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张天宇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吃进的食物转化为炁,经脉中运行的是炁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6-8-2 08:45:49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吃进的食物转化为炁,经脉中运行的是炁

道家的"炁"
和中醫的"氣"不盡相同
但在此討論道家的"炁"意義不大
32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6:18:47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吃进的食物转化为炁,经脉中运行的是炁

这不是道家的是,是医学,医学知识,不懂的这一点,是医学的悲哀!
33
发表于 2006-8-2 17:57:56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吃进的食物转化为炁,经脉中运行的是炁

体内之炁,是吃进的食物消化后产生炁,也是营养之炁,是人必须的能量来源,
================================================================
你说这个“吃进的食物消化后产生”的作为“人必须的能量来源”的“营养之炁”,就是血糖,是可以化验而得知的。你饿上几天,去化验血糖,可知低了。再去进食,或者输入葡萄糖,这“炁”就有了。原不需要练气功。
34
发表于 2006-8-2 18:31:31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吃进的食物转化为炁,经脉中运行的是炁

33楼:这个“炁”绝不是葡萄糖,确实是修练家所感受到的在人体经络中运行的精微物质,它既不是分子也不是离子、原子或质子,而是更小的粒子。
35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9:29:17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吃进的食物转化为炁,经脉中运行的是炁

34楼说的正是!
36
发表于 2006-8-2 19:49:17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吃进的食物转化为炁,经脉中运行的是炁


34楼说的是!
37
 楼主| 发表于 2006-8-3 06:27:25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吃进的食物转化为炁,经脉中运行的是炁

医生不懂得这个炁就无法学习《内径》和《中医基础学》,只有认识到“炁”“气”的不同,才能进一步研究中医。
38
发表于 2006-8-4 13:59:0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吃进的食物转化为炁,经脉中运行的是炁

中医中没有炁这个
炁就是道家的东西
"《说文解字》未收"炁",说明创造"炁"字的内丹
学家当在许慎之后。"
炁要晚的多
在这个时候
中医的基础和框架早已定下了
炁有没有不存在无法学习《内经》和《中医基础学》的事
这个字主要是你大力鼓吹,把炁的概念无边的引申

炁,现在看来要进经脉了
下次准备进那里?
39
 楼主| 发表于 2006-8-4 14:08:33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吃进的食物转化为炁,经脉中运行的是炁

我不跟您争论,请您看看这篇文章:
现在中医界“气”字的谬用
气字在中医理论中贯穿整个内容,中医理论就是讲人体内炁的理论:
《庄子》讲“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也即〈内经〉所说“气者万物之始终,死生之根本。”《难经》所说“气者,人之根本”。“气居形神之间,妙通有无,可以论道。”“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 “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 。《管子·内业》说:"精也者,气之精者也。"还说:"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庄子·知北游》中就明确指出:“通天下一气耳。” 王充在《论衡·言毒》中所说:"万物之生,皆禀元气。《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等等,中医讲气的时候都是用的这个“气”。
如何理解古人讲的气?当然古人讲的气绝非是大气的气,而是道家常用的这个“炁”。这个炁是孕育万物之灵的生命之炁。
其实人体内炁是不同于这个“气”的。道家在修炼时常用这个“炁”代表人体内炁。它形象地表达了人体内炁的内涵。当将人体内炁和人体外气混扰时,就会出现很多笑话。在网上有人提问:“天地表里何为阴阳?”,“心肾水火何能相交?这些问题中医界的博士和导师们为什么回答不了,其实问题就出在中医书“气”字的缪用上,是没有弄懂中医讲的应是这个“炁”,而不是这个“气”。炁、气概念的混扰也成为中医界人士理解中医理论的羁绊。
为了弄清中医理论的奥妙,深刻理解中医理论的含义,就必须将人体内炁与人体外气严格分开。这个“气”只能通过呼吸进入肺脏,不能随意从其他部位进入体内:如针灸胸部时产生的气胸是一种严重的病证,就是因为这“气”进入肺脏的缘故;解剖进入体内的“气”必须通过肠吸收排出体外,否则是不能吃东西的;打血浆、滴流时,不可有气进入血管里,否则有生命危险;炁功师英年早逝,是因为体内成为负压,空气由五官九窍和穴位进入体内致病,现代医学又无法救治。这就是说这个气是不能随意进入体内的,而这个“炁”就是充满体内的精炁,何谓精炁?米之青者为精。此“炁”可以在体内作升降出入的运动。中医讲的神炁(应是这个“炁”)就是米之精“炁”。这些都说明体内的“炁”与体外的“气”,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气、炁概念的混扰,也使中医理论概念混扰了,中医很多问题搞不清楚了。
我在这里强烈要求国家卫生部应将中医“气”字的概念,在中医教科书中改过来,凡是讲到体内炁时都应该改成这个“炁”字:无论是指体内的有形之精炁还是无形之精炁、先天之精炁还是后天之精炁、还是体内的浊炁,这里说的炁都应该改成这个“炁”。

    人体内炁与外气在性质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医只有明确这一道理才能进一步理解中医理论的奥秘,同时也能进一步理解炁功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医的玄学、空洞学、中医文化的秘密逐渐揭开。
气、炁含义的明确是关于中医发展的大事,是关于人体生命科学的大事,可不是小事!
    气、炁因本质不同,就有了鲜明的不同特点:人体中的炁远比这个气重得多,这个炁有三种状态,即,固体炁、液体炁和炁体炁。这里固体和液体炁是中医讲的阴炁,无形的气体炁是中医讲的体内阳炁。中医讲的阴阳平秘是指液体炁转化为气体炁适中。

40
 楼主| 发表于 2006-8-6 13:38:29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吃进的食物转化为炁,经脉中运行的是炁

中医中没有这个“炁”,炁  气 不能同用!吃进的食物不能同空气的气相同吧!中医医生知道这个理,也不敢承认,这是为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8 22:50 , Processed in 0.10527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