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不留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灌水]“内证实验”就是练气功么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6-7-20 05:16:54 | 只看该作者

[灌水]“内证实验”就是练气功么

说浅了你不会相信,说深了你不敢相信,老子说,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内证实验是以气功的方式进行,但不是所有的气功都可称之为内证实验,有些吐纳导引之类的简单功法达不到内证的层次
         内证实验以道家内丹功法为代表,此类功法系统,完整,一脉相承,每一步都有每一步的验证
         在中医论坛上谈气功,人多不信,在武术气功佛道论坛上谈气功,人皆相信,对于经络,西方人难以理解,但印度人则容易理解
         当今之世,有无内证之人?虽不是多如繁星,找出十个八个想也不难,如王力平,傅伟中,陆锦川,陈林峰,张志祥等
         道家内丹功法古称性命之学,张三丰王重阳皆习此之人,并有大量著作传世,如今之世,习者也不乏其人,修道乃艰苦卓绝之事,仅戒色一条,能尊行者有几
         成道者少,但借此骗人者多,故古人传法极为隐秘,否则,教出李宏志之类的弟子罪过大矣
          诸君陈见在先,不信内证之说,名曰探讨,实则反斥,叶公好龙耳
32
发表于 2006-7-20 05:21:01 | 只看该作者

[灌水]“内证实验”就是练气功么

转贴----清静归一法:
??按清静归一法分别有“下观法”、“上视法、“旧真法” 3种锻练方法,皆以观照光色为入手功夫。《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一书中,介绍的是下观法,可以参究。但由于讲述的仅限于保健性诀法,对以后的练法及所要求达到的境界未言。这里介绍的是进一步的练法,并将上视法详述于次。旧真法涉足迷信,故此不赘。清静归一法属道家功,非释《清静道论》中所述之理法。
??清静归一下观法
??1、坐忘法
??姿势:正坐──臀坐木凳或木椅,两脚平行约与肩宽,两膝屈约为90°,日帘下垂,双目微开一线之光或闭目,视角向下约45°,舌抵上腭,垂肩含胸。手的握法,为太极印,两掌虎口交叉,右手拇指贴在左手内劳宫穴,共余4指自然依附左手背上,两掌心朝下(右上左下),置于丹田外或盘腿之上。也可将双手分置两膝上。坐椅者不可靠椅背。此势初练功者较适宜。(图121)
???????????
   自然盘──自然盘腿,坐于蒲团或棉垫上,功深者可坐平石板上,其它姿势与正坐相同。此势初练功者较适宜。(图122)

???单盘──单腿盘坐。其它姿势与正坐相同。(图123)

???跨鹤坐(又名真武坐)──左腿踡盘,脚心朝天,置右大腿内侧基底1/2处,右腿微屈140一170°。累后可左右互换。靠前屈伸腿脚的势右摆动定位放置调节身体的平衡。其它姿势与正坐相同。此势体弱者或妇女较为适宜。(图124)

???金刚坐──左或右脚跟最好轻触会阴部,或置于阴前,右式左脚后跟放在右小腿远端1/3处。双脚心朝天,此势初练功者较适宜,其它姿势与正坐相同。(图125)
?
???双盘──先盘左腿,将左腿踝关节部置于右大腿股上腹股沟前,次将右腿于左腿外浓法而盘,成左内右外两腿叠交式。两脚心务使朝天,否则练功时膝部或踝部易受损伤,并且大腿易麻妨碍练功。其它法如正坐。此势久练功者适宜。(图126)

??注意事项:各种坐姿均要求做到竖脊,含胸。竖脊即将脊骨调解自然正直,否则为硬挺强直,腆胸叠肚,达不到放松的要求;又不可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否则失去重心中正不倚的要领。其方法是把双肩尖微抬高2、3分,与含胸自然结合起来。含胸即将胸稍内含些,可以把两肘尖微向前开张成与身体呈一条直线。竖脊、含胸须视为统一性的整体,才能正确完成姿势。前胸、后背配合得体,才能丹田气下沉不浮。要求提耳根劲(稍收下颌),含胸竖脊,百会朝天,百会和会阴在体内成一条垂直线,身体的脊椎骨象宝塔一样一节一节地上下基本为直。
??(1)呼吸:
??呼吸要求达到深、长、细、柔、缓、绵。最初练功,要求自然呼吸。即正常呼吸稍加深一点,也可不加深,如平时呼吸。待练一段时间后,呼吸会自然加深。
??(2)意念:
??姿势调好,呼吸调匀之后,集中意识,双眼微开一隙,此称为一线观法,适宜于初练功者;或轻闭双目,称为闭眼观法,适宜于初练功者或久练功者;或双目开睁自然,称为开眼观法,适宜于久练功有素者,难度较大。视线皆向下成45°角向两膝之间或两膝间稍前,即旧说的“牛眠之地”,默默地观照那一团地方。要不松、不紧、不盯,不管闭目或睁眼,均不能视地。此时可见有色之光,因每人的潜在机能不同,见光也会有快有慢。
??(3)观光坐忘:
??在观“牛眠之地”时。虽然那地方空无一物,但在入静状态下,会很自然地反应出脏腑气脉的盛衷情况,大约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每人的气脉阴阳不同,所视之色亦有区别。大多数人先看到“濛濛如雾”的淡淡白光,或间杂出现如天空星际闪烁的小小亮点,或观见名种颜色变幻。5色当中以白色为纯正,紫色为吉正,金光为高正。(光气的5色变幻与虚实分别,参见天地庄“如如不动。是真阴阳”诀意述真条)久久锻练,各种领色退尽,只见白光,由淡雾状逐渐进入到“月光皎洁”的景境,仿佛中秋明月悬照眼前下方。继将意念集中与远处合而为一,遵“光即是我,我即是光,光我合�,我光不二”默念口诀,则自觉皓月当空,遍体清凉,爽意神怡,烦燥顿消,宠辱皆忘。此时已至清净境界,但尚未入清静境界,继续练下去,则连皓月当空的感觉也不复存在,自身、天地皆不存在。此为坐忘阶段,亦为清静境界之初步。
??(4)收功:
??何时不想再练即可收功。收功时,双目微转,微摇头颈,次则微动几下肩、手,然后叩齿36次,鼓漱津液36下,分3次缓慢吞嚥以意送下丹田,再慢慢地睁开双眼,以使集中的心神分散,继则可以用手按摩一下头和脸部,最后再下坐走动或散步,或拍打几下腰腿部。高血压患者可用指尖沿头前部向后捋划,止于风池穴、风府穴或项下。
??收功时折盘,即把盘着的腿打开后,初练者双腿酸麻。此时要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让腿的麻劲自然消逝后再起身散步活动,接着可练习动功。腿麻的过程中,越动则麻之越厉,越感觉难受。练坐时腿部气血受挤压于气街以上,双腿因气虚即致酸麻,折盘后大量气血很快下注使冲两腿麻感加剧,若不动时气血缓缓涌向双腿脚,则可毫无酸麻之感。
??(5)注意问题:
??①开始观光会出现一会儿青,一会儿赤,一会儿黄,一会儿紫的色彩转换,或一边无光,一边有光等现象,出现之光可能会左出右涌,上下游移,有的可能出现中心开花或由外向中心合拢现象。此时意念绝不可被光色牵动,要做到有光不喜,无光不急,何去何从,任它来去,不追不究,不领不引,不顶不牵,自然显现,毫不追求,始终平淡无奇地观照着“牛眠之地”。出现上述现象多为气机无敛所至。可据光色反应,推断人体脏腑阴阳虚实状况,功夫深些,又可以据此脏腑机能活动反应而诊察别人之疾。
??②练功时要一心一意地观视眼前之光,一时看不到不要着急,坚持探寻究竟,凡达到入静状态光色自然呈现,先天潜在机能深厚则入静较快。反之,�定是没有入静。可用诱导法,即在“牛眠之地”空悬如一乒乓球大小的白色棉团,做为练功时的诱导观照物,这样可以集中意念。过一段时期后去掉棉团,行观“牛眠之地”的空无处所,即能观现光色。此法与音乐诱导入静方法质同法异,皆仅限于一般的健身目的,真正的练养功夫,则反为障碍。
??③练功不可一曝十寒。每天最少需练1─2遍,初练者一遍26─30分钟,有进步后可30─50分钟,更进步者可练2小时以上。总之不可拘泥,以自己的练功程度为准,愿坐多久,就坐多久,有收功之意识闪念,即可收功,不可强练以凑够时间。凡所有静功均应循此规律。
??④练清静归一功最好找一安静、避风的地方。突然受惊之后,不要惊慌,不要恼怒,要把心情平静下来继续练,直到把受惊的意识排除或转变过来之后,再收功。
??⑤自感发困时不要练静功,练功睡着为“昏沉踔举”现象,无甚功效等于白练。练功不能追求外动,一动则功失成。古传统气功皆不主张外动,静功中凡发生外动不止皆谓偏差。
??⑥静功必须在动功前练,如动功后行练静功,必须经过整理运动,待气脉完全平稳之后,方可练习静功。否则易练出偏差。
??⑦练功中出现身体左歪右斜或前俯后仰感觉时,千万不可以身牵正,耍以意缓缓趋直,倾俯感即会自消。因此时之感往往为本身气脉流注不平衡所致之幻觉,实际上姿势仍持中正,若强行引体牵正会发生坐功跌现象,以致摔伤跌损,如出现走形现象,可以将身体缓缓置直或以意牵体升高如麦拔节状,即可身体正直。出此现象,多为气不归元或坐功疲劳所致,属于前者久练可气机归元后自然耸直,属于后者则可收功,不必强行再练。
??⑧练功中途汗出较多,是练清静归一法的一般规律,尤其有些练功者初期锻练静功常多汗,为素体禀阳虚所致,可继续练功,过一阶段后汗敛清爽,心旷神怡,此时也就达到了清静归一功的“清净境界”。
??⑨练功中有的人会觉眼前出现山河大地,高山大海,老虎大象,楼堂殿宇、蛇牛鼠狐、人物花草等等,身体忽变大如高山,忽变小如芥子,忽飞升,忽下陷,忽而身变林木,忽而魔鬼四围。这些都是平时所见所念事物,在练功时显现而出,所以出现此类现象时,即不必喜,也不需惊,仍然以自然显现为法则,任它来去,处置泰然。从脏腑角度论,出现幻景是脏腑气脉反映于外景,它反映脏腑及人体气化的不平衡状态。静功中所说的“走火入魔”在此时最易发生,多分两种情况,其一为“遇幻生魔”即“对景生魔”,其二为“自性生魔”。破解的根本方法即无论出现何种幻景生情,顺其自然,平时避免七情六欲的干扰,破除迷信思想。
??⑩血压过低者,不可行练此功。
??2、内景返观法(旧称回光返照法)
??此法为观照外象进而过度到观照内景的方法。“坐忘法”有了一定根基后,不将较大片光色与自身融为一体,而是继续在外象光色下观照下去,以后再守住白光的中心,久之,如月光之自会逐渐浓缩,最后小至微如芥子,其光晶莹透亮而不耀眼,详和而平静。此时,即可用意将此虚幻圆物拨之,使使其呈“自然游动伏离”状态,然后将其慢慢引导,从神阙穴缓缓人黄庭。(亦称玄牝之门,玄关一窍,位在神阙之内,命门之前,膀胱之上,小肠之下,身体中线处。具体部位又因人而稍有异。不明位置者,其光球至彼处不动,即其止处所)行功意领时,意念要强,要虚,要微,切不着意发力,气息要自然,顺畅,细匀,绵绵。至比功侯,则可每次坐功时引入黄庭,守住黄庭部位宜使之归元内敛,续则引领其光球可上可下,可照头亡头,照身亡身。亦可引领光球返观照察五脏,即光球由黄庭所发,内视五脏之逆向传递。即按五脏相克之逆道,由黄庭入肾之火门,经心过肺入肝至脾再还肾之水门,继再循肾之火门至心……;如此周流沛转,其路线如倒立之葫芦。 (图127)其时尽可内视见己之五脏生成及形状。意念仍以平淡无奇而视之。

??亦可引光出黄庭,经日月穴(左日右月,神阙穴旁开3、5分处),变二,沿足三阴经下足,继将光球由涌泉穴内出外,两足如分踏2“水晶球”,久之自可视见涌泉穴下如踏日月(圆形) “风火轮”之物状,练片刻后,再回收入辘轳关,返归黄庭后,化为一点(初则为黑下白上),继收黄庭后,再行收功。
??3、分光治病法
??患者用于治病练功时,可将体外圆球引归黄庭后,引光直达病所,行分光治病方法,或引领趋归相应窍位。(请参阅天地庄诀意述真)施术治疗者,亦可将自己光色观照患的的病灶的区域,行“分光治病外治法”。
??几点说明:
??①整个清静归一法,无论下观、上视及旧真法,都是由外引导到内观照,此法即古谓之“盗丹”法,讲先练出外丹之体而后供己之用的方法。《阴符经》云:“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主盗,三盗即宜,三才即安.”宇宙间天地、万物、人,三盗相制,各得其益,则可安顺。禀济强禀,用物弘而取精多则相战,胜则为强,负则为衰。所以凡言“盗”者,诚古谓“盗天地自然之秘者,曰大盗,”这里的盗字,不可谓偷盗之意,实为人万物之不所察,是说用一定的方法,强而占夺.为所觉而无所抗,或以盗为道训,即大道取用于无形之谓。即如《阴符经》云:“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张洪阳注解说:“夫天地人物相盗,有生有死。我独默察其机,而逆持其柄。是暗窃阴阳之气以生我身。其术秘矣。谁见之?谁知之哉!但得道易,守道难。防藏多凶,恃强必败。君子得此,兢兢保守以固其穷,小人得此,妄作相为而轻生命。”清静归一下观法,下手较难,得之后却永不退转,为一劳永逸之法门,属于中上根器之人的习练法。其功德两具者,往往达领先机。
??②《清静经》云:“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即无,无无亦无。无无即无,湛然常寂。窃无所寂,欲岂能生。欲即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即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清静归一下观法练到高深定境,又归释功。即达“无无亦无”的“真空”境界,亦名得道。物固有形,后以立名,名相两立,实无所显,名为得道,道乃虚守之一代名词。道“盗”相宜,“盗丹”之名,亦是强而为之以冠名。下观法以清静为体,达归一之旨,此一尚非真常、真空、真静,有无相生,长消相待,生死相循,其功其道,其一其体共用显微无间,故名归一。
??清静归一上视法
??清静归一下观法是清静功的一种方法,上视法同样是清静归一功的一种方法,两者之间没有甚大联系。练功的意念、窍位不一样,效果也不同。
??现介绍清静归一上视法如下。
??(1)姿势:
??同下观法,以自己坐功方便、舒适为宜。
??(2)呼吸:
??同下观法,采用自然呼吸法。
??(3)意念:
??①常照法:闭合双目,轻松平视。意存极远之天际(如前有障碍可意穿透之),目观眼前或额前10厘米至30厘米部位的光色。其观照光色法及变化幻景等,参见下观法说明。当前额前确已观见白色、紫色或金黄光,无5色转换时,可继收眼前光色。睡前练习可诱导入眠。困乏时,也可用此法锻练20分钟左右,则头脑清醒,睡意皆淌。收功法可参见下观法,光色于额前即可收功。
??②文进武射法:初始法如“常照法”,当在额前确已观见白光、紫光或金黄色光,无五色转换时,即可以意缓缓经天目穴引入脑之前半部。此时前脑半部即如荧光屏之遮布,又如一张白绢纸竖布其脑。如此,久视观照头内之光。在头内之光淡漠时,以意将光色由天目穴如箭状射出(武射)额前,再行凝练,当再次出现稳定的上述3种光团时,再以缓入(文进)法经天目穴进脑。如此反复习练,头内白、紫、金色光停留时间愈久愈好。
??文进武射法修练几天后,可将0一10阿拉伯数字用红笔分别写于5分见方无格白纸上,并叠折使字藏纸内。任意取一纸字置贴于右手拇指下的左劳宫穴。当观照前脑内白光稳定时,即可以“二心神功”引纸入脑,亦可直接观照纸片,则其字有可能从臂或天目入脑,字可由脑内光色中一闪呈现,亦有在额前亮闪呈现者。由于此法锻练时,既要意守光色,又要意描纸片,是一心二用的方法,故名“二心神功”。
??亦可对练,名“换头术”:即甲乙练功者对坐,初以距 1米远近为宜,练出后距离不限.甲者意想己头为乙者之头,乙者之头为己头,乙者意想己头为甲者之头,甲者之头为己头;若甲者为发放者,乙者为接收者,则甲者将假想乙头前脑白光向乙者之己头发放简单符号,打进射人信息,如○、△、□、x等几何图形,接收的乙者只守定假想之甲头前脑白光即可。乙者如头脑闪现出几何图形,则可彼此印证。发放与接收者只要配合默契,白光出现,信息同步,即可成功。
??上述之观照测字与“换头术”锻练成熟后,即可用以诊察他人疾病及优选首先治疗的部位。
??(4)收功:
??不练时必须将光色射出前脑,到额前再观照片刻,再收功。不可在光色停留脑内时便行收功。收功方法与下观法同。
??(5)注意问题:
??①文进及武射光色时,可意想天目穴如开枣核大小的竖洞,光色源源不断经天目进入脑内,但当守额前或脑前半部内光色时,千万不可再留意于天目,亦不意想天目穴光色进出后的闭与合,须以守光为务。或光色出入脑内脑前,不通过天目,眼球往后一缩,光色就直接进入头中。
??②文进光色时,眼球自会相应内缩,武射光色时,眼球自会相应外放,不可紧张而失放松的要求。
??③光色杂乱时不要引入前脑,引入对身体无益。白、黄、紫光很淡浅时也不要引入,引入后其效不显。如意引光色不动时,可用收看玉枕的方法。玉枕穴在头枕部,基本与两眼相对,收看玉枕郎时间不能过长,一般几秒钟即可,且需伴眼球同时内吸,方法是把眼球微微上翻一点。注意不要翻得过多,否则易出现头昏的弊病。眼球上翻时,眼球感觉有股内吸力,(眼球内吸时,意念不要放在吸力上)这样,把眼前的光色吸入脑内,待玉枕观光几秒钟后,则马上弃放收视玉枕,(万不可长时间往后脑勺意守)仍观前脑之光色。
??④观照的光色不可超过泥丸宫(百会穴),脑前半部指的是以耳为正中线的前半部,以双眼平行位置为底线的以上部位。脑内象一荧光屏,进入脑内是一个立着之屏幕,立度位置不过百会。
??⑤照书学练者,上视法练功不得当,天目、祖窍等部位易出现麻、胀、凉,酸、震、(目字旁+闰)等感觉,如此现象3天之内每每出现,则须停练,而改练下观法,以免生偏差而增加痛苦。另外不可盲目认为天目动触感觉为天目欲开之兆。相反,经实践证明,练出某些特异功能者,却并不经过上述感觉阶段。凡有上述感觉且3日内无改善者,多为神衰体质或偏差易感者。任何功法,不能以一法应之于万人,如泥守坚持,鼓励谬错,无异于油助火腾,阳陷更盛,偏差加身,痛苦终随。
??⑥收功时,亦可将光色降下涌泉,再归于黄庭后意守片刻,依下观法收功。
??⑦练过其它守上窍功法,出现过头部不适症状者,不要练上视法。守上窍可能对某些人不适应,此时不要勉强再练,可以用别的方法代替之。高血压患者练上视法掌握不好时,血压可能会升高。若能掌握好“常照法”,身体又放松得宜,不会引起血压升高。但患高血压症者最好不练上视法,可以练习下观法,下观法具有降低血压的效用。
??⑧练功刚刚闭眼时,眼前会泛红色,个别人为了追求光色,对着光色或阳光锻练,这样不好。光刺激对练功无甚益处,而且影响练功入静。
??⑨从来没有练过气功者,可直接试练上视法,身体及头部无不适感即可接着锻练。练了上视法就不必再练下观法。上视、下观两种方法各不相干,下观法也不是上视法的基础功法,更不是上视法的初级阶段。两种功法不要交叉练习。当然,两种功法交叉而练也无副作用,但功夫可能增长缓慢些。应该以练一功为宜。
??⑩不要直接意守天目,要意远守近。直接意守天目易出现弊病,应当把天目当成一个出入光色的门户,只要不过于追求意守天目,天目就不易出现动触感觉。
??⑩练上视法的文进武射法必须与常照法结合在一起锻练,若练30分钟的清静归一上视法,应先练15分钟的常照法,再练15分钟的文进武射法,依次类推。每日练习一次性即可。
??如果单练上视法的常照法,可不练文进武射法。常照法有催眠人睡与清醒头脑的双重作用与效果。

33
发表于 2006-7-20 05:22:31 | 只看该作者

[灌水]“内证实验”就是练气功么

练气功二十八年


                                      上海卢湾区体育馆老年人协会气功教师张剑鸣
  对于气功和医理,我本来一点也不懂。只因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中医说是虚极症)。终日恍惚,彻夜不眠,药物推拿都无济于事,这才开始学练气功,居然疗效显著。于是,坚持练功二十八年,从中领会了人体经络的路数,熟悉了气在机体内的运行,然后参照了阴阳动静的原理,居然也能绘别人治病了。
  开始,我向蒋维乔老先生学习了“因是子静坐法”,后来又向伍止渊大师学习了“虚实静坐法”,学了不久,果见疗效。这对一个久病无望的人来说,如同久旱逢甘雨,长夜见曙光。当时我是又疑又惧又惊又喜,而其中最主要的当然还是喜,因为恢复健康有望了。
  当然,我也并非全是一帆风顺的,也出过一些偏差,不过顺风还是主要的。我终于得到了“经络气”,即通了八脉十二经络。这就是我结人治病的路线方法、理论基础。现在就将这一得之见拿出来,供大家参考(我练的功法详见“虚实静功”一文)。
  一、我是怎样通了八脉十二经络的?
  我练通八脉和经络气,共花了不到八年的时间,其间也走过一些弯路。练功前,我的身体基础很差。用一位同时练功者的话来说,我就象是棺材里爬出来的人一样。当时,我遵循练功的要求“治病先治人,治人先治心”,端正思想,放下一切,歇心养性,一心练功。因为我知道,只有气功能治我病,舍此无它。
  开始,我学的是“因是子静坐法”。这是“小止观法”中的吐纳功,就是意守脐下一寸三分处,舌舔上颚,自然盘坐,自然呼吸(我不能用逆呼吸法)。练了两个星期,面色开始有了生气,60天通了任督二脉,80天通了大周天。但后来出了偏差,就改用伍止渊大师的“虚实静坐法”,就是意守脐内前七后三处(此处叫做“中官”,亦称“中丹田”)。方法是不拘形式,不舌舔上颚,姿态随意,只要求注意力集中,从有为导无为,由无为生有为,息活泼而心自在。久之,澄之又澄,静之又静,不觉间恍然有一气自阴跷出。这就是阴中之阳的阳气。从此,炼经化气,筑基炼已就开始了。继而,渐长渐进,恍惚杳冥,一灵独觉,终于由任督两通而渐通了八脉十二经络。
  在通任督和八脉的过程中,我还得到了阴阳二气,知道了阴阳二气的变化与相交,共有“四得”、“五交”。
  “四得”,就是得息、得窍、得观和得机。
  得息,就是神息相依之息,到了不知道有呼吸出入时便是得息。
  得窍,就是得阴跷气窍之窍,在恍傀中内视到丹田之象(即玄关)时,便是得窍。
  得观,就是内视返观之观,在内视所观的地方意不复转时,便是得观。
  得机,就是得气息之机,能掌握气和息生灭变化的枢纽时就是得机。
  “五交”,就是任督交,心肾交,手足三阴三阳交,小坎离交,中坎离交。
  得了“四得”、“五交”后,才能贯通八脉,才能弄懂经络气的来龙去脉以及阴阳、虚实、动静的变化。我就是根据这个变化的规律,只用一根艾条来给人治病的,而且疗效较好。
  二、我练功中体会到的经络路线
  1.通任督二脉——我练功60天通了任督二脉。在通任督二脉(小周天)时,气呈线形,有顺有逆。
  据说任督通,八脉即通,八脉通,百脉即通,十二经络也相继而通。但是,这仅是就大体说的,具体说来却又不是必待百脉都通了之后才开始通经络。因为脉和经络的关系,有如湖泊沼泽,大渠小沟交织如网,是互为灌注,互为增损的,所以又不能机械地看成是先脉后经络。不过,总的规律还是有的,就是先通任督而后通十二经络与其它六脉,最后通冲脉而入于“中”。所以“冲脉”又叫做“中脉”。
  任督二脉,一在身前,一在身后,可分可合,合则为一,分则为二。分而称之,以见阴阳,各有注守,各司其职。合而称之,又叫子午线(身前为子,身后为午)。子午线者,意为子午周转,可以畅达全身之线,因此又叫做“子午河车”,意即搬运周转的交通工具。
  一般练功者在通了任督之后,就往往停止不前。而因是子(蒋维乔)则非常重视通小周天与“大周天”。这是有其一定道理的。
  2.通大周天——我练通小周天后,又练20天,通了大周天。气功界把人体比做一个小天地,地球的外围有一圈大气层,大周天就好比人体外的一圈气层,对人体起护卫作用。
  3.三焦通——我练功一年半,到了1957年秋,练通了三焦。
  三焦位在人体中段、肋内、膜外。上焦在天突和膻中之间,中焦在膻中和神阙之间,下焦在神阙和会阴之间。命门穴能通三焦,是三焦的主穴。
  关于三焦的位置,还另有一说,即擅中之上为上焦,包括头部与上肢;神阙之下为下焦,包括下肢。因为人体是个整体,气过天突,便会上行到面部,气过印堂,便会上行到头部,气行如闪电,目前条件尚难捉摸,所以对此似亦不可过执。不过,在我通三焦时,却很明显感觉到是循下述三个循环圈(由下而上)进行的。
  ①气自神阙出,分左右二线,各经会阴绕一圈又回到神阙,这便是下焦。这二线就是丹田气的阴阳二线;
  ②上述左右二线回到神阙,并在神阙相交叉,左变右,右变左,向上各绕半圈而达于膻中,略停,这便是中焦。
  ③二线达于膻中后,与上述相同,也是交叉易向,各绕半圈而达于天突,略停,这便是上焦。
  过了三焦,就是八脉十二经络了,从此便能步步康泰。
  4.三阴三阳通——我从1957年秋到1963年秋,约六年才练通了三阴三阳与八脉。
  三阴三阳加上任督(又称第二次通任督),称为十四经络。它是正经,能通达全身,贯穿表里,到半表半里。它是我国数千年来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的纲领,也是中医及针灸临床实践的理论依据。
  气功里的三阴三阳,与铜人图中的三阴三阳有性质上的不同。前者是后天中的先天,后者则是纯属后天的。前者是返向胎儿规律的过渡阶段,后者则是生而有之的。
  此二者在作用上也不同。主要的不同是后者仅用以治病,是“顺取”,即所谓“顺以成人”,而前者的一切都是在为“逆取”创造条件,以达到“逆以强身”的目的。其次的不同是前者旨在调整,只讲明阴阳、水火、动静、虚实,重于心意神气,而后者讲阴阳五行、表里虚实寒热,着重生克治化,恬淡无为。
  二者的性质、作用虽有不同,但却又纯属一个体系,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仙医一脉”,就是这个道理。
  由下丹田、中丹田着手练功的人,一般都要通经络气。由上丹田着手练功的人,就不一定要通经络气,可以直通冲脉(即中脉),一通百通。
  “新涌泉”穴在“然谷”之侧,此穴分三支:一支到大趾尖,一支到原“涌泉”穴,一支到足跟。
  三阴三阳是在任督基础上贯通的,因此它既有独立性,又有依附性。
  5.八脉通——在八脉中,我对冲、任、督、带四脉是比较清楚的。至于“两维两跷“这四脉,我只知道是起于足踝骨的内外两侧,而线路走向就捉摸不清了。这是由于气行如闪电,众线交错,迅不及知的缘故。八脉路线如下。
  ①冲脉:位于体中,主干上从泥丸下至会阴,从腹中、夹脊交割之点,分枝直达上肢的中冲;从会阴处分枝直通下肢的“新涌泉”(在“然谷”侧)。冲脉是八脉之冲,经脉之海,上通下达,四通八达,内外相通,是顶天立地的一脉,丹书内称之为“桃康之路”,也叫“中脉”。从此,线上的功夫结束了,经络气绝迹了,面上的功夫开始了。
  ②任脉:位在体前,是阴脉之海,从龈交起到会阴止。
  ③督脉:位在体后,是阳脉之海,从会阴过尾椎,上升到百会,再经上星止于龈交。
  ④带脉:位在腰围,如人束带而前垂。它的功能是约束诸脉,故又称之为“六合”。
  ⑤阳跷:与足正阳线交汇在腰俞。
  ⑥阴跷:与足正阴线交汇在会阴。
  ⑦阳维:与手正阳线交汇在风池。
  ⑧明维:与手正阴线交汇在迎香。
  阴跷、督脉、冲脉是经脉造化之源。而阴跷一脉,在丹经书中名目很多,如天根、死户、复命关、死生根等,它是肾精之源,阴中之阳,每日产铅之地。
  病在十二经络易治,病人八脉就难治了。气伤八脉,必为不治之症,不是金石草木的药力所能愈,必须自身真药才能奏效。这个真药就是阴跷之气。要寻自身真药,只有学练气功,学到一定的时候才能得药。
  三、我体会到的阴阳和“五交”情况
  通过练功,我不仅治好了病,对人体阴阳分布也有了理解,特别是我练功达到“五交”以后,更为清楚了。为了更详细地讲讲气在体内是如何行走的,下面就用图(略)来详加解释。
  人体的阴阳分布是有一定的,不变的。气在体内循行,也是不变的,有条理的,不紊乱的。
  这一阶段,气自神阙出,有时是一根线,这根线不是循左行,就是循右行。在任、督线的左右,各有一条线并列着。气则循这一左、右的线路上下左右而行,从来不出界线。有时气从神阙出,一分为二。则两线各自分左右,左在左行,右在右行,从不出界线。倘若两线出了界,就会绞成一条线,上下绞绕。
  气感在面部,长约五寸左右,在七窍内钻进钻出;如从耳进,口出,鼻进,眼出,眼进,耳出,口进,鼻出,有时则相反,互为进出。
  气感在头部,则如探照灯,色、光、角度都*似,有时交叉,有时分开,在头部到处探游。
  此图在黄岩时曾得伍止渊大师印证。他过去也有这个过程,都一样。另外,有个别练功者,也有这一过程。
  濒湖日:“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气功通过入静,人的内视作用显著。功夫至此,就会对于自身的上下、左右、前后、阴阳界限以及五官七窍的内在联系,比较心中有数了。推己及人,则对人体的阴阳分布,也就比较心中有数了,我认为这就是内视解剖。
  下面说明一下“气分阴阳”与“阴阳二气相交”有什么区别。
  “气分阴阳”,就是气本身经过锻炼,经过运动后,便一分为二,由一点产生上下、左右或前后的两线。这两线就是阴阳,例如下为阴,上为阳等。
  “阴阳二气相交”,则是在“气分阴阳”的基础上经过再锻炼,再运动,进一步就能相交。两气相交,与两电相交一样,能产生一个新的大的能量与新的大的动力,从量变到质变,产生一个新的体系。
  “阴阳二气相交”的次数,虽人各有异,但也有个固定不变的规津。产生阴阳二气的点和相交的区域(即穴位),人人相同。这些点与区域的前后,按传说共分五大交:第一交——三阴三阳交;第二交——任督交;第三交——心肾交;第四交——坎离交;第五交——乾坤交。
  我在实践中得到的数交,与传说的情况略有不同,今将其实况图解如下。
  第一交——任督交
  按师传,这任督交应为第二交,但我却是发生在第一次,故把它当作第一交。
  气自神阙内、命门前中央一点产生气如线,一分为二:一自前出(即自脐出),一自后出(即自命门出),两气各由前后向上至百会交汇为一,略停;由百会直下至出发点黄庭穴告终。刹时在黄庭穴内产生大热,热量遍及全身,如久旱逢甘霖。
  神阙与命门之中央一点,按传授为黄庭穴。此穴与冲脉相交叉,如十字。黄庭则在十字的中央点。这里也可意守,两孔一穴即指此处,是气机发动的所在。
  自此气转柔软,意略能控制。
  任督交与过任督,有本质的不同。过任督,是通路,为河车搬运创造条件。任督交,是阴阳二气相交,是返还的重要条件。交一次,深入一次,并由此而产生新的动力与力量。
  道家重命功,精、气就是命功的物质基础。以命带性,将性立命,否则命宫不能巩固,这就是所谓性命双修。

  第二交——心肾交
  按师传这是第三交,名心肾交,而在我却是第二次,故以第二交命名。
  气自中央一点(即黄庭)产生二线,向前后相背而行,一自神阙出,一自命门出,二线同时向下飞驰:前自神朔向下,转会阴,至尾推向上,直至百会;后自命门向下,过尾椎,转会阴,向上直至百会;在百会二气相交,略停,直下泻入腹内原出发点黄庭穴。刹时腹内奇热,热量较任督交时为大,有微微振动感,振动遍及全身,入毛发际。
  气自神阙出者为阴,气自命门出者为阳。
  自此神气乍合,由恍惚到杳冥。
  以上两次相交,都是我在伍止渊大师家里练功时所得到的,并且承其印证和指示。他也有这个过程。据他说:“练功者自得心肾交后,就返还到后天中之先天,就是自此可以逅到元精、元气、元神。”
  道家的功夫,一定要得到两气相交,才算真正入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性过程,交一次,深入一次。
  我第一次与第二次相交的时间,仅隔60天。

  第三交——手足三阴三阳交
  按传说,这三阴三阳交应为第一交,但在我却是第三交,可能是因人而异。
  自会阴穴内一点约一寸二、三分处产生二气:一向左,与左手五指尖、左脚五趾尖相交;一向右,与右手五指尖、右脚五趾尖相交;同时两手十指尖与两脚十趾尖相交;左手五指尖与右脚五趾尖,右手五指尖与左脚五趾尖交叉相交;一气呵成,挥然一体,全身震动,振动到体之内外,发大热量,热量遍及全身,身心舒畅无比。
  这一阶段,已在“开天门,闭地户”的基础上得药了。所谓得药,就是有了练精(经)化气的“气”。这个气,就是药,就是小药。有了它,才能开关展窍,才有引路之火,才能打通三阴三阳。这就是筑基养性之本。
  “三阴三阳交”与“通三阴三阳”是有区别、有联系的两回事,要在前者相交的基础上才能完全通后者。但是,也不是有了前者,就一定能完全通后者。因此,“三阴三阳交”不等于就是完全通了“三阴三阳”,只是为三阴三阳准备了条件。这就是物质基础。
  一切事物,要前进,都必须具备足够的物质条件,否则只是炉火掣空铛,等于零,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人体也是如此。

  第四交——小坎离交
  气由会阴穴内一寸二、三分处产生气,自曲骨分二线,由两胯内向下到两足中趾尖,转后,向上至尾推合一。气化为水,水声振响,波浪滔滔,似黄河奔流,直上到百会,至泥丸穴;顿时穴内有沉重感,在泥丸穴稍停(时间无法估计),水声也停;自泥丸穴内有一滴滴的水珠,大如黄豆,一滴—滴地滴入心房侧的华池穴内。刹时心地清凉,头脑清醒。《灵源大道歌》云“华池神水识者稀”,意即指此。
  几分钟后,穴内似有流体(不像气)的东西,流入黄庭穴内。顿时,黄庭穴内产生大热,遍体振动,热量也遍及全身。振动及热量比前3次都大。
  这就是《丹书》所说的以坎填离,将离补坎。坎为水,属肾。离为火,属心。这也就是坎离颠倒的开始。清咸丰年间涵虚子著的《三车秘旨》中的第二件河车,讲的就是此段功夫。
  功夫至此,一灵独觉,虚极,静笃,初定。
  练精(经)化气,从此步入高潮。

  第五交——中坎离交
  我练得第四交、第五交都曾得伍止渊大师书面指教,但与李廷光老先生所印证的略有区别。李老认为:“第四交是坎离交,第五交是乾坤交”。究属何如,尚待同道指正。我认为乾坤交是先天性的,是神与光的交合。
  气自会阴出,线形为阳(约一、二分粗),上升到龈交,略停。忽然从上面下来一条线,此线为阳(也约有一、二分粗),但知从上而来,不知从何而来。二线在龈交碰头,到膻中相交。由膻中分上下、左右:上至龈交,下至会阴,左到左乳中,右到右乳中。这五点刹时融为一体,产生大振动,太热量。振动的时间和热量,都比前4次大若干倍。
  从此,“练精(经)化气”转入后期,“练气化神”继而代之,步步趋升,也是“明心见性”的开始。一切功法,各门各派,都统一在明心见性,这就是不二法门。至于明的什么心,见的什么性,这里不赘叙了。
  自得此交后,人的精神、气力、记亿、理解都和过去判若两人。

  四、我是怎样给人治病的?
  我学练气功三年后,得到了“小坎离交”,就开始试着为人治病了。原先,我用艾条为自己灸穴时,先是以我自己探知的经络与规律为依据的,后来又用铜人图的经络线路两相参验。参验结果发现,前者的反应与我所做的气功是一样的,疗效也显著,而后者就反应不一样,疗效不显著,甚至会有反效果。因而我就决定用我自己探知的经络气规律来为别人治病了。二十余年来,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还有一些气质性的病和个别实质性的病,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有的甚至还能断根。

  我为人治病的理论基础就是“练精化气”。线路是以阴跷之气为却病保健的物质基础,结合任督、带脉、冲脉带动十二经络,导引行气,因势利导,最后意守中官归源。这既有气功导引的作用,又有艾灸的作用。方法是以艾条灸穴,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有病却病,无病保健,常熏可以益寿延年。这样,病人一无痛苦,二无流弊,很受病人欢迎。

  我也用此法来作为教人练气功的辅助手段。实践证明,使用此法可以帮助通任督和经络,可以帮助缩短得气的时间,可以帮助练功者开关展窍,防止偏差。到目前为止,我在教人练功中,还未出过偏。
  我用的穴位主要有40个;1.上星、2.印堂、3.鼻甲骨、4.迎香、5.颊车、6.天突、7.华盖、8.膻中、9.期门、10.上脘、11.中脘、12.下脘、13.神阙、14.天枢、15.关无、16.会阴、17.海泉、18.百会、19.风池、20.风府、21.肩井、22.大椎、23.陶道、24.夹脊、25.肺俞、26.膏俞、27.心俞、28.肝俞、29.胆俞、30.胃俞、31.肾俞、32.命门、33.腰俞、34.尾椎、35.环跳、36.委中、37.合谷、38.手掌、39.足三里、40.涌泉(然谷侧)。其中,涌泉穴在气功里的位置与铜人图上的位置不同,此穴在然谷侧。
  这40个穴是主要的穴位,它可以通达全身,以“任督”为主干,阴跷为物质基础。此脉一动,诸脉齐动。手足是人体气的归宿。普通人的气,静则散于手足,而练功人的气,静则聚于丹田。所以,把常人的气归于手足,就能起到抑制的作用了。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练功后的效应也不同。我练功的体会只能供大家参考,研究。我的具体练法,可参见“虚实静功”一文。

34
发表于 2006-7-20 05:24:31 | 只看该作者

[灌水]“内证实验”就是练气功么

玄机直讲------张三丰

 
炼丹火候说二篇
  夫功夫下手,不可执于有为,有为都是后天,今之道门,多流此弊,故世间罕全真;亦不可着于无为,无为便落顽空,今之释门,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此道之不行。由于道之不明也。初功在寂灭情缘,扫除杂念,除杂念是第一着筑基炼己之功也。人心既除,则天心来复;人欲既净,则天理常存。每日先静一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和平了,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斯时也,于此念中,活活泼泼,于彼气中,悠悠扬扬,呼之至上,上不冲心,吸之至下,下不冲肾,一阖一辟,一来一往,行之一七、二七,自然渐渐两肾火蒸,丹田气暖,息不用调而自调,气不用炼而自炼。气息既和,自然于上中下不出不入,无来无去,是为胎息,是为神息,是为真橐龠、真鼎炉,是为归根复命,是为玄牝之门、天地之根。气到此时,如花方蕊,如胎方胞,自然真气薰蒸营卫,由尾闾,穿夹脊,升上泥丸。下鹊桥,过重楼,至绛宫,而落于中丹田,是为河车初动,但气至而神未全,非真动也,不可理他。我只微微凝照,守于中宫,自有无穷生机,所谓养鄞鄂者此也。行之一月、二月,我神益静。静久则气益生,此为神生气、气生神之功也。或百日,或百馀日,精神益长,真气渐充,温温火候,血水有馀,自然坎离交媾,乾坤会合,神融气畅,一霎时间,真气混合。自有一阵回风上冲百脉,是为河车真动。中间若有一点灵光觉在丹田,是为水底玄珠,土内黄芽。尔时一阳来复,恍如红日初升,照于沧海之内。如雾如烟。若隐若见,则铅火生焉。方其乾坤坎离未交,虚无寂灭,神凝于中。功无间断,打成一团,是为五行配合。至若水火相交,二候采取,河车逆转,四候得药。神居于内,丹光不离,谓之大周天,谓之行九转大还也。此时一点至阳之精,凝结于中,隐藏于欲净情寂之时,而有象有形。到此地位,息住于胎,内外温养,顷刻无差,又谓之十月功夫也。
  夫静功在一刻,一刻之中。亦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功夫在内,不独十月然也。即一时一日、一月一年皆然。坐下闭目存神,使心静息调。即是炼精化气之功也;回光返照,疑神丹穴,使真息往来。内中静极而动。动极而静。无限天机,即是炼气化神之功也;如此真气朝元,阴阳反复,交媾一番,自然风恬浪静。我于此时将正念止于丹田,即是封固火候。年月日时,久久行此三部功夫,不但入圜十月也。故曰运之一刻有一刻之周天。运之一时一日、一月一年即有一时一日、一月一年之周天也。然一刻中,上半刻为温,为进火,为望,为上弦,为朝屯,为春夏;下半刻为凉,为退符,为晦,为下弦,为暮蒙,为秋冬。一时则有上四刻、下四刻之分,即一日一月一年,皆同。此之谓攒簇阴阳五行,一刻之功夫夺一年之气候也。到此乃是真空真静,或一二年至十年百年,打破虚空,与太虚同体,此为炼神还虚之功也。前功十月既满,须时时照顾婴儿。十步百步,千里万里,以渐而出,倘或放纵不禁,必致迷而不返。仙经曰:“ 神入气成胎,气归神结丹 ” ,所谓一点落黄庭是也。但人杂念少者得丹早,杂念多者得丹迟。此法简易,奈人不肯勇猛耳。若能恒久行特,必然透金贯石,入水蹈火,通天达地。再行积功累行,服炼神丹大药,必然形神俱妙,白昼飞升,全家拨宅,此又在功德之浅深何如耳。设或不服神丹,只顾阳神冲举,回视旧骸,一堆尘土,夫亦白日羽翰。万劫长存,可与宇宙同春者矣。
返还证验说
  七返九还之法,下手兴功。先将上窍阳里真阴,入内金鼎气海之中,与下窍真阳配合。阳理真阴,即是自家元神,属三魂;下窍真阳,即是身中元气,属七魄。其先后二气一合。则坎离自交,魂魄混合,神气凝结,胎息自定,每日如外夫妇交情美快,切不可着他,水火自然既济,发运四肢,如外火之生焰焰相似,只要水火均平,此是小周天。火候调和薰蒸,喉息倒回元海,则外阳自然入内,真火自然上冲,浑身苏软,美快无穷,腹内如活龙动转升降,一日有数十样变化。婴儿姹女,自然成合,此是采阴补阳一节。修炼玉液还丹,即筑基炼己,积内法财,终日逍遥,昼夜常明,乃长生久视之初阶也。世人常借五谷养命,数日不食,则气饥死矣;若人年老,下元亏损,骨髓俱空,不能胜五谷之气,则气馁病矣。是五谷能养人,亦能杀人也。若会内外交接,水火既济,气血逆流,五脏气合,脾胃开畅,食入腹中,亦能化气生精养神。人果能得下手天机,直候骨髓盈满,腹脐如孕妇人一般,却不是有胎形相,不过是气满精盈神全而已。如果三全,则真火锻炼,调神炼虚,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奉劝学人,参访宗师,苦求至人,抉破一身内外天机,明白下手速修,炼己待时,候一阳至。择地入室,炼此龙虎大丹。必要僻静鸡犬不闻之处,外边又要知音道友,不要一个闲杂人来到,恐防惊散元神。先言和光同尘,今言僻静处,何也 ? 炼己于尘俗,养气于山林,是入室兴功,下手之时也。要超凡入圣,岂是小可的事 ? 必须要一尘不染,万虑俱忘,丝毫无挂,一刀两断,永作他乡之客,终无退悔之心。持空炼神,守虚炼性,浑身五脏筋骨气血,都化成青气,专心致志,演神纯熟,成形受使,星回斗转,随心所变,直养得浑身无有皱纹,如蜘蛛相似,上七窍生光,昼夜常明。身如太虚,才是正时候,方可求仙道。这应验气满神全。法财广大,方可炼大丹,才叫做一个丹客。工夫既得,时候自至,七窍光明,三阳开泰,神剑成形,趁水顺风发火,雷轰电闪,方夺外天机,下手擒拿,采吾身外真铅,以龙嫁虎,驱虎就龙。若会攒簇,不失时节,湛然摄起海底之金,开夹脊,上泥丸,落入水晶宫之内,与木汞配合,不过半刻,攒簇已定,真火冲入四肢,浑身骨既火烧刀割相似,最难禁受,就是十分好汉,到此无一分主张。防危虑险,沐浴身心,水火既济,顷刻间浑身如炒豆子一般相似,一齐爆开,浑身气血,都会成形说话,就在身上闹成一堆。舌根下又有两穴,左为丹井,右为石泉,此正是廉泉穴,随骨脉一齐开下,肾水上涌到如外水泉一般,咽纳不完,滋味甚异,比糖蜜更不相同。又其至妙者,临炉下手之初,地将产其金莲,天亦垂乎宝露,忽然一点真汞下降,透心如冰凉,即运一点神火,随之攒簇于交感宫内,浑然湛然,如千千战鼓之鸣,万万雷声之吼,又即是自己一身百脉气血心化,休要惊怕,只要踏罡步斗,执剑掌印,这里正是凶恶处,三回九转,降帅召将,如此防顾,于虚空中或见龙虎相交,天地交泰,日月交宫,见众仙诸佛,工夫到此,诸境发现,切不可认他,恐着外邪。既认元神,汞铅相投,三日才生大药,三日里最难过,遍世界都是邪境,四面神号鬼哭,八方杀气狼烟,此正是大开关,工夫到此,十个九个都吓杀了,心不可有恐怖,盖己虽化成神,却是阴神,阴神最灵,能千变万化,诸境为害,他岂肯苦善降伏,前人说得好:“你会六通神,方才脱生死;你若不会六通神,休想成道混沌。” 又至三十时辰二日半,气气相通,气满至极,忽然活泼泼地迸出太阳流珠,脱壳入口,百万龙神,尽皆失惊,此是元阳真丹药,入口始知我命不由天也。古仙云:“ 这回大死今方活” ,又云:“ 一战而天下平” ,即是此等地位,这才是天地交泰,日月交宫。真阳之药到口,顷刻周天火发,骨胎化作一堆肉泥,阳神脱体,撒手无碍,专心致志,持空养虚,以空养神,以虚养心,随心变神。夫万物皆天地生发,吾万神朝拜而宾服,厌居尘世,通遥蓬岛,自有三千玉女奉侍,终日蟠桃会上,饮仙酒,戴仙花,四大醺醺,浑身彻底玲珑,海底龟蛇出现,万神受使,才是真铅真汞颠倒,浑身紫雾毫光,瑞气千条,是五龙大蛰法也。炼之百日。玄关自开,婴儿显相,龟蛇出现,自然蟠绕,学者到此地位,口中才干得外汞。炼之六个月,体似银膏,血化白浆,浑身香气袭人,口中出气成云,此是灵丹成熟,一块干汞,人服之永不死矣,亦能治死人返活。炼之十个月,阳神脱体,一身能化千万身,只候十二月,夺尽天地全数,阳神已就,浑身出入,只万四千阳神,步日月无影,入金石无碍,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刀兵不能伤,鬼神不能测,变化无穷,已成真人也。浑身气候,无不是真药,鸡餐成凤。犬食成龙,此理鬼神也难明,若不见过这样言语,必不信大药金丹也。造化工夫,三回九转。七返八还,火候细微,攒簇口诀,只三五日间,把天地都颠倒过。都是自然,人身造化阴阳,亦是自然。却要体天地造化,方可成就。事从做过见过,从试应验到自然处,工夫虽是一年,火候细微只在百日之内,动静凶恶只在几日,一时里得内外攒簇,顷刻湛然,圣胎成就。产黍米之珠,吞入腹内,周天火足,脱胎换骨,只是要持空养虚,馀皆自然。今人果得明师指示,先炼己于尘俗,积铅于廛市,攒年簇月,攒日簇时,大定之也只在一刹那间,不出半个时辰,把天地都颠倒过,运火十月之工,体天地自然之法,若不能死中求活,焉能逃出三灾大难哉!
服食大丹说
  三清俸禄,玉皇禀给,非先圣贤哲,焉能受得 ? 如许旌阳、葛仙翁、殷真君等人百馀家,俱是成道之后。方炼服食,以度辩迷。古仙云: " 内丹成,外丹就 " ,此古人得正传。先积精累气,收积内外法财。养得气满神全,金光出现,昼夜常明,如是则再身内丹成,而否身外丹亦发相矣。凡看书不可按图索骏,学者于昼夜常明之时,药苗已生,方可采吾身外之药,配吾身中之雌雄,以得金丹入口,周天火候发现,顷刻湛然,撒手无碍,才是金蝉脱壳,默朝上帝,中遇仙舆,受其天禄,刀神朝礼,能折天补地,摘星握月,驱雷转斗,呼风唤雨,举意万神,使觑天地如手掌相似,这福德胜三辈天子,智慧胜七辈状元,到这般时候,方可炼服食金丹。此丹如黍米一粒,落于地则金光烛天,方名神丹。若不通神,敢说是外丹服食!此理奥妙,天机深远,金种金,银种银,外边无有别灵神。此黄白之术,不是凡间金银,为母遏气,果得正传,能产先天大药,认得黄芽白霸,此为黄白,方可为母遏气,以炼神丹。但是金银水药,都属后天,且又不知真阴真阳同类,万万无成。慨世学者,真假不辨,不遇正人,都是盲修瞎炼,实修性命之士,若末遇真师,且潜心看书。大吉圣丹书,不空说一字,妄言一句。只是后人不识邪正,又不知圣贤书中都是隐语譬喻,遭遇庸师。执认旁门,毒药大心,又无通变。似是而非,自高向是。声音颜色。拒人千里之外,则高人望望然去之,况仙圣乎!学者未遇正人时,当小心低意。积功累行,遇魔莫退,遭谤勿嗔,重道轻财;一遇正人,鸳志苫求,抉破一身内外两个真消息,忽然醒悟诸书,才不为人迷惑。若是志大君子,实心为命,扫尽旁门,重正心猿,重立志气,低心下意,经魔历难,苦求明师,穷取生身受气初。初者,是元始祖气,此气合着一点真阳真阴。失真阳真阴,产于天地之先,混元之始,这颗灵明黍米宝珠,悬在虚空,明明丽丽。但未有明师指破的人,如在醉梦相似,离此一着,都是旁门。此灵明宝珠,于虚空之电包含万象,潜藏万有,发生万物,都是这个。
一粒黍米说
  此物在道门中,喻真铅真汞。一得真得,不可若于乾坤、日月、男女上,只于已身内外,安炉立鼎,炼己持心,明理见性之时,攒簇发火,不出半刻时辰。立得黍米玄珠,现于曲江之上。刀圭入口,顷刻一窍开百脉齐开,浑身筋骨,五脏血肉,都化成气,与外水银相似。到此时候,用百日火功,方有灵妙,一得水得,无有返还,住世留形,炼神还虚,与道为一矣。此物在佛门中,说是真空真妙党性。下手端的,炼魔见性,片晌工夫,发起三昧真火,返本还元,一体同观,大地成宝,霞光万道,正眼六通,炼金刚不坏之身,了鬼神不测之妙也。此物在儒门中,说是无极而太极。依外天地而论,无极是天地周围,日月末判之前,四维上下,混混沌沌,如阴雾水气,直至时到气满相激,才是太极。是时也,日月既生,清浊自分,在上为天,在下为地,天之清气为纯阳,地之浊气为纯阴。雨露从天降,是阳能生阴;万物从地生,是阴能生阳。天地是个虚无,包藏无穷尽、无边际。天之星宿神祗,动静转轮,各有方位,地下万物,按四时八节,自然发生,总论只是虚空。夫日月是天地之精,上照三十三天,下照九极万泉,东西运转,上下升降,寒暑往来。日是纯阳之体,内含一点真阴之精,属古龙、姹女、甲木、水银、金马、三魂,即是外;月是纯阴之体,内含着一点真阳之气,属白虎、婴儿、庚金、朱砂、玉兔、七魄,即是内。人身造化同天地,故人身亦有真日月,道在逝,人何求之远也!三魂属性,性在天边;七魄属命,命在海底。内外通来 " 性命 " 两个字,了却万卷丹书。性属神是阴,命属气是阳,故曰 " 一阴一阳之谓道 " ,千经万卷皆是异名,然真性命及幻法象,若不得真传,则又不可知耳。古仙云, " 四大一身皆属阴,未知何物是阳精 " ,又云, " 涕唾精津气血液,七般灵物总属的 " ,乃后天渣质之浊阴,非真阴也。真阴与真阳相对,真阴既不知,焉能知真阳乎 ? 今之学者,不惟不知真阳,亦且不知真阴,若知真阴,亦必知真阳矣。不遇明师,焉能猜度!学者穷取一身中天地人三才之妙,穷一身内外真炉鼎之端的,及一身内外阴阳之真消息。如不得旨,一见诸书异名,心无定见,执诸旁门,无有辨理。既不知穷理,则心不明,心既不明,则不能见性,既不见性,焉能至命 ? 古人云,“只为金丹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 "
登天指迷说
  道也者,生天地,育万物,放之则包罗虚空,敛之则退藏于密,两仪.日月.五行,都是道中之造化耳。物物各具一太极,即道也。人人心上有先天,亦道也。五行顺而生人生物,五行逆而成仙成佛,故云 " 五行顺则法界火坑,五行逆则大地七宝 " 。这五行之精,秘于四大形山不内不外之密处,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耳。民可使由之,顺行也;不可使知之,逆行也。夫负在水中,不知其力水也;人居气机不知其力气也。此譬喻当潜心究竟,回光返照,明心见性,果证仙佛,复何难哉!今人学道,个个自卖聪明,自夸伶俐,自称会家,终无不悟。又有一等小根盲人,见先圣所言外阴阳、外炉鼎、外药物,执迷女子为鼎器,则又可哀已也。某见酷好炉火者,百无一成。又以轩辕铸九鼎而成道,以为必用鼎器九人,谬之甚矣,尝见有进过五七鼎亦无成就者。且人念头一动,先天淳朴即散,先天既丧,后天虽存,究何益于身心,不过聊存其四大而已。这样下愚,岂知天不言而四时行、百物生之妙哉!夫人身造化同乎天地,但不知天何得一以清、地何得一以宁 ? 叉不知主张造化的是谁 ? 若能以清静为体,镇定为基,天心为主,元神为用,巧使盗机,返还天真,归根复命,岂患不至天地圣位。至用文鼎一节事,万无此理。假使有缘之士,得遇真师,先行玉液还丹,炼己和光,操持涵养,回光返照,此即见性明心之事也。既见其性,更求向上之事,乃金液还丹,情来归性,直到真空地位,大用现前,龙女献一宝珠,金光发现,至此方为一得永得。亥、子之交。剥、复之间,于太阳初动兴功时,手探月窟,足蹑天根,回风混合,从此有百日功灵之妙,此金液还丹,乃阴阳五行之大道也。除此玉液金液、性命双修、清静自然之道,徐皆旁门小法。某于一身内外。安炉立鼎,攒簇口诀,药物火候细微已得,不知虚空法度,便去入室,行外药入腹大事,发火行功,到秘密处,有虚空万神朝礼。仙音戏顶,此事鬼神难明,怎奈因自己不能炼己于尘俗,末得积铅于市廛,气脉又未甚大定,基址也未得三全,理虽融而性未见,故万物发现凶险,心神恍憾,不能做主,又因外边无知音道侣护持看守,触其声色,惊散元神,激鼎翻炉,劣了心猿,走了意马,神不守舍,气不归元,遭其阴魔。何为阴魔,我不细言,后学不知。皆因真阳一散,阴气用事,昼夜身中,神鬼为害,不论睁眼合眼,看见鬼神来往,即耳中亦听得鬼神吵闹,白日间觉犹可,到晚来最难过,不敢静定一时,我身彼家海底命主,兑金之戊土冲返,五脏气血皆随上腾,身提不着地,杀身丧命,真乃鬼家活计也。某乃暂弃前功,遵师训指,大隐市廛,积铅尘俗,摄情归性,杀机返覆,自幼至老被天地人物盗去的天真,今于虚无中尘色内,却要夺盗返还于我天性之中,方得元精、元气、元神之三全,至是乃心明理融,理融见性,身心大定,五行攒簇,才去行上等事而了大道。想前代贤哲,多有中道而废,皆因未曾炼己持心,金来归性,以至二候得药,于四候进火之时,不知虚空法度,粗心大意,是以白玉蟾有 " 再斫秋筠节 " 之叹焉。谁知虚空消息,至微至凶至恶,若是擒捉不住,定不饶人。若是学人知一身内外两个真消息,了然无碍,方去操持涵养,克去己私,复还天理,则还丹工夫,至简至易。终日采吾身外之黄芽,以候先天之琼浆,此正是饮酒戴花悟长生之妙也。若混元一事,则无意无必,无固无我,恁生恁死,忘人忘物,如游手好闲,不务生理,终日穿街边巷,玩景怡情,淫房酒肆,兀坐忘言,岂不动世人之惊疑哉!摄境积铅,法财两用,岂不致俗子之笑谤哉!是以必资通都大邑有力之家,以为外护,日击道存,韬光晦迹。古仙云: " 要贪天上宝,须用世间财。 " 夫天上宝,非指青天之上而言也,乃吾身上九阳鼎之宅也,故轩辕铸九鼎而飞升。世之迷徒。一闻 " 天上宝 " 三字,遂执天上日月为水火,乃于月出庚方,用两目行度数以来之,为真水真铅,于日出卯时,亦运两目采之,为真火真汞。夫天上地下,乾坤坎离,男女内外炉鼎,喻吾一身之内外阴阳而言,并无男女等相。古仙云, " 凡有所相,皆是虚妄 " 。还丹本无质,至哉斯言尽矣。世间学好的人,必不为损人利已之事,宇宙间男女所赖以生而不死者,惟此一点阳精而已。岂有学仙的人,采女人之精而利己之身哉!比与世之杀人者,有何异焉 ? 又先圣言彼家男女,两家两国,及内外炉鼎等说,若人不得正传,其不错认者几希矣。某曾遇明师,耳提面命,抉破虚空内外两个真消息,不敢私于一己,冒禁相付,把一身天地人之造化。三教经书,药物火候。日月交合,盈满度数,尽都抉破,不立文字,但说真言,使学者无错认迷修之误。是书在处,有神物护持,若无缘下流见之,亦不过瞽唱之文词耳。是金丹大道万劫难遇,正是踏破芒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学者果能涵养于造次颠沛流离之际。保此方寸不失,是天理复矣。天理既复,然后求向上外药入腹事,顷刻湛然,脱胎换骨,浑然化一道金光,大地成宝。身外生身,阳神脱体,持空养虚,此是五龙大蛰法,受诸逍遥,超出风、水、火之三劫,不在生、老、病、死、苦中矣。今人不去修行,有贪图炉火外丹服食者,此又迷之甚矣。
注《九皇丹经龙虎铅汞论》
  道君论龙虎铅汞抽添,正要后世有根有缘者,从此下手。虽曰 " 神仙还是神仙做 " ,吾却偏曰 " 凡人亦可做神仙 " 。只怕不明金丹理,方入地狱为兽员。此龙属阳,自阳一失,都是一阴;此虎属阴,自阴有宝,却是一阳。龙即我之玄关也,虎即彼之玄牡也。龙却好淫,我却不泄,一水添一点土,佩要成一个 '; 瑶 " 字,成为玉液至宝;虎却好吃,我却不泄,真大加一 " 柬 " 字,偏要成个 " 炼 " 字,收为金液至宝。虎虎虎,那怕你张口漏牙,把人亡魂丧胆,我却有伏虎手段,将你为空中色,色中空,用龙一戏,把你为龙虎风云会,不怕你不为我把你虎穴中虎子得来,入我三田之中;龙龙龙,纵任你是淫欲之物,我却有降龙手段,那怕你变化无穷,我用一那吒金刚圈降住你,抽你筋做为一条养性接命的金带,时时系着,那怕你不去向太极真人前,请一点真一不二法门来,与我为混合之大道也。铅即两弦之铅,汞即我身天地之汞,有日月之光明,天地才成地天泰,不为天地否,人身自父母生来,原有一汞一铅,男女交媾之理,故曰 " 乾为父,坤为母,男女媾精,万物化醇 "," 易为先天之太极 '; 。人不明此一理,只把汞去投铅,生男生女,不把铅来投汞,成佛成仙。这个铁馒头打得破,何难为三丰中之三丰也。
注吕祖《百字碑》
  养气忘言守,
  凡修行者,先须养气。养气之法,在乎忘古寺一。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诀曰:缄舌静,抱神定。
  降心为不为。
  凡人之心,动荡不已。修行人心欲人静,贵乎制伏两眼。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一切事体,以心为剑,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点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动静知宗祖,
  动静者。一阴一阳也。宗祖者,生身之处也。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化也。一身上下,乾坤大褂,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所谓动静者,调和真气,安理真元也。盖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一阎一辟,一动一静,贷乎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调息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无事更寻谁!
  若能养气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杰穴,意注规中,混融一杰,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日久工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默化元神,灵明莫测,即此是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于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须要来则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结。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憎,变态无常,但有触动。便生妄想,难以静性。必要有真惩忿,则火降;真寡欲。则水升。身不动,名目炼精,炼精则虎啸,元神凝固;心不动,名目炼气。炼气则龙吟,元气存守;意不动,名目炼神,炼神则二气交,三元混,元气自回矣。三元者,精、气、神也;二气者,阴阳也。修行人应物不迷,则元神自归,本性自住矣。性住则身屯先天之气自回,复命归根,有何难哉!诀曰:回光返照,一心中存,内想不出,外想不入。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修行人性不迷尘事,则气自回,将见二宠升降于中宫,阴阳配合于丹鼎,忽觉肾中一缕热杰上冲心府,情来归性,如夫妇配合,如痴如醉。二气纟因缦,结成丹质,而宠穴中水火棚交,循环不已,则神驭杰、杰留形,不必杂术白长生。诀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直至丹田气满,结成刀圭也。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功夫到此,神不外驰,气不外泄,神归杰穴,坎离已交,愈加猛烈精进,致虚之极,守静之笃,身静于杳冥之中,心澄于无何有之乡,则真息自住,百脉自停,日月停景,璇玑不行,太极静而生动,阳产于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忽然一点灵光,如黍米之大,即药生消息也。赫然光透,两肾如汤煎,膀胱如火炙。腹中如烈风之吼,腹内如震雷之声。即复卦天根现也。天根现即澜心五以神助之,则其笨如火遍金,上行穿过尾闾,轻轻运,默默举。一团和气,如雷之震,上升泥丸,周身踊跃,即天风女后卦也。由月窟至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极动而生阴。化成神水甘露,内有黍米之珠,落在黄庭之中,点我离中灵汞,结成圣相之体,行周天火候一度。烹之炼之。丹自结矣。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到此地位,药即得矣。二气结刀圭,关窍开通,火降水升,一杰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过玄谷关,升二十四椎骨节,至天谷关,月窟阴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楼,无休无息,名日甘露洒须弥。诀曰:甘露满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结元气以养之。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养气到此,骨节已开,神水不住上下周流。往来不息,时时吞咽,谓之长生酒。诀日:流珠灌养灵根性,修行之人知不知 ?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功夫到此,耳听仙乐之音,又有钟鼓之韵,五气朝元,三花聚顶,如晚鸦来栖之状,心田开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经书,默悟前生根本,豫知未来休咎,大地山河,如在掌中,目视万里,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实有也。吾行实到此际,若有虚言以误后学,天必诛之。遇之不行,罪遭天谴。非与师遇,此事难知。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自“养气忘言”至此二十句,皆是吕祖真正口决工夫,无半点虚伪,乃修行上天之阶梯。得悟此诀与注者,可急行之,勿妄漏泄,勿示匪人,以遭天谴。珍重奉行,克登天阙。

35
发表于 2006-7-20 05:25:59 | 只看该作者

[灌水]“内证实验”就是练气功么

五篇灵文------王重阳  


                                  王重阳祖师心传 清虚子录
  夫最上者,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清净为妙用,无为为丹基,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以自然造化为真种子,以勿忘勿助为火侯,洗心涤虑为沐浴,存神定息为固济,戒定慧为三要,先天之中为玄关,明心为应验,见性为凝结,三无混合为圣胎,打成一片为丹成,身外有身为脱胎,打破虚空为了当。此最上一乘之妙道,三教同源之心法,上士行之不怠,直超圣域,顿悟圆通,形神俱妙,与道合真,逍遥极乐,永劫不坏,即大觉金仙之位也。至道原来不易传,空微究理了尘缘,山头水降黄芽长,地下当升白雪填,慧月涓涓澄碧沼,玄风细细卷青烟,木性金情相交合,便是虚无太极圈。
                                                 序
  斯文乃金丹之至宝,非其人而不可传也,若上根上器大德之子,得遇此书,修仙之正路耳。重阳注曰:仙有五等,鬼仙不可取,人仙不必论,地仙住世长年,神仙出有入无隐显莫测,身外有身。能二其身者,是谓神仙。天仙者,列于神仙之上。学道之士,勿为中下之徒,当学最上一乘之真法,无上至极之妙道。洞晓天地阴阳,深达五行造化。阴阳二字,理莫大焉。天地日月五行,由此而化,太极既判,清气上升,在天成象。浊气下降,在地成形,木火之精为太阳,金水之华为太阴。天地日月,感二气而化成也。此二气互运于天地之间,周流不已,化生万类。然人之生也,禀父精母血,天之阳气,地之阴气,日之阳魂,月之阴魄,火之阳神,水之阴精。人之一身造化,与天地同一气也。天地乃人之大父母。悟之者超乎天地阴阳之外,迷之者罗乎苦海万象之中。不被五行之所拘、阴阳之所缚,是谓上品天仙。不悟之者,与造物同沦,悲哉。
  以天心为主,以元神为用。重阳注曰:天心才妙圆之真心也。释氏所谓妙明真心,心本妙明,无染无著清净之体,稍有染著,即名之妄也。此心是太极之根,虚无之体,阴阳之祖,天地之心,故名天心也。元神者乃不生不灭无朽无坏之真灵,非思虑妄想之心。天心乃元神之主宰,元神乃天心之妙用。故以如如不动,妙圆天心为主,以不坏不灭,灵妙元神为用也。
  以三宝为基,外三宝不漏,内三宝自合也。重阳注曰:内三宝者精气神是也,外三宝者耳目口也。须以耳目口,闭塞勿发通。目视色则神从目漏,耳听声则精从耳漏,口开言则气从口漏。视听言时动于外,则神气神日耗于内,渐渐衰老,耗尽则死。所谓固三宝者,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是为外三宝不漏也。目不视而神在心,耳不听而精在肾,口不言而气在丹田也,是为内三宝自合也。
  始得天人感通,先天之气,自然归之。重阳注曰:天者先天气也,人者后天形也。修仙之士,若常涵养如如不动之天心,灵妙不昧之元神,行住坐卧,摄于玄关一窍之中,自然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内真外应,先天之气,自然感通,归于吾身矣。
  然人之一身内外,四大上下皆属后天阴阳,惟有先天一点至阳之气,混于杳冥不测之内,至虚至灵,难求难见。重阳注曰:人之一身,外有四肢百骸,内有五脏六腑,至于涕唾津精气血者,俱是有形之物,皆属后天阴浊。这点至阳之气,即先天真一之气,谓太乙含真气是也。恍惚杳冥者指先天发生之所也。欲先天至阳之气发现,别无他术,只有一静之工夫耳。静工之道,只在去妄念上做工夫。观一身皆空,寂然不动之中,忽然一点真阳,发现于恍惚之中,若有若无,杳冥之内,难测难窥,非内非外,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
  虽然外来,实由内孕。重阳注曰:万物负阴而抱阳,人之一身四大虽属阴浊,内含一点先天元阳。本自良知良能本妙本明,因人七情六欲攻于内,寒劳暑役伐于外,以致元阳散尽而不知觉悟,随造化而沦没也。知之修炼,收视返听,忘物抱真,视听不漏于声色,妙湛不漏于念想,真精自固,元阳自充。内真外应,先天一气自虚无中而来,点化身内之金丹。故曰虽从外来实由内孕。是以母气而伏子气,神抱于气,气抱于神,当斯之际,丹田温暖,三关升降,上下冲和,醍醐灌顶,甘露洒心,钧天妙乐耳中常闻,至宝玄珠,目中常见,此乃真景象也,非譬喻也。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离,岂虚言哉。
  先天若无后天何以招摄,后天不得先天岂能变通,此乃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无因有而激之成象,有因无感之而通灵,先后二天之气,如谷之应声。重阳注曰:先天者入于无象,后天者滞于有形。先天者真净妙明之心也,后天者端严具足之形也。先天妙明真性本来清净,无始以来,一念垂珠至今日,若不得后天具足之体招摄,则阴灵孤渺。后天具足之体若不得先天灵妙之元神,则不能变化通灵,岂能超凡入圣。夫性命者,神气之根源也。气者天一之水,神者太乙含真,性者无中之有象,命者有中之虚无。命无性不灵,性无命不立。无者是先天之性,神者真一之气也。有者后天之命,气者真一之精也。此有形阴质因一点无象阳气而生,此有形之内怀无象之真,必假煅炼澄清,方得玄珠显象,玄珠既显,采归炉内,有无混融,二气感通,如影之随莆,如谷之应声,自然心凝形释,骨丹都融,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神仙妙用,只是采取先天真阳之气,以为金丹之母,点化已身阴气,以变纯阳之体。重阳注曰:金丹在内,药从外来,实由内孕也,盖神依形生。既有此物,一点先天在人身,个个不无,人人本有。世人迷真顺情,情境既熟,爱海流浪,欲海波深。实观觉悟之者,得遇真师指示,这先天一气,药从外来依形而生,采取之法,只是忘情忘形,委志虚无,一念不生,静中至寂,忽然天光自发,不内不外之间,若有一物,或明或隐,乃玄珠成象。玄珠因何而成象,皆因静寂之时,神抱于气,气结精凝,结成一粒金丹,永在丹田之内。外现玄境地之象,犹如室内之灯光,照透窗外之明朗。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待他一点自归复,身中化作四时春。温养丹鼎光透廉帏,此之谓玄珠外药也。先天真元也,真阳火也,铅遇癸生也。于斯之时,宜当于静,方可采取归来。自觉丹田火炽,两肾气暧,三关升降,一气冲和,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内景无穷,笔难尽述。先天气生,即一阳动时,更生天地,别立乾坤,回阳换骨之时也。人自父母媾精胎形,十月渐满,气足形全而生身,其一点灵光元阳之气,已含于内。既有此身,则阴系阳,五行之内,死生贵贱,莫能逃也。既得先天真阳,归于身内,假作炉鼎,与后天真阴交媾,二气氤氲,结成仙胎,返炼五行,逆施造化,当三万刻工夫,不差毫发,方得火侯不灭丝毫。须要十月功成,脱胎飞升。五行不能拘,阴阳不能陶,通身浊阴尽化纯阳,跳出樊笼,散荡逍遥无穷矣。
  却从炼已纯熟,方得先天造化,玄珠成象,太乙含真,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此皆自然而然,不假一毫作为也。重阳注曰:二六时中,逆而修之,不顺熟境,动持道念,目不随色随境,耳不随形遂境,鼻不随香臭境,身不随触欲境,意不随情熟境。觉而常照,照而常寂,如斯不顺人情熟境,久久自然,天理纯真。炼已即炼心也,心为离,离者已土也。炼心不动即离宫修定。定则气和,和则身安,安则精气充满,满则铅汞凝结,结则造化自有。玄珠成象,太乙含真,金液炼形,骨散寒琼,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皆自然也。若非操存谨守,降心炼形,必无自致之理。然此工夫必加勇猛决烈之心,舍死忘生之志,乃可纯熟也。心死方得神活,此之谓也。
玉 液 章 第 一
  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呼吸往来,归乎一源,不可著体,不可运用,委志虚无,寂然常照,身心无为而神气自然有所为,犹天地无为万物自然化育。重阳注曰: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二气相交自然神抱于气,气抱于神。先后于天之气,相交相得者,浑如醉梦,自然而然,无一毫作为也。吸则气呼则神,神呼气吸,上下往来,复归于本源,炼结成丹为之胎,身心大定无为,而神气自然有所为。委志虚无,不可存想,犹如天地之定静,自然阳升阴降,日往月来而造万物也。工夫已久,静而生定,神入气中,气与神合,五行四象,自然攒簇,精凝气结,此坎离交媾。初静之功,纯阴之下,须用阳煅炼,方得真气发生,神明自来矣。重阳注曰:炼自纯熟,工人静久,自然神气交合。神属南方火,火在卦为离。精属北方水,水在卦为坎。魂属东方木,木在卦为震。魄属西方金,金在卦为兑。意属中央土,土在卦为坤,名曰中宫黄庭。先天玄关为乾,既神与气合,神入气中,自然五行四象攒簇,是为坎离交媾之功也。纯阴用火,谓凝神下照坤宫,杳杳冥冥而得真气发生,神明自来,谓一阳生而为复也。
产 药 章 第 二
  神守坤宫,真火自来。坤宫乃产药川源,阴阳交媾之处。重阳注曰:坤宫乃人身中黄庭是也,即心下肾上,肝西肺东,内肾之前,脐轮之后,中虚之窍,真气发生之所。人自父母胞胎,一身之精粹,其连如环,其白如练。先生三元,后生两肾,两肾既生,渐生两目。后生两外肾,三才既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渐次而生。此一窍乃祖气之宫,故曰坤宫。坤乃承载万物之谓也。实为产药川源之处,阴阳交媾之所也。神守坤宫,要昼夜之间,时刻不离,元神下照,回光静定,逆施造化,拔转天关,大药自此而生,金丹由是而结也。
  若不得真火煅炼,则金水混融。若不专心致志,则阳火散漫。大药终不能生,先天何由而得。煅炼之久,水见火则自然化为一气,薰蒸上腾,周流不息。真精自此而生,元气胚胎于此。呼吸相含,脉住气停,静而生定,大定之中,先天一气,自虚无中而来。是以先天母气而伏后天子气。顺其自然,不可欲速,先天自发也。重阳注曰:坤宫之火,曰真人之火也。常以神照坤宫煅炼阴阳,精化为气。专心致志,于行住坐卧之间,皆可随意守之,不可散乱。日久而不见其功者,皆因心中杂乱。若煅炼之久,精得火炼,自然化为一气。日久三响,震上泥丸,化为甘露,降下重楼,凝为精液,复归坤位。胚胎元气,渐渐壮旺,神呼气吸,自然含育,周流不息。气脉以停而入静定,大定之中,忽然而动,乃先天一气发生。自坤宫而来,如母恋子,自然感含,神变莫测。听其自然,不可欲速,时至气化,自然见其功效也。天光者神光也。工夫久静,神光照烛,静则神灵,表里透彻,发现于外色象不能碍,爱欲不能障,自然隔墙见物,预知前世矣。
  混沌之初,天地未判,玄黄相杂,时至气化,定中生动,只这动处,方知造化,若有一物,或明或隐,不内不外,此是大药始荫,不可遽采之,若有一毫念起,天真遂丧矣。重阳注曰:天之轻清在上,其色玄,地之重浊在下,其色黄。天地未判之前,浑沦一气,玄黄不公,清浊未定,混而为一。时至气化,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凝为地。地气上升,天气下降,二气氤氲,化生万物。清净之功亦然。先天真阳与后天真阴,阴阳混一,犹如天地玄黄相杂。忽然定中生动,造化自现,如天地一判,别立乾坤是也。若有一物或明或隐,乃玄珠成象也。此玄珠似乎在外,闭目甚分明,似乎在内,开眼却清白有象。他人不能见,无象独自见分明。故曰无象玄珠。乃是大药之苗始生,其药尚嫩,故不可采。若有妄念,采之必失玄珠,丧却天真至宝,反成魔狂,呼吸乱奔不可救也。命宝不可轻弄,其斯之谓也。
采 药 章 第 三
  神守坤宫,真气自归。坤宫乃造化之源,行身受气之初,知之修炼,谓之圣人。重阳注曰:坤宫属地为阴,应人后天有终之形。乾宫属天,应人先天无始之神。乾宫乃虚无玄关一窍是也,实为造化之源。自无而有谓之造,自有而无谓之化,由造而化也。始则受气于虚无一窍而生,终则散精于幻妄图六贼而死,造化循环,不知几万劫矣。
  始则凝神于坤,煅炼阴精,化为阳气,薰蒸上腾,河车搬运,周流不息。次则凝神于乾,渐炼渐凝,渐聚渐结,结成一颗玄珠,大如黍米,恒在目前,一得永得。先天虚无真气,自然归之。待其铅光闪烁如月之象,汞气飞扬如日之象。不时日月交合一处,一点灵光,圆陀陀,光烁烁,照耀上下,内真外应。先天之气自虚无中而来,是以母气而伏子气,自然感合造化之妙。药从外来,非假存想。重阳注曰:人禀天地阴阳二气以生,真阳之气在身,为铅为精为坎,真阴之气在心,为汞为神为离,象曰人与天地之气同体是也。修真之士,既得大药初荫,玄珠成象,而精神壮旺,当此之际,神中之精下交于坎,精中之神上交于离,内则精神交合于内,外则阴阳交合于外,内外明彻,照耀上下,化为一颗明珠,圆陀陀光烁烁,三关升降,上下旋转如轮,周流不息。如斯景象,是内之精神和合,金木交并,水火激发之际。是内有真实,故外应其景象也。若非亲造真境,岂能有此哉。先天之气母气也,后天之气子气也,自然感合,返斯造化之妙,始得药从外来。母气天气也,子气人气也,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先坤后乾者,又名移鼎换炉也此乃金丹之真窍妙,先天火侯之秘诀也。
  初炼丹时,便向水中求之,终落顽空,毕竟无成。须以我之真气而感天地之至精,当以阳燧方诸,水火感通之理,推之自得。重阳注曰:初炼丹时,先须神照坤宫,以火炼药,以神驭气。待真气发生,后守乾宫,悬胎鼎内,结成玄珠,炼成大药,吞入腹中,点化已之阴气,变成乾阳之体,此空中之妙用也。时人不悟真空之妙用,不遇至人之传授,道听途说,盲修瞎炼,便向水中求之。水者杳冥之谓也,忘念忘体于杳冥之中,岂不落于顽空乎,必竟终无成丹之理也。当以阳燧方诸,水火感通之理,推之自得。阳燧火珠也,太阳正宫,以火珠向日燧之。方诸水珠也,太阴正宫,以水珠向月珠之。天地悬隔之远,一刻之中,自然得水火也。彼物受气之偏,尚能感通日月,得水火于顷刻之间。何况人为万物之灵,静定之中,岂不感通身中妙化,而结成金丹也哉。
  当其日月交光之侯,先天适至之时,泥丸风生,欲海波澄,此身如在万丈海中,不知有水,不知有火,不知有天地人我,浑如醉梦。正是龙虎交会之际,金木相啖,水火相激,景象发现,迅如雷电。急急采取,其采取之妙,如发千钧之弩,惟用一寸之机。似采非采,不采实采,乃为真采也。重阳注曰:不知如醉,此是得药之景象也。当其玄珠成象,日月交光,正是采药之时,先天适至之侯。当此之际,泥丸自觉风生,从天吹下,灌入玄关两目之中,径通周身,关窍齐开,骨节如断,酸软如绵,心冷如冰,丹田如火,身心欠爽。慎勿恐怖,正是水火烹蒸激发之时,龙虎金木交会之际。少刻三宫气满,二气冲和,尘情尽绝,神气泰定,恍如醉梦,犹如万水万木,互相感激,不知有天地人我。只闻千钟雷呜,万道霞光,灵明内外,琳琅满空,雷轰电击,撼通乾坤。采药归来,这个妙用,如半寸之机发千钧之弩,一旋之水斡万斛之舟。经云,人发杀机,天地反覆,乃真妙之用也。又云,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又云,杨柳风来面上吹,梧桐月向怀里照。泥丸风清,绛宫月朗,林间嫩风清,一派天音降之句,皆形容先天一气自外而来也。
得 药 章 第 四
  神守玄宫,意迎牝府,神意相合,先天自得。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一点红光,闪入下元。已之真气,翕然凑合,阴乃抱阳,阳乃激阴,至精发现,海泛浪涌。自太玄关升入泥丸,化为金液,吞入腹内,香甜清爽,万孔生春,遍体生光。至此乃是乾坤交媾。一得永得之妙,全在防危虑险,即当牢封固闭,勿令渗漏,以便温养。重阳注曰:玄宫即玄关也,炼黍米之所也。又云,悬胎鼎,朱砂鼎,乾坤鼎,皆异名也。前言乾坤,所谓初炼丹,以乾坤为鼎器。先凝神聚于坤位,静中生动,采阴中之阳,名曰兔髓。真气上腾,升上乾宫,动而后静,合阳中之阴,名曰乌肝。二物相融,炼成如意之珠,所谓坎离交媾,癸花发现,真铅初露,先天初现,一阳初动之时。如初三日,月出庚方之象,正所谓活子时也。一时分作六侯,二侯得药,四侯别有妙用,此时是得药之初一侯。既得初一侯之药,宜当深入静室,运天然之火,再入兑丁半轮之月现,此时有龙吟虎啸之声。铅汞全在洗心涤虑,沐浴提防。渐过十三日而生乾甲,即十五日是也,此日圆满乾坤之时也。鄞鄂已成,玄牝已立,金花已现,三阳已备之时。月圆满于甲方,应乾之象,恐其金逢望运,正是日月重明之际,再得药之侯,二侯得药也。四侯别有妙用之法,为前半月之象,半轮明月之内,有龙吟虎啸之声,要虑险防危之妙用也。仙胎已成之后,月到十八,一阴巽方守城,野战之妙用也。次炼二阴,下弦二十三,艮地洗心沐浴之妙用也。炼尽三阴,阳神出现,提防固济之妙用也。此名前三三后三三,四侯之妙用也,二侯得药之理也。神守玄宫,意迎牝府,此二句是采药之口诀。当其玄宫之中,至精发生,真铅之气,发现一轮明月之象,真汞之水,发现一轮红日之象。日月之中,各发金花二朵,壮如丹山,金红赤色。斯时正不老不嫩,急急采取,何采何取,诀曰,只是意迎牝府,神意相合,先天自得。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一点红光,闪入下元,交会真阴,阴乃翕然凑合,阴乃抱阳,阳乃激阴,阴阳激发,海浪泛涌,自太玄关至尾闾夹脊,过玉枕化为金液,琼浆吞入腹内,香甜清爽,耳听鼓声,万颗雷呜,钧天妙药,非琴非瑟,非笛非箫,别是一般妙音,似寒泉漱玉,似金磬摇空,似秋蝉拽绪,似风鼓青松,非常之异。琳琅振响,有群鸦齐噪之声,众鸟频伽之韵,口涵目惊,心怜意悦,诚为极乐之邦,实乃天宫妙境。尘寰俗客,如瞽如聋。身心清净,百关和畅,万孔生春,遍体发出万道霞光,现一圆光,内有婴儿之象,乃阳神出现也。全在防危虑险,不可远离。温养之法,注见下文。
温 养 章 第 五
  神守黄房,金胎自成。黄房乃乾之下坤之上,十二时中,念兹在兹,含光藏耀,行住坐卧,绵绵若存,如鸡抱卵,如龙养珠。抱元守一,先天元神元气,刻刻相合,渐渐相化,但安神息,不运火而火自运。百日功灵,十月胎圆,阴魄自化,阳神出现,千日之后,温养火足,剥尽群阴,体变纯阳,婴儿现象,身外有身,形如烟霞,神同太虚。隐则形同于神,显则神同于气,步日月而无影,贯金石而无碍。温养三年之后,婴儿老成,不可远离,直至九年,与太虚同体,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天地山川,有时崩坏,吾之道体,浩劫长存,潜伏人间,积功立行,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所以阴阳不能钧铸,天仙之道,斯乃毕也。重阳注曰:黄房即黄庭宫也,故为乾之下坤之上也,规矩之中也。金胎即仙胎也,金乃坚刚不坏之物,此乃人之元神也。此元神不坏不朽,清净妙用之体,如金之坚,如刚之利,净如琉璃,光如满月。存不亏明,因一念之妄,缘于幻化。今既修五篇之口诀,得返还之丹道,要炼有合无,投黑结红而成仙胎,返本来之真常,合元始之妙用。金胎自成,规中之妙,以神守之。黄房之中,一意不散,十二时中,念兹在兹,含光藏耀,敛视收听,绵绵若存,不可须臾离也。如鸡抱卵,如龙养珠。龙养项下之珠,心意不忘,精神感化,其珠有光,生光既久,珠成小龙,飞腾太空,或收或放,时人见之,是为龙象,乃龙之神也。神全变化,兴云致雨,脱骨飞腾,是谓神龙。所以能大能小,可潜可显,动则裂泰山发洪浪,兴云起雾,击电轰雷。静则隐藏渊泉,是阳灵之物。金丹之道,学天仙者,亦如此理也。初则抱元守一,养先天黍米,元神妙珠。度人经云,元始天尊,悬一宝珠,去地五丈,于空悬之中,万圣千真,从珠口中出,渤渤然后从珠口中入。存养之久,自然元神黍米,劫劫相会,渐渐相化。新月娥眉,次而半轮上弦,渐至满月之圆。自有金光发现,日月合壁,铅汞相投,结成仙胎。温养三年,婴儿老成,直至九年,功圆行满,阴滓尽消,一神可以化百神万神,形神俱妙,出有入无,炼神与太虚同体,返乎无极之真道,合乎元始之妙境。观天地在玄妙中,如太仓一粒黍,太虚一片云耳。有何五行拘系也,有何阴阳变化也,于斯天地,由吾提挈,阴阳由吾把握,永无终始,浩劫度存,与道合真,神哉神哉。

36
发表于 2006-7-20 08:48:18 | 只看该作者

[灌水]“内证实验”就是练气功么

不是一定要"反觀內視"才能作”內證實驗”的
37
发表于 2006-7-20 09:03:00 | 只看该作者

[灌水]“内证实验”就是练气功么

下面引用由张建国2006/07/20 03:50am 发表的内容:
已经探讨到此处啦,难得。陈鑫剑对出壳经历的景象,不必那么执着,各人所见不尽相同,感受也不尽相同,倒是不按次第修而达出壳者,或有了定力而不择安全环境出壳者,确是莽撞。
     ...
在这个公众性《探讨》中,我遵守《有把握不致误害人的方法可以公开;反之,有可能致误害人的方法,则不可以公开》的原则,把我认为是“内证实验”的方法讲了出来。而在指出
“内证实验”与灵魂出窍不是一回事的同时,仍保持“从不公开如何操作灵魂出窍的方法”的作法。这样做是“执着”的具体表现吗?为师之人,不这样做行吗?
对先生《各人所见不尽相同,感受也不尽相同,倒是不按次第修而达出壳者,或有了定力而不择安全环境出壳者,确是莽撞。》的观点 ,表示赞同!
38
发表于 2006-7-20 11:05:49 | 只看该作者

[灌水]“内证实验”就是练气功么

    两位是否会错了意,我所说的“不必执着”是对景象而言,因为有的景象见佛,有的景象见山水,有的景象见自身肉体,也有见内脏、骨骼、经络者,也有见过去未来者。
    这些都是次第的阶段验证,所谓“其中有象,其中有精,其中有信”,愿固其者是为执着。来之不拒,去之不留是进一次第的必要。
    不要随便感悟病态,是因为病气会上身,应采用其他间接之法。魔道是指在阶段中,执着于某象,固定某象而停留于此,正落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知会意否。
39
发表于 2006-7-20 14:50:58 | 只看该作者

[灌水]“内证实验”就是练气功么

下面引用由张建国2006/07/20 11:05am 发表的内容:
 ...不要随便感悟病态,是因为病气会上身,应采用其他间接之法。魔道是指在阶段中,执着于某象,固定某象而停留于此,正落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知会意否。
“病气”也是无性的能量!其所以为病,是因其运动方向反《经络生理》了才表现为病;一旦其运动方向改变为顺《经络生理》了时,就又会表现为人的抗病能。
所以,把运动方向反《经络生理》了的能量认作“病气”,是自己为自己树敌------结果必然使自己功力增长受阻。
40
发表于 2006-7-20 17:02:28 | 只看该作者

[灌水]“内证实验”就是练气功么

[ADMINOPE=南京陈斌|53度|威望由 1 增加至 2|积极参与学术交流,维护中医药论坛的纯洁。|1153868553]王版主为讨论“内证”开了两楼,很好!
建议:跟帖时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和常用字、词,切莫将神、仙、佛、道引进来,中医、气功、内证与它们何干?搞得神秘兮兮的表明一是不懂装懂,二是另有所图。lihongzhi的现像再也不能重演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16:22 , Processed in 0.13897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