不畅;或血脉空虚,而脉象细弱无力等;甚则发生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促、涩等。 ====================================== ==================================
回复:以上是原文,以下是质疑!
【心的生理功能】是指中医的心?还是西医的心脏? 【心主血脉】是不是西医的血液循环?!有什么证据?有没有科学实验证据?! 【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中医学理论中的“经脉”内运行的是气血!而不是西医的血液!中医学理论中,“血”的运行动力是“气”而不是西医理论中的心脏! 【血就是血液。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中医的“血”不是西医学中的“血液”。中医学中的“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不是西医学中的“血管”,也不是西医学“血液”运行的通道。 【心脏相连于脉管,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这是偷换西医学的血液循环理论!【心脏相连于脉管】,这是西医学的理论,中医学理论中的“心”与西医学中的“脉管”没有任何关系;中医学中的“心”与经络中的“心经”相连! 【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中医理论中根本不存在! 【心脏不停地搏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这完全是西医学理论! 【甚则发生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促、涩等。】中医的准确表述应该是“气滞血瘀”!【血脉受阻】是什么意思?是西医概念还是中医概念?是全身的血脉,还是哪个部分的血脉?!【血脉受阻】为什么会引起【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促、涩等。】请先生运用中医理论解释一下,再运用西医理论解释一下,看看能不能通顺?!
余类推,不一一列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