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岳毅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新中医挑战消除症状和改变病理两大难题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6-2-13 15:22:59 | 只看该作者
病理和病症是因果关系,但有时两者有滞后效应,即病理消了,症还未完全消失;同时,还存在同症不同病理,一病理有多症,一病症有多病理的问题。这就是容易误诊的根源。诊断方法要从多方面来进行,才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22
发表于 2016-2-13 17:09: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2-13 22:31 编辑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2-13 07:22
病理和病症是因果关系,但有时两者有滞后效应,即病理消了,症还未完全消失;同时,还存在同症不同病理,一 ...


病理和病症是因果关系。

——症状和病理之间不是因果关系,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病理与病因,病理与病理之间是因果关系。并且在外感领域,偏重于线性的因果关系,在内伤杂病领域,偏重于非线性的因果关系。
23
发表于 2016-2-13 17:10:00 | 只看该作者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治过程中,虽头绪繁多,错综复杂,核心的要素概括起来有三个:症状,病理,病因病机。

症状是现象,是内在病理改变的外在表现;病理改变则是由病因病机直接引发所致,通过症状表现出来。

中医诊治病症,很多时候分析的是症机,是症状与病理之间的关系,诊断治疗干预的对象是病理,而不是客观存在的病因。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p;extra=&page=8
24
发表于 2016-2-13 17:13: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2-13 09:18 编辑

中医在对病症进行诊治时,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外感温热病,一类为内伤杂病。二者性质、症状各有特点,其诊治模式亦不相同。对外感温热病,予以三焦、六经、卫气营血辩证论治,对于内伤杂病,予以脏腑、气血津液、经络辩证论治。对此,西医似可借鉴。

西医上,我们亦可以将病症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传染病或流行病,如疟疾、伤寒、水痘、结核、或铅中毒、汞中毒等;一类为非传染病或流行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等,姑且命名为内伤杂病。对于传染病和流行病,它们的特点在于病因单一、明确,引发的病理改变则可能牵涉到多系统、多脏器,复杂多变。此类病症诊断的重点在于病因,治疗的重点也在于病因,只要抓住病因诊治,则整个病症的诊治即迎刃而解。

而内伤杂病则不然,内伤杂病之病因往往是多样的,有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或社会的、心理的,有时亦是不明确的。且病因的找出,有时对病症的实际治疗也难以发挥大的指导作用。这时,我们对病症进行诊治时,重点应放在机体内部的病理改变上,而一个症状可以见于若干个病理改变,一个病理改变可以出现若干个症状,此时,我们应以内在病理改变为诊治单位,病变的部位是一个脏器,还是多个脏器,在一个脏器上是一种性质的病变,还是多种性质的病变,彼此的关系是相兼,还是相互转化,孰为本,孰为标。治疗的重点也不在病因上,而在于直接纠正改善这种病理改变,有是病用是治,用药物(西药、中药)、、针灸、饮食、运动、心理等手段。在治疗上,或同治,或分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

对于前者,我们谓之病因诊治模式,对于后者,我们谓之病理诊治模式。病因诊治模式是在和传染病及流行病斗争的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类诊治传染病及流行病曾经发挥,并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是应当看到,在诊治内伤杂病时,这一模式则有极大的缺陷,内伤杂病的诊治重点应在于内在的病理改变,以内在病理改变为诊治过程的枢纽。

-------------- 病因----------------

----------------↓---------------------

外在症状 -→ 内在病理 -→治疗

----------------↓--------------------

----------------转归----------------


以外在症状为导向,去确定内在病理改变(包括病变部位、性质),再据此解释症状,分析不同病理改变之间相互关系,寻求病因、预测转归、确定治疗。如此一来,我们在诊治内伤杂病时,将可以迅速抓住本质、要害,诊治过程将变得更为流畅、有效和便捷,将极大的提高西医诊治内伤杂病的效率及水平。

以上是个人在从医的过程中的一点心得,写出来抛砖引玉,若果能对医学的发展有所裨益,则幸矣。

临床病症诊治思维改进之我见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362
25
发表于 2016-2-13 17:17:58 | 只看该作者
按:这篇文章是当年初上网络论坛时所发。十余年来,个人的学术观点一直循着此思路向前发展深化,未曾偏离。
26
发表于 2016-2-13 17:24:33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2-13 09:13
中医在对病症进行诊治时,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外感温热病,一类为内伤杂病。二者性质、症状各有特点,其 ...

       请举例说明!
27
发表于 2016-2-13 18:25: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6-2-13 10:26 编辑

是中医的悲哀还是门外汉的悲哀?科学新中医挑战消除症状和病理改变两大难题?
28
发表于 2016-2-13 20:40:05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2-13 17:09
病理和病症是因果关系。

——症状和病理之间不是因果关系,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病理与病因之间是因果 ...

哦,病理和病症的关系就象一个空间状态方程,其包含两个部分,病理相当于系统方程,掌控系统的变化和平衡;病症相当于系统输出方程,是病理的外在表现。
29
发表于 2016-3-2 10:17:07 | 只看该作者
谈玄说虚 发表于 2016-2-4 12:47
不单单是中医,中国人的思维早就形成了由表及里,标本兼治的原则,要说只治症状不治病,首推止痛药,对吗啡 ...

岳毅科反中医之嘴脸早已显露!
30
发表于 2016-3-2 10:21:0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有所谓新旧之分乎?“新中医”好听,于人有少得可怜的几人争着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3 21:45 , Processed in 0.08477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