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罗本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对火神派的一些看法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7-12-9 23:18:40 | 只看该作者

我对火神派的一些看法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4/24 01:27pm 发表的内容:
说实在的,提出这样的问题,实属不懂中医之“辨证”了。
可叹,如今的‘中医’没几个明白中医理念的。
我想也是这样呀。
32
发表于 2007-12-11 09:55:54 | 只看该作者

我对火神派的一些看法

“火神中医”之后是什么?
http://blog.sina.com.cn/xiangtianqing
    几年前,首先在中国第一官方中医药论坛---全球中医药论坛上随手发了一个建议成立火神郑钦安学术思想研究会的帖子,没想到一下子点燃了网上“火神中医”的热潮。
    其累计点击量一再攀高,现已超过十万次,仅在后来的大医精诚论坛上就有近两万次。以至于成为几乎是保持了论坛上最火的帖子,经久不衰。后来也出现了中医论坛上极少有,也是整个网上极少有的现象,帖子点击的数字越点越小的奇观。网上可能是为了有意识调控这一热象,在数字上泼点冷水。
    在当时来讲,不管是网上和现实当中,真正认识“火神中医”或读过其书的人都很有限。而现实的中医思想来讲,又是很局限在思维的混乱状态。尤其表现在对阴阳的认识上。这一点从近几年“火神中医”的发展上充分的表现出来。
     对“火神中医”的认识目前也仅是停留在其阴阳和重阳的思想上,而真正进一步对其认识尚不到位,特别是由此深入揭示中医的本体和本质。也就是说对中医基本原理的把握。
    对于中医原理的坚信,早在刚刚接触火神中医之初,就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到来只是迟早的事。大家可以想象,火神中医从开创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半世纪,整个主流中医对其认识都还一直保留在清末创立之时的观念。就是其依据和原理在认识上尚不能很好的协调会通,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和矛盾。因此对其观望和弃置不理。目前不少人的跟风同样多是重表象而缺乏对其本质的认识。学院的主流和行业的管理方面,也因对其原理的把握和依据不足,尚不能给予十分明确的肯定和认可。故此仍然还在观望阶段。
    鉴于此,笔者数年来一直坚持不懈的建立中医基础理论思想新体系的初衷和目的就在于此。借鉴现代一些学科的发展,基本都是在发现新的概念或原理,规范了学科的发展平台后,才进入快速的发展期。纵观整个中医,不应违背这一规律。
    因此说,“火神中医”之后应该学习的就是中医的基本原理。即中医基础理论思想新体系。这一体系的创立是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建立的关键依据。同时,中医的教学,科研,管理也都有了相对规范和标准的参照系。将会对现行的学院教育提供足够的理论体系和评价标准,为整个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快速发展铺设平坦的大道和树立规矩。
    截至目前,中医原理,即《中医基础理论思想新体系》的点击量也已突破了数万次。仅在一家论坛就已如此,请看连接:http://ngotcm.com/forum/forumdisplay.php?fid=34&page=1
http://blog.sina.com.cn/xiangtianqing
33
发表于 2007-12-11 18:10:27 | 只看该作者

我对火神派的一些看法

从目前《健康咨询》患者的信息反馈来看,火神的使用率并不是很高。
温法,只是中医治疗八法的其中之一而已,一定要辩证的使用。
34
发表于 2007-12-12 11:59:48 | 只看该作者

我对火神派的一些看法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7/12/11 06:10pm 发表的内容:
从目前《健康咨询》患者的信息反馈来看,火神的使用率并不是很高。
温法,只是中医治疗八法的其中之一而已,一定要辩证的使用。
火神的扶阳与通常八法的温补还是有些本质区别的.温补相对来说要好掌握和应用一些,平稳,安全.
火神的扶阳在用不好的情况下易出现不必要的惊恐.
关键在于明其理法,辩证使用.
35
发表于 2007-12-12 14:53:37 | 只看该作者

我对火神派的一些看法

温法
治疗学术语。系八法之一。又作祛寒法。用温热药治疗寒证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劳者温之”。具体方法有温中祛寒、湿经祛寒、回阳救逆。详各条。
以温热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祛除脏腑经络间沉寒痼冷等作用的方剂。治疗里寒证的方法。又称祛寒法。适用于寒邪滞留三阴的里寒证候。根据里寒证所在脏腑经络部位的不同,以及病情的轻重缓急之别,温法又可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阳利水、温经散寒四个类型。由于寒邪易伤人体阳气,又因阳虚里寒证常由气虚发展而来,温法常同补气药物配合使用。临床上具体使用本法时需注意:①本法主治里寒证 ,对于热伏于里而见手足厥冷的真热假寒证忌用温法。②各种火热证,阴虚火旺证、阴血不足证均不宜使用本法。③寒证较重,温之应峻,寒证轻浅,温之宜缓。④温热之药,性皆燥烈,久用或用量较大时避免耗血伤津。


-=-=-=-=- 以下内容由 五积散2007年12月12日 02:55pm 时添加 -=-=-=-=-
中医基础学一定要深入学习,并且熟练掌握。
36
发表于 2007-12-12 15:04:03 | 只看该作者

我对火神派的一些看法

[这个贴子最后由古水流在 2007/12/12 03:19pm 第 1 次编辑]

请教一个问题,抵挡汤会不会耗血伤津?
37
发表于 2007-12-12 15:22:35 | 只看该作者

我对火神派的一些看法

无论是火神还是水仙,我想,不过是其临床施方遣药时的侧重,未必是人家就痴迷到只用辛附!
38
发表于 2007-12-23 17:58:41 | 只看该作者

我对火神派的一些看法


"火神派"一词并非不是医者自吹自擂捣腾出来的,
而是善用热药对证疗疾,出奇制胜,民众赠予的,
还请楼主注意:"善用热药"并不是"只用热药".

-=-=-=-=- 以下内容由 觋妙斋2007年12月23日 06:01pm 时添加 -=-=-=-=-
之前回复有错,个人观点如下:
"火神派"一词并不是医者自吹自擂捣腾出来的,
而是善用热药对证疗疾,出奇制胜,民众赠予的,
还请楼主注意:"善用热药"并不是"只用热药".

39
发表于 2007-12-23 22:01:51 | 只看该作者

我对火神派的一些看法

阴盛必须要用热药才能得效,无论有热无热。
所以,很容易形成一种错觉:火神派善用热药对证疗疾,出奇制胜,似乎对很多的病都有效。
实际上只有阴盛一证,火神才能有效,其余全部无效。
40
发表于 2007-12-23 22:13:51 | 只看该作者

我对火神派的一些看法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7/12/23 10:15pm 第 1 次编辑]

象《范中林医案》这样的书籍,编写者,只是为了突出范老的特色,从而选出很多范老善用大剂姜附的医案,以反映出一个医生的用药和对中医的一些特殊的认识。
这样给初学者很容易造成错觉:似乎范老方方用姜附。
实际绝非如此。
所以,编书者也是很难,如果泛泛如此,反倒没有了特色,如果为了突出某一个医生的特色,又容易给初学者造成误会。
所以,书本身是没错的,关键要看怎么读。
中医爱好者,没有上临床实际看病的机会,最容易走火入魔,在没有鉴别是非能力之前,如果盲目的选读个人专著,那是很危险的。
其中也包括《伤寒杂病论》
《内经》之所以经久不衰,实际上,这正是集体创作的结果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2 20:37 , Processed in 0.12515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