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新用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学诊脉的一本好书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7-2-28 16:25:5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学诊脉的一本好书

也谈中医脉诊---------
    脉诊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概括起来说,可分三个阶段:一、起源阶段,二、形成阶段,三、持续发展阶段。对脉诊的研究,必须了解这三个阶段的概况。
一,起源阶段
   脉诊的起源很早,在秦汉以前的古文献资料已有所记载。如《史记.扁鹊传》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这说明,脉诊至少起源于扁鹊活动的年代。但是,从扁鹊脉法的实际内容看,当时的脉诊已经有了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娴熟的实用技术,这说明,在扁鹊活动的时期,诊脉的方法早已产生。
   据考,扁鹊的活动年代,与《内经》的成书年代大体一致。《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从《内经》的记载看,当时的诊脉方法很多,规模很大,诊脉部位不止一处,而是全身遍诊的诊脉方法。如人迎寸口诊脉法、三部九候诊脉法、尺寸诊法、尺诊、色脉尺诊、色脉诊法等。这说明,脉诊的起源,应该上溯至比春秋战国更久远的时期。
    近代出土的简帛医书,如《脉法》、《阴阳脉死候》、《流沙堕简》和《五十二病方》等,其成文早于《内经》的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这些出土文献也可证实,脉诊的起源比春秋战国时期更久远。
   《内经》的记载表明,古代医家开创了很多种诊脉方法,最初的脉诊是用多种方法对全身的血脉进行检查,既包括诊察脉的跳动,也包括诊察脉的色泽。后来,诊察脉的色泽才从脉诊分化出来,归属于望诊。这说明,脉诊起源于古代医家对全身血脉进行检查的多种方法。经历了若干个世纪的漫长岁月,才由古时代的多种诊脉方法发展成为现在的独取寸口脉法。
   因无确凿史证,很难确定脉诊起源的确准年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脉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最晚可以追溯到二千七百年以前,并且,古代医家开创的诊脉方法并非一种,而是很多种诊脉方法并存并用。现在的诊脉方法,是由古时代的多种诊脉方法逐渐发展而成的。《内经》并没记载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但已认识到寸口脉对全身疾病的诊断意义。最早记载独取寸口脉法的经典文献是《难经》。因此,我们现在所用的诊脉方法,是《难经》的后裔。从现存于世的经典文献来看,脉诊以《难经》为鼻祖。《难经》奠定了独取寸口脉法的基础。
   二,脉诊的形成阶段
   从古代医家开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到《脉经》问世,是脉诊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独取寸口脉法的发展很快,从当时的多种诊脉方法脱颖而出,在应用上越来越普遍,逐渐取代其他诊脉方法。所以,《脉经》是脉诊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脉诊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从《脉经》以后,脉诊成为独立学科,独取寸口脉法独占医坛,古时代的其他诊脉方法在应用上越来越少。
   《脉经》是第一部脉诊专著,对脉诊产生了巨大影响。它记载了二十四种脉名的脉形规范,再加长、短二脉,合为二十六种。并记载了寸关尺三关的划分及三关所主脏腑。还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各种脉象的主病,为脉象与病证的联系结合供了方式方法和经验。并且,其内容涉及独取寸口脉法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操作方法、脉象名称、脉形规范、脉象主病、脉诊的临床应用、注意事项等方面,成为后世通用的典则。
   《脉经》的记载表明,古代医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脉诊经验,独取寸口脉法的内涵极其深广。在《脉经》成书时期,脉诊已是非常精湛的诊断技术,适用范围广,实用价值大,且有系统理论,并被广泛用于诊疗实践。
   独取寸口脉法的相关技术和古代医家的脉诊经验,主要由《脉经》传于后世。《难经》只涉及独取寸口脉法最基础的理论和基本原则,《脉经》使独取寸口脉法进一步完善,为脉诊成为独立学科奠定了基础。我们现在所用的诊脉方法,从根本上说,是由《难经》和《脉经》沿传下来的。
   三,持续发展阶段
   从《脉经》问世到现在,是脉诊的持续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由《难经》和《脉经》奠定了基础。从《脉经》以后,脉诊的常用脉象名称、脉形规范、脉象主病、寸关尺的分部及其所主脏腑、脉诊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等,基本上都以《脉经》为宗。
   近两千年以来,《脉经》既是脉诊的奠基文献,也是脉诊的指导文献。后人应用的脉法,几乎都是《脉经》遗法,都以《脉经》为典则。所以,尽管有人未曾读过《脉经》,但所用的诊脉方法,都是《脉经》传下来的。
   在《脉经》的基础上,经过历代医家艰辛努力,脉诊取得很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总的看,从《脉经》以后,脉诊自身的发展不快,存在问题不少。
   最近研究表明,《难经》和《脉经》都是用古时代的表达方法记载了当时的脉诊理论和精湛技术,都有“秘而不售”的特点,且语法恢诡,言词古奥,后人很难理解。因此,脉诊的理论和技术确实被埋没或被误解了一部分。特别是有些脉象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在很早以前就被埋没或被误解了,直接影响了脉诊的适用范围,消弱了脉诊的诊断作用。并且,对脉诊的发展极其不利。由此导致,若与《难经》、《伤寒杂病论》和《脉经》等经典文献记载的诊脉方法比较而言,现在的诊脉方法确显逊色。
   近两千年的诊疗实践和最近的挖掘工作证实,由于《难经》和《脉经》的表达方法难理解,脉诊的理论和技术并没全部传下来。时至今日,在《难经》和《脉经》中,仍可挖掘出与脉诊技术密切相关的重要内容,这都是脉诊的组成部分,也是脉诊的宝贵财富。因此,现在的诊脉 方法,急待于充实和完善,这是脉诊在现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若不解决这个问题,脉诊的发展和提高就有障碍,将永远面临难以逾越的鸿沟。
    以上三个阶段,反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脉经》问世以前,诊脉的方法发展很快,已经形成非常完整的体系,并且,《难经》和《脉经》对诊脉方法传于后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历史影响。我们现在所用的诊脉方法,主要是由这两部经典文献传下来的。然而,这两部经典文献,言词古奥,表达方法很难理解。由此导致,脉诊的重要理论和精湛技术,至今还有一部分内容被埋没着。必须将这部分内容再挖掘出来,并充实到现在的诊脉方法,脉诊才能更完善、更合理、更科学、更实用。
  

32
发表于 2007-2-28 16:56:4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学诊脉的一本好书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7/02/28 11:34am 发表的内容:
鉴于论坛管理层能够坚决公证地主持论坛,古水流收回投诉。同时将自己在此主题内与学术交流无关的文字全部在删除,并在自己的电脑内备份。
古版主的投诉有效,已经受理。


-=-=-=-=- 以下内容由 五积散2007年02月28日 05:07pm 时添加 -=-=-=-=-
受害者如果不投诉,本版版主为了维护版面秩序,净化论坛空气,可以以公诉人的身份起诉对方。
33
发表于 2007-3-1 14:40: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学诊脉的一本好书

许老师好文章!
34
发表于 2007-3-1 15:53:1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学诊脉的一本好书

呵呵,珍珠先生恐有广告之嫌啦
35
 楼主| 发表于 2007-3-1 23:54:0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学诊脉的一本好书

请尊守论坛规则,别有广告行为!
36
发表于 2007-3-2 08:52:0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学诊脉的一本好书

下面引用由新用户2007/03/01 11:54pm 发表的内容:
请尊守论坛规则,别有广告行为!
切记!
如果再有广告行为,帖子就要被转移了。
37
发表于 2007-3-2 09:24:1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学诊脉的一本好书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7/02/27 10:03pm 发表的内容:
哈哈哈,五积散不需要支持,支持我是五积散,不支持就不是五积散了?呵呵~~
什么叫大道至简呢?
你看《伤寒论》了没有,你肯定看了,对吧。
那桂枝汤也就五味药,可是张仲景却用它化裁出很多的方剂,几乎占了全书方剂总量的四分之一,对吧。
这就叫大道至简,桂枝汤谁不知道?我儿子都知道。
但是知道不等于理解,明白吗?
补中益气汤的问题如果我计划在你搞懂了桂枝汤之后,再给你讲。
欢迎你常来摸五积散的臀部。

就你这个回复,我已经应答一次了,是谁把我的帖子删了,站出来说一声!可不要做无名英雄啊!
好好的又把儿子拉出来了,什么意思?是要说你的儿子都懂桂枝汤,别人不懂是吗?我的儿子十六岁了,上初二,但不知道你的儿子多大了,除了桂枝汤还懂得什么?干脆直说算了,用不着这样拐弯抹角的么!
你五积散的是老虎的屁股真的摸不得吗?和你辩论指出你的谬误以免误导后学,你回敬我“欢迎摸你的殿部”,那好,我也请你常摸我的脚趾头,说不定还可以给你的理性带来一丝的灵感呢!
真的是只许州官防火,补虚百姓点灯吗?如若再删帖,请给一个充足的理由先,否则我将投诉!
38
发表于 2007-3-2 20:26:1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学诊脉的一本好书

下面引用由赵红军2007/03/02 09:24am 发表的内容:
就你这个回复,我已经应答一次了,是谁把我的帖子删了,站出来说一声!可不要做无名英雄啊!
我删除了你的文贴,原因是因为你的帖子中有不规范的语言。
下面引用由赵红军2007/03/02 09:24am 发表的内容:
好好的又把儿子拉出来了,什么意思?是要说你的儿子都懂桂枝汤,别人不懂是吗?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7/02/27 10:03pm 发表的内容:
这就叫大道至简,桂枝汤谁不知道?我儿子都知道。
我只是说我儿子知道桂枝汤,没有涉及到你儿子的任何问题吧,不要无端的猜测。
下面引用由赵红军2007/02/27 09:20pm 发表的内容:
莫非你五积散就是老虎的尾巴摸不得的吗?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7/02/27 10:03pm 发表的内容:
欢迎你常来摸五积散的臀部。
你诽谤五积散是老虎,这个我不追究你,既然你说是老虎,你也喜欢摸老虎的臀部,那我自然要成全你,让你摸的。

39
发表于 2007-3-2 20:28: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学诊脉的一本好书

特别提醒赵红军:与学术讨论无关的文字,以后不要再发。
40
发表于 2007-3-2 21:53:3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学诊脉的一本好书

谢谢合作,再次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2 15:28 , Processed in 0.05101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