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tuyuanzh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水煮中医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9-12-17 18:18:5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下面引用由悉尼张有和2009/12/17 07:44pm 发表的内容:
或许把阴阳、五行说成是现代理化科技(牛顿、爱因斯坦、DNA等)的始祖,现代生物学、医学的各种新理论都与中医的五脏六腑相配合,就是所谓的〝中西医结合〞?
      如果各位以为这样〝高深〞很满足、很〝过瘾〞, ...
    先生的状态应对医学,也是非常有见地的见解,我们现在均在探索,基因组学能不能完全解开中医理论之谜,也未必,但是他能够解释一些中医的理论,我们应该欢迎。
    请先生继续讨论,提出不同看法。
    中医的藏象经络与生物节段性有着必然的联系,只是我们现在还不能够把这种必然联系完全诠释出来。
32
发表于 2009-12-17 18:25:3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下面引用由tuyuanzhi2009/12/17 11:56am 发表的内容:
下表是根据2006年12月以前《Pub Medline》能搜索到的所有关于HOX的文献绘制的,由于文献量大,作者不能在此一一列出,谨在此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对不起!由于此表太大不能上传,为了便于理解, ...
     愿与先生交流,能不能告诉一下先生的个人信息,例如联系方式。
3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18:44:1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12/17 06:25pm 发表的内容:
     愿与先生交流,能不能告诉一下先生的个人信息,例如联系方式。


-=-=-=-=- 以下内容由 tuyuanzhi2009年12月17日 06:46pm 时添加 -=-=-=-=-
欢迎与先生交流,我的邮箱是wangshengwan@yahoo.com.cn
3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18:52:0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5、神经布线
   神经系统神经元区域化和外周组织区域化是结构和功能相关的。神经系统区域化发育是建立在外周结构区域化发育联系关系的基础上。神经系统对外周组织的控制作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递质-受体,另一种是激素-受体,这两种作用方式是发育过程中就建立好的。根据不同神经递质的相关基因分布特性和生物功能把所有递质分为三类:一类是外周系统控制系统,包括五羟色胺系统(5-HT),多巴胺系统(DA),乙酰胆碱系统(Ach),去甲肾上腺素系统(NAs)和组胺(HAs)系统。二是兴奋和抑制系统:包括谷氨酸系统(和天冬氨酸)和γ氨基丁酸系统(和甘氨酸)。三是内分泌控制系统:包括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外周内分泌腺激素,还包括脑肠肽和一些局部分泌的肽类激素。
神经生物学方法证明:1、Ach的分布在:所有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板膜上,在颅内主要分布在纹状体及Ch1—Ch8细胞群。2、5-HT的分布在:松果腺,肠嗜络细胞,肺内皮及神经上皮小体,甲状腺滤泡旁细胞,脑中中缝核群(B1-B9细胞群),血小板,肠隐窝细胞[9,10,11]。3、HA分布在:颅内主要分布在后下丘脑结节乳头体[12],在外周细胞主要分布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肠嗜铬细胞,和一些特殊的神经元,4、DA的分布:在颅内主要分布在包括黑质在内的A8-A17神经元群,外周主要分布在肾,血管、肠[13]。5、NA和A的分布:在颅内主要分布在包括蓝斑在内的A1-A7神经元群和C1-C3神经元群,外周主要分布在交感神经的节后神经元。下表显示了作为外周系统控制系统的神经递质系统发育相关的基因,包括分界基因,合成和降解酶基因,转运者基因.
5羟色胺       FGF8,FGF4,SHH,NKX2-2,5FEV,TPH,DDC,SLC6A4,MAOA,GATA3,HTR1A,HTR1B,HTR1D,HTR1E,HTR1F,HTR2A,HTR2B,HTR2C,HTR3A,HTR3B,HTR3C,HTR3D,HTR3E,HTR4,HTR5A,HTR5B,HTR6,HTR7 ,HTR7P
多巴胺:      NURR1(NR4A2),TH,SLC18A2,SLC6A3,RET,DRD1,DRD2,DRD3,DRD4,DRD5,DRD5P1,DRD5P2
乙酰胆碱:     CHAT,ACHE,SLC18A3,CHRM1,CHRM2,CHRM3,CHRM4,CHRM5,CHRNA1,CHRNA2,CHRNA3,CHRNA4,CHRNA5,CHRNA6,CHRNA7,CHRNA9,CHRNA10,CHRNB1,CHRNB2,CHRNB2,CHRNB3,CHRNB4,CHRND,CHRNE,CHRNG
去甲肾上腺素: DBH,MAOA,SLC6A2,COMT,ADRA1A,ADRA1B,ADRA1D,ADRA2A,ADRA2B,ADRA2C,ADRB1,ADRB2,ADRB3
组胺:        HDC,HNM7,HRH1,HRH2,HRH3,HRH4
3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21:45:2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这些基因涉及定位基因,合成酶基因,水解酶基因,转运者基因,受体基因。外周肺,血小板等含5羟色胺,可以认为是5羟色胺能神经系统功能的自然延伸;而外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分泌组胺,可以认为是组胺能神经系统功能的自然延伸;而肾和胃肠道中的多巴胺则是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功能的自然延伸。
在根据分子多效性线索理解了脊髓,端脑,外周的定位关系后,结合发育中的位置身份信息,在根据递质系统对外周组织的同一性进行布线,就会利用组织的结构成网络性和位置成网络性以及神经递质的分层成网络性构建人体网络。
36
发表于 2009-12-18 08:08:5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欢迎继续。
3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8 10:58: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12/18 08:08am 发表的内容:
欢迎继续。
我努力!谢谢!
3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8 11:04:0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6.递质系统的相互作用
    以往对经典递质的有关兴奋和抑制描述中(除Glu和GABA),以突触后膜分子结构方面的关系为主,以至于有许多看似矛盾的说法,我们回顾已往的神经递质免疫组化解剖分析发现:同一递质系统中在实施正向功能时,轴突传递信息的方向是正向性的,它的作用以突触后膜释放递质和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相同为主。正向传递介导兴奋功能。不同递质系统内的正向传递,以突触前膜释放本递质,而与之作用的突触后膜具有与释放递质相同的受体,但其胞体属于另一递质系统,其作用是正向的。如突触前胞体是多巴胺能,突触后膜是多巴胺受体,但胞体是乙酰胆碱能,多巴胺系统对乙酰胆碱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正向性的,即多巴胺系统兴奋乙酰胆碱系统。不同递质系统内的逆向传递,以突触前膜释放本递质,而与之作用的突触后膜具有与释放递质相同的受体,该胞体属于另一递质系统,其作用是抑制性的。如突触前是五羟色胺能的,而突触后是乙酰胆碱能的,即五羟色胺系统兴奋抑制乙酰胆碱系统功能。
   关于神经递质系统间相互作用证据链是神经网络最核心的问题:第一结构上有联系,特别是微观结构.第二,功能上有支持,一个系统对另一个系统的的作用是即刻的.,第三:生化途径上的直接关联.第四.最好能有药学资料支持.
1.同一递质系统的正向作用
  在同一递质系统内,颅内递质系统结构向支配结构的递质信息
播为正向性的,这种用可由神经递质或激素两种方式作用于系统。可用下图表示.


-=-=-=-=- 以下内容由 tuyuanzhi2009年12月18日 11:04am 时添加 -=-=-=-=-
图1:大脑皮层和器官系统中递质的同向作用。Ach乙酰胆碱;NA去甲肾上腺素;DA多巴胺;5-TH  5-羟色胺;H组胺:cc大脑皮层:th丘脑;rf网状结构;spc 脊髓;os器官系统;hs肝系统;cs心系统:ns肾系统;ps肺系统;ss脾系统。

-=-=-=-=- 以下内容由 tuyuanzhi2009年12月18日 11:07am 时添加 -=-=-=-=-
第二个小标题为下级标题①
3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8 15:13:5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②.不同递质系统的正向作用
大量的宏观和微观资料,免疫组化和药学作用资料证明,不同的递质系统之间也存在信息传递的正向作用,可用下图表示(原图无发上传,速画了一个,不好看,请原谅)


-=-=-=-=- 以下内容由 tuyuanzhi2009年12月18日 03:14pm 时添加 -=-=-=-=-
图2:不同递质系统之间的正向作用。Achs 胆碱能递质系统;NAs 去甲肾上腺素能递质系统;Hs 组胺能递质系统;5HTs 五羟色胺递质系统;Das 多巴胺能递质系统。
4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8 15:19:3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根据结构资料得出:这些系统结构之间具有明确的纤维联系。
    根据功能资料得出:这些系统结构之间的信息联系是正向性的
即上一系统兴奋引起下一系统的作用是兴奋性的。
  乙酰胆碱能系统对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是正向性的,如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是乙酰胆碱能的,而节后纤维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对组胺系统的作用是正向性的,交感神经广泛分布在淋巴器官包括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并对交感活性呈现强的正向影响[6]。颅内蓝斑群和乳头结节核有直接纤维联系。组胺系统对五羟色胺系统的作用是正向性的,如乳头结节核对中缝核B1到B8群纤维联系。色氨酸羟化酶TPH1是5-羟色胺合成的限速步骤,但它非常显著的表达在脾和胸腺,是组胺系统对五羟色胺系统正向作用最直接的证据。五羟色胺系统对多巴胺系统的作用是正向性的,中缝背核对黑质有直接的纤维联系。药理作用显示:五羟色胺激动剂可增加DA的释放[7]。多巴胺系统对乙酰胆碱系统的作用是正向性的,黑质核群对基底核群有直接的纤维联系。多巴胺D1受体主要存在于受Ach神经支配的神经细胞的表面。
关于结构方面的其他证据参看前面的发育基因相互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06:42 , Processed in 0.05111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