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跌打丸在 2008/05/23 10:14am 第 2 次编辑]
气/血胸学习笔记
2007-10-3
创伤性血胸103例治疗体会 蒋涛 中国中医急症 2002 3
复元活血汤具有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之功,主治跌打损伤、胸胁瘀肿疼痛。方中重用大黄荡涤留瘀败血,使之从下而泄;柴胡疏肝行气,使气行血畅;当归、桃仁、红花、穿山甲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瓜蒌根 “续绝伤”、“消扑损血”;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经本组前期"! 例和中后期 5# 例比较,说明配合中药确能帮助胸腔积血的吸收,缩短病程,减少住院时间。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血胸确能获得显著的疗效。
复方血府逐瘀汤治疗损伤性血胸34例 刘亮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3 02
胸部骤受外来暴力打击,致骨肋断裂,血脉破损,血溢脉外,积于胸腔形成血胸,由于心、肺、膈肌的不断活动,对胸膜腔内的血液有去纤维蛋白的作用,故胸腔内的积血多不易自凝。本症属标本俱实之征,治以活血化瘀、舒通胸肋为主。
本方由王清任《医林改错》之血府逐瘀汤加减而成,其中桃仁、红花、川芎、瓜蒌根活血化瘀;当归、生地和血养阴;赤芍、延胡索祛瘀止痛;桔梗、柴胡、木香宽胸理气;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连翘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具有活血化瘀不僵血、宽胸理气不耗气的特点。
对外伤引起的血胸,只要确有瘀血在内,均可内服本方,以促进积血的吸收,缩短病程,有利于肺的复张,减少胸膜粘连及感染。
加味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非进行性血胸 杨义靖 中医正骨 1998 03
讨论 葶苈大枣泻肺汤原为张仲景治疗悬饮的方剂,悬饮即现代医学的胸腔积液,多为胸膜炎或胸膜结核等引起胸壁组织液渗出,积于胸腔而造成胸膜积液。创伤性血胸则为外伤造成肋骨骨折(或锐器所伤)刺破胸壁、肺泡、血管,出血流渗到胸腔而成胸腔积液。二者病因虽不同,但病理却颇为相似,均为胸腔有积液。所不同的是一为质地相对稀薄的组织液为主,混有部分血液;另一方则为质地较为粘浊的血液为主,渗出液为次。二者侧重不同而已。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血胸亦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治疗。考虑到血胸以积血为主,有胸部软组织损伤,属内有瘀血,外有形伤,气滞脉阻,瘀血内停,故除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外,还配合理气活血之剂,复加止血化瘀之品。这样即可逐饮,又有利于瘀血的消散。方中葶苈子泻肺逐饮;大枣缓其泻下之峻猛;当归、川芎活血通络;柴胡、枳壳疏肝理气,又为引经药;配合田七粉止血又化瘀,以防止进一步出血,又能使瘀血消散,止血不留瘀。方药对症,因而收到良好效果。
清上淤血汤治疗血胸——附50例临床观察 陈晶晶 湖南中医杂志 1990 04
血胸是指损伤后淤血积聚于胸膜腔内,属于中医胸部内伤范畴。历代论述颇多,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日:“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外台秘要》引《肘后方》云:“从高坠下,淤血胀心。面青,短气欲死。”究其病机,乃因卒受外伤,伤及胸内血脉和肺,或因肋骨骨折后,骨折端刺伤肺或胸膜的血脉,离经之血储留于胸腔所致。淤血积聚,影响气机运行,故疼痛;肺脏受压,呼吸失司,故气促。若出血多,可致气随血脱。淤积于内,易郁而化热。如果淤血积久不消,则变为“干血”粘连,形成“凝固血胸”,“纤维胸”。故治宜行气活血、化淤清热。
清上淤血汤源自《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方中当归、生地、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苏木活血化淤以消积血,生大黄、扼子、 黄芩、连翘清热以防淤血化热之变;肺与大肠相表里,借生大黄又可攻下逐淤,使腑气得通,上焦得和、为防其峻烈之性过伤正气,将其与诸药同煎而不予后下;枳壳、桔梗宽胸理气,羌活、独活消风祛邪以利邪外出及防伤后感寒;临证时加用田三七以活血止血。方中四物汤亦养血以补其虚。诸药合用,既行气活血以消淤止痛,又清热解毒以防淤积化热,既活血,又止血,既逐淤,又养血。且兼顾卫外功能,故用之有效。
气胸的中医研究概况 时乐 江西中医药 2002 03
历代中医文献并无专文对气胸进行阐述,但根据其发作症状及基础病变的情况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文字。“肺胀者,虚满而喘咳”(《灵枢•胀论》)。“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其证气胀满,膨膨而咳喘”(《圣济总录•肺胀门》)。“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有嗽而肺胀壅遏不得眠者,难治”(《丹溪心法•咳嗽》)。“实喘者,胸胀气粗,声高息涌,膨膨然若不能容,唯呼出为快”(《景岳全书•喘促》)。从这些叙述来看,气胸一病与中医的喘促、肺胀有一定关系,如“气胀”、“烦躁”、“膨膨然”、“或左或右”与气胸的症状和体征极其相似。奚氏[1]则将气胸按“肺胀”病进行论治,取得一定效果。
升陷汤验案2例 沈锦辉 江西中医药 2001 05
王某,男,46岁,普宁市林尾山人,2001年2月18日初诊,患者因胸闷、呼吸困难、气促,在普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经X光检查,诊断为右肺自发性气胸,右肺压缩50%,由肺大泡引起,否认肺结核病史。经输液、胸部穿刺排气治疗,仍感胸闷、气促、呼吸紧迫,右肺部叩诊鼓音,听诊呼吸音弱气管左移。舌淡、苔白,脉浮数而紧。证属大气下陷。治则:升举大气,宣通气机。用升陷汤加味,处方:黄芪30g,升麻5g知母10g,甘草3g,柴胡5g,桔梗10g,百合20g,麦冬1
g,枳壳5g,太子参20g。水煎服,日1剂,1剂煎3次,3剂后患者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基本消失,X片检查右肺压缩20%,效不更方,经用原方治疗1个月,喜闻其气胸已愈。
按:自发性气胸症状与大气下降相似。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并气血胸 许海燕 中医正骨 2006 02
自发性气胸是一个临床上较为棘手的内科疾病,如若误诊或处理不当,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几年来我们虽然收治的病例不多,但通过临床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值得同道借鉴:自发性气胸多见于男性病人。常继发于基础肺部病变如慢支、肺气肿、肺结核、哮喘、矽肺等,这些慢性肺部疾病久而久之造成肺大泡形成,在一些诱因的作用下容易发生气胸。
气胸病人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的程度,不仅与患侧肺部压缩的程度紧密相关,而且与整个肺部特别是健侧肺的肺泡组织结构的破坏程度有关。我们所收治的8例病人中,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最严重的4例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矽肺,肺气肿和肺纤维化。其肺部压缩只适60~75%。1例年轻气胸病人肺部压缩高达90%,而临床只感觉有轻度的胸闷和呼吸困难。说明健侧的呼吸功能起到了很大的代偿作用。
气胸病人在治疗上坚持中西医结合,其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我们体会到气胸病人在行胸穿排气引流后,及时注意扶正治疗如输注人血白蛋白或新鲜全血,口服中药补肺益气,健脾化痰剂,对于促进胸膜脏层上的活瓣松连和修复愈合,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中医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体会 蔡幼清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7 16
祖国医学虽无自发性气胸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隶属中医的“胸痹”、“喘促”、肺痿”等范畴。肺为气之主,职司呼吸,外合皮毛。为五藏华盖。若肺失宣降,呼吸不利,或久咳伤肺,肺气耗散,或肺阴受损。清肃失职,以致肺之气阴不足可使气失所主。肾为气之根,司气之摄纳。久病气虚,肾元不固,摄纳失常,则气不归元。《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若胸阳不足,客邪乘于阳位,闭塞清旷之区,气机不畅上逆,肺气升降受阻,气不化津,肺失濡养或阴虚生热,津枯肺燥,气津两伤均易致气胸发生,肺部枯萎。笔者认为肺肾二脏主司呼吸摄纳的功能失常,阴虚津枯,肺阴亏耗是本病病机关键所在。《素问•刺法论》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治疗上采用扶正以祛邪的方法,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予以健脾补肺,益气养阴,金水相生方法,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由于自发性气胸患者肺组织被压缩,肺活量减低,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萎缩的肺泡无通气,血流量减少,笔者认为此乃气虚阳气不充于营血,气血逆乱,营血阻滞之证,在治疗上适配以活血化瘀的方法,可以减少被压缩肺组织粘连,以利肺复张并增疗效。
[color=#00FFFF]文字[color=#00FFFF]文字[color=#00FFFF]文字[color=#F0F8FF]文字[color=#00FFFF]文字[color=#00FFFF]文字[color=#00FFFF]文字[color=#00FFFF]文字[color=#00FFFF]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