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溪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是一个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地刨中医祖坟的*家!(转帖再来博客)

[复制链接]
361
发表于 2017-9-3 11:13:10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7-9-3 00:47
你看你和何九公一唱一和地,概念谈不下去就谈理论,理论谈不下去就谈临床。

如果,你认为心就是神,神就是心,那么,肾就是志,志就是肾,补肾就补了志,逻辑成立不?

——心主神,心主血脉。中医的心,不仅指代神志,还包括有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血管的功能;肾主志,只是肾的内涵中的一小部分,很不重要的一部分,值得商榷的一部分,是完全不能够充分诠释中医肾的内涵的。如果说志是意志的话,用补肾的药物去增强个体的心理意志,这样的理论,就近似于荒谬了。


362
发表于 2017-9-3 11:16: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7-9-3 03:56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7-9-3 00:47
你看你和何九公一唱一和地,概念谈不下去就谈理论,理论谈不下去就谈临床。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这一段的临床意义就在于,补肾可以补志,补肺可以强魄……

一一概念是对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的概括与反映,请谈一下中医肾,肺,志,魄诸概念在客观存在意义上的内涵,其具体概括与反映的是怎样的一种"客观存在"?

一一如何由上面的一段话,推导出"补肾可以补志,补肺可以强魄……"之结论的?请给出之间的逻辑关系。

——认真的回答了您的问题。还请您不要回避上述的问题。回避问题,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363
发表于 2017-9-3 11:28:05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7-9-3 10:58
个人可从来没有说过个人的认识就是标准。个人至少对中医肝的内涵,提出了自己的明确的看法,至于正确与否 ...

由于您一贯蔑视语言文字这个思想的载体,所以您的对别人的语言,总是产生歧义。

没有人说您您在认为,自己的学术成果,是公认标准。是说,您衡量别人对错的时候,自己脑子里总得有个标准。这个标准,无论您嘴上承认与否,他都客观存在您的大脑中。

这个标准是正确的,您对别人的衡量就正确了。这个标准是错误的,您对别人的衡量就错误了。

所以,要首先讨论,您脑子里的标准,能否站得住脚。


364
发表于 2017-9-3 11:30:42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7-9-3 03:28
由于您一贯蔑视语言文字这个思想的载体,所以您的对别人的语言,总是产生歧义。

没有人说您您在认为, ...

口水话就不要多说了,您也说了不少了,意义不大。说的再多,问题还是问题,不会因此消失。

请对实质性问题做一些实质性的答复,谢谢
365
发表于 2017-9-3 11:42:5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66
发表于 2017-9-3 11:50:24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7-9-3 11:06
肝,是情绪中枢——下丘脑——植物神经轴(情绪中医-下丘脑-植物神经轴只是中医肝的内涵之一,不是全部 ...

肝胆湿热证中的肝胆,是现代中医西化后的概念,当然现代中医的肝胆包括解剖意义上的肝胆了。

古典中医也用五藏六府解剖意义上的含义,但仅仅做为标识,如心下,就是使用心解剖意义上的含义。

肝胆湿热证,用理气舒肝(活血)药,肺藏气,肝藏血,针对的是解剖意义上肝脏和胆囊中的肺和肝,而不是肝脏和胆囊。

没有情绪中枢这个解剖实物,却有情绪的中枢神经机制客观存在。也存在一个情绪的中枢调节——下丘脑——植物神经和内分泌这个回路,可以称之为轴。但它不能与中医藏府学说意义上的肝,直接对等。这个回路当中,包括中医的五藏。肝心脾肺肾、怒喜思悲恐。换句话说,五藏在这个回路中,就是其中五种情绪的调节机制。
367
发表于 2017-9-3 11:57:12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7-9-3 11:13
如果,你认为心就是神,神就是心,那么,肾就是志,志就是肾,补肾就补了志,逻辑成立不?

——心主神 ...

您是一贯蔑视语言文字这个思想的载体,拿着今义当古义,还诡辩概念是发展变化的。

给您引用《黄帝内经》,意之所存谓之志,那段话,就是提醒您,同名概念,您脑子里的与古人的含义是不同的。
368
发表于 2017-9-3 12:01:45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7-9-3 03:57
您是一贯蔑视语言文字这个思想的载体,拿着今义当古义,还诡辩概念是发展变化的。

给您引用《黄帝内经 ...

给您引用《黄帝内经》,意之所存谓之志,那段话,就是提醒您,同名概念,您脑子里的与古人的含义是不同的。

——志是什么,请您用现代的语言,下一个明确的概念。如同意志的概念:人们为实现奋斗目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在意志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就是意志行为(行)。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4
之33楼
369
发表于 2017-9-3 12:01:59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7-9-3 11:16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

没有人回避您的问题,这里时时都在提醒您,同名概念,今义和古义是不同的。意之所存谓之志,古义志,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记忆力,而不是您所说的意志力。

这就是您读不懂古人,又蔑视别人去读的结果。
370
发表于 2017-9-3 12:03:59 | 只看该作者
探本寻源 发表于 2017-9-3 11:42
请太白先生不要顾左右而言他,我也很想知道为什么“补肾可以补志,补肺可以强魄”??!!限于一、二千年 ...

等你去上中医药学校,学过医古文,再说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 05:23 , Processed in 0.10673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