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非常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否定中医面面观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9-12-19 16:42:4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否定中医面面观

下面引用由gl01012009/12/19 04:37pm 发表的内容:
    关于阴阳五行的几个问题,请您回答
    简单回答即可,不要求论述。
    一、阴阳与五行是什么关系?
    二、阴阳五行是从哪里来的?
...
想讨论,请到“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出”帖子中去,同时请先生弄明白,本人是剔除“五行学说”,而非剔除“阴阳五行学说”。在这里不再谈论这个话题。
32
发表于 2009-12-19 16:48:0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否定中医面面观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12/18 08:18pm 发表的内容:
这样的文章,哪个敢加精,我就给他批倒批臭。-=-=-=-=- 以下内容由 仁海中西医 在 2009年12月18日 08:22pm 时添加 -=-=-=-=-
《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11月11日刊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尹常健的文章“我们需要 ...
先生请先批  然后我再来批先生的批
下面引用由它山之石2009/12/18 10:39pm 发表的内容:
我支持和同意封先生本文的观点。看来,中医发展的前景依然不容乐观,阻力和干扰都还很大,形势依然严峻!真正给中医带来最大伤害的,不是尹常健先生提出的什么“中医五论”,而是中医“西化”的路线和中医“西化 ...
深有同感


-=-=-=-=- 以下内容由 水德居士2009年12月19日 04:51pm 时添加 -=-=-=-=-
这样的好文章  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加精呢
33
发表于 2009-12-19 16:50:0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否定中医面面观

[这个贴子最后由gl0101在 2009/12/19 04:52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12/19 04:42pm 发表的内容:
想讨论,请到“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出”帖子中去,同时请先生弄明白,本人是剔除“五行学说”,而非剔除“阴阳五行学说”。在这里不再谈论这个话题。
   已经赴约请教先生,请先生赐教。谢谢。
34
发表于 2009-12-19 17:37:0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否定中医面面观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09/12/18 07:27pm 发表的内容:
文章表明封志强先生对中医是执着的,而且还时时关注中医前途命运。建议对该文加精。
    我很赞同。
35
发表于 2009-12-19 19:06:0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否定中医面面观

中医阴阳五行理论已经指导中医几千年的实践、理论发展,并得到客观现实的验证。同时也被掌握的中医人认可。
为什么会有个别的人会提出反中医理论口号:“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出”呢?
正是因为这些人不能掌握中医理论背后的规律道理,又不去认真学习探索。
嘴上说的“不懈努力”与“探索”,而事实是用“剔出”的方式来对待中医理论。这等人言行不一。中医界存在这种人只能把中医再度“玄”与“神秘”化。
3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9 20:07:3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否定中医面面观

[这个贴子最后由非常道在 2009/12/19 08:11pm 第 1 次编辑]

赞同它山之石之言:
“真正给中医带来最大伤害的,不是尹常健先生提出的什么“中医五论”,而是中医“西化”的路线和中医“西化”论。”

许多争论都集中到西化中医还是振兴中医这一点上。西化中医实质是消灭中医。这是西方医疗资本百多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不同历史时期采取的手法不一样。
不过令西方头疼的是:西医已经走进死胡同、陷入泥潭。随着物理、化学科技的进步,在分子水平上越来越迷茫。比如,西方资本制造的甲流恐怖,本来想从制造疫苗赚一大笔,可是,事与愿违;病毒出现了许多变异,而且不知道变异到何方。现有的疫苗也可能出现不可避免的副作用。
可悲的是,有些人偏要用中医去给西医擦这个屁股。

37
发表于 2009-12-20 07:09:5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否定中医面面观

下面引用由它山之石2009/12/18 10:39pm 发表的内容:
看来,中医发展的前景依然不容乐观,阻力和干扰都还很大,形势依然严峻!真正给中医带来最大伤害的,不是尹常健先生提出的什么“中医五论”,而是中医“西化”的路线和中医“西化”论。
    我很赞同。
38
发表于 2009-12-20 12:34:2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否定中医面面观

     第21楼「g10101」要批中医科学化,请先读笔者的《状态应对医学-应对万的中医学体系》(给中医学定位)、《人类疾病观念的偏差与临床医学的误区》(挑战西医的疾病定义)、《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与临床实践价值》等三文,这些文稿论证中医是一门科学技术,如有错误请批评指正。

-=-=-=-=- 以下内容由 悉尼张有和2009年12月20日 00:38pm 时添加 -=-=-=-=-
     这三篇文稿在本论坛中西并用栏优秀会员原创帖子集锦〈张有和专集〉。
3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0 13:50:2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否定中医面面观

既然要建立“中医新理论”,一般来,说要废除旧理论。请问:仁海中西医先生是否要废除中医理论??我认为,只废除“五行”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中医理论博大精深,是一个整体。下一步是否要废除阴阳理论?
可是,仁海又说:“本人是剔除“五行学说”,而非剔除“阴阳五行学说”。看来中西医先生是要保留“阴阳”了。阴阳是中医的基础理论。不破不立,不破阴阳,难立新说。
其实,仁海先生的新说-------“中西医结合说”早已创建,不过先天不足,病病歪歪,总也站不起来,当前,连其西医老子也深陷泥潭,自顾不暇,当然也就不敢冒然承认,先挂个“创建新理论”牌子。“中西医结合说”如同两性动物,站不起来,也没有生育能力。
40
发表于 2009-12-20 15:25:3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否定中医面面观

[这个贴子最后由gl0101在 2009/12/20 03:42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悉尼张有和2009/12/20 02:34pm 发表的内容:
第21楼「g10101」要批中医科学化,请先读笔者的《状态应对医学-应对万的中医学体系》(给中医学定位)、《人类疾病观念的偏差与临床医学的误区》(挑战西医的疾病定义)、《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与临床实践价值》等 ...
   依我看来,尹常建先生所批判的“中医五论”(中医国粹论、中医神秘论、中医文化论、中医复杂论、中医万能论。)还不全面;至少是少了一论,就是中医科学论。哪位先生也来给批判一下?
   在我看来,最值得批判和最应该批判的就是这个中医科学论。因为,如果不批判中医科学论而只批判中医国粹论、中医神秘论、中医文化论、中医复杂论、中医万能论的话,中医国粹论、中医神秘论、中医文化论、中医复杂论、中医万能论就不可能真正地受到批判,就不可能真正地被批倒批臭。说明:“批倒批臭”一语引自5楼仁海中西医先生的回复。
   本人坚持中医科学论,但为什么说最值得批判和最应该批判的就是这个中医科学论呢?因为我注意到,中医科学化研究自始至终都存在着两种中医科学论:一种中医科学论是与中医玄学论并列的,认为中医既是科学,也是玄学;一种中医科学论是与中医玄学论对立的,认为中医是科学,不是玄学。如果这两种中医科学论不能澄清,必然是浑水一潭。中医首先是玄学,其次才是科学。如果认为中医不是玄学,而只是科学,就会否定中医的根。试看有相当多的中医科学论者否定中医的道、否定中医的阴阳五行是多么地坚决而且不遗余力,就会明白其危害了。我认为,中医科学化之所以困难重重,之所以举步维艰,之所以进展缓慢,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个把科学与玄学对立起来的中医科学论。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医科学论不是最值得批判和最应该批判的吗?!
   我认为,中医确实是玄学。同时我还认为,中医确实是科学。我们需要科学认识玄学,科学解释玄学,科学研究玄学,科学学习玄学,科学运用玄学。我这么说,让人听起来就觉着玄;可是在我看来,一点儿也不玄。我们不仅需要玄学认识玄学,玄学解释玄学,玄学研究玄学,玄学学习玄学,玄学运用玄学,我们还需要科学认识玄学,科学解释玄学,科学研究玄学,科学学习玄学,科学运用玄学。这样的话,那么玄学也就不玄了,玄学也就科学了。道理就是这么简单。道理虽然就是这么简单,但是我们要知道、见道、入道就有个世界观的问题、认识论的问题、方法论的问题了,而就是这个世界观的问题、认识论的问题、方法论的问题对于不了解玄学、不知道玄学的人来说,却是一点儿也不简单;不仅是不简单,简直就是玄之又玄,要想知道、见道、入道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
   先生的《状态应对医学-应对万的中医学体系》(给中医学定位)、《人类疾病观念的偏差与临床医学的误区》(挑战西医的疾病定义)、《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与临床实践价值》等三文,本人认为很好,正在学习研究。
   玄学也是科学,是中国科学,是与西方科学或称现代科学并列的中国科学;同样的,中医也是医学,是中国医学,是与西方医学或称现代医学并列的中国医学。这就是我的研究结论。
   玄学与科学的结,已经解开。玄学与科学的结,一经解开,中医科学化的前景便豁然开朗。我坚信,中医科学化的春天即将到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6 11:40 , Processed in 0.05113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