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杨金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遍洒天下英雄帖,约您华山论中医之二,剑指五行学说

[复制链接]
321
发表于 2019-1-4 20:05: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9-1-4 20:08 编辑
杨金峰 发表于 2019-1-4 19:38
但是,李老师提出的脏腑联系关系,是现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今天的中医队伍要进行攻关性的问题。邓铁涛 ...

你这个脏腑关系与五行有何干?直接用马哲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来指导即可,拉人家五行来出站台,五行表示冤的慌!
322
 楼主| 发表于 2019-1-4 20:10:36 | 只看该作者
普遍联系观和五行学说,是有传承关系的。
323
发表于 2019-1-4 20:12: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6 00:13 编辑

五行生克是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的合称,五行相生的顺序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顺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生克是五行学说的重要内容,在中
324
发表于 2019-1-4 20:16: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4 20:17 编辑
dffaaoo 发表于 2019-1-4 20:12
如肾阳虚是因火,热的受体病理结构的物质扩散产生的非生理,病理信号,抑制了甲状腺激素生理合成的信号反 ...


杨金峰加1000分
325
 楼主| 发表于 2019-1-4 20:33: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9-1-4 20:35 编辑
柳之心 发表于 2019-1-4 20:05
你这个脏腑关系与五行有何干?直接用马哲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来指导即可,拉人家五行来出站台,五行 ...

没有五行学说在前,我也不会想到去研究脏腑关系的。没有五行学说,我也不会产生以抽象的方法,来认识解剖脏腑的思想方法。
326
 楼主| 发表于 2019-1-4 20:47:14 | 只看该作者
这华山论剑很不成功呀,如果不行,咱们就先到此为止怎么样?
327
发表于 2019-1-4 22:24: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4 22:44 编辑

研究脏腑关系很成功
328
发表于 2019-1-4 22:36:06 | 只看该作者
杨金峰 发表于 2019-1-4 20:33
没有五行学说在前,我也不会想到去研究脏腑关系的。没有五行学说,我也不会产生以抽象的方法,来认识 ...

闹半天,您就是想说,脏腑之间有联系,所以中医用了五行学说,您自己并不认可五行学说,是这个意思吧?这一条您又说,有了五行学说,您才想到研究脏腑关系,这就对了嘛。
五行学说,引起您研究脏腑关系的兴趣,这是好事啊。虽然中国人的古人和外国人,都没有用五行研究脏腑,起码引起了杨先生的兴趣,给杨先生提供了一个研究思路。也算五行的一个贡献。

那您研究的结果是,五行该废除呢还是该继续用着?
329
发表于 2019-1-5 00:25:45 | 只看该作者
目前来看,基本上是完成了脏腑相关的认识
330
发表于 2019-1-5 12:26:46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9-1-3 21:28
中级的问题,是五行对应五脏的根据。
高级的问题,可以有两种做法。
一是论述法,五行学说的核心是生克 ...

五行对应五脏的根据。


理解这个问题,首先得晓得五行的基本含义。五行不是现代中医所说的构成宇宙的五种基本物质,而是天干,每一年有木火土金水太过或不及的一运,自然地把一年分成了五个季节,分别是春夏长夏秋冬。


而五脏就是根据五行构建的,《素问·六节脏象论》:“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
继而把每一个生命活动都分成五个方面,看其一个方面在时序上表现,在哪个时序表现旺盛,就为哪一脏。《素问·六节脏象论》:“帝曰: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五行学说的核心是生克关系,五脏之间也应该是生克关系,这一共十个,请把十个关系在脏腑学说中的应用阐述一遍。我在论坛里多次请教过这个问题,但没人理睬。


五行生克的关系,不构成生理,也不构成病理。其关系也不止十个。理解这个问题,要晓得“病机十九条”的真义。简单地说,风热湿燥寒中的每一气,都可与其它气相互构成同病,如风对风热湿燥寒,就有了风、风热、风湿、风燥、风寒。同理,一脏也可与其它脏构成这样的病机关系,如肝对肝心脾肺肾,就有了肝、肝心、肝脾、肝肺、肝肾。


中医内容,概括起来是理法方药,理法方药自然也是以脏腑学说为基础的。理法方药里随便找一条内容,能够用五行学说解读,这一条就算通过。比如,治法上有补肾平肝,用五行解读,就是滋水涵木。这样能够把提出的问题都解读顺了,五行学说就可以在中医学里应用了。


滋水涵木治法,针对一组症候群,头目眩晕、眼干发涩、口干、颧红、五心烦热、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弦数等。头目眩晕、脉弦属风属肝;眼干发涩、口干、颧红、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则属燥热属肺心;耳鸣、腰膝酸软,属肾。滋水就是润燥,燥属肺,而不属肾。把滋水说成是补肾阴,是后代中医混淆了五行的水行的水,和身体中燥湿的表现。


治法有治未病法,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不晓得相应的症状就构成了五脏,也可对症治疗,即所谓的君臣佐使法。主证为眩晕,就平肝熄风药为君;口干眼干颧红烦热,滋阴润燥清解虚热药为臣,耳鸣腰膝酸软,补精益肾药为佐使。


中医教材对五行的曲解,的确该废,除了造成理论混乱,贻害临床,中医人人诡辩,实在是没有任何益处。不过,经典的五行,想废也废不了,除非临床理论起来不用风热湿燥寒,肝心脾肺肾。整出来八脏就腑,病毒细菌支原体来。不过中医传承丢了,创新还远远不够,甚至方向都错了。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4 14:30 , Processed in 0.06021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