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医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医整体观念:经络形成的过程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8-1-26 14:32:5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整体观念:经络形成的过程

下面引用由czphx2008/01/25 08:10pm 发表的内容:
希望能读到更多的
所谓“六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律制,以“三阴三阳”六合为基本形式。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也称十二音调,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每一个名称代表一个音阶。中国古乐的十二音调,即十二音阶,从低音算起,排列成奇数的六个音阶叫“律”,排列成偶数的六个音阶叫“吕”,合为六律六吕,简称六律。由于“律”和“吕”的发音一奇一偶依次相接,阴阳相生,左右旋转,能发出许多声音周而复始,循环无端,所以古代医家按六律创建十二经,也是阴经和阳经依次相接,周而复始,循环无端。《律书》开篇说:“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规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所谓“制事立法”,是研究某一事物而建立系统方法或法则。所谓“物度规则”,是对物体进行度量的规则。所谓“六律为万事根本”,是说“六律”适合很多事物的研究。《索隐》引《释名》说:“律,述也,所以述阳气也”。《尔雅》还把“律”释为“铨”、“法”等。这些记载表明,《灵枢》所说“建阴阳诸经”或“六律建阴阳诸经”是有历史依据的,说明古代医家创建十二经也是以“六律”为“根本”,是“禀于六律”,是“制事立法”和“物度规则”的具体措施,故可用所建创的十二经对人体和天地自然进行综合研究。即“建阴阳诸经而合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灵枢·经别篇》还说:“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夫十二经水者,其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五脏六腑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所谓“五脏六腑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是古代的解剖知识和生理知识。所谓“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时”,是古代的天文历法知识。所谓“十二经水”,是十二条大河流,即:清水、渭水、海水、湖水、汝水、渑水、淮水、江水、河水、济水、漯水、漳水。这是古代地理知识。所谓“外合于十二经水”和“内属于五脏六腑”,是说十二经在外与十二条大河相对应,在内与脏腑相对应。其对应关系,主要根据古代医家对河流的“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和脏腑的“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的系统认识。
32
发表于 2008-1-26 14:34: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整体观念:经络形成的过程

“阴阳不测谓之神、神去则机息”!
这就是经络的本质及起末!
“起末”?
经络的存无!!

中医里,五行的木、火、土、金、水对五音是角、征、宫、商、羽;对应五声是呼、笑、歌、哭、呻,对应五脏是肝、心、脾、肺、肾。音乐对人的重要性,从古代孔老夫子不听音乐就吃不下饭,就可以明显看出来。在西方也有很多实验,证明音乐可以让乳牛多产乳、鸡多下蛋;让植物听音乐,还可开出更灿烂的花卉;音乐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功能。法国有一位拉米医生,他写了一本音乐对人体经络影响的书,透过音乐频率,可让针灸增加疗效,显见音乐的功效不言可喻。 (五行磬之宫音磬为黄为宫,最为常用也;五行砭之用,通经络、补气血、调五脏、祛百病可也)
“浮磬砭道”养生美容方式在美容美体护理之外,也一向重视预防医学,五行是一种非常好的身心平衡概念,我们提出的养生概念是把五行融入现代音乐语言中,请并创作出更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五行SPA磬乐,使人在感受护理的同时,以音乐辅助手法,借助“五行磬乐”冥想,在音乐和精油的带动下,感到音乐与身体的互动,并达到深沉的放松,轻松享受到这种平衡养生的好处。(五行磬之宫音磬为黄为宫,最为常用也;五行砭之用,通经络、补气血、调五脏、祛百病可也)';
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五行的养生智慧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当我们越懂得如何运用五行养生,身心自然更健康。而 “浮磬砭道”“五行能量磬乐”,自推出后即受到广大顾客的好评。 (五行磬之宫音磬为黄为宫,最为常用也;五行砭之用,通经络、补气血、调五脏、祛百病可也)
肺功能有些虚弱的刘女士,在美容师的建议下,就选择了与肺相对应的“金系磬乐”,在护理时配合使用五行音乐疗法。在结束护理后,她感觉自己的心跳和节奏,觉得十分舒适,磬乐让她的整个身体轻松起来。(五行磬之宫音磬为黄为宫,最为常用也;五行砭之用,通经络、补气血、调五脏、祛百病可也)
“浮磬砭道”技术培训部王老师诚挚的推荐说:五行磬乐及磬琴乐可以让人身心放松,如果你愿意放松听磬乐之天籁之声,一定会对你身心灵有很好的效果。 (五行磬之宫音磬为黄为宫,最为常用也;五行砭之用,通经络、补气血、调五脏、祛百病可也)
“浮磬砭道”才是真正的可共振与谐振于经络,“声借气场,气借声场”,运行气血可也!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4&topic=2446&show=25
更多:
“浮磬砭道”养生术的拙文,请看:
http://www.google.com
“浮磬砭道”磬乐导引养生术
-----------------------------------------------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
-----------------------------------------------
砭石博客
bianshiblog
http://hi.baidu.com/bianshiblog200
33
发表于 2008-1-26 14:39:2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整体观念:经络形成的过程

下面引用由哲医2008/01/26 02:32pm 发表的内容:
所谓“六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律制,以“三阴三阳”六合为基本形式。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也称十二音调,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每一个名称代表一个 ...
哲医的意思是"经络"能具有接受传递信息的能力,是吗?它是介质还是导体?
34
发表于 2008-1-26 14:41:2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整体观念:经络形成的过程

下面引用由医源2008/01/25 09:53pm 发表的内容:
[续]
    要演述经络的产生,就得先知道“能量”。能量是气机产生的根本。在古中医里,老祖先不把它叫能量,而是以“阴阳”名之。能量高的称做“阳”,能量低的叫做“阴”。
    能量的高低就产生了能 ...
难道人体的能量交换就是为了平衡能量的高低?????
35
发表于 2008-1-26 14:47:0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整体观念:经络形成的过程

下面引用由哲医2008/01/26 02:41pm 发表的内容:
难道人体的能量交换就是为了平衡能量的高低?????
从现象上看或许这样,从本质上讲或许不是这样
36
发表于 2008-1-26 14:54:1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整体观念:经络形成的过程

下面引用由南方文化2008/01/26 02:39pm 发表的内容:
哲医的意思是"经络"能具有接受传递信息的能力,是吗?它是介质还是导体?
既非介质。亦非导体。更不是具有接受传递信息的能力。而是用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的论理工具。是中医方法论的论理工具。是古代医家在春秋时期把阴阳学说引进医学领域以后按“三阴三阳”和六律的形式在“圣人面南而立”的模型上建立的。所以,《灵枢经别篇》说:“六律建阴阳诸经”。所以,《素问阴阳离合论篇》说:“圣人面南而立,前曰广明。。。。。。”,所以,《灵枢·阴阳系日月篇》说:“黄帝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其合之于人,奈何?岐伯曰: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天为阳,地为阴,足之十二经脉,以应十二月,月生于水,故在下者为阴。手之十指,以应十日,日生于火,故在上者为阳。”
37
发表于 2008-1-26 14:58:0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整体观念:经络形成的过程

下面引用由南方文化2008/01/26 02:47pm 发表的内容:
从现象上看或许这样,从本质上讲或许不是这样
哲医以为,对重要概念的认定,不能一个“或许”接着一个“或许”
38
发表于 2008-1-26 14:59:4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整体观念:经络形成的过程

哲医《素问阴阳离合论篇》说:“圣人面南而立,前曰广明。。。。。。”这句话你能解说一下吗?
39
发表于 2008-1-26 15:08:5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整体观念:经络形成的过程

下面引用由南方文化2008/01/26 02:59pm 发表的内容:
哲医《素问阴阳离合论篇》说:“圣人面南而立,前曰广明。。。。。。”这句话你能解说一下吗?
解释这段经文很麻烦。已发短信给南方文化先生。
40
发表于 2008-1-26 15:38: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整体观念:经络形成的过程

下面引用由南方文化2008/01/26 02:39pm 发表的内容:
哲医的意思是"经络"能具有接受传递信息的能力,是吗?它是介质还是导体?
“……它是介质还是导体?”就留给现代科技去研究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9 17:57 , Processed in 0.05520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