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lyyjj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取类比象,邀请中西医融合先生、王锡民教授、仁海于先生、gl101先生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14:58: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4-10-13 15:01 编辑
无敌的烈士 发表于 2014-10-13 14:31
你抄的说硫化物的性质类似于氧化物    我想硫化氢可能不同于氧化氢吧     毕竟屁与水还是有较大差别的
...


屁和水在气味上的差别,是硫化氢和氧化氢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别。硫化物的性质类似于氧化物 ,是硫和氧在原子水平上的类似。硫和氧的最外电子层都是六个电子,都经常以负二价与其他元素组成化合物。



点评

原子水平上的类似 就像石墨和钻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13 15:03
22
发表于 2014-10-13 15:03:40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10-13 14:58
屁和水在气味上的差别,是硫化氢和氧化氢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别。硫化物的性质类似于氧化物 ,是硫和氧在 ...

原子水平上的类似      就像石墨和钻石????

点评

石墨和钻石,是物理性质的区别,化学不管物理的事。 炭和氧、硫不是一族,不类比化学性质。 类比氧和硫,是因为两个是同一族元素,有相同的最外电子层结构。但最后还要靠实验来证实。 中医的取象比类,是因为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13 15:32
23
发表于 2014-10-13 15:13:50 | 只看该作者
所以  就像前面说的    虽然取象比类的说法可能是后来才有的    但这个方法还是必要的    尽管元素一样   尽管原子水平上说类似    石墨不同于钻石   硫化氢不类似氧化氢还是明显可见的科学认识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15:32:45 | 只看该作者
无敌的烈士 发表于 2014-10-13 15:03
原子水平上的类似      就像石墨和钻石????


石墨和钻石,是物理性质的区别,化学不管物理的事。
炭和氧、硫不是一族,不类比化学性质。 (硫化氢不类似氧化氢??)

类比氧和硫,是因为两个是同一族元素,有相同的最外电子层结构。但最后还要靠实验来证实。
中医的取象比类,是因为有一些相同的“象”。我们这里就要探讨中医的这个方法,好使不好使,如何证实。

点评

取象比类是化学?不管物理的事? 这不科学啊 取象比类就是把屁和水分开比类 而不管有几个电子负二阶什么的 只要能染色写字 石墨和黑炭是一样一样的不同于钻石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13 15:54
25
发表于 2014-10-13 15:52:16 | 只看该作者
近5年前这论坛的前身被关之前在此发表过一个帖子,主题虽不是主讲这个题目,但里面有一大段话却是与李老师前面所提到的问题都有关联。我对取象比类或取类比象这两个用语都不大喜欢,而倾向于用喻象这词,一来简洁,二来喻即比喻,至今仍在用。下面抄之前写下的,原文(其实还有第三部分因论坛关闭来不及发表)见: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120

----- ><> -----
喻象作为认识手段之局限
 
喻象是中国古人进行抽象思维(即"形而上")的主要手段. 我毫不怀疑,喻象绝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强项,那么多由故事/寓言而来的成语,而且经常被外国名人们拿来为自己作装点就是明证。
 
然而,我们也应对喻象作为认识手段之局限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从科学探索的角度看,一个原理或概念的创建和推广,一般经历产生-验证-[修改-再验证]-解说/应用的过程。 在这个运用抽象思维达致理论形成的过程中,喻象最主要的功用在于解说,当然也可作为一个产生模型(或称猜想) 一 具有复杂结构的理 一 的工具,但本身却不具备验证的功能。在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的古代,很多猜想虽未经严格验证,但有一定的经验支撑,尤其如果看上去符合某种占主导地位的哲理,就可被接纳为真。但从今天的认识论看,它一不是唯一的认识手段,二不可以代替甚至压倒确实的证据,特别是反证,更重要的是,对一个比喻的恰当性的判断不能违背逻辑。
 
从"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推论出"肺主治节",就是个喻象思维的例子,我们可拿它来检视一下喻象在此中的运用及其合理性。
 
首先,我想可以用这个例子说明喻象运用的两个要素:
 1) 被用作[比]喻的"象"须是听、说双方都已有共识的,不然的话,喻象根本不可能起到解说的作用。
   一 在这个例子里,"象"是君主-相傅-将军-中正-臣使-仓廪-传道-受盛-作强-决渎-州都等官责的贵贱排序。岐伯拿它来向黄帝解释十二脏的排序, 显然是基于黄帝对这个官责排序的熟悉和认同。
 2)如果"象"是支箭,所喻之“理”,就像射箭的标耙;拿此"象"来解说此理,就像拿此箭射此耙。
   一 在这个例子里,所要解说的理是就十二脏的贵贱排序。
 
其次,需要指出的是,比喻恰当好比正中耙心,但也只是解说成功而已,与所要解说之理本身的对错并无必然的关系 一 这似是很多以为喻象可以作为某种理论根据的人们所误解的地方。如在这个例子里,岐伯作为黄帝的老师,必须先有了对十二脏相对重要性之认识(尽管这种认识可能有错),然后通过黄帝所明白的官责排序去解说十二脏的排序。对十二脏之贵贱,黄帝固然是因此从不知到知,但十二脏这个排序正确与否,并不是由于官责排序排对了的缘故。因此,任何把喻象的角色夸大说成是可以推导出真知的说法,只能反映出自身逻辑的混乱。



 

点评

十二个脏腑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滴 以及他们的功能和主次地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14 08:11
对一个比喻的恰当性的判断不能违背逻辑 是的 恰当的判断是脏像所比的不是官责贵贱 而是作用功用 否则就会误以为心贵肺贱 误以为内经论说违背逻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13 16:03
26
发表于 2014-10-13 15:54:0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10-13 15:32
石墨和钻石,是物理性质的区别,化学不管物理的事。
炭和氧、硫不是一族,不类比化学性质。 (硫化氢不 ...

取象比类是化学?不管物理的事? 这不科学啊     取象比类就是把屁和水分开比类    而不管有几个电子负二阶什么的   只要能染色写字  石墨和黑炭是一样一样的不同于钻石啊

点评

先纠正一个错误,举的化学例子是 “类比”,不是取象比类。取象比类和科学研究中的类比,是什么关系?正是发这个帖子要探讨的。 这个例子是化学性质的类比,不是物理性质的类比。要类比物理性质,要另外找例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13 16:27
27
发表于 2014-10-13 16:03:57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4-10-13 15:52
近5年前这论坛的前身被关之前在此发表过一个帖子,主题虽不是主讲这个题目,但里面有一大段话却是与李老师 ...

对一个比喻的恰当性的判断不能违背逻辑   是的    恰当的判断是脏像所比的不是官责贵贱    而是作用功用      否则就会误以为心贵肺贱    误以为内经论说违背逻辑····

点评

这不干我事,是经典说的:【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 我忠于原著  发表于 2014-10-13 16:14
28
发表于 2014-10-13 16:23:0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李老师的邀请。
我对取象比类没有深入的研究,只有一般性的了解。
我个人理解:
1、取象比类与取类比象不是一个意思,是两种方法。但中医里面都用了,前者用的多,后者用的少。
2、取象比类是中国古代古人认识事物的一个普遍的、一般的方法,并不只是在中医中,在诸子百家中,易经中都是用这种方法。简单说,就是形象类比法。用这种方法,不是因为这种方法好,而是因为当时科技不发达,无法知道事物的内在机理,所以,只能打比方。如果在今天,还把这种方法当成高明的方法,那就成笑话了。所以,这类方法仅此而已,没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3、取类比象,主要用于中药上,如质重者有重镇作用,石决明、龙骨、牡蛎等等。

点评

因为当时科技不发达,无法知道事物的内在机理,所以,只能打比方。如果在今天,还把这种方法当成高明的方法,那就成笑话了。——先生说得好!  发表于 2014-10-14 09:29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16:27:18 | 只看该作者
无敌的烈士 发表于 2014-10-13 15:54
取象比类是化学?不管物理的事? 这不科学啊     取象比类就是把屁和水分开比类    而不管有几个电子负二 ...

先纠正一个错误,举的化学例子是 “类比”,不是取象比类。取象比类和科学研究中的类比,是什么关系?正是发这个帖子要探讨的。

这个例子是化学性质的类比,不是物理性质的类比。要类比物理性质,要另外找例子。
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在现代科学研究中,也有类比的这种思维方式。(我印象中,植物学、化学里可能多些)

点评

传统的取象比类 可以说是一种简便适用易于推广的方法 科学研究中的类比就当做需要一定相关知识和技术的方法 前者方便易用错误多 后者精确复杂难度大 要说起来 应该是前者为后者的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13 16:53
30
发表于 2014-10-13 16:39:37 | 只看该作者
        取类比象,是古代人们一种认识事物的方式。在中医学、尤其是在中药学中,运用尤为广泛。比如:由于花朵多生于植物的顶端,所以它的药用功能是多治头部疾病,故有“诸花皆升”之说;藤类植物,因其枝干运送水分营养的功能强大,故能治疗肢体、关节疾病;而骨、肉、脏器之类药品能治疗人身体中与之相同或相近部位虚损类疾病,被称之为“血肉有情之品”等等。这些说法只具有或然性,必须经过反复实践的验证,才能够得出比较正确点结论。
      “鸽之性,喜升腾,能补人之阳气”,运用的是取类比象的认识方法,事实上它是来源于实践的。首先是人吃了鸽子肉,发现具有补阳气的作用,在追问其机制的时候,看到鸽子喜欢升腾,运用取象比类方法,就说:鸽之性,喜升腾,能补人之阳气。
     “肝开窍于目”,首先是经过长期观察,许多人吃了动物的肝脏,能够治疗夜盲症,为什么呢?古代人不知道缺乏维生素A而造成夜盲,为了给个说法,根据五行归类,就把目归类于肝了。从此之后,凡是眼疾,首先从肝治疗,有些成功了,有些失败了,成功的记下来,进一步证明肝开窍于目是正确的,失败的就不说了。余类推。
   取象比类经过一个长期、反复实践的过程,才能够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实际上是一个经验,把这个经验归类到阴阳五行的框架内,才能够形成理论。

点评

什么叫“长期”、“反复”?“长期”、“反复”就一定“能够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吗?这类套话是经不起推敲的。 有些人把喻象包装成好像是所谓“东方科学”的理据,以为这样就可以为现代社会接纳成科学的一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14 10:12
“肝开窍于目”,首先是经过长期观察,许多人吃了动物的肝脏,能够治疗夜盲症,为什么呢?古代人不知道缺乏维生素A而造成夜盲,为了给个说法,根据五行归类,就把目归类于肝了。——这算是五行学说蒙对了的  发表于 2014-10-14 09:3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2 17:35 , Processed in 0.09018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