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六节 《内经》与古代天文学——《<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00:22:05 | 只看该作者
⑹宅南交:居住在东方(春时)与南方(夏时)相交界(节)之位。南交,东方(春)之南,南方(夏)之东,相交界(节)之处。
孔《传》:“南交,言夏与春交。举一隅以见之。此居治南方之官。”
孙星衍说:“南交者,《书》疏引《书纬》言:‘春夏相与交,秋冬相与互,谓之母成子、子助母。’疏又云:‘春尽之日,与立夏之初,时相交也。东方之南,南方之东,位相交也。’”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00:22:30 | 只看该作者
⑺平秩南为:按照时序指导南方居民农耕作事。为,别本误作“譌”、“讹”而当作“伪”。为、伪,古通假字。
孔《传》:“讹,化也。掌夏之官平序南方化育之事。”
史迁(指司马迁)“讹”作“譌”。孙星衍说:“‘讹’,俗字,当为‘譌’。……《汉书·王莽传》云:‘东巡劝东作,南巡劝南伪。’《群经音辨》引《书》‘平秩南伪’,‘伪’即‘为’也。”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00:22:53 | 只看该作者
⑻敬致:致,一说作“致日”。向太阳行致敬礼。
孙星衍说:“致者,江氏声以为致日。《周礼·冯相氏》:‘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序。’”
24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00:23:24 | 只看该作者
⑼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夏至之日,火星在正南方,以正仲夏。日永,夏至日,白昼最长日。永,长。星火,四仲星之一,在正南方。
孔《传》:“永,长也,谓夏至之日。火,苍龙之中星。举中,则七星见可知。以正仲夏之气节,季、孟亦可知。”
郑康成曰:“星火,大火之属。司马之职,治南岳之事,得则夏气和。夏至之气,昏火星中。”孙星衍说:“《月令》:‘仲夏,昏亢中。’仲夏斗指午……经云‘星火’,与《月令》不同……。按《月令》是月朔登明堂颁政之书,故据朔日之昏言之。《尚书》总举一月,通朔至晦而言。仲夏之晦,与季夏之朔,仅差一日,火星移巳至午矣。……云‘星火,大火之属’者,《夏小正》:‘五月,初昏大火中。’传曰:‘大火者,心也。’是星火即大火,亦即鹑火也。云‘司马之职,治南岳之事’者,司马,夏官;南岳,即霍山。……云‘夏至之气,昏火星中’者,夏至火星未中。”(《尚书今古文注疏》)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00:23:50 | 只看该作者
⑽宅西,曰昧谷:居住西方之地,名叫昧谷。
孔《传》:“昧,冥也。日入于谷而天下冥,故曰昧谷。昧谷曰西,则嵎夷东可知。此居治西方之官,掌秋天之政。”
郑康成曰:“西者,陇西之西,今人谓之兑山。”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说:“郑注见《史记集解》。徐广云:‘今天水之西县也。’《汉书·地理志》陇西郡有西县。兑字,《郡国志》引作‘八充’,传写之误。”
昧谷: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说:“《汉书·郊祀志》云:‘东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注:‘张宴曰:神明,日也。日出东北,舍谓阳谷。日没于西,故曰墓。墓,蒙谷也。’”
26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00:24:22 | 只看该作者
⑾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尊敬地顺送太阳落山,按照时序指导西方居民收获秋成。饯,饯行,送行。纳,入,落。成,收成,收获。
孔《传》:“饯,送也。日出言导,日入言送,因事之宜。秋,西方万物成,平序其政,助成物也。”
史迁“寅”作“敬”,“纳”作“入”。马融曰:“饯,灭也。灭犹没也。”孙星衍说:“史公‘寅’为‘敬’者,《释诂》文。‘纳’为‘入’者,《公羊传》云:‘纳者,入辞也。’马注见《释文》。”
西成:孙星衍说:“西成者,《白虎通·情性篇》云:‘西方亦金,成万物也。’”
⑿宵中,星虚,以殷仲秋:秋分之日,虚星在北方,以正仲秋。宵中,秋分日,夜间不长不短日。星虚,四仲星之一,北方七宿之中星,在北方。
孔《传》:“宵,夜也。春言日,秋言夜,互相备。虚,玄武之中星也,亦言七星皆以秋分日见,以正三秋。”
史迁“宵”作“夜”。郑康成曰:“夜中者,日不见之漏与见者齐。”孙星衍说:“郑注《周礼·司寤氏》云:‘宵,定昏也。’”
星虚:郑康成曰:“虚,玄武中虚宿也。”孙星衍说:“《天官书》云:‘北宫玄武,虚。’故郑以为玄武中宿也。《月令》疏云:‘仲秋之月,昏牵牛中。’……案:牵牛亦北宫七宿。经文不限初昏宵分,则虚亦移而南矣。”
⒀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居住北方,名叫幽都。
孔《传》:“北称朔,亦称方,言一方则三方见矣。北称幽都,南称明从可知也。都,谓所聚也。易,谓岁改易于北方。平均在察其政,以顺天常。”
史迁“朔”作“北”。孙星衍说:“史公以‘朔’为‘北’者,《释训》云:‘朔,北方也。’《淮南·地形训》云:‘西北方曰不周之山,曰幽都之门。’注:‘幽,阖也。都,聚也。玄冥将始用事,顺阴而聚,故曰幽都之门。’幽都即幽州也。”
平在朔易:孙星衍说:“经言‘在’者,《释诂》云:‘察也。’平,使也。”
27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00:24:57 | 只看该作者
⒁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冬至之日,昴星在正西方,以正仲冬。日短,冬至日,白昼最短日。星昴,四仲星之一,在西方。
孔《传》:“日短,冬至之日。昴,白虎之中星,亦以七星并见,以正冬之三节。”
马融曰:“日短,昼漏四十刻,夜六十刻。”郑康成曰:“日短者,日见之漏四十五刻,于时最短。”孙星衍说:“《白虎通·日月篇》云:‘冬节夜长,冬日宿在牵牛,出辰入申。’凡十二时,日见有其四,故极短也。”
星昴:郑康成曰:“昴,白虎中宿也。”孙星衍说:“郑注见《诗·七月》疏。云‘昴,白虎中宿’者,《天官书》:‘西宫咸池,参为白虎。’昴与参连体。”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00:25:18 | 只看该作者
⒂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一年三百六十六天,按照闰月来正四时而成一岁(年)。期,即朞(音基ji),一周年。
孔《传》:“迎四时曰朞。一岁十二月,月三十日,正三百六十日。除小月六为六日,是为一岁有余十二日。未盈三岁,足得一月,则置闰焉,以定四时之气节。成一岁之历象。”
史迁作“岁三百六十六日”,“定”作“正”。郑康成曰:“以闰月推四时,使启闭分至,不失其常,著之用成岁历,将以授民时,且记时事。”孙星衍说:“《淮南·天文训》云:‘日行十三度七十六分度之二十六,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为月,而以十二月为岁。岁有余十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故十九岁而七闰。’《白虎通·日月篇》云:‘月有闰余何?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岁十二月,日过十二度,故三年一闰,五年再闰。明阴不足、阳有余也。’郑注……云‘启闭分至’者,分谓春分、秋分,至谓冬至、夏至,启谓立春、立夏,闭谓立秋、立冬,是为八节。推四时以置闰月,皆当其节,不失其正,则岁历成,所谓举正于中也。”
29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00:25:47 | 只看该作者
⒃四仲星:指鸟星、火星、虚星、昴星四星分别在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的黄昏后出现在南方高空。仲,孟、仲、季顺序之中也。
⒄观象授时观测天象以确定春夏秋冬四时。
“观象授时”这一术语是清代毕沅在《夏小正考证》中首先提出来的,十分形象地描述了原始民族的天文学知识,也表达了先民在上古时期制历依据天象的事实。在有规律地调配年、月、日的历法产生以前,中国古代漫长的岁月都是观象授时的时代。我国古籍《尚书·尧典》、《夏小正》、《逸周书·时讯解》等书里都有不少观象授时的记述。现存典籍最早而又比较完整记录观象授时的文字是《尚书·尧典》。(百度百科)
⒅中国天文学史:中国天文学史整理研究小组编著。
30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00:26:24 | 只看该作者
⒆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四时行者,谓春、夏、秋、冬四时相运行也。《春秋繁露·四时之副》篇:‘天之道,春暖以生,夏暑以养,秋清以杀,冬寒以藏。暖暑清寒,异气而同功,皆天之所以成岁也。’又,《人副天数》篇:‘春生夏长,百物以兴;秋杀冬收,百物以藏。’是百物之生随四时为兴藏也。”(刘宝楠《论语正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2 15:31 , Processed in 0.05143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