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l01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敢问道在何处?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20:39:39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敢问道在何处?


    从形而上学的观点看,认为道是规律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道不是规律,道怎么会是规律呢?
32
发表于 2009-10-30 20:22:21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敢问道在何处?

感谢楼主提供话题,近几天通过复习《内经》有关篇章,我认为,道即阴阳,阴阳即道。具体理由,容后再述。
3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20:36:27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敢问道在何处?

[这个贴子最后由gl0101在 2009/10/30 08:37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王叔文2009/10/30 08:22pm 发表的内容:
感谢楼主提供话题,近几天通过复习《内经》有关篇章,我认为,道即阴阳,阴阳即道。具体理由,容后再述。
   愿闻先生高见!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中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经文说的明白,阴阳五行就是道。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黄帝内经》问世以来的几千年里,这节经文屡被误解,阴阳五行物质说,阴阳矛盾说,阴阳五行规律说,阴阳五行信息说,阴阳五行能量说,阴阳五行数学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历经各种各样的“改造”,各种各样的“创新”,今天的“阴阳五行”已经面目全非,不是《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了!
   “天地之道也”与“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是一个整体,怎么能置“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于不顾,而只解“天地之道也”呢?
   我经过长期的思考,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发表了自己“阴阳五行就是道,阴阳五行只能是道”的见解。
   同时,为了引起中医界人士的注意,我发起了关于“人身上有阴阳吗”和“中药里面有阴阳吗”的讨论。但是,非常遗憾,这两个讨论并没有引起中医界人士的注意,我的见解也因此没有得到中医界人士的同意。
   今天,终于得到先生的同意,但是要得到更多中医界人士的同意,估计还得假以时日。
   让我们翘首以盼,拭目以待吧!
   有感而发,欢迎先生批评指导。感谢先生!
34
发表于 2009-11-3 01:12:24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敢问道在何处?

     32楼说:“近几天通过复习《内经》有关篇章,我认为,道即阴阳,阴阳即道。具体理由,容后再述”。
     所谓“道即阴阳,阴阳即道”,是将道之“无”所化生的“有”当做道,你可以这么理解,甚至你也可以说“水火即道”等等,这是不同层次的可道之道。借用王冰在序中之言:“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
     33楼说:“经文说的明白,阴阳五行就是道”。
     经文是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注意这“天地”二字,还要注意老子的“先天地生”的那个道,否则,就落于32楼的层次。
     如果还要分《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与其他的阴阳五行,毕竟还是逃不脱“屡被误解”的境地。
     阴阳未分,天地未生,道还是在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待阴阳已分,清浊已见,你看到的是道化生的阴阳之像,不是道本身。
     五行乃五气所化生,五气乃阴阳周行而不殆所然,阴阳周行而不殆乃道周行而不殆所然,五气是“三”的层次,故曰:三生万物。五气化生五行、五味、五色、五嗅、五谷、五……、五……。
     神之长而能明,盖因五气盛神、养神所然,神者,精气之极而化生者也。
     想要真正理解阴阳五气,不圆融传统文化,大概就难于上青天。所以,古之医圣皆出自文化厚重者。工匠或可不必,工匠知阴阳五行然,不知阴阳五行之所以然,盖因“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传与工匠也。
     好好理解王冰的另一句吧:“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成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治训”。什么是“天机”,什么叫“玄通”,如何“妙识”,不进入古人的意境,大概终究不能得其要领吧。
35
发表于 2009-11-3 07:14:39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敢问道在何处?

道者,法、理、数也。能明理得法知数,则道在其中矣。
3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21:55:03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敢问道在何处?

下面引用由张建国2009/10/27 00:32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的题目是“敢问道在何处?”,我认为道无处不在,问题是道究竟是什么,了解以后有什么用。若问用处,一言以蔽之:返璞归真。
    根据我的研究,道并非无处不在。
37
发表于 2009-12-8 08:14:22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敢问道在何处?

“道----德经”
道在何处啊?!
38
发表于 2009-12-8 08:19:58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敢问道在何处?

楼主啊,只要您不把古人指月亮的手指理解成月亮,就明白什么是道了……
3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7:37:15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敢问道在何处?

下面引用由中华草医2009/12/08 08:19am 发表的内容:
楼主啊,只要您不把古人指月亮的手指理解成月亮,就明白什么是道了……
    欢迎先生说道,明白地说道,说中国哲学的道。
4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20:04:57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敢问道在何处?

[这个贴子最后由gl0101在 2009/12/21 08:06pm 第 1 次编辑]


    [原创]中医的科学化与现代化需要中国哲学的支持
    中国有没有哲学,中国有没有自己的哲学,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为中国学者所忽视和倍感困惑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以后的几十年里,中国自己的哲学受到严重冲击。可是,有一个事实长期以来却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就是:中国哲学与中国医学之间唇齿相依的天然的源流关系。唇亡齿寒,中国哲学的命运与中国医学的命运息息相关。有相当多的中医人士对于中医长期以来的发展状况不满、消极、彷徨,有相当多的中医人士认为党和政府对中医重视和支持不够,我认为,这是不公正的。应该说,对于中医不如人意的发展状况,党和政府也很关心,也在不断地探索之中。经过长期的思考,总结历史的经验,我认为,中医不如人意的发展状况,不是由于党和政府对中医重视和支持不够,而是由于马克思主义长期以来在中国的哲学领域里的统治地位,由于中国自己的哲学在中国的哲学领域里长期不被重视的结果。须要明确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与中国自己的哲学是既有联系又完全不同的两种哲学。如果把中国医学比作一枝花,那么,中国自己的哲学就是中国医学这一枝花的赖以生长和不可没有的土壤、水分和空气。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在用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和运用中医,因此,党和政府虽然一直在尽力地重视和支持中医,但是中医的发展还是遇到了许多的难以克服的困难。中医的科学化与现代化需要中国哲学的支持,这个问题必须引起中医人士的深思,必须引起党和政府的注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09:57 , Processed in 0.06991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