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医林春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完这个,关于辩证真是无话可说了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8-20 08:56:54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个,关于辩证真是无话可说了

    人体注射过乙肝疫苗,产生了抗体,就不会出现乙肝病毒感染了。这说明发生乙肝与体质的壮实与否没有关系,而与有没有乙肝表面抗体有关。
    这表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人们不惧怕病毒,只有接触它,才会产生抗体,不然就要注射疫苗。但首次接触这种病毒,象非典,人体的正气越旺,发生的反应越强,人却越容易死亡。感染过后,体内就有了抗体,再次袭来,不过是一场普通的感冒了。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说明人要适应自然,邪之伤人与人体正气有一定的关系。临床实践认为,人体对病毒清除能力越强,发生感染后症状就越重。如有人感染乙肝病毒会出现急性肝坏死,而大多数人只是慢性化。这个实践表明,并不是正气越强,病就好的越快。
  免疫性疾病,主要是毒的因素引起,病理性质也主要是毒,引起的疾病非常多,如狼疮,类风湿,结节性斑、剥脱性皮炎等,免疫性疾病对器官的改变坏死最速,并不是因为人体正气不密。
   不要惧怕这些内容抛却了《内经》,其实,我曾说过,西知是对中医的补充。
32
 楼主| 发表于 2008-8-20 09:03:07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个,关于辩证真是无话可说了

“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在于器官的吸收与生化。也即取决于器官的功能,器官的功能又有赖于谷气的敷布与养护,也就是阴阳五行理论的真谛。”
  


人体对微量元素和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信赖于人体的生化,它取决于各器官的功能,各器官的功能信赖于谷气的敷布与养护,全依赖于它还没有没有毒,没有郁,才能功能正常。
33
发表于 2008-8-20 09:15:08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个,关于辩证真是无话可说了

臆造
34
 楼主| 发表于 2008-8-20 09:51:13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个,关于辩证真是无话可说了

真是不可与言至德。
35
发表于 2008-8-20 10:45:45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个,关于辩证真是无话可说了

[这个贴子最后由zhengYOU在 2008/08/20 11:13am 第 1 次编辑]

临床医生的经验值得重视,也是中医发展的根基,但是对内经理论的联系有嫌缺失?

“人体对病毒清除能力越强,发生感染后症状就越重。如有人感染乙肝病毒会出现急性肝坏死,而大多数人只是慢性化”。
不就是[郁极而发,待时而作也。太过不及,其发异也……太过者暴,不及着徐,暴者为病甚,徐者为病持。]?
正气越旺,受病毒细菌入侵,阻断经气,其暴发越强烈。但是这也是从始生阳气而言,肝阳气盛而使道不长,脾气不濡,心气不长。是感染病毒细菌的先决条件,
:“五疫之至,皆相染宜”,就拿非典来说在年轻人为多,但大多数人并未感染?
“体不壮”并不是特指形体瘦弱?肥胖者,中医谓之气虚?
“免疫性疾病对器官的改变坏死最速,并不是因为人体正气不密”。
先生似乎把“正气不密”的“密”字与“强”疑误?免疫系统与脾脏功能关系密切,“器官的改变坏死最速”正体现了“阳强不密,阴气乃绝”。是脾家主化谷气功能本源匮乏?
阴气、阳气的本质是气,由水饮所化,所以水源是根本,阳、火是首辅,经脉的运行能力是其次,而经气是经脉运行能力的能源。一切基于气化,药物只是临时代替气动力激发经脉运行能力,也是强行耗气的1行为。辩证论治的目标是证,证是气之积;调气前行可以散积,泻气也可以散积,在辩证论治的过程中,做到布气到虚位吗?
因为现代认识对气的缺失。对《内经》诸多“气”字,视而不见。有谁在辩证开方时思考药后气行何处吗?体温体液并存,气是必然产物,气的盈亏刚柔顺逆,是生理病理的枢纽。有人认真思辨吗?
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犹如金子,是至精至微的行而上的理论;西医的形体结构的研究是形而下的唯物理性质,犹如黄沙,而当人们把金子混于黄沙,搅拌混凝土,金子反而成为杂质,远不如黄沙。可叹的中医人不去思辨中医根本理论,却用西医的理论、方法嫁接中医。满腹经纶化为乌用。
36
发表于 2008-8-20 10:52:53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个,关于辩证真是无话可说了

医林春风 ,请你先别介绍三元理论,把“钢刀切菜”的效果介绍就可以了,让我们长长见识:)
37
 楼主| 发表于 2008-8-20 15:08:03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个,关于辩证真是无话可说了

欢迎楼上的初学者对三元医学理论的关注。
就先给你讲讲如何用钢刀切菜。
若讲用三元理论指导治好了癌症、高血压、糖尿病,有自我吹嘘之嫌,现在就说说我如何给一个初学者疲乏症吧。
  一个初学者,有次找我就诊,病情是“疲乏一周多”,极度地疲乏,曾在隔壁的中医处按“虚证”治疗,吃药补中益气之类,打针(维生素B1和B12一周无效)。

  若按以前的思维方法,疲乏又无别的病状,首先考虑“气虚”,还有说“贫血者”。
而按三元理论辩证,毒郁虚三个字,首先考虑的是毒。
  一些热病的前期,如高热或痢疾的前期,或伤寒的无欲貌,或者一些慢性传染病,会疲乏。若是找不到没有毒的因素,再考虑有没有郁,如老年血脉郁阻造成的气血不达而疲乏。最后才考虑虚字。总之,三元医学理论,毒,郁,虚。
    首先考虑的是毒,舌脉后,让其做血常规化验,结果白细胞二万以上,用青霉素输液三天,加上中药的清热解毒药,三天而愈。
    用三元医学理论辩证,识病全面,不会象寻常医生那样,按虚处理了之,辩证错误,还容易挂一漏万,误诊连连。
    总之,三元医学理论用来治病,如治疗这个求诊的初学者,如钢白切白菜。

    告诉大家,举这个例子,没有做广告的意思。
38
发表于 2008-8-20 15:26:29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个,关于辩证真是无话可说了

这就是你书写的病历吗?
39
 楼主| 发表于 2008-8-20 15:33:00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个,关于辩证真是无话可说了

[这个贴子最后由医林春风在 2008/08/20 03:36pm 第 1 次编辑]

    “临床医生的经验值得重视,也是中医发展的根基,但是对内经理论的联系有嫌缺失?”
    这个你不用担心,三元医学理论的根基还在于中医基础理论,不是无根之木,而是对中医学的高度概括。

“人体对病毒清除能力越强,发生感染后症状就越重。如有人感染乙肝病毒会出现急性肝坏死,而大多数人只是慢性化”。
不就是[郁极而发,待时而作也。太过不及,其发异也……太过者暴,不及着徐,暴者为病甚,徐者为病持。]?
正气越旺,受病毒细菌入侵,阻断经气,其暴发越强烈。但是这也是从始生阳气而言,肝阳气盛而使道不长,脾气不濡,心气不长。是感染病毒细菌的先决条件,
:“五疫之至,皆相染宜”,就拿非典来说在年轻人为多,但大多数人并未感染?
“体不壮”并不是特指形体瘦弱?肥胖者,中医谓之气虚?
“免疫性疾病对器官的改变坏死最速,并不是因为人体正气不密”。
  
  先生似乎把“正气不密”的“密”字与“强”疑误?免疫系统与脾脏功能关系密切,“器官的改变坏死最速”正体现了“阳强不密,阴气乃绝”。是脾家主化谷气功能本源匮乏?
  
    [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正气越旺,象非典的病人死亡的越快,并不是“阳强不密,阴气乃绝”。而是仗打的越大,伤的越快。
  阴气、阳气的本质是气,由水饮所化,所以水源是根本,阳、火是首辅,经脉的运行能力是其次,而经气是经脉运行能力的能源。一切基于气化,药物只是临时代替气动力激发经脉运行能力,也是强行耗气的1行为。辩证论治的目标是证,证是气之积;调气前行可以散积,泻气也可以散积,在辩证论治的过程中,做到布气到虚位吗?
因为现代认识对气的缺失。对《内经》诸多“气”字,视而不见。有谁在辩证开方时思考药后气行何处吗?体温体液并存,气是必然产物,气的盈亏刚柔顺逆,是生理病理的枢纽。有人认真思辨吗?
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犹如金子,是至精至微的行而上的理论;西医的形体结构的研究是形而下的唯物理性质,犹如黄沙,而当人们把金子混于黄沙,搅拌混凝土,金子反而成为杂质,远不如黄沙。可叹的中医人不去思辨中医根本理论,却用西医的理论、方法嫁接中医。满腹经纶化为乌用。

[按]气血精津,在体内的生成、运行敷布,依赖于气化,而毒、郁、虚理论,在于人体气化的生理失调,出现的各种病理状态。本身并不因为有了毒郁虚的认识,就抛却了中医理论。它来源于中医理论,是对中医学理论的高度总结,是对中医理论的补充。
首先,它解决了几个问题:
1 三元医学理论使中医理论犹入高堂明室,豁然开朗,三个字使中医的理论体系一目了然,就是有毒了,不通了,有虚了,没有别的病。
2 辩证思路明晰,不再“读书万卷,临证茫然”,洋洋千万言,真传三个字。
3 使中医理论现代化,不再是玄学,能让病人接受。
但三元医学理论,是中医学的提高课,它必须在学好中医学的基础上。
对毒,郁,虚都有详细的认识,不再是原先那种简单的毒,郁,虚了。
40
 楼主| 发表于 2008-8-20 15:45:41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个,关于辩证真是无话可说了

“这就是你书写的病历吗?”
不是,是给你讲课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5 07:56 , Processed in 0.09036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