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中医病名的讨论资料【辑】
将中医病名引入亚健康防治的探讨
发布时间:2007-8-10 【浏览字号:大 中 小 】
将中医病名引入亚健康防治的探讨
著者:曹田梅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
自上世纪80年代,前苏联学者布赫曼首先提出亚健康(sub-health)这一概念以来,不少学者对其防治都进行了诊治探索.近年来中医在防治亚健康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是广东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亚健康的诊断标准,使亚健康的防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亚健康由于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不固定,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症"。面对亚健康繁杂的症状,中医的分型论治显示出了其优势。目前,中医的治疗思路多是以"亚健康"为轴心,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的分型论治。常见的分型有:脾虚湿困型、肝郁脾虚型、心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痰湿内生、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浊停血瘀型等。
笔者在临床上诊治了不少亚健康患者,从临床实际工作中体会到,上述以亚健康为中医辨病体系的治疗思路和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放弃了中医完整的辨病辨证体系,二是不利于总结评价疗效,不利于统计观察,三是不利于个性化治疗,四是过于宽泛,对一些亚健康患者所表现的特别症状难以在有限的分型进行概括,五是不利于中医以主证为目标分段论治。
经过临床及理论探索,现提出个人不成熟的一些想法,与同行商榷。我认为亚健康是应与疾病平行的一个概念,疾病可以分为诸多具体的病名,亚健康状态的不适表现多种多样,亦应分列。如仅为亚健康之名名之,则难以准确辨证施治。因此,建议将中医传统病名引入中医亚健康防治研究,采用"以亚健康为框架、中医病名为中心、辨证论治为原则、用现代研究方法总结评价"的亚健康防治研究方案。即:在目前对亚健康总体认识的基础上,用学会亚健康诊断标准判定为亚健康者,用中医十二个病名对亚健康进行归纳:不寐(失眠)、耳鸣、眩晕、头痛、郁证、痹证、虚劳、心悸、自汗、胸痹、便秘、泄泻,在每一个病名下,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如一个疑为亚健康的就诊者,可先用亚健康诊断标准进行判定,排外系统性疾病,确诊为亚健康后,再诊出中医病名,证型,给予相应治疗。上述中医辨病可以将诸多亚健康症状包括其中,临床较为实用。
本方案的优势在于:
1、 辨证纲目清楚 许多亚健康者的表现,在西医看来是一个症状,而中医则可能认为是病名,如"不寐"、"心悸"等,在心悸等病名下进行辨证,则能更好地体现中医的辨病辨证思想,纲目清楚。
2、 有利于学习继承中医已有的丰富治疗经验 中医虽无亚健康病名,但对不寐(失眠)、耳鸣、眩晕、头痛、郁证、痹证、虚劳、心悸、自汗、胸痹、便秘、泄泻等病的辨证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病案和经验,病因病机清楚。如头痛的诊治,中医就按不同的部位辨证,因前额部疼痛、头两侧疼痛、头顶部疼痛等不同,分为太阳、阳明、少阳或太阴、劂阴、少阴头痛等,在辨证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于痰湿者,头痛多为重坠或胀;因于肝火者我为跳痛;寒厥者头部有冷感而刺痛;阳亢者头痛而胀;气血肝及肾阴虚者,头痛多隐痛绵绵或空痛;气虚者头痛发作与过劳有关; 寒湿者常随天气变化而变化;肝火者因情志波动而加重,阳亢者常因饮酒或暴食而加重,肝肾阴虚者每因失眠而加重.在治疗方面,有疏风散寒、清热、平肝化瘀、补益肝肾、补益肝血、健脾化湿等多种治法,并总结出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如以中医病名为中心的中医诊治体系,将有利于对上述中医临床经验的继承。我们今天诊治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亚健康时,可以借鉴古医案中大量的成功治疗头痛的病案。
3、便于抓主证,提高临床疗效 在临床中我诊治亚健康的体会是,尽管亚健康患者症状繁杂,但总会有最突出的痛苦,即中医的主证,只有抓住主证,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中医的病名,即体现了主证。如眩晕一病,可兼见耳鸣,头胀痛,口干;可兼胸闷呕恶;亦可兼遗精健忘,腰系酸软;可兼尺悸失眠等,以中医病名为中心辨治,则面对患者复杂的主诉,不但不会失去头绪,茫然无措,反而给中医辨证提供了线索,如上述眩晕兼有遗精健忘,腰系酸软多属肾精亏虚,兼见耳鸣,头胀痛,口干者多为肝阳上亢等。主次有别,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4、更能体现个性化治疗 个性化治疗方案是近年来国际上推崇的治疗方案,而中医的治疗,强调因为,因地,因时的三因治宜,最能体现个性化原则,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在不干扰生命状态的前提下,动态把握各种病理信息,将四诊收集的各种现象和体征,加以分析、综合和概括。根据"证"的不同,对亚健康人群进行个性化归类分型。以中医病名为中心的治疗思路,能更好地在亚健康防治中体现中医这一优势,如疲乏这一症状,中医就可细分为,身重困倦、气短乏力、少气懒言等。
5、便于概括各类亚健康表现 在临床上发现,在中学生中,及白领中,常有一种因长期伏案造成的颈肩部不适感,这类不适往往不达不到颈椎病的诊断标准,这种不适亦应归为亚健康,但如按以往的诊治方案,这类患者往往难以准确分型治疗。而中医病名有痹证一名,则可以较好地辨证治疗。
6、并有利总结研究 以往亚健康的中医治疗,由于是在亚健康大范围之下进行分型,患者的主要问题不同,分型多失于笼统,不同疗法之间的可比性差,因此难以总结提高。如以中医病名下再进行证型的细分,则有利于对比、总结、分析、提高。
希望得到同行指正,使本方案不断完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