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悉尼张有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学的学科定位 学术关系与临床实践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4-2-26 16:01:54 | 只看该作者
         因为中医的辨证论治过程,对现代解剖、生理、病理和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没有更多的依存关系,
      只要出现症状、体征,中医就可以进行辨证论治。这是中医诊治临床病痛永远的绝对优势。
      回复:
         1     中医的辨证论治过程必定要依附于藏象经络理论、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理论,否则,就不叫中医的辨证论治。先生可以辨“症”论治,也可以专方专病等等,但是,先生所使用方剂的原型一定是根据中医理论中的治疗“证”的方剂演变而来的。
         2    西医治疗疾病实际上治疗的是:病理状态,病人就诊时表现出来的病理状态。
         3    发热、咳嗽、咽干疼痛、全身不适、酸痛、不出汗、二便正常,三天。这是我们门诊最常见的病况,请先生不依赖中医理论“辨证”一下。我只提出症状与体征。
         4    一组典型的症状与体征组合,西医有经验的医生也可以不借助仪器检查作出正确诊断。
         5    请解释一下“科学的学科定位”是什么含义?
     挑毛病了,请见谅。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2-26 17:15:34 | 只看该作者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2-24 23:46
谢谢张先生悉心赐教。
此文虽短,却能窥得张先生学术风格之一斑:
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倾向于专病、专症 ...

梁院长是当今的中医临床大家,对中医学的重大问题最有发言权,请多指导。
23
发表于 2014-2-27 13:09:36 | 只看该作者
悉尼张有和 发表于 2014-2-26 15:16
西医从未思考这个问题,因为西医生存没问题。先生可询问身边的西医和教授。

关乎西医学的学科定位而且形成医学论文,张先生怎么不询问身边的西医和教授呢?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6:04:39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4-2-27 05:09
关乎西医学的学科定位而且形成医学论文,张先生怎么不询问身边的西医和教授呢?

我不只询问,还请他/她们读我的文章(包括澳大利亚的西医),让他们大开眼界。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4-2-27 16:10:16 | 只看该作者
悉尼张有和 发表于 2014-2-27 16:04
我不只询问,还请他/她们读我的文章(包括澳大利亚的西医),让他们大开眼界。

他们对你的“中、西医学的学科定位”什么意见?
26
发表于 2014-2-27 17:03:11 | 只看该作者
悉尼张有和 发表于 2014-2-25 19:29
西医现代病因病理相加不等于证候,也无助于辨证论治,用埴物神经只能部分解释寒热,且无法指导辨证论治。

西医现代病因病理相加不等于证候,也无助于辨证论治,用埴物神经只能部分解释寒热,且无法指导辨证论治。
~~~~~~~~~~~~~~~~~~~~~~~~~~~~~~~~~~~~~~~~~~~~~~~~~~~~~
张有和先生说用埴物神经只能部分解释寒热,且无法指导辨证论治。这样说法不准确,先生说一说人体的整体状态如寒热、虚实状态包括脏腑功能异常肾阴虚肾阳虚、脉搏的快慢、胃肠功能的亢奋、低下的状态是不是植物神经功能异常引起的?我们可以举例来谈谈例如:

肾中精气为人体生命活动之本,历来医家对此论述甚多,并逐渐形成了肾的精气阴阳之说,即肾中精气的生理功能可概括为肾阴、肾阳两个方面:对各脏腑组织起滋润作用的称之为肾阴;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温煦、生化作用的称之为肾阳。肾阳与肾阴,又称元阴与元阳、真阴与真阳,是五脏阴阳的根本。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着五脏阴阳的相对平衡。若肾阴肾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出现肾阴虚、肾阳虚,或肾之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如肾阴不足,则虚弱内生,可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目眩或男子遗精,女子梦交等症;肾阳不足,则阴寒内盛,常见形寒肢暖,腰膝冷痛,小便频数,阳痿早泄,宫寒不孕等症。由于肾阴、肾阳均以肾中精气为物质基础,肾阴虚、肾阳虚的本质都是肾中精气不足,所以肾阳虚到一定程度,可累及肾阳;肾阳虚到一定程度,也可伤及肾阴,形成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的病理变化,从而导致肾阴肾阳两虚。张先生看看是不是可以用植物神经和内分泌激素得到合理的解释?关于阴阳的这些论述是不是对植物神经交感副交感现象的认识?精气是不是对于内分泌激素的原始认识?对于阴阳、精气的阐述中医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先生的状态医学不过是其中的一方面,不是中医学的全部。植物神经结合内分泌激素不仅能够解释寒热,还能够解释心肾不交(失眠)、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形寒肢暖,腰膝冷痛,阳痿早泄等症。

另外先生说西医现代病因病理无助于辨证论治,主要是因为西医现代病因病理没有对寒热致病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不过西医现代病因病理学(或者现代生理学)能够帮助中医进入微观世界观察到致病的内部生理变化,而不是仅仅凭借对状态的观察来找出致病外因.例如对于肾阳虚或者肾阴虚我们不仅能够知道表象知道治则,而且通过现代神经生理学更清楚的知道是植物神经控制的内分泌失常导致的,让中医的辨证论治不仅有宏观观察更有人体微观变化。
27
发表于 2014-2-27 18:59:55 | 只看该作者
悉尼张有和 发表于 2014-2-27 16:04
我不只询问,还请他/她们读我的文章(包括澳大利亚的西医),让他们大开眼界。

中西医理论不是矛盾对立的,是发展被发展继承被继承的关系。
中医和西医并不是互相对立的,只是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的角度、方法不同但是理论是相通的。西医的发展乃是中医的延续,如果中医在明朝以后继续发展创新,也许就不会存在中西医的称谓,存在的应该是高度统一的世界医学,中医学应该是它的主体。是中医学自己放弃了成为主流医学的机会。机会稍纵即逝,它不会在原地等你一二百年。西医的激素类药物和抗生素类药物是近一二百年才发现的,这正是中医停滞不前的时期。而中医在二千年前就已经有了对激素的初步认识,西医的内外科手术,也并不是西医独有的,中医历史上就有麻沸散,就有手术记录,而且中医针灸九针中就有手术刀的雏形,如果中医没有停顿一直这样发展下来,西医的成就原本应该姓中不姓西。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9:07:21 | 只看该作者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2-27 09:03
西医现代病因病理相加不等于证候,也无助于辨证论治,用埴物神经只能部分解释寒热,且无法指导辨证论治。 ...

希望刘先生在使用中医方药 针灸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后,能以中医方药独立谋生,再谈中医与西医的问题。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9:15:19 | 只看该作者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2-27 09:03
西医现代病因病理相加不等于证候,也无助于辨证论治,用埴物神经只能部分解释寒热,且无法指导辨证论治。 ...

你的这种思路,上海的沈自尹教授 广州的王建华教授等著名专家,搞了一辈子已80-90岁,仍没走通。
30
发表于 2014-2-27 21:28:43 | 只看该作者
悉尼张有和 发表于 2014-2-27 19:15
你的这种思路,上海的沈自尹教授 广州的王建华教授等著名专家,搞了一辈子已80-90岁,仍没走通。

王建华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在中西医结合脾胃学说研究和中药药理特别是复方药理研究领域,是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是我国脾胃学说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也是我国中药复方药理研究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沈自尹院士遵循着中医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对肾阳虚证进行了将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终于首次在国际上证实了肾阳虚证有特定的物质基础,并将主要调节枢纽定位在下丘脑,为中医向现代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或许能给人们一些启迪。
~~~~~~~~~~~~~~~~~~~~~~~~~~~~~~~~~~~~~~~~~~~~~~~~~~~~~~~~~~~~~~~~~~~~
张有和先生,您说的两位教授一位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脾胃学说研究,一位从事肾阳虚证的研究,并没有从事主要基础理论的研究介绍,更没有提出对经络、阴阳、精气的观点。

我会用针灸治病得益于家传,不过还不曾用过中药,经络就是神经这种观点十年前就有了,之所以说出来是因为两年前看到一些人打着专家的名义胡说中医理论,就想既然专家能够把中医说到天上地下的,为什么老百姓不能说一说自己对中医理论的看法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8 01:26 , Processed in 0.06377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