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姬领会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个月学懂中医》已经出版

[复制链接]
311
发表于 2014-7-27 08:16:28 | 只看该作者
罗凯匀 发表于 2014-7-27 07:59
注册会员积分10
  • 发消息

  • 姬领会



    13
    主题
    224
    帖子
    4
    积分

    积分4

    251楼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1:51 | 只看该作者


    嗓子疼
    这是我的一篇诊务日记,感觉这个病例能对临床有所帮助,故而,就摘录了过来。
    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
    昨天来了一患者,30多岁,男,说是自己嗓子疼,很怪,夏天不是很疼,可冬天就疼得厉害。看舌:舌质稍红,苔白稍厚。知其为寒包火。
    我说你喝点生姜汤,疼痛就会好转,可他说自己用点山豆根泡水喝,疼痛也会减轻,“这是怎么回事?”
    呵呵,我笑了,这就是中医。虽然两个治法看似矛盾,但是,却都有治疗效果,原因就是治疗的角度不同,标本不同。
    舌质稍红,说明体内本身就有火,夏天,天气炎热,外界的温度较高,皮肤腠理打开,体内的火随时可以外出,故而,人则没有什么大的不舒服;冬天,天气寒冷,皮肤腠理收缩,体内的火散发不出去则对人体会造成伤害,这时,不舒服的症状就出来了。现在,嗓子疼,明显是由火引起的,故而,用山豆根泡水喝直接祛火,症状缓解;用生姜泡水喝之后,皮肤腠理打开,火热之邪得以从皮肤消散,这样,嗓子疼的症状也会得到缓解。
    今天,这个病人电话告知,生姜水还真是管用,即使用来漱口,也能缓解疼痛。
    【按语】
    有人责难中医说“中医大夫开方,十人十方”,没有什么标准。这里。我摘录一下《其实中医很简单》中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个问题。
    单就瘀血所致的头晕来说:
    先说治法:直接滋补,对于瘀血轻症导致的头晕有效;化瘀治疗是很好的治疗大法;理气法也可,因为气行血亦行;补气法也可用,气足之后,运行更速,血瘀得通;化痰去湿法也可用,有瘀必有痰湿,祛痰利湿,畅通气机,气机畅通,血瘀得除;等等。不同的大夫会选择不同的治法,或选择多种治法的合用,这是处方不同的原因。
    再说药物组成:在治疗大法一样的前提下,由于大夫衡量病人的体质和瘀血的严重程度不一样,故而,用药上也不一样。中药的活血药物很多,作用强弱不同,结合自己用药的习惯会选择不同的药物。
    最后,谈谈药物的用量:即使治疗大法相同,用药也相同,但由于对药物的认识程度不同,药物的产地、质量、炮制程度等不一样,故而,药量也有所差别。
    这里还没有谈到诊断错误的大夫。
    所以,十个大夫看同一个病人会开十个药方,不足为奇。对中医治病而言,只要在原则之内用药,都可以,没有对错,只有高明与否。
    口  臭
    刘某,男,36岁。
    初诊:2013年3月23日。
    自述口臭好长时间了,有时饭后还感觉到胃有点不舒服,大便正常。舌质稍红苔白稍厚,脉滑稍数。诊为积食所致。
    处方:赭石60克(先煎),神曲30克,玉片30克,厚朴30克,鸡内金10克,白芥子30克。3剂。水煎服。
    二诊:3月26日。
    问诊时已经闻不到口臭了,自述刚开始喝药之后大便了好几次,但肚子不疼。这两天吃饭也没有感觉到胃的不舒服了。嘱其再用上两三天的槟榔四消丸。
    【按语】
    见到口臭一症,好多人都会诊断为因火所致,其实这是不对的。清代的郑寿全在《医法圆通》中谈到:按口臭一证,有胃火旺极而致者,有阴盛而真精之气发泄者。因胃火旺而致者,其人必烦躁恶热,饮冷不休,或舌苔芒刺,干黄、干黑、干白等色,气粗汗出,声音响亮,二便不利,法宜专清胃火,如人参白虎、大小承气、三黄石膏汤之类。因精气发泄而致者,由其人五脏六腑元阳已耗将尽,满身纯阴,逼出先天立命一点精气,势已离根欲脱,法在不救。口虽极臭,无一毫火象可凭,舌色虽黄,定多滑润,间有干黄、干黑,无一分津液于上,而人并不思茶水,困倦无神,二便自利,其人安静,间有渴者,只是喜饮热极沸汤。以上等形,俱属纯阴,若凭口臭一端,而即谓之火,鲜不为害。予曾治过数人,虽见口臭,而纯阴毕露,即以大剂白通、四逆、回阳等方治之。一二剂后,口臭全无,精神渐增,便可许其自愈。
    我在《其实中医很简单》中谈到:饮食物由口进入后,在胃中受盛,如果下行不畅,存留过久而发腐,其气上达于口,则形成口臭。由于口臭的根本原因是饮食物的下行不畅所致,所以,不能在临床上见到口臭的病人就直接诊断为热证。如果口臭兼口渴、饮冷、大便干燥、牙龈肿痛、舌红脉数等,当属热证;如果见口臭,但并不思茶水,间有渴者,只是喜饮热汤,其人困倦无神,二便自利,当应诊断为寒证,用白通、四逆等方治之。
    当然,如果单一的想要消除口臭,则只需要用消食导滞之品即可,如我在这个病例中的处方用药就是以赭石、玉片和厚朴来导滞,以神曲和鸡内金来消食,加用白芥子是遵病在“中焦之病,中间为痰湿,左边为死血,右边为积食”的师训以消痰。胃中之物下行,口臭自然消失。二诊中用中成药槟榔四消丸再消食导滞一下以巩固疗效。




    真心不想说,随便吧楼主的医案复制过来。大家自由定论。




    312
    发表于 2014-7-27 08:24:0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13
    发表于 2014-7-27 08:25:2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14
    发表于 2014-7-27 08:33:1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15
    发表于 2014-7-27 08:54:5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16
    发表于 2014-7-27 09:13:2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17
    发表于 2014-7-27 12:00:27 | 只看该作者
    四川有句方言,叫做四季豆不进油盐。万岁先生不管你说什么他都反对,大概就属这类人吧!
    318
    发表于 2014-7-27 12:32:3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19
    发表于 2014-7-27 12:56:5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20
    发表于 2014-7-27 13:10:17 | 只看该作者
    万岁先生中医大学已经毕业,我中医还没进门,自然不敢跟你比。不过我对高智海先生出的病案倒有兴趣。万岁中医敢当众出手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4 05:49 , Processed in 0.05464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