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炎黄子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天体与地体,请提意见!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9-10-1 06:36:19 | 只看该作者

编辑------天体与地体,请提意见!

[这个贴子最后由zhengyou在 2009/10/01 06:52am 第 1 次编辑]

[那么请问:到底是以宇宙物质运动规律可证明可重复性的实践事实这依据,
还是以先生的个人认为为依据?]

嘻,个人的认识也是根据宇宙物质事实为依据。
阴阳,是一个相对比较概念,比如动者为阳,静者为阴;又比如,热者为阳,寒者为阴,那么,这个动、热、以怎样的规格?有吗?,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阴阳是没有一定规格的。
只有当两物相对时比较孰阴孰阳。
先生的认识过于机械,也就在人体应用之中,难以发现阴阳之机?
地球为天体,究其实质,也是以人为核心;人足下为地,头上为天,也就意味着宇宙是天的范畴,天体者,天中一物体也;地球者,宇宙之中一星球也;先生因为天为阳,地为阴,而转不过弯?
先生所举例,从日食、月食证明太阳为阳,地球与月亮为阴,从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阴阳的角度,也是因为三者相比较,太阳有着无可伦比的光和热,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zhengyou2009年10月01日 06:46am 时添加 -=-=-=-=-
同理,天为阳,地为阴,乃是因为天上有太阳的光和热,地上有水,
所以,山的南边为阳,山的北边为阴,水的南边为阴,水的北边为阳,一理相贯。
3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 06:58:28 | 只看该作者

编辑------天体与地体,请提意见!

“本人认为是这样的:宇宙包罗天地一切事物,所以地球是宇宙之中一个天体。太阳当然也是宇宙之中一个天体。所有星球均是宇宙之中的天体,”-------zhengyou


宇宙包罗天地一切事物,?
那么请问:地球既然也是天体,那么宇宙“包罗天地”之地,又在那儿?
地球既然不是地,那么,地-----在-----那儿呢?
3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 07:15:07 | 只看该作者

编辑------天体与地体,请提意见!

地球为天体,究其实质,也是以人为核心;人足下为地,头上为天,也就意味着宇宙是天的范畴,天体者,天中一物体也;地球者,宇宙之中一星球也;先生因为天为阳,地为阴,而转不过弯?


那么,假如我要用一张隔热纸,在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位置中间,把太阳与地球隔绝起来,那么,地球与太阳在隔绝后,各自的物理状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地球在瞬间温度下降到-200多度,人类与所有生物,不要紧吧?
34
发表于 2009-10-1 20:09:27 | 只看该作者

编辑------天体与地体,请提意见!

[那么请问:地球既然也是天体,那么宇宙“包罗天地”之地,又在那儿?地球既然不是地,那么,地-----在-----那儿呢?]

不是已经说了吗?人足之下是地,也就是地球表面称之为地!!!
先生的意思是天体不能有地??
那么先生认为地球为阴,地球上的火?地球上的山坡,先生认为也要否定其阳之性质吗?
35
发表于 2009-10-1 20:25:20 | 只看该作者

编辑------天体与地体,请提意见!

下面引用由炎黄子孙2009/10/01 07:15am 发表的内容:
那么,假如我要用一张隔热纸,在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位置中间,把太阳与地球隔绝起来,那么,地球与太阳在隔绝后,各自的物理状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地球在瞬间温度下降到-200多度,人类与所有生物,不要紧吧?

先生如果有能力把太阳与地球完全隔绝起来,不妨一试,便知结果?
“地球在瞬间温度下降到-200多度,”难道先生不知地球内部越接近地心,温度越高吗?比如井水温度在冬天比地面热,又比如深井作业,没有阳光,海洋潜水也没有太阳光照?地球真象先生说的,会温度下降到-200多度?
原以为现代人不容易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概念,
看来不是,是有知识人故意钻牛角。以标榜自己?
3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 21:18:06 | 只看该作者

编辑------天体与地体,请提意见!

[这个贴子最后由炎黄子孙在 2009/10/01 09:20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zhengyou2009/10/01 08:09pm 发表的内容:
不是已经说了吗?人足之下是地,也就是地球表面称之为地!!!
先生的意思是天体不能有地??
那么先生认为地球为阴,地球上的火?地球上的山坡,先生认为也要否定其阳之性质吗?


什么叫天体,什么叫地体?
道理很简单,天与地的物理,必定是对立的,而非同一性质!
你的意思是:地球是天体?而且这个天体-----可以有地?
那么请问:太阳是天体 吗,而在太阳这个天体上,可不可以有地?有没有-----地?

再补充一下:
中医书说了,阴有阴中之阴,也有阴中之阳,这就是说,地球可以有火山,但仅是阴中之阳而已!
不服气,可以翻翻中医书,就知道了!
3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 21:26:07 | 只看该作者

编辑------天体与地体,请提意见!

“地球在瞬间温度下降到-200多度,”难道先生不知地球内部越接近地心,温度越高吗?比如井水温度在冬天比地面热,又比如深井作业,没有阳光,海洋潜水也没有太阳光照?地球真象先生说的,会温度下降到-200多度?


别狡辩了!
你以为拿你没办法了吗?可惜你不是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
否则,就可以把你送到冥王星上,渡一次假,看你还敢不敢在地上说天话!
不服气是吗,也可以把你送到南北极,远离太阳的“地方”去生存,体验看看-50度以下的冰冷世界是怎么个样的?
38
发表于 2009-10-2 10:54:30 | 只看该作者

编辑------天体与地体,请提意见!

[这个贴子最后由zhengyou在 2009/10/02 11:26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炎黄子孙2009/10/01 09:18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书说了,阴有阴中之阴,也有阴中之阳,这就是说,地球可以有火山,但仅是阴中之阳而已!
不服气,可以翻翻中医书,就知道了!
别狡辩了!
你以为拿你没办法了吗?可惜你不是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
哈哈 “ 狡辩”都用上了。
那么请先生把中医书“阴有阴中之阴,也有阴中之阳”的完整段落贴上来,看看是否有短章取义狡辩之嫌?
我先给贴一段,中医书关于天地人的段落,看看是啥意思。
帝曰:愿闻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气血,通决生死,为之奈何?
岐伯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生死,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帝曰:何谓三部?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必指而导之,乃以为真,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手少阴也。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故下部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
帝曰,中部之候奈何?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
帝曰:上部何以候之??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三步者,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故神藏五,形藏四,合则为九藏,五脏已败,其色必夭,夭必死矣。


-=-=-=-=- 以下内容由 zhengyou2009年10月02日 11:51am 时添加 -=-=-=-=-
此乃以天地升降气机,演说人体气机;
《异法方宜论》说,砭石从东方来,毒药从西方来,九针从南方来,灸焫从北方来,其意义何在,有认真思考过吗?
此乃因地理不同对人体气机的影响不同,病也各异。
现在何处不是兼用针灸药石?如何在非其法之处创造适用他法的条件?
比如南方人用灸缺少啥?如何补缺?
北方人用针,缺少啥?如何补缺?
用毒药,又有什么必要的注意点?
如果能够有效摆平人体三部九候之气,可以说可以与仲景比肩。
空谈什么天地宇宙,那不是痴人说梦吗?只怕“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也未必能够完全清楚宇宙奥秘,否则美国宇航局的研究机构可以撤消了。
中医人可以旁通宇宙胜过“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吗?
夸夸其谈,不务正业。不知欲把中医引向何方?
39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 16:50:35 | 只看该作者

编辑------天体与地体,请提意见!

下面引用由zhengyou2009/10/02 10:54am 发表的内容:
哈哈 “ 狡辩”都用上了。
那么请先生把中医书“阴有阴中之阴,也有阴中之阳”的完整段落贴上来,看看是否有短章取义狡辩之嫌?
我先给贴一段,中医书关于天地人的段落,看看是啥意思。
帝曰:愿闻天地之至数, ...

举痛论篇

  黄帝问曰:余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
  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徵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

帝曰:上下相召奈何?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这些够吗?
空谈什么天地宇宙,那不是痴人说梦吗?只怕“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也未必能够完全清楚宇宙奥秘,否则美国宇航局的研究机构可以撤消了。
中医人可以旁通宇宙胜过“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吗?
夸夸其谈,不务正业。不知欲把中医引向何方?

看看再说吧,倒想听听你的高见!
彗星之谜 作者:系统管理员

[原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教育论坛,作者署名:大谷]

彗星
在太阳糸中,彗星的星体物理与运行轨道是比较吸引人的。彗星的星体比较独特,拖着一个长长的彗尾,令不少古代人类望而生畏!而且它那闪耀着光芒的星体,几乎对于所有赞成康德星云冷却成为星球的起源模式,显示了最有力的反面教材。
如果太阳糸真的是一团自己旋转自己切线(而且还会自动切行星线,卫星线与彗星线等多种形式。)自己生成星球的星云运转体糸,那么为什么彗星也同样运行冷却了近50亿年,但至今还是不能冷却下来?
彗星是什么?有些美国些科学家认为彗星是一个肮脏的雪球。起源于离太阳糸还有很远一段距离的肮脏空域。
就宇宙物质运动而言,若是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可想象的。如果光凭某些科学家的聪明智慧来想象,除非是有幸的天然巧合,否则老是依赖苦思冥想来编造世界,恐怕也是难以自圆其说。
构成彗星的物质是什么?是肮脏的雪球吗?是否有人敢说美国人的肮脏雪球不对或……逻辑?
彗星起源笔者早已说了,现在只想说多一句,彗星也是地体星,但只是次地体与半地体,是整个太阳糸中最年轻的星星,构成彗星的物质是亚地物质,即密度比构成地球的地物质要小,但不是水也不是肮脏的雪球,而是比较接近构成月球的类似[玻璃]物质。
4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 17:17:26 | 只看该作者

编辑------天体与地体,请提意见!

深度撞击"承载科学使命4日开始追星之旅(组图)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红旗卫士长 于 2005-07-03 17:07:39.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编辑: 何涛 2005-07-03 10:02:28 稿源: 国际在线
月4日,美国独立日的夜空将被无数美丽的焰火点缀,但最引人注目的一朵焰火将绽放在距地球1.32亿公里处的太空中: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号宇宙探测器将发出撞击舱,以10.2千米/秒的宇宙速度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4日凌晨,人们甚至用肉眼都能看到这朵熠熠生辉的太空焰火。
  耗资3.33亿美元的“深度撞击”号宇宙探测器所肩负的任务不仅仅是制造一次绚丽的人造天象,它要解答的是长久以来人类对于彗星本身、太阳系的形成、甚至生命起源的诸多疑问。
科幻成真
  “朝彗星扔一个铜球。有人可能会说:这是穷人的探测器,但是,这确实也是很聪明的办法。”“弥赛亚”号的船员们望着太空中美丽的蔚蓝色星球,毅然发动飞船向彗星撞去,用最后的四颗核弹与它同归于尽。就在进入大气层前,彗星被炸得粉碎。碎片化作无数金色流星划过天空,就像美丽的精灵保护着人类家园。这是1998年好莱坞科幻灾难影片“DeepIm鄄pact”(中文译名《彗星撞地球》)中的感人一幕。
  由于“深度撞击(DeepIm鄄pact)”宇宙探测器与这部电影同名,场景也“似曾相识”,于是7月4日的“亲密接触”难免让人浮想联翩。在《彗星撞地球》中,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一颗迎面而来的重约500兆吨彗星的威胁。眼看浩劫即将降临,美国政府发射了一艘名为“弥赛亚”的宇宙探测器,试图登陆彗星,用核弹将其炸碎,或使其偏离原来的轨道。但是因为对彗星结构了解不足,核弹虽然顺利引爆,彗星却没有被炸碎,而是分成大小两块继续向地球撞去。为了保全人类,和地球失去联系的“弥赛亚”号最终选择牺牲自己,进行了一次悲壮的“深度撞击”。

彗星是主要由冰石混合体构成的小天体,把它比喻成宇宙中的冰山并不是形容它的体积庞大,而是因为这些拖着尾巴的古老冰块背后,可能隐藏着太阳系形成,甚至地球上生命诞生的巨大奥秘。由于我们对于这些天外来客知之甚少,对于其原始内核更不了解。因此,科学家们希望此次撞击能足够使内核暴露。
  根据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太阳系起源“星云说”,太阳系内所有天体都是由原始太阳星云聚集而生的。太阳系内的其他天体构成物质经过四十几亿年的演化,与形成初期有了很大的变化,惟独彗星所包含的物质结构和成分基本还保持在形成初期的原始状态。美国天文学家惠普尔等在1964年提出了彗核是脏雪球的理论。他们认为彗核是由冰冻的固态气体分子(H2O、HCN、CH3、CO2、CN等)夹杂着宇宙尘埃组成,组织疏松。后来,前苏联天文学家威斯萨斯基和莱文对他的理论再进一步发展,提出彗核是不良导热体。当彗星沿椭圆形轨迹飞行靠近太阳时,仅彗核表层受热被蒸发在太阳辐射和太阳风的作用下就会出现长长的彗尾;而内部则受热很慢,仍保持冰冻状态。再加上彗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远离太阳的温度空间。因此探索彗核的物质构成,就像得到45亿年前的太阳系化石,对研究早期太阳系形成有重要意义。

球上的人们目睹绚丽的太空焰火的同时,科学家们能进一步揭开彗星的神秘面纱,长久以来被人类视为“煞星”的太阳系流浪者彗星将对我们讲述亿万年前万物起源的故事。(谢来)
来源:新京报

(转帖)3.7秒,太空“深度撞击”成功 (一)
转自新民晚报   2005.07.05 版次:32
作者:董纯蕾;洁琳;马丹
 3.7秒,太空“深度撞击”成功
北京时间昨天下午1时50分,本报驻美记者在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现场目击“铜炮弹”准确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
北京时间今天上午,本报驻美记者杨扬从位于洛杉矶的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发回现场报道——
美国东部时间4日凌晨1时50分(北京时间7月4日下午1时50分),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飞船携带的探测器准确撞击了坦普尔1号彗星的正面,为人类研究太空翻开了新的一页。
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发言人透露,地面控制中心于撞击发生的5分钟后,收到了“深度撞击”号在距离彗核8000多公里外拍摄并发回的第一幅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撞击使得彗星下部冰雪四溅,一片雪亮,证实撞击成功,整个撞击过程历时3.7秒。
从昨天晚上到今天凌晨(文中均为美国东部时间),本报驻美记者在位于洛杉矶帕萨迪纳的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现场,见证了太空大撞击这历史性的时刻。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731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北京时间今天上午,本报驻美记者徐逸鹏从位于洛杉矶的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发回现场报道——
  
在“深度撞击”成功12小时后,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给出了一些撞击带来的新发现。
表面密布环形坑
虽然撞击点处于太阳的光照面,因而从图像上看,“坦普尔一号”彗星表面呈白色,但实际上“坦普尔一号”是一个深黑色的球体,这与科学家以前的观察相一致。但“坦普尔一号”的外形并不像科学家原先认为的那样是个不规则体,而更多地像一个长条土豆。
“深度撞击”传来的高清照片显示,“坦普尔一号”彗星表面与以前观测到的彗星表面很不一样。“坦普尔一号”表面有许多亮斑,科学家推测,可能是彗星起伏不平的表面形成陡峭的山坡,其中向阳的一面反射太阳光所致。彗星表面密布许多看来是撞击留下的环形坑,据“深度撞击”项目首席科学家赫恩教授说,这还是在彗星上首次发现。
“坦普尔一号”彗核上还有一块很大的平坦区域,这种平原似的地形以前在“包瑞利”彗星上也曾发现过。赫恩教授说:“我们不知道形成这种平原的物理原因,‘坦普尔一号’的轨道运行历史与‘包瑞利’相似,但表面特征相差很大。”
撞击之强没料到
科学家承认,撞击的强度之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从照片来看,撞击时首先产生一道小的闪光,紧接着产生一道巨大的白光。彗星表面看起来覆盖了一层粉末状的物质,像是地球上的沙漠,但浅层的粉末状的地表下面是坚硬的由冰、尘混合而成的岩石结构。这从撞击的图像上可以看到,美国宇航局卫星的紫外线观察仪也证实了这一观察。
科学家现在还没有从光谱分析中得到更多结论。赫恩教授说,由于撞击的强度很大,激起了太多的尘埃与气体,给图像和光谱分析带来了许多不便。初步分析认为,撞击后,来自彗核的尘砾溅起,彗星的光环物质构成发生了剧烈变化。其中有几样不明物质,证明彗核内的物质构成与表面不同。地球上的天文望远镜观察到,撞击发生时,彗星光环中气体尤其是水蒸气的含量剧增,证明彗星地层内冻结了许多冰。

第48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小弩 于 2005-09-04 20:24:27.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根据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太阳系起源“星云说”,太阳系内所有天体都是由原始太阳星云聚集而生的。太阳系内的其他天体构成物质经过四十几亿年的演化,与形成初期有了很大的变化,惟独彗星所包含的物质结构和成分基本还保持在形成初期的原始状态。美国天文学家惠普尔等在1964年提出了彗核是脏雪球的理论。他们认为彗核是由冰冻的固态气体分子(H2O、HCN、CH3、CO2、CN等)夹杂着宇宙尘埃组成,组织疏松。后来,前苏联天文学家威斯萨斯基和莱文对他的理论再进一步发展,提出彗核是不良导热体。当彗星沿椭圆形轨迹飞行靠近太阳时,仅彗核表层受热被蒸发在太阳辐射和太阳风的作用下就会出现长长的彗尾;而内部则受热很慢,仍保持冰冻状态。再加上彗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远离太阳的温度空间。因此探索彗核的物质构成,就像得到45亿年前的太阳系化石,对研究早期太阳系形成有重要意义。

  
又是一败涂地,如此官科学!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731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49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小弩 于 2005-09-05 08:56:18.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中国人离诺贝尔大奖,还有多远?

——“惊天一撞”为哪般? 科学就是事实,事实总是无情的,历史总是公正的!

2005年7月4日的惊天一撞,就彻底地把世界官科与中国民科的真.伪.正.错,非常严格非常科学地区别开来了.
彗星,彗星是什么,彗星是由那些物质构成的?
一,官科著名的“脏雪球”模型
1,李竞介绍,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天文学家惠普提出著名的“脏雪球”模型,认为彗星起源于太阳系形成之初剩下的那些残片,这些残片保留了太阳系形成之初的物质状态,它们没有构成一个大天体。彗星在太阳系外围受某种扰动跑进太阳系,在离太阳近的时候,受太阳风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它的一些组成物质就挥发出来,并且反射太阳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彗尾。
2,根据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太阳系起源“星云说”,太阳系内所有天体都是由原始太阳星云聚集而生的。太阳系内的其他天体构成物质经过四十几亿年的演化,与形成初期有了很大的变化,惟独彗星所包含的物质结构和成分基本还保持在形成初期的原始状态。美国天文学家惠普尔等在1964年提出了彗核是脏雪球的理论。他们认为彗核是由冰冻的固态气体分子(H2O、HCN、CH3、CO2、CN等)夹杂着宇宙尘埃组成,组织疏松。后来,前苏联天文学家威斯萨斯基和莱文对他的理论再进一步发展,提出彗核是不良导热体。当彗星沿椭圆形轨迹飞行靠近太阳时,仅彗核表层受热被蒸发在太阳辐射和太阳风的作用下就会出现长长的彗尾;而内部则受热很慢,仍保持冰冻状态。再加上彗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远离太阳的温度空间。因此探索彗核的物质构成,就像得到45亿年前的太阳系化石,对研究早期太阳系形成有重要意义。

二, 深度撞击的检验结果是什么
1,最令人吃惊的是,彗核表面的尘埃十分厚。当初天文学家预测彗核表层主要是冰物质(水冰及二氧化碳冰、甲烷冰等),是一个冰封的世界,但撞击后在抛射物质中并没有发现明显的水、二氧化碳、甲烷等物质,主要的抛射物质是比面粉还要细的尘埃物质,仿佛是炮弹击中了面粉仓库,看来彗核表面是一个亘古至今的尘封世界。1969年人类登上月球时,发现月面上也有几厘米厚的尘埃,但坦普尔一号彗星彗核表面的尘埃比月球表面要厚得多,王思潮估计可能超过5米厚。
三,中国民科的研究
彗星起源笔者早已说了,现在只想说多一句,彗星也是地体星,但只是次地体与半地体,是整个太阳糸中最年轻的星星,构成彗星的物质是亚地物质,即密度比构成地球的地物质要小,但不是水也不是肮脏的雪球,而是比较接近构成月球的类似[玻璃]物质。

四,对号入座分析
1,官科:当初天文学家预测彗核表层主要是冰物质(水冰及二氧化碳冰、甲烷冰等),是一个冰封的世界,
2,民科:构成彗星的物质是亚地物质,即密度比构成地球的地物质要小,但不是水也不是肮脏的雪球
检验结果:[但撞击后在抛射物质中并没有发现明显的水、二氧化碳、甲烷等物质,]

3,第二个未解之谜是神秘的白色斑状物。这些白色斑状物的长度从20米至500米,宽度从10米至100米,表面光滑,反光能力强。
4,官科:王思潮认为,在阳光的直照下和真空的太空环境中,一般的冰物质容易被升华为气体,难以长期暴露在彗核表面。据此,王思潮推测这些白色斑状物可能是升华温度较高的冰物质。
5,民科:而是比较接近构成月球的类似[玻璃]物质。
检验结果:神秘的白色斑状物。这些白色斑状物的长度从20米至500米,宽度从10米至100米,表面光滑,反光能力强。
注:这些就是比较接近构成月球类似[玻璃]物质的特征.
6,官科:彗核表面的尘埃十分厚。当初天文学家预测彗核表层主要是冰物质(水冰及二氧化碳冰、甲烷冰等),是一个冰封的世界
7,民科:构成彗星的物质是亚地物质,即密度比构成地球的地物质要小,
检验结果:[主要的抛射物质是比面粉还要细的尘埃物质,仿佛是炮弹击中了面粉仓库,看来彗核表面是一个亘古至今的尘封世界]
8,官科:“脏雪球”模型
9,民科:彗星也是地体星,构成彗星的物质是亚地物质,
检验结果:坦普尔一号彗星的彗核形状就像一个马铃薯,长约14公里,宽约4.8公里,与直径1万多公里的地球相比,这个小星球就像一个袖珍的世界,它同样也有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与地球不同的是,彗核表面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731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50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小弩 于 2005-09-05 11:20:22.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有人说,过份的谦虚也是等于骄傲,
怎么,今天的官科们竟是如此谦虚的么?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731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5 08:47 , Processed in 0.06040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