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黄岐建中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6-11-7 17:20:5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2
发表于 2006-11-7 21:10:5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6/11/07 04:52pm 发表的内容:
(选自金祖孟等编著《地球概论(第三版)》)
谢古水流先生,好书! 明天去图书馆查查
33
发表于 2006-11-8 08:07:0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看了你们多位大师的论述,真是有点不太懂的地方,你们是理论方面的行家,试问你们为什么要研究理论?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应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工作需要;二是爱好;三是临床需要.且不谈前两个原因,就说你们的理论能指导临床多少哪?不能和临床结合的理论是真理论吗?中医的发展确实需要理论的发展,但需要实实在在的理论,也许你们是硕士,博士.我不过是学士而已,没有资格说你们,虽然我的好多同学也是博士.你们的题目不错,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我真的希望你们能好好谈谈阴阳五行原理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谈谈阴阳辨证的实质问题.不好意思,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原谅.
34
发表于 2006-11-8 11:29:0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下面引用由黄岐建中汤2004/03/12 00:44am 发表的内容:
如果动静即是阴阳,而且阴阳“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范围天地之化”,请解释:
张仲景金匮要略第十一
“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
一语的意思。至少要讲清楚“阳气衰者”反而为“狂”,用动静的“形而上 ...
看完贴,深感先生读经之精、解经之准是令人佩服的。但阴阳是“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的,要给它定义确实太难了。先生定“内外”为阴阳没什么不对,但也只不过是一个层面的阴阳,它对于经络流注的分析最恰当。而志一先生所论的则是另一层面的阴阳,因此,以此层之阴阳和彼层之阴阳来对比,是难以勾通的。然则,彼此均是没错的。
    至于“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一语的意思,亦各有各解,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能有一个是正确的解释。我比较赞同李金庸老先生的解释:“衰”乃“蓑”之通假字,有重叠的意思,乃以“重阴则癫;重阳则狂”相合。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文字
35
发表于 2006-11-11 15:20:3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从图中看出太阴同冬气,少阴厥阴兼冬春二气。
36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22:50:4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6/11/06 11:35am 发表的内容:
遇到几个问题:
帝曰:差有数乎?岐伯曰:又凡三十度也。”
所差三十度是红线(天)和虚线(气交)之差,还是红(天)黑(地)二线之差?
有机会还要向黄先生讨教!!
就应该是红线(天)和虚线(气交)之差。个人认为,黑线是不存在的。
3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22:56:5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把此图中的黑线去掉,就非常好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8
发表于 2007-12-5 12:34:1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有意义的探索!
39
发表于 2007-12-5 15:01:1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是这样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0
发表于 2007-12-6 01:48:4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与黄岐建中汤先生有过一次对话,就是我在谈论:天圆以象无极,地方以象有极的一次。先生说:天圆地方是盖天说的观点,我因读书不多,搜了一下盖天说,大致看了一下,似有些疑惑,又没有探索的欲望,故草草交待了几句。
    当时对先生那图像不由得多看了几眼,感觉厚重和大气,但觉翅膀小了一些,不过也无碍,那是一个象征,翅膀象征博学。后见其他人也有用此图像的,看着没有这样的感觉。大概是因综合感觉吧。
    看到黄岐建中汤先生此处有一帖,进来初看,不由有些嘀咕,时至子丑,强行把大论看了阴阳定义,思绪万千,暂时弃之,睡时清理思绪。次日下班重搜《内经》阴阳论述,不觉疑点重重,重新将大作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边看边将大作标定段落大意。现以大意逐条将疑惑献上,仅为释疑。
    1.“首先……今声”,表述了阴阳字义为了表示“部位”。
大概那时,还没有“亮”、“暗”的概念和字,也没有“见光”、“背光”的概念和字,但是,又为什么还要发明“亮”、“暗”、“见”、“背”呢?当然此点也无法考证,而且,重复发明几个字也未尚不可,在此仅存小疑。假设就是如此。
    2.“毫无疑问……规定性”,表述了为了把阴阳用到学术上,需要改变原始定义。
    原始定义本来已经够科学的了,阳就是“见光部位”,不管它变到哪里,甚至晚上就没有阳了,这也不影响原始定义。那么就是《内经》想要用这个字,所以要重新定义,那么《内经》为什么舍去了“内外”这本就明确的字,非要找来不相干的字,还要把别人已经认识了的字改变意思呢?
    3.“阴阳的这种“定”义……不到的为阴”,这是引述《内经》定义了阴阳是且只是内外义。
    黄岐建中汤先生肯定通读过《内经》,但难道忘了?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由此可见,就算《内经》出书在黄帝时代,术数学也早已存在了,而且已经成熟到可以指导有效的修炼了。何以说是《内经》定义了阴阳之内外义呢?河洛大概要比甲骨文还要早吧?其无文字,只有白点、黑点的方位排布,但其图书卦画义已备,图书以点,卦以画,表述方法不同。图,阴阳、四象、五行、八卦已备,仅凭您局部地引用了几句,不能作结论吧。
    4.后面的,除了“经络实质”,我还未印证,其他当全都建立在上述基础上的。暂至此。
    为了学习,不甚冒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3 13:03 , Processed in 0.05222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