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国医大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钱学森与方舟子对待中医的异同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9-12-20 22:35:23 | 只看该作者

[推荐]钱学森与方舟子对待中医的异同

下面引用由gl01012009/12/20 07:33pm 发表的内容:
    再请教先生:
    一、融合是指过程,还是指结果?
    二、第一步,比类;第二步,对比类的结果进行分析;第三步,对分析的结果再比类。先生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三、联系到中西医,该怎么融合呢?
     愿与先生讨论,请批评指导。
   1   融合应当是一个过程,融合的结果是产生一个新的东西。
   2   要说明取象比类与科学分析方法的关系,比较复杂,举例说明吧。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形成,首先是取象比类,从人与动物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开始,把动物进行分类,从低级到高级排列起来,得出一个假设,动物是可以进化的,人可能是动物进化来的。这是第一步取象比类;第二步,科学实验,达尔文周游世界,考察各种动物,寻找种属之间的过渡型,文昌鱼是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型;青蛙(两栖类)是爬行动物与鱼类之间的过渡型;诸如此类,经过大量的论证,人类是由高级哺乳动物进化来的。第三步,取类比象,(注意,是取类比象,不是取象比类,)既然人类是由动物进化来的,那么反过来,人的胚胎发育与动物进化有什么关系?带着人类是由动物进化来的思想以及胚胎发育,这个过程就是取类比象,发现人类胚胎发育过程重复了人类进化的过程。经过这么反复的实践与实验证明达尔文的进化论是正确的。再运用取类比象的方法,人类与哺乳动物具有类似之处,那么疾病(象)也有类似之处,因此可以制作动物疾病模型,借此以及人类疾病。
      在设计动物疾病模型是仍然重复取象比类--科学实验--取类比象的过程!
      中医理论(藏象经络)的形成也是取象比类--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与社会生活经验--取类比象的过程。
    3   中西医融合怎么融合呢?分两步走,第一步,临床理论体系的融合,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理状态融合;第二步,藏象经络与解剖生理的融合。要实现中西医融合,还要解决取象比类与科学实验方法的融合问题。

-=-=-=-=- 以下内容由 中西医融合观2009年12月20日 10:42pm 时添加 -=-=-=-=-
    带着人类是由动物进化来的思想【以及】胚胎发育,这个过程就是取类比象,
    改错:带着人类是由动物进化来的思想【研究】胚胎发育,这个过程就是取类比象,

   在设计动物疾病模型【是】仍然重复取象比类--科学实验--取类比象的过程!
   改错:在设计动物疾病模型【时】仍然重复取象比类--科学实验--取类比象的过程!
32
发表于 2009-12-21 09:20:56 | 只看该作者

[推荐]钱学森与方舟子对待中医的异同

下面引用由dongyanccc2009/12/20 09:42pm 发表的内容:
“比类取象”是用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来说明人们比较不熟悉或不清楚的事物,这是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所采取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它不是系统论,也不属于“黑箱研究方法”。“黑箱研究方法”属于信息论的范畴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个概念被人们普遍接受之后,往往被泛化,常常超出其原来的定义范围,运用于相类似的知识领域,企图解决相类似的问题。其实,这就是取象比类方法,只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取象比类是一种古老的、普遍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被我们的祖先使用并且明确的提出来,自觉地运用它,创立了中国古代文明。欧洲和西方也普遍地运用这种方法,只是不自觉地运用而已。取象比类是建立科学理论的第一步,是科学实验的基础,任何科学实验设计之前都必须经过取象比类,找到已经被认知的、类似的原型,然后设计出未知型,设定条件,进行实验。
33
发表于 2009-12-21 09:37:50 | 只看该作者

[推荐]钱学森与方舟子对待中医的异同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12/20 10:35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理论(藏象经络)的形成也是取象比类--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与社会生活经验--取类比象的过程。
    周易理论(预测体系)的形成也是取象比类--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与社会生活经验--取类比象的过程。
34
发表于 2009-12-21 10:01:25 | 只看该作者

[推荐]钱学森与方舟子对待中医的异同

下面引用由岁月无情2009/12/21 09:37am 发表的内容:
    周易理论(预测体系)的形成也是取象比类--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与社会生活经验--取类比象的过程。
    我的看法:
    易经来源于:天圆地方,天人合一。天圆地方、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必然是由取象比类方法得出来的。
    取象比类方法只能够揭示事物发展的或然性,而不能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性。科学实验与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与社会生活经验可以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科学实验是用比较短的时间、比较少的代价获取必然性的方法。
    请先生批评指正。
35
发表于 2009-12-21 10:31:09 | 只看该作者

[推荐]钱学森与方舟子对待中医的异同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12/21 09:20am 发表的内容: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个概念被人们普遍接受之后,往往被泛化,常常超出其原来的定义范围,运用于相类似的知识领域,企图解决相类似的问题。其实,这就是取象比类方法,只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
建立现代科学理论,首先提出假说,然后通过科学实验加以证实。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取象比类与理论假说有本质的区别。
36
发表于 2009-12-21 11:17:20 | 只看该作者

[推荐]钱学森与方舟子对待中医的异同

下面引用由dongyanccc2009/12/21 10:31am 发表的内容:
建立现代科学理论,首先提出假说,然后通过科学实验加以证实。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取象比类与理论假说有本质的区别。
      科学假说可以通过初步的科学实验提出,可以通过理论探讨提出,也可以通过取象比类方法提出。取象比类是方法,科学假说是结论或者结果。科学实验也是方法,科学理论是运用方法得出的结果。
37
发表于 2009-12-21 12:03:54 | 只看该作者

[推荐]钱学森与方舟子对待中医的异同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12/21 11:17am 发表的内容:
      科学假说可以通过初步的科学实验提出,可以通过理论探讨提出,也可以通过取象比类方法提出。取象比类是方法,科学假说是结论或者结果。科学实验也是方法,科学理论是运用方法得出的结果。
取象比类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普遍所采用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科学假说要通过科学实验才能得出正确与否的结论.
38
发表于 2009-12-21 13:48:22 | 只看该作者

[推荐]钱学森与方舟子对待中医的异同

中医知识的取得,是内求认识方法取得的,不是取像类比取得的。
39
发表于 2009-12-21 18:16:07 | 只看该作者

[推荐]钱学森与方舟子对待中医的异同

下面引用由在太空飞翔2009/12/21 01:48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知识的取得,是内求认识方法取得的,不是取像类比取得的。
内求认识方法是中医重要的认识方法,刘思红称之为"内证实验"方法.但刘先生没把它上升为科学理论,反而引向神秘主义,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要把它上升为科学理论是中医梦寐以求的,我写的有关系统中医学的系列文章是试图把它上升为科学理论,为中医学理论走世界而努力.
4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2 13:08:06 | 只看该作者

[推荐]钱学森与方舟子对待中医的异同

类比思维是整体论的关键,从阴阳五行理论的相对的永恒性就可以看出直觉类比思维的先进性和认识自然事物的有效性!
先进不先进不是以时间先后来判断的!系统论相对于还原论是进步的,但是对于整体论,却是两种异质的不可比的理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7 19:19 , Processed in 0.05434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