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城里娃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焦树德之死与中医之信仰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8-6-24 20:17:56 | 只看该作者

焦树德之死与中医之信仰

一石千浪.打破大立.
32
发表于 2008-6-24 21:14:18 | 只看该作者

焦树德之死与中医之信仰


区区变色龙,再变也是“虫”,“阴招”损大医,“津贴”进粪袋;
吹嘘考地衣,爬虫成爬竿,尔辈卑肖小,公堂伪称医!
蚂蚁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鼠辈窜地沟,臭气冒一冒!
爬楼成楼鼠,颠倒是非有,扫尔鼠辈兴,挥挥喷雾器!
33
发表于 2008-6-24 21:28:38 | 只看该作者

焦树德之死与中医之信仰

我院拿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6年7月31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决定发出的 《关于加强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的通知》 精神进行申辩,药监局答称:"通知代替不了法律,作不了数!"…………


法律的制定应该是为了广大老百姓的利益,
法律,不应该为官僚的管理法,提供任何可用的借口!
34
发表于 2008-6-24 21:41:19 | 只看该作者

焦树德之死与中医之信仰

可问一问那些无知的官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算不算数?
35
发表于 2008-6-24 21:42:30 | 只看该作者

焦树德之死与中医之信仰

"......如果焦老没有走之前对焦老漠不关心,焦老走后喜笑颜开,那一定不是人!   ......"

对此类“中医鼠辈”刻画的入木三分!真乃大家手笔!
转贴自“伤寒论坛”。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8年06月24日 09:46pm 时添加 -=-=-=-=-
城里娃脑   头衔: 认证会员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441
现金: 7550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368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注册: 2007/10/08 06:01pm
造访: 2008/06/24 05:44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繁体  [第 5 楼]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8/06/24 10:53am 发表的内容:
真是笑话!
     西医外科专家也请内科看病!也请中医看病!外科专家患阑尾炎,不能自己开刀吧!不自信吗?!



呵呵!闻君此言!我大笑而无语!
  




学术至上,理直气壮——阎崇年
自成一家,笑骂由他——易中天





2008/06/24 11:13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248字节]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8年06月24日 09:53pm 时添加 -=-=-=-=-
请看以上自称“中医”的“鼠辈”现在是多么地兴高采烈、得意忘形!鼠辈就是鼠辈,“。。。。。。那一定不是人!”,确实如此!
36
发表于 2008-6-25 07:59:20 | 只看该作者

焦树德之死与中医之信仰

楼主干吗不仔细读读艾宁文章呢。
师傅坚信中医,徒弟未必 家属未必。
临危之际 命限已到,什么医都没用的,神仙来也没用。
还有一句话:治得了病 治不了命。
37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10:47:10 | 只看该作者

焦树德之死与中医之信仰

鄙人此文一出,在有些人眼里竟成了对焦老的口诛笔伐,竟成了贬低名医而泄私愤之举!诸位如此认为,我也无话可说。

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名医逝去!其实中医界除了在名老们逝世后掉几滴眼泪后,剩下的只有是麻木而已!

中医不会因为名医们的存在而振兴,但会因为名医们的逝去而消亡(希望不是杞人忧天)!
如果中医西医在中医人眼中还是所谓“白猫黑猫”的话!中医已经确实应该退出历史的舞台了,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同样抓老鼠,人们都喜欢漂亮的白猫,虽然黑猫并不一定就比白猫差!也或许中医也应当如同“麦当劳”“肯德基”一样,可吃可不吃,作为吃惯中餐的国人的另一种饮食调剂而已。还何来“振兴中医之说”
38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11:19:54 | 只看该作者

焦树德之死与中医之信仰

中医大师焦树德:数千年中医应卓然自立

  焦树德现任中日友好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医教授、主任医师、专家室副主任、博士学位审授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会委员、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技术奖评委会委员、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顾问、全国科技图书评奖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学会顾问、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医研究委员会顾问、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客籍教授等。

    南方网讯  题记  见到焦树德大师,一种“敬仰”之意油然而生。焦老就如传说中的世外高人,鹤发童颜,慈眉善目。走在中日友好医院的长廊,迎面走来的护士、医生、还有警卫,都亲热地喊着“焦老”。焦老每次都停顿一下脚步,认真地向他们点头、回应。
  焦老在中医学上探索的脚步不停,思维也常新。耄耋之年,大师名就,但是他从来不固步自封,他说:“祖国医学是通过几千年来人们无数次防治疾病的医疗实践,逐步把感性认识加以集中和总结上升到理性认识而渐渐形成的。所以,我认为应“在治病中知病”,那“病”字,包含着两种意思:一是认识疾病;二是认识不足、缺陷和错误。更深入地认识了疾病,也看到了毛病,就能正确地向前发展。所以我认为“辨证论治”也必须在医疗实践中不断提高与发展。”
  在对中医学发展的促进和捍卫上,虽然年逾古稀,但是,他的声音依然高亢,他对中华中医的思考是如此深邃,不久前,他还大声疾呼:几十年来没有培养出能用中医的思路、方法看病的中医,所以,中医教育如在现在还不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再过几十年,恐怕能用老中医们那种传统的方法治病的中医就没有了。
  中医应该“卓然自立”———这是焦老的一生努力。记者真切感到那种激情依然在焦老年迈的身体中沸腾,不可抑制。
    医术医德
学术成就

  学术上强调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特别重视辨证论治。
  对咳嗽的辨治,反对脱离辨证论治一味地镇咳、止咳的治法,提出宣、降、清、温、补、润、收治咳七法。提出“治喘两纲六证三原则”,创拟了麻杏二三汤、麻杏苏茶汤等六个治喘效方。
  对神经衰弱中的阴虚肝旺证和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创有挹神汤,对下肢淋巴回流障碍的足胫浮肿创有足消肿汤等,且广为临床医师采用。
  主张有目的、有选择地吸收现代科研成果和西医学的有关内容,促进中医药学按照自身规律向前发展。提倡具有中医特色的创新,自己也在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颇有心得。

  从小立下济世志
  焦树德1922年5月31日出生在河北省束鹿县(现改为辛集市)双柳树村一个耕读传家的中农家庭。自幼酷爱医学,上小学时也常向当中医的外祖父学背一些中医歌诀,如“肝心脾肺肾,胆胃大小肠”,“医之始,本岐黄”等。学医救人的愿望就这样萌发了。
  1937年7月后,由于日寇侵华,学校也停办。焦老即在家乡跟随其外祖父学习中医,广泛涉猎古今医学名著,学习药物炮制,如熬膏药、轧药、炒药等,打下了深厚的中医学基础。到了1940年,为了更好地求学,他又到本市万亿粮店作帮账先生而半工半读,考入天津“中国国医函授学院”,系统学习中医,同时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又考入天津西医专门学校(后改为新医专科学院)通过函授学习西医。1941年,他正式在家乡悬壶行医,在诊所“济生堂”内挂上了“树德为怀”的横幅,并将自己原来的名字“焦聚辉”改为“焦树德”。从那时起,精研岐黄、济世活人就成了焦老一生的追求。
  后来,为了能更好地对医学有所深造,他卷起家当,来到北京。1950年春,在北京前门内大中府与其表姐夫杨长谦先生合开了“慈德中医诊所”,由于治愈了不少疑难病人,深受群众和当地铁路工人的欢迎。1951年,焦老通过北京市卫生局举行的“高级医师考试”,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毅然关闭了收入颇丰的私人诊所,成为一名国家医务人员,进入北京市立第二医院工作。从1977年起,焦老就担任起了中央首长的医疗保健任务。1984年4月,卫生部成立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焦老奉调筹建该院中医内科。
  患者跪谢医恩
  焦老从医济世6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医术精湛,疗效卓著。每逢他的出诊日,诊室周围总是被挤得水泄不通,众多全国各地、国外慕名求诊者常常是提前而至,排队等候。尽管焦老年过八旬,医院严格限号,但焦老总是能加号就加号,竭力工作,他从不询问患者的地位,不分贫富,均以仁心相待,逐一认真诊察、处方、选药,并耐心解答,为此焦老周二、周五上午出门诊时,从未按时下过班。辛勤付出换来了患者病情的缓解和痊愈,换来了患者及家属心底的微笑,更换来了他们对焦老发自肺腑的感激和赞誉。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闫小萍教授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河南的男性农民,年仅34岁,患了强直性脊柱炎,腰脊疼痛僵硬,生活长期不能自理,几乎成废人,由亲朋抬着来请焦老诊治。尽管焦老当日的门诊号早已挂满,但他老人家还是为这位病人加了号,由于病重不敢洗浴,病人皮肤上一层污痂,周身散发着异味,但焦老没有任何嫌弃,他仔细诊病,开药方,叮嘱服药事宜,使病人及家属当日返回家乡,节省了时间和在京的开销。
  经过数次治疗,一年以后患者病情痊愈,专程来到北京,一进诊室,就“扑通”一声跪在焦老面前,连续3次而不起,热泪盈眶地说:“是您老救了我,救了我们全家。现在我能下地干活,养活年迈多病的父母和妻小,我父母说啥也要我亲自给您老磕头。”
    辨证论治也要不断发展
  “中医学不是静态的,几千年来也是不断在发展的。而发展的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临床和辨证论治。”焦老非常重视中医理论对临床的指导,特别强调辨证论治,并能采撷现代医学为我所用,力求辨证精确,立法精当,选方用药丝丝入扣。
  他提出中医理论是辨证论治的坚实基础。“辨证论治”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是“理”、“法”、“方”、“药”,其中“理”占首要地位。“理”就是运用中医理论对用四诊得来的有关材料,进行分析归纳、辨认病症,进而为立“法”、处“方”、选“药”打好基础。因此,必须深入学习和钻研中医理论,才能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
  他强调辨证论治也要不断提高与发展。他说:“祖国医学是通过几千年来人们无数次防治疾病的医疗实践,逐步把感性认识加以集中和总结上升到理性认识而渐渐形成的。正确地总结前人和今人的经验,才能提高祖国医学的理论水平。我个人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既体会到了祖国医学宝库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哲理深邃的医学理论,也体会到祖国医学本身还有不足和缺陷之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学识的不足和某些错误。所以,我认为应‘在治病中知病’,那‘病’字包含着两种意思:一是认识疾病;二是认识不足、缺陷和错误。”
  他也主张有目的、有选择地吸收现代科研成果和西医学的有关内容,促进中医药学按照自身规律向前发展。对中医科研工作提出“继承前人学术,博采今人众长,突出中医特色,立足创新发扬”的研究方法。但是他坚决反对用西医的方法去改造中医。
  就在去年,虽然年已耄耋,焦老仍然对中医发展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发出自己的疾呼。他尖锐地指出:几十年来,没有培养出能用中医的思路、方法看病的中医。所以,中医教育如果现在还不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再过几十年,恐怕能用老中医们那种传统的方法治病的中医就没有了。虽然挂着中医牌子的还有,但就会像一家报纸所说:“用中药的医生不少,但用中药的医生并不等于中医。”西医也用中药,他们是以“什么药治什么病”这种方式用中药,但中医不应该是这么回事。
  “硬把我们具有数千年经验的中医往只有200年经验的西医中去塞。中医和西医各有其内在的规律。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违背了中医自身固有的规律,用西医的框架来宰割中医。我们应该改,但中医已经有数千年的经验,这不能丢。”
  所以,焦老大声呼唤———中医应该“卓然自立”。
    弟子眼中的大师
  “既习此业,必先要正其心,端其品,怀其仁,无贪欲”,要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焦老经常教导弟子要铭记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的古训:“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焦老不仅以“言教”,更是以高尚的品德、崇高的思想境界,一颗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仁者之心以“身教”,激励和鞭策着弟子。——广东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陈伟


39
发表于 2008-6-25 11:21:49 | 只看该作者

焦树德之死与中医之信仰

城里娃脑先生你好!我看过你的一些文章,先生的一些观点及思维是很好的,希望你不要"无话可说",应多发表观点,这里是百家争鸣,与先生共勉.
40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11:46:47 | 只看该作者

焦树德之死与中医之信仰

下面引用由罗鸿声2008/06/25 11:21am 发表的内容:
城里娃脑先生你好!我看过你的一些文章,先生的一些观点及思维是很好的,希望你不要"无话可说",应多发表观点,这里是百家争鸣,与先生共勉.
我常常逆大流,反权威!所以经常被人认为是标新立异的好事之徒!甚至连“玩梦淫”先生都将我等同于那些靠损人利己来卖自己狗皮膏药的“江湖郎中”。
也有人说我太不厚道,焦老尸骨未寒,我去在这口诛笔伐!还有没有点良心!
因为尊重生前焦老,所以还是别说太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话了!
毕竟孔子说说:当仁不让于师。在中国只是圣人的一种理想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 12:58 , Processed in 0.11171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