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杏林童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自身发展的规律究竟是什么?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6-11-24 19:39:11 | 只看该作者
总结我十年来在中医论坛里泡坛子的经验,谁能说清楚中医原理就听谁的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4 20:05:34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者 发表于 2016-11-24 00:56
中医自身发展的规律究竟是什么?

-----------------------------------------------------

赞赏朋友的总结!
23
发表于 2016-11-24 21:42:3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11-24 17:11
我发现,贾先生的五条“规律”,大多与张功耀、方舟子的观点相同或接近,他们之间不应该有什么默契吧?

先生明说,【贾先生的五条“规律”】,怎的与【张功耀、方舟子的观点相同或接近】?
24
发表于 2016-11-25 09:09: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6-11-25 01:12 编辑

      中医的发展有其自己的固有规律,也必须服从客观世界发展的总规律。
      中医发展的历史,就是阴阳五行与中国古代医疗实践的融合,中医现代发展的规律:就是阴阳五行与现代哲学,中医与西医的融合。即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把西医解构,融入中医理论的格子里,形成一个融合的理论。
     中医,从来都是开放的,古代通过丝绸之路,西域、南洋各地的药材传入中国,古代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中医把这些用的东西统统吸收到自己的理论中,中医理论更加完整,系统。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中医也会把唯物辩证法,系统论,西方医学……一切有用的东西统统吸收到自己的理论中,形成中西医融合的新医学。
25
发表于 2016-11-25 09:35:17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1-25 09:09
中医的发展有其自己的固有规律,也必须服从客观世界发展的总规律。
      中医发展的历史,就是阴阳 ...

具体一点:逻辑推理,实验验证是不是“有用的东西”、值得/需要“吸收到自己的理论中”?如果实验验证的结果与原来理论所预测的不符怎么办?



26
发表于 2016-11-25 10:09:56 | 只看该作者
       逻辑推理,实验验证是不是“有用的东西”、值得/需要“吸收到自己的理论中”?如果实验验证的结果与原来理论所预测的不符怎么办?
================================================
       回复:
       谢谢先生质疑。
      【实验验证是不是“有用的东西”】实验结果,也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对于中医来说,可能有用,也可能没有用。
       【如果实验验证的结果与原来理论所预测的不符怎么办?】可能一个错误,一个正确,也可能两个都是错误的!
        西方科学实验的结果,是不是正确,还必须经过临床实践的检验!他必须符合临床实际,
        科学实验,是为解释临床现象服务的,他不是真理!
27
发表于 2016-11-25 11:37: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1-25 11:38 编辑

中医在发展过程中的确存在以上五大特点,或者叫做“规律”,但中医的这些“规律”也是双刃剑,既可保持中医的自身特色,也能限制自身的发展规模与速度,相对于与科技发展相依附和实验室研究为标准的西医,必然要缓慢得多。笔者认为,中医既然是临床医学,那就发展不在速度,而在疗效,关键应在临床上取得比西医更好的疗效,使更多的民众在患病后首选中医才是真正的发展!当然,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中医人自身临床技术技能要过得硬以外,还有药物与法规、教学模式、后继有人等多方面的因素。若首选中医治病的民众越来越少,中医逐渐失去了受众,那就别说发展,连存在都面临危机了!
上文文未说道:“可惜百年来没有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总是以西医药的规律要求中医药”,但却并没有给中医带来可观的发展,这是为什么?中医发展的自身的发展规律究竟是不是这些?欢迎朋友们讨论!
2016.11.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杏林老中医的观点是正确的。杏林老先生以中医内行的身份面临中医的现状,发现了贾谦先生五条规律中的不实之词,予以提出和警醒,真乃中医界之幸事也。
       贾先生热爱中医之心情可以理解,但对于中医发展规律的认识有所不妥,值得读者注意。
28
发表于 2016-11-25 11:5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1-25 16:28 编辑

第一,中医与中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人与天地自然是一个整体,讲究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中医将之发展得淋漓尽致。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她能同化一切外来文化而不是异化自己。今天,但凡现代科技对中医有用者,中医自然会吸纳,不必高喊中医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
          中医所谓的”天人合一“,实际上就是一些气象因素(五运六气等)对于人体的影响。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简单说就是,人体健康和疾病受自然环境影响。这个道理现代人都懂。风寒暑湿燥火等气象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日月对人体生物节律的影响,生理学上就讲这部分内容,所以说,西医也同样重视,没有神秘可言。


  第二,中医是临床医学,实验室研究不出中医药理论。中医理论没有一个是实验室里研究出来的,但今天我们的研究却要求搞这个动物模型那个动物模型,提出这样的假说那样的假说,进行这种实验那种实验,非要找到什么有效成分予以分离提取,等等,实在是东施效颦。不让中医临床,不仅是对中医的无知,也无异于扼杀中医!不了解中医的发展规律、跟在西医后面爬行,其结果必将导致中医西医化而后彻底消亡。
——————————————————————————————————————————————————
         贾谦先生此言差矣。认识极为肤浅,以至于从根本上就错了。
     他没有认识到,中医
疗效之所以上不去,就是因为中医是经验医学,中医对于没有治疗经验的疾病是要摸索治疗的。摸索治疗,必然把握性不大。不搞清中药的成份,不搞清疾病的本质,中医疗效永远上不去。
29
发表于 2016-11-25 12:00: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1-25 16:30 编辑

第三,中医属于意会知识范畴,适于师徒传承。“个人知识”是通过识知者对被知事物的能动领会实现的,而领会过程需要理解行为主体的个人参与。对中医药学来说,其本身就是难以被西方学术言传的“个人知识”。从这种意义上说,具有意会知识属性的中医药学更适合于手把手的言传身教,师徒传承,使之领悟。院校教育肯定是有用的,但决非是唯一的,更不一定是最先进最科学的。
——————————————————————————————————
          此外行话也。
       中医治病不是什么意会知识,而是治病经验传承。
       ”师带徒模式“就是典型的经验传承。老师若不会,学生不可能成为高手。 院校教育理论传承是不可少的,但是,还要加上经验传承,就圆满成功了。道理就是这么简单。看起来,非医学专业之外行人士搞中医课题调研,是弄不到正经地方的。

  第四,个性化治疗使中医适宜于诊所形式。中医是个性化治疗。所以一个中医即可开设一个诊所,甚至药品也完全可以做到前店后场,自行生产:自种自采自制自用。几千年来,一个中医就是一所医院。中医,也只有中医,才能在农村和城镇社区广泛设立诊所,方便居民看病,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
           中医适合开个体诊所,但也不是不能在医院治病。遇到一个急重病人,靠中医的四诊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一个中医,凭个人拿手的经验,所治病种是极为有限的。           一个中医就是一个医院的说法,无疑于痴人说梦。中医治病,无非是治一些慢性病而已,对于那么多种急性病来说,哪个中医敢与患者签生死文书?哪个患者又敢把命交给一个中医诊所?所以,这个说法不现实,夸大了中医的疗效,有骗人之嫌,反而不利于中医治病的宣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0
发表于 2016-11-25 12:08: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问三不知 于 2016-11-25 04:10 编辑

怎么看的“五运六气”“天人合一”是气象因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8 02:56 , Processed in 0.05741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