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经史子集 解读《内经》的一把钥匙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5-5-2 06:25:29 | 只看该作者
       金栋与太白侠,用“现代话”把河图洛书、内经、阴阳五行展示出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西医融合水到渠成,指日可待。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09:16:09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1 22:32
通过以上简短内容介绍,要想真正读懂《内经》一书,“学习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对领悟《黄帝内经》确有触类旁 ...

所以赵先生说:“两汉以前的文献均在查考之列,重点是战国秦汉的文献,即那时的经、史、子、集都要看过。”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09:16:45 | 只看该作者
可见,欲成为一代大医、一代国医大师者,《内经》当读,而那时的经史子集亦当在学习范围之内。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大医习业》中曾说“如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泥,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曜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09:17:22 | 只看该作者
所谓的“经史子集”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专名。对于其解释,《辞源·糸部》云:“旧时图书分类的专名。古代著录家序录群书,多分为七,如汉刘向《七略》等。晋荀勖(xu)《中经》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南朝齐王俭有《元徽四部书目》。至《隋书·经籍志》分图书为经史子集四部。自唐以后,直至清人修《四库全书》,皆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每类下再分子目。”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09:18:13 | 只看该作者
读《内经》障碍之一首先是过文字关。“医道难明,医书难读。《素》、《灵》、《难经》,先秦古书也。非知古文辞者,不能读也。”(森立之《素问考注序》而解释《内经》文辞者,则与文字、音韵、训诂、句读、校勘等有关,此所谓“小学”者也,属经学范围,故字书如《尔雅》、《说文》等当读。《尔雅》乃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说文》系东汉许慎所著,不同于《内经》的五行配五脏之某些说法,此书载之。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09:19:36 | 只看该作者
对于经学如何解读《内经》和《<内经>时代》呢?赵先生于本书第五节“儒家思想和《内经》”中说:“文献中最先提出五行相生说系统的是西汉大如董仲舒所作《春秋繁露》”,而五行配五脏的由来,乃源于儒家的祭礼,“这种学说竟然由祭脏五行化的儒家学说中来”。对于中医内伤七情之本源,《内经》无根据,而赵先生认为“中医讲内伤七情,在《内经》中是没有根据的。《内经》只讲五情或六情,故七情说亦本于儒家,《内经》反而仅供参考”。并专门有一篇附文,即“今古文经学和《<内经>时代》”,讨论并论述相关问题。读了《<内经>时代》以后,则会发现经学对理解和解读《内经》及《<内经>时代》是多么的重要。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09:22:23 | 只看该作者
《易》乃群经之首,是否可以解读《内经》及《<内经>时代》?赵先生认为“《内经》与《周易》‘经’的部分,几乎没有联系”,而“《周易》‘传’的部分,就会看出它与《内经》难解难分了”。是否如此呢?

八卦属《易经》,虽由阴爻与阳爻“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阴阳而立卦”组成,但阴阳说渐渐充斥于世者,非《易》之“经”,乃始自《易》之“传”,即《易·系辞》等。

《灵枢》有《九宫八风》篇,其八卦之名称,虽使用了《易经》的八卦之名,实则是以《易传·说卦》来阐释“天人相应”之说的。

《素问·阴阳离合论》有三阴三阳学说,虽杨上善曾注云“三阴三阳之数各三,不应天地日月阴阳二数何也?黄帝非不知之,欲因问广衍阴阳变化无穷之数也”,而当代学者胡天雄《素问补识》亦崇其说:“杨意以为天地日月算起来只有二阴二阳,人既与天地日月相应,为什么有三阴三阳呢?比其后世各注,似与原文意义较为贴切。”故而真正弄通、弄懂者,历代注家无一能及者。赵先生经比对《易传·说卦》三男(长男、中男、少男)三女(长女、中女、少女)说,认为“比较可靠的原始三阴三阳说,就是三男三女说”,与孙国中之“乾坤生六子”(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乾》、《坤》,而后有六子-三男三女)殊途同归。

《素问·刺禁论》的“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这个屡遭诟病的“天人相应”理论,用《洛书》求解,则涣然冰释。赵先生《<内经>时代》虽已言及,然浅尝即止,而经《补注》后,则显之丰满。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09:23:47 | 只看该作者
当代学者张灿玾《黄帝内经文献研究》认为:“就《素问》与《灵枢》之基本内容而论,似可认为取材于先秦,成编于西汉,增补于东汉。若就《素问》运气七篇大论及别行之《本病》、《刺法》两篇而言,似可谓续增于汉末至南北朝前期,补遗于唐宋。”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09:24:25 | 只看该作者
如此说来“取材于先秦”的《内经》一书,其内容与先秦诸子百家之思想渊源甚广。就论“道”来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一阴一阳之谓道”,先秦诸子之论道与《内经》之医道,是一脉相承的。《老子》“道生一”是论道的,《易》“有太极”是论道的,《内经》亦是论道的。三者之心是相通的,三者交相辉映、与道同德共鸣,三者之道是相承的,三者乃新三坟典籍,即《内经》与《老子》、《周易》论述的都是大道。大道就是自然之道与生命科学之道。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09:25:21 | 只看该作者
刘明武《换个方法读<内经>》说:“
⑴老子的以道论之:阅读《道德经》可以知道,老子论天地万物起源,论德、论政,是以道为基础的。
⑵孔子的以道论之:阅读《礼记》《论语》可以知道,孔子论礼,论公天下,论人生,是以道为基础的。
⑶孙子的以道论之:阅读《孙子兵法》可以知道,孙子论兵法,论胜败,论战略战术,是以道为基础的。
⑷《周髀算经》的以道论之:阅读《周髀算经》可以知道,这里论方圆规矩,论勾股弦,论二十四节气,论大年小年,论大月小月,均是以道为基础的。
⑸《易传》的以道论之:阅读《周易·系辞传》可以知道,发明创造器具,是以道为基础的。
⑹庄子的以道论之:阅读《庄子》可以知道,庄子论逍遥,论物以不齐而齐之的齐物论,论混沌式的悲剧、整齐划一的悲剧,均是以道为基础的。阅读《庄子》还可以知道,庖丁以道论技-解牛之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5 01:15 , Processed in 0.06227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