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概念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稚的问题,斗胆请教高手!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0 14:14:21 | 只看该作者

幼稚的问题,斗胆请教高手!

汗与不汗?峻汗与小汗?有麻黄与无麻黄?麻黄量之多少?
西医药理的解释与中医认识世界万物的方式是不一样,也许会殊途同归,谁又知道呢?
大家均未提及桂枝汤药后有啜稀粥以助发汗,但也不可遍身令如水淋漓;小青龙行云布雨,药后则有恐汗多而温粉扑之以止汗的防变之法。
   
当汗则汗,小发汗能解决有何必用上宰牛刀?
所谓适可而止,不偏不倚,过或不及都不能愈病。
22
发表于 2007-11-30 15:53:23 | 只看该作者

幼稚的问题,斗胆请教高手!

[这个贴子最后由丁和在 2007/11/30 03:54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杏林草根2007/11/30 00:57pm 发表的内容:
不知道楼上的懂不懂配伍,麻黄汤为什么发汗,桂枝麻黄各半汤为什么小发汗?
明显配伍不同,一目了然,莫名其妙地用些分子原子穿凿附会,学院派中医衰败就衰败在这种自欺欺人的愚昧行为上。
嘻嘻,请杏林草根先生别把我的帐算在学院派头上,谢谢。
对于配伍确实所知不多,先回答先生的反问:麻黄汤为什么发汗,桂枝麻黄各半汤为什么小发汗?答:据我对近三百种中药的体验,认为因为人体状态不同,所以配方不同,而结果也不尽相同。
如果先生认为,只要熟记配伍就可以。那么试问,人体会中规中矩的按照配伍生病吗?故而不少医生在给病人看病出现不良反应,总有那么一句,“我没错,不信你去哪里哪里问”好象错在病不按规矩生。换一个医生,又会言下之意你不早到我这里……
如果先生认为,只要熟记配伍就可以,那么。试问证不与方的要求相同,少一证是添药还是减药?
目前是症状越多,用药越多,信手拈来,
请问, 中药配伍的意义,先生能说得清吗?
有哪一位中医师能说得清自己所开方药之配伍后果?
信手拈来组方之后的药性又有谁能说的清?
从对古方的体验,古方配伍乃根据人体存在的阴阳五行之虚实,以药激发相对不足的一方,阴阳和合化气,《内经》明言:人以水谷气为根本。
配伍在于组织来源,控制主药药性太过,抑制气的分散,以期使气到达病位,《内经》:“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以不足称病。
学中医,当以《内经》理论为主,从人体气化的角度解读现代科技观察到的现象,各家方案古籍只能作为摘桃子、助消耗的佐料,而不能当主餐,否则就违反纲举目张的哲理,永远在迷糊之中。
在桂枝汤之后有东方医学,以后不定还有芍药汤、青龙汤,前仆后继,名医自顾不暇,病人有指望吗?就等着被人糊弄吧。
23
发表于 2007-11-30 17:39:39 | 只看该作者

幼稚的问题,斗胆请教高手!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11/30 03:53pm 发表的内容:
请问, 中药配伍的意义,先生能说得清吗?
有哪一位中医师能说得清自己所开方药之配伍后果?
我能
24
发表于 2007-11-30 17:51:22 | 只看该作者

幼稚的问题,斗胆请教高手!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11/30 07:58am 发表的内容:
恕直言,溪流总版主的解释符合目前对《伤寒论》的理解,但是并不符合《伤寒论》原意。要理解《伤寒论》原意,先要知道各药的药性功用,然后才能正确理解方意,
你既然都不了解中药配伍的意义,你如何断定溪流总版主的解释就不符合《伤寒论》的原意呢?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5
发表于 2007-11-30 19:40:49 | 只看该作者

幼稚的问题,斗胆请教高手!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7/11/30 05:51pm 发表的内容:
你既然都不了解中药配伍的意义,你如何断定溪流总版主的解释就不符合《伤寒论》的原意呢?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嘻嘻  五先生好!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似乎太急了一点?
如果不了解中药配伍的意义,我说啥呢?关键是如何解释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教材组方原则一章,根据病情的需要,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前人称为“君臣佐使”。《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金代李东恒又说,“主病之谓君,兼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别之,此制方之要也”
五先生能深刻理解二种解释的区别吗?目前的组方大体是传承李东恒之解,有多少兼证,加多少药,乃乱棒打蟑螂,药多效果少,不盗人真气才怪,病人的体质随着一次次的治疗日渐衰败。以至不可收拾者,不在少数。
《素问·示从容论》:“一人之气,病在一脏也,若言三脏俱病,不在法也”《素问·玉版论》“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乃不转,乃失其机,”
《内经》对君臣佐使的解释与修复气机的目标是相应的。人气虚与实相邻只有一脏,李东恒的解释将中医从修复气机转向平证攻邪,不知李东恒可是此失之倡导者,鄙人寡闻。
因为对《伤寒论》中几个组方的反复体会,张忡景之组方也是以修复气机为立方原则。承气汤不可下之过早,是明证。
溪流总版主此段话足以证明,只知解表,而不知解表是通过修复经气而调理气机畅通。“邪热郁于肤表,不得泄越,营卫更加涩滞,故证见脉涩,此处之涩, 非是气血淤滞,乃是邪气壅之于表,不得透发泄越, 影响了脉道畅达,故见涩脉.”

-=-=-=-=- 以下内容由 丁和2007年11月30日 07:49pm 时添加 -=-=-=-=-
学医者读医书,乃为悬壶济世,摘桃子,
本人读医书,为找回生命健康,有所求,有所搁置
26
发表于 2007-11-30 22:20:31 | 只看该作者

幼稚的问题,斗胆请教高手!

君臣佐使的问题,你最好去看看方剂学教材,如果你能看懂,你就没那么多疑惑了。
27
发表于 2007-11-30 22:40:20 | 只看该作者

幼稚的问题,斗胆请教高手!

据我对近三百种中药的体验,认为因为人体状态不同,所以配方不同,而结果也不尽相同。
--------------------------------
晕,这种东西都在伤寒论上详细记载,还真去试?弓虽!
这是讲的太阳阳明病,又不是太阴少阴其他什么的病。
在太阳阳明病里面,来一个毙一个。
人体状态到底是啥体态,用六病辨证一眼就看出来。是太阴人还是少阴人还是阳明人,多看伤寒,还能逃出你的眼睛?
不过从你的这翻话,看出你的中医功底很不简单,俺就不明白你还迷信用西医解释中医,俺绝望!
28
发表于 2007-11-30 23:10:51 | 只看该作者

幼稚的问题,斗胆请教高手!

[这个贴子最后由溪流在 2007/11/30 11:45pm 第 2 次编辑]

[学院派中医衰败就衰败在这种自欺欺人的愚昧行为上。]
杏林草根先生, 你错了,肯定是自学,而且时间不会超过三年。是个中医爱好者。
他对内经的条文大多是自己的理解,不过很有新意,将来可以出一本内经解释。
29
发表于 2007-11-30 23:59:21 | 只看该作者

幼稚的问题,斗胆请教高手!

小发汗应该指用桂枝麻黄各半或桂枝二麻黄一等轻剂。
烦躁、烦古人的意思和当代不同,一般指自我感觉。
30
发表于 2007-12-1 07:02:28 | 只看该作者

幼稚的问题,斗胆请教高手!

[晕,这种东西都在伤寒论上详细记载,还真去试?弓虽!
这是讲的太阳阳明病,又不是太阴少阴其他什么的病。49?h
在太阳阳明病里面,来一个毙一个。人体状态到底是啥体态,用六病辨证一眼就看出来。是太阴人还是少阴人还是阳明人,多看伤寒,还能逃出你的眼睛?]
一些名医 老中医应该能一眼看出来吧,但是本人少陽相火不足,看了二十多年,经历大小医生无数,也没人能看出来?治疗效果不良,总是体质因素经神因素,真烦人,
而伤寒麻黄桂枝各条是关于君火与相火的相对盛衰,火中也有阴阳,诚如古人所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有君火或火盛气不足,或火不足;相火也有或火盛气不足,或火衰,这是书上读不到的,只有反复体验,才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1 21:41 , Processed in 0.06433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