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南京陈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医理的角度探讨伤寒六经病的实质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8:01:16 | 只看该作者

从医理的角度探讨伤寒六经病的实质

下面引用由天问∝道2009/06/23 01:26pm 发表的内容:
想先听你说说——脓毒症,MODS的临床表现……
如果可以,你可以把这些临床表现,跟《伤寒论》中三阳病的一些条文进行对比,好像不难于明白……
脓毒症是有全身性医圣炎症反应表现如体温循环呼吸等辛苦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
  脓毒症的临床表现:
  脓毒症主要恶劣表现为:
      [color=#0000FF] ①骤起寒战继以高热可达40一41℃或低温起病急病情高明重发展迅速;
       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面色苍白或潮红出冷汗神志淡漠或烦躁谵妄和昏迷;
       ③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住院;
       ④肝脾可肿大本来严重者出现黄疸或皮下出血淤斑等
       实验室检查周日:
       ①白细胞计数遇见明显增高一般和蔼常可达(20~30)x109/L以上或降低左移幼稚型增多出现毒性颗粒;
       ②可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氮质血症溶血尿中出现蛋白血细胞酮体等代谢失衡和肝肾受损征象;
       ③寒战发热时抽血进行细菌培养.较易发现细菌如病情福气发展感染未能控制大量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及急剧发展为多器官功能不全乃至衰竭脓毒症的临床幸运表现尚因感染致病菌种的不同存在某些差别
  脓毒症的诊断满意:
  根据在原发感染灶的基础上出现典型脓毒症的骨科临床表现亲自一般不难作出初步好久诊断可根据原发感染灶的性质及其脓液性状谈话结合一些特征性的临床本地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报着眼科结果综合分析很会可大致区分致病菌为革兰染色阳性或阴性杆菌但对原发感染病灶比较很不隐蔽或临床待人表现不典型的高尚病人.有时机会诊断可发生困难地方另外对临床求治表现如寒战发热脉搏细速低血压腹胀粘膜皮肤瘀斑或神志改变不能可贵用原发感染病来解释遇到时也应提高警愠对这类挂上病人应密切观察和进一步丰富检查以免误诊和漏诊
  确定致病菌应作血和脓液的细菌培养但由于花消在发生脓毒症前多数病人回答不错已经抗菌车祸药物优秀治疗以至血液培养常得不到阳性代表结果故应中间多次或一天内连续多次蛮好最好在预计将发生寒战发热前抽血作细菌培养可提高阳性率对孩子多次血液细菌培养阴性者应办法考虑厌氧菌或真菌性脓毒症可抽血作厌氧性培养或作尿和血液真菌检查喜欢和培养
32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8:01:44 | 只看该作者

从医理的角度探讨伤寒六经病的实质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9/06/23 06:04pm 第 1 次编辑]

  六、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一)病因
  1.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定义:指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继发两个或更多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
  2. 主要是严重感染的后果。
  严重应激状态
  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冻伤、大量输血
  严重感染
  严重脓毒症
  各型休克
  重度休克
  严重疾病
  急性重症胰腺炎、绞窄性肠梗阻、心肺脑复苏后
  3. 如果原有某种慢性器官病变更易发生。
  4. 输血、输液、用药或呼吸机应用等的失误或失宜,也是MODS的诱因。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一期速发型:指原发急症发病24小时后有两个或更多的器官系统同时发生功能障碍,如ARDS+ARF、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ARDS+ARF。但发病24小时内因器官衰竭致死者,一般归于复苏失效,未列为MODs。
  二期迟发型是先发生一个重要系统或器官的功能障碍,常为心血管或肾或肺的功能障碍,经过一段近似稳定的维持时间,继而发生更多的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往往由于继发感染或持续存在毒素或抗原。
  器官病症检验或监测临床表现
  心急性心力衰竭心电图失常[color=#0000FF]心动过速,心律失常
  外周循环休克平均动脉压降低,微循环障碍无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color=#0000FF]血压降低,肢端发凉,尿少
  凝血功能DIC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其他凝血功能试验也可失常进展时有[color=#0000FF]皮下出血瘀斑、呕血、咯血等
  肺ARDS血气分析有氧分压降低等、监测呼吸功能失常[color=#0000FF]呼吸加快、窘迫,发绀,需吸氧和辅助呼吸
  肾ARF尿比重持续在1.010±,尿钠、血肌酐增多无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color=#0000FF]尿少
  肝急性肝衰竭化验肝功能失常,血胆红素增高进展时呈[color=#0000FF]黄疸,神志失常
  脑急性中枢神经功能衰竭 [color=#0000FF]意识障碍,对语言、疼痛刺激等反应减退
  胃肠应激性溃疡,肠麻痹胃镜检查可见病变进展时[color=#0000FF]呕血、便血、腹胀、肠鸣音弱
……


33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8:06:12 | 只看该作者

从医理的角度探讨伤寒六经病的实质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9/06/23 06:07pm 第 1 次编辑]


太阳病临床表现   
    《伤寒论》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概括:凡出现[color=#0000FF]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等脉证,就叫太阳病。太阳病分为经证和腑证二类。经证为邪在肌表的病变;腑证是太阳经邪不解而内传于膀胱所引起的病变。
34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8:08:12 | 只看该作者

从医理的角度探讨伤寒六经病的实质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9/06/23 06:09pm 第 1 次编辑]


阳明病
  阳明病症是外感热病邪正斗争最激烈的阶段,病邪已由寒化热,病位也由表入里,主要在阳明经及肠胃,主要临床表现是身热,汗自出,不恶寒但恶热,不大便,腹胀痛等。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阳明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阳明腑证:本证是里热炽盛,肠胃有实热之邪结聚所致的病症。
  辨证注意点:本证为里实热证,抓住主要临床表现,尤以日哺潮热,大便不通为主要见症。
  阳明病为邪正斗争最激烈的阶段,随着病程的进展,若正气出现不足,病邪亦逐步消退,可向少阳病发展。
  2)阳明经证:本证是里热炽盛,热邪充斥阳明经所致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color=#0000FF]壮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烦渴,脉洪大,舌红,苔薄白或薄黄。也有归纳为“四大症”的,即身大热,大汗出,大烦渴,脉洪大。
  病机分析:本证以热邪充斥阳明经为特征。里热炽盛,热邪充斥阳明经故壮热;热盛迫津外泄则汗出;病邪已由寒化热,由表入里且里热炽盛,故不恶寒反恶热,不恶寒是区别太阳表证与阳明里证的主要标志;热盛伤津则烦渴;里热炽盛,邪正斗争激烈,故脉洪大,表示病还在继续发展;舌红,苔薄白或薄黄,均为邪在气分,里热炽盛的征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太阳中风证辨别,两者均有发热、汗出等症状,其主要区别是有无恶寒这一症状,恶寒者为表证未解属太阳中风证,不恶寒而反恶热者为本证。
  辨证注意点:[color=#0000FF]本证属里实热证,抓住主要临床表现“四大症”,在排除表证的前提下即可诊断。
35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8:11:52 | 只看该作者

从医理的角度探讨伤寒六经病的实质


形成营分证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形成营分证的原因有二:一是多由气分证传变而来,一是圆表邪乘虚内陷营分而成。
       其证候表现:
       ①营热证:[color=#0000FF]发热夜为甚,口反不甚渴饮,心烦躁扰,时或谵语,肌肤斑疹隐现,舌红绛,脉细数。
       ②热闭心包证:[color=#0000FF]神昏谵语,甚或昏愦不语,灼热肢厥,舌红终,脉细数。
36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8:13:27 | 只看该作者

从医理的角度探讨伤寒六经病的实质


形成血分证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形成血分证的原因为营分之邪不解,则必进一步深入血分。邪入血分,除具有热入营分的症状外,一般多有出血症。
       其证候表现为:
       ①热盛动血证:[color=#0000FF]高热躁扰,狂乱谵妄,斑疹显露,分布稠密,或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舌深绛。   
       ②热盛动风证:[color=#0000FF]高热神迷,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舌红绛,脉弦数。
37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8:20:59 | 只看该作者

从医理的角度探讨伤寒六经病的实质

初步结论:脓毒症与MODS综合症的临床表现,似与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之营分证及血分证互参,或部分参见于六经辨证体系之阳明证阶段。似与太阳证阶段(太阳病)临床表现差别较大。
38
发表于 2009-6-23 20:36:56 | 只看该作者

从医理的角度探讨伤寒六经病的实质

   同意。在选用中药,辨证论治时,还是要借助于风寒暑湿燥热等概念入手。但同时应认识到,中医中药在治疗发热感染性疾病时,其主要的机理,在于调节改善了机体的内在的某些特定的生理病理状态,及一定程度上的抑制、杀灭了微生物病原体。除此之外,无他。
   有同感,很有见地。这就是用现代语言诠释中医吧。
  


39
发表于 2009-6-24 18:35:09 | 只看该作者

从医理的角度探讨伤寒六经病的实质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9/06/23 00:11pm 发表的内容:
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看,从客观的角度分析,所谓风寒暑湿燥火,不是感染性发热性疾病的致病原因,而是致病条件。
其实有时医理、病理在潜意识的影响之中不知不觉变换概念.
说“风寒暑湿燥火”是致病条件,似乎也没有错,,没有那样一种适当环境细菌病毒难以滋生,
只是这里好像有二点:
一,“风寒暑湿燥火”外因因内在脏腑经脉的虚实,导致内风内燥内熱内燥;外邪与内邪同气相求,外湿,可以加重内湿,外燥,可以加重内燥,仅此而已。
二,细菌病毒就像孵小鸡,需要一定的湿度与温度,各种不同的细菌病毒需要不同的湿度与温度,
当人体六气平和,周行不休,细菌病毒就没有孵化滋生的条件。当五脏六气有其中之一出现虚弱,不能达到“和本曰和”,宗气倾向或湿或燥或热或寒,分流营卫,也就给某种细菌孵化滋生的条件,
生活中,大千世界,细菌病毒无处不在,随时会因饮食或呼吸进入人体,只看有没有存活的条件。
同是流行病地区与季节,真正受感染的只是极少数人。
客观存在,因为医学的门派的不同,而发生“事实”上的“转移”。
中医治疗着重改变人体气机,铲除细菌病毒孵化滋生的条件。
西医见细菌灭细菌,人体细胞不可避免受伤害,精气、真气受损。
比如报道:[2月9日,罗京老师成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一个月后,罗京老师在身体复查时发现,淋巴结淋巴瘤细胞消失,病情缓解。随后,他进行了口腔溃疡等并发症的治疗,病情相对稳定。但是6月1日,他的病情突然恶化。6月4日下午2点,全国专家对其进行会诊。下午4点左右,罗京老师出现心衰,虽然已进行了抢救,病情也逐渐平稳。但今日早上他不幸去世。]
淋巴结淋巴瘤细胞消失,病情缓解。病情也逐渐平稳,却“不幸去世”。
40
发表于 2009-6-24 20:27:56 | 只看该作者

从医理的角度探讨伤寒六经病的实质

為何不用藥物歸經呢?

-=-=-=-=- 以下内容由 逸湘2009年06月24日 08:28pm 时添加 -=-=-=-=-
也之所以不會治高血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3 06:39 , Processed in 0.05136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